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柳彦是出了名的正直,若是他在御书房面圣之后,带伤出宫,那些言官必然又要说皇帝不爱护臣子,人到老年反生暴虐之心。
于是皇帝又笑着忍下了,“见到了假的?这话怎么说?”
柳彦道:“臣护送公主初入北离境内时,曾有人潜伏在某处山坳之中截杀公主和送亲队伍,他们放毒箭、下杀手,被穆盱穆大人率兵反制之后,那些人就自称是长安王派来接公主的,还说长安王和王妃都在赶来北离的路上……”
柳探花这话真假参半,但他生了一张十分正直的脸,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一点都不像假的。
皇帝居高临下地看着柳彦,试图从他脸上分辨出一点什么来。
却完全无从分辨。
柳彦说那些都是西陵人的阴谋,西陵人想破坏大兴和北离的邦交,所以派人暗中截杀公主,又怕大兴朝西陵发难,就把这口黑锅盖在了长安王头上。
毕竟谁都知道长宁公主和长安王一起养在王皇后膝下,虽非一母同胞,但兄妹情深,若说大兴有人不想让长宁公主远嫁北离,还敢去北离劫亲的,那必然只有长安王。
这话听起来,并无破绽。
但皇帝还是觉得长安王夫妇出现在北离这事,不止是西陵人构陷那么简单。
他问柳彦,“你当真没在北离见过长安王?”
柳彦先前的回答滴水不漏,直面皇帝的追问,他不答反问道:“若是长安王夫妇真的去了北离,怎么会放任长宁公主留在北离?”
皇帝听到这话,霎时有些沉默。
霍峥重情,他那个王妃更是没有半点皇室贵族的权衡利弊之心,若是他们去了北离,一定会把十三带回西州。
可眼下,十三却留在了背离王庭。
北离那边更是递国书来,感谢大兴将长宁公主嫁过去,专程说了这次北离内乱,和西陵人暗中破坏两国邦交的事。
再加上柳彦一脸正色地说:“北离前些日子乱作一团,各国的暗桩眼线多有伪装,那封送回京城的暗报究竟是谁发出的也不得而知。”
皇帝听到这话,忽然有些心疼,也不追问柳彦到底有没有在北离见到长安王了,他挥了挥手示意柳彦退下。
“皇上……”
柳彦一副还想再说什么的模样。
徐公公适时上前道:“柳大人,皇上乏了,柳大人一路辛苦,先回府歇歇吧。”
柳彦这才略显遗憾地告退,转身走出了御书房。
皇帝年纪越大越多疑,将长安王贬去了西州还不算,若是拿到这次长安王夫妇潜入北离的证据,还不知道要怎么整顿西州。
这京城已经够乱了。
眼下看来,长安王将公主留在北离王庭,颇有远见。
柳彦想早日接回公主,能做到这件事的,只有长安王。
但愿他今日在皇帝面前说的这些,能为西州壮大多争取一段时间。
上午的阳光有些刺眼,柳彦将手背到身后,暗自松了一口气,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去。
离开御书房没多远,就有一位中年女官带着两个年轻宫人拦住了柳彦的去路。
柳彦一惊,自从他中了探花之后就没少被人拦住,其中不乏公主郡主、世家贵女身边的嬷嬷婢女。
今日拦住他去路的人跟以前那些一味打量他的人不太一样。
且衣着打扮都不是寻常宫人,是有品阶的女官。
柳彦客客气气地拱手行礼,刚要开口,就听见面前的中年女官说:“柳探花,皇后娘娘有请。”
柳探花听到是皇后娘娘有请,立刻就明白了。
长宁公主远去北离,王皇后思女心切,在他这个送亲使回京面圣之后,派人来请他过去问话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柳彦为人谨慎,听到对方这样说也没有立刻相信,毕竟外男贸然进入后宫罪责不小。
若是被人设计,丢官事小,性命也难保。
柳彦问面前的年轻女官,“大人怎么称呼?”
“我姓高。”高女官看这位柳探花还挺谨慎的,当即又补了一句,“公主自小唤我一声高姑姑。”
“原来是高姑姑。”
柳彦听到对方自称姓高,立刻就把公主先前跟他描述的高女官对上了。
高女官跟在皇后娘娘身边这么多年,没有成亲,又无儿无女,早就把公主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她知道霍嫣然喜欢柳彦,听到柳探花喊这声‘高姑姑’,忍不住想要是柳探花做了公主的驸马,进宫看望母后的时候,小夫妻一起喊她一声高姑姑,那该有多好啊?
只可惜如今公主一个人远在北离,柳探花却回到了京城。
两人相隔千里万里,此生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一面。
高女官心中感伤,但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她带着柳探花往栖梧宫走去。
皇后娘娘还等着见柳探花,问他公主在北离过的如何呢。
一行人快步穿过重重宫门,很快就到了栖梧宫。
王皇后刚画完一幅霍嫣然的画像,才分开几个月而来,她好像都有些拿捏不准小公主长得什么模样了。
都说女大十八变。
霍嫣然离开大兴的时候才十七岁,过了年,满十八了。
“娘娘,柳探花来了。”
高女官带着柳彦入内,恭声通禀。
“臣柳彦,拜见皇后娘娘。”
柳彦上前行了个大礼。
“柳大人快快请起。”王皇后嗓音温柔道:“本宫差人请你来,只是想问问嫣然去了北离之后过的怎么样,并无他意,柳大人不必如此。”
“娘娘不差人来找臣,臣也要求见娘娘。”柳彦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奉上,“这是公主写给娘娘的亲笔信,特意嘱咐臣一定要亲手交到娘娘手里,请娘娘过目。”
“这孩子……”
王皇后听到嫣然给自己写了亲笔信专门托柳探花带回来,都等不及高女官去帮她拿了,亲自上前接过,就拆开来看。
母后亲启——
熟悉的字迹带着嫣然惯用的语调,亲昵感瞬间扑面而来。
霍嫣然说她在北离过的很好,学会了骑马,还在学射箭,救济了很多被内乱所害的百姓,还开了个学堂,教北离那些失去父母亲人的孩子的读书习字。
她跟母后说,北离虽然离故土很远很远,但天地辽阔,她已经从笼中鸟变成了可以翱翔天际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