吃完午饭,沈安宁让沈安家和沈安与捡了些树枝茅草,在后面菜园子里又扩建了几个鸡鸭棚子。
家禽多了,原来搭建的地方肯定是不够用了。
又拿了些草木灰撒在棚子周边,可以杀菌驱虫。
忙完这些,沈安宁和林芳芳继续做起蛋糕,沈安家和沈安与带着小五一起上山,给鸡鸭牛拔草找野菜去了。
三个男孩走到水渠旁边,拿起镰刀开始砍野菜和青草,这里水多还有不少小蚯蚓可以捉回去给鸡鸭加餐。
沈安与和小五一起蹲在水边挖着地上的泥土,忽然,沈安宝小手一顿,眼睛瞟向水渠里面。
“四哥!四哥,有小鱼!”
沈安与听到声音,猛地抬起头,顺着沈安宝指的方向看去,脸上瞬间浮起惊喜。
“这哪是小鱼啊?明明是大肥鱼好吗!”
沈安家在不远处割草,沈安与的话他也听到了,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跑了过来。
“真的有鱼!咋跑水渠来了?”有鱼一般也是在泉眼那边,可能是从哪跳出来了,正好跳进这里面了吧。
不得不说,沈安宝的运气总是很好,小时候就经常走着走着捡到铜钱,上山找食物也是小五发现的野菜蘑菇最多。
上次还是小五发现了野山鸡,这次又发现了大胖鱼!
他们决定了,以后上山出门,能带上小五就一定带小五,跟着小五有肉吃!
沈安家让两个弟弟站在岸边别动,他撸起裤腿,挽起袖子,拿了几块石头,暂时堵住了鱼的两边去路。
水渠这段还是平地,再往下可就一路下坡,倒时再想抓鱼可就想得美了。
沈安家瞅准时机,如同闪电霹雳虎一般扑向了那条胖鱼。
好的,这局胖鱼胜!
沈安家深呼吸了两口气,再来!这一次,他化身风刃,“嗖”的一下就掐住了那胖鱼的“七寸”!
“抓到了!”沈安家双手举着胖大鱼,欢呼着从水里站起来。
“哇哦!好棒,三哥厉害!”沈安与和沈安宝一同拍手,原地起跳。
三人欢欢喜喜的将胖鱼扔进竹篓,盖上盖子,一路跑回家去了。
“阿姐!我们回来了!”
“阿姐!你猜我们带回什么来了?”
沈安宁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看着三个人神神秘秘的抱着竹篓。
“带回什么来了?”别说,她也忽然好奇了起来。
“阿姐,你看!”沈安家把竹篓拿到沈安宁跟前,打开了盖子。
入目便是一条很肥很大的草鱼,沈安宁眼睛一亮,烤鱼?蒸鱼?炖鱼?熏鱼?炸鱼?哪个好呢……
“这是从哪找来的?”沈安宁对此也很是惊喜。
“是小五眼尖,他看到了落入水渠里的胖鱼。”沈安与兴冲冲的开口解释道。
“我们小五真是个小福星!”沈安宁刮了一下沈安宝的鼻尖,伸手接过了那条大肥鱼。
“今晚我们炖鱼汤!”
“好!!!”
临近晚饭,沈安宁先在锅里煎了几个鸡蛋炼锅,鱼已经杀好了,她还特意在系统商城,买了几大块处理好的鲜鱼块,混进锅里他们也看不大出来。
另一个锅,林芳芳正在用来烙饼子,最后又炒了两大盘菜。
沈安宁照例舀出一碗鱼汤放到篮子里,让沈安家和沈安与结伴给阿爷阿奶送过去。
两人又快又慢地走到了沈老太他们院子里,走得快怕撒了,走得慢又着急回去喝鱼汤。
“阿爷阿奶,我们来给你们送鱼汤来了!”沈安与朝屋里喊了一声。
沈老太闻声走出来:“鱼汤?你们从哪弄来的鱼?”
陈云也听到动静,耳朵偷偷竖起来,在屋里窗边贴着仔细听着。
“我们上山在水渠里发现的。阿奶,鱼汤我们放这儿了,先回去啦!”沈安家和沈安与完成任务,一溜烟跑走了。
沈老太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这俩孩子……”
陈云这个时候也从屋里走出来,眼睛紧紧盯着小饭桌上奶白奶白的鱼汤。
这宁丫头做饭就是好吃,她以前也喝过鱼汤,可颜色很清,味道也腥,而这丫头送来的鱼汤看着就好看,闻起来也很香。
沈老太看在陈云这两天一心想给老沈家添个孩子的份上,特意分给她一小半,还把碗里的煎蛋分了一部分给她。
“谢谢娘!”陈云这回开心了,等回头也让她男人到山上水渠看看,最好也抓个大肥鱼回来。
等沈安家两人回来,一家人也正式开饭了,五个人吃的震天呼噜响。
阿姐做的鱼汤实在是太鲜美了!恨不得把舌头都喝下去。
晚饭后,几个弟弟帮忙洗碗,收拾餐桌。沈安宁特意让老三和老四两人,到后面菜园子里,清点从地里回来的鸡鸭们。
一个喜欢经商,一个想要上学,学好算数是最要紧的,不过他们没开过蒙,只能先从最基本的数数开始了。
他们的父亲识字,原身以前没事也喜欢看书,所以她打算亲自教两个弟弟认字算数,这样以来别人也不起疑,还省的到处找启蒙学堂。
清点完鸡鸭,沈安宁又将在镇上买的书本拿出来,递给沈安与。
“从今天开始,我就要教你读书识字了,以前爹还在的时候,想必你也学过几个字,应当还记得吧?”
沈安与点了点头,那时他还小,不过也有印象,看到了也能认出来。
“那现在准备一下,和我一起读几句。”
沈安宁打开书本放到沈安与面前,沈安家和小五见状,也感兴趣的跑了过来,林芳芳还有些事情没忙完,就远远的看着,脸上露出一抹舒心的笑容。
“人之初,性本善……”
沈安宁读一句,三个弟弟也照着读一句。
村子这时候有不少人出门散步,村长夫妇带着他的小孙子,正好路过沈安宁家门口。
听到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心头微微震惊。
宁丫头他们在学读书吗?这在他们村户人家是很罕见的事情。
毕竟庄稼人没钱读书,对于此事根本是想也不敢想的。
要是村里能有个学堂就好了,只不过现在还处于荒年,没钱没粮的,建立学堂实在是太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