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7章 张松林跑了

作者:风时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回到省委组织部后,郑仪第一时间向李长庚汇报了临州之行的考察情况。


    “李远的项目确实做得不错。”


    郑仪递上厚厚一叠资料.


    “智能管理系统很有创新性,完全符合中央‘科技反腐’的要求。”


    李长庚翻阅着材料,点头赞许:


    “老书记眼光确实准,这个李远是个干实事的人。”


    郑仪趁势说道:


    “我已经让他们整理详细材料,准备在部里做个专题报告,建议全省推广这套系统。”


    李长庚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你倒是会抓亮点。”


    郑仪平静回应:


    “好经验就该分享。”


    “嗯。”


    李长庚合上材料。


    “不过这件事先不急,等张松林的事情尘埃落定再说。”


    郑仪心领神会,不再多言。


    接下来几天,郑仪继续着手处理日常工作,同时密切关注着临州的动向。


    许建林送来的简报显示,张松林已经正式被省纪委立案调查,临州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一致通过暂停其副市长职务的决定。


    周五下午,郑仪正在审核一份干部任免文件,办公室电话突然响起。


    “郑处,是我。”


    严明的声音有些急促。


    “李处长让你立刻去他办公室。”


    郑仪敏锐地察觉到严明语气中的异样:


    “出什么事了?”


    “张松林跑了。”


    严明压低声音。


    “从北京医院跑的,可能已经出境了。”


    郑仪神色一凛:


    “我马上过去。”


    推开李长庚办公室的门,郑仪发现除了李长庚和严明外,还有一位省纪委的负责同志在场,气氛凝重。


    “情况严重了。”


    李长庚示意郑仪坐下。


    “张松林前天从北京某医院失踪,根据边检记录,他可能已经持港澳通行证去了香港。”


    省纪委的张处长补充道:


    “我们查到,张松林的前妻刘芸昨天从瑞士飞往香港,两人很可能已经会合。”


    郑仪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涉案人员脱逃,这对省纪委和组织部都是重大工作失误。


    “临州那边的反应如何?”


    郑仪问道。


    李长庚冷笑一声:


    “王学文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撇清关系,说张松林是请假去看病,与市委无关。”


    “李远呢?”


    “李远保持了沉默。”


    严明插话道.


    “不过临州市纪委刚才发来报告,张松林的办公室已经查封,发现的资料显示他确实涉嫌严重违纪。”


    郑仪思索片刻:


    “我们需要怎么配合纪委工作?”


    李长庚看向张处长:


    “老张,你来说吧。”


    张处长点点头:


    “现在最要紧的是两件事:一是尽快确定张松林的问题性质,二是评估临州班子的受影响程度。”


    他看向郑仪:


    “组织部需要配合我们,对临州市其他班子成员做一次全面摸底排查。”


    郑仪立即明白了自己的任务——既要协助纪委查清张松林的问题,又要在不影响临州工作大局的前提下,评估其他干部的政治风险。


    “我建议成立联合工作组。”


    郑仪提议:


    “组织部派骨干参与,一方面协助办案,一方面做好干部考察。”


    李长庚赞同地点头:


    “这个思路好。郑仪,你亲自带队去临州。”


    他又看向严明:


    “老严,你在家里坐镇,协调各方。”


    严明应了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会后,郑仪回到办公室,立刻召集许建林等人布置工作。


    “这次去临州,名义上是例行干部考察。”


    郑仪强调:


    “实际重点是摸清张松林案对其他干部的影响。”


    许建林有些犹豫:


    “郑处,这个时候去临州,会不会太敏感?”


    郑仪看了他一眼:


    “正因为敏感,才更要去。组织部门在这种时候就应该站在第一线,掌握一手情况。”


    他转向助理:


    “小张,帮我联系李远市长,就说我们明天要去临州考察干部队伍情况,请市委组织部配合。”


    “明白。”


    次日一早,郑仪带领的工作组抵达临州市委。


    市纪委书记杨军亲自迎接,表情凝重:


    “郑处长,欢迎指导工作。”


    郑仪与他握手:


    “杨书记辛苦了,现在情况怎么样?”


    杨军摇摇头:


    “不太乐观。张松林的问题比预想的严重,涉及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他压低声音:


    “而且据我们调查,可能还有其他干部牵扯其中。”


    郑仪微微皱眉:


    “有明确线索吗?”


    “暂时没有。”


    杨军说道:


    “但张松林在临州经营多年,关系网复杂,我们不排除有人为他开绿灯的可能性。”


    “王书记和李市长呢?”


    “目前没有发现他们涉案的证据。”


    杨军回答得很谨慎。


    “不过……”


    “不过什么?”


    “张松林是王书记提拔起来的,这几年他们走得很近。”


    郑仪心下了然,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指向王学文,但作为张松林的伯乐,他难免会受到牵连。


    而李远作为张松林的同事和竞争对手,反而可能因此获得更多机会。


    “我们先开个碰头会吧。”


    郑仪提议。


    “请纪委和组织部同志一起,把情况梳理清楚。”


    会议在市委小会议室举行,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郑仪认真听取了纪委的调查进展,并对可能涉及的干部情况进行了询问。


    会后,李远主动找上门来。


    “郑处长,忙完了吗?”


    李远站在门口,面带微笑。


    “市里准备了工作餐,一起用个便饭?”


    郑仪看了看手表,点头道:


    “正好有些情况想和李市长交流一下。”


    餐厅包间里只有他们两人,服务员上完菜后就被打发走了。


    李远给郑仪倒了一杯茶:


    “郑处长,临州最近不太平静,您这次来……”


    “例行考察。”


    郑仪微微一笑。


    “张松林的事情是个别现象,组织上对临州班子整体还是信任的。”


    李远松了口气:


    “那就好。王书记最近压力很大,生怕影响全市工作大局。”


    郑仪夹了一筷子菜,状似随意地问道:


    “李市长和张松林共事多年,对他怎么看?”


    李远的筷子顿了顿:


    “工作上很有魄力,但有时候……太过激进。”


    “是指开发区土地出让的事?”


    “不止。”


    李远摇摇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