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心腹大患17

作者:Lafuuu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姚文望这样感叹,众人都有同感。


    虽然入了翰林,但除了沈识焕这个状元、以及一甲的榜眼、探花被额外授予翰林院官职以外,其余人都还只是庶吉士。


    庶吉士有上奏疏议之权,但因为少接触实务,所以也难有被采纳的建议。正正经经地为朝廷大臣们在大朝会上争议不决的事写奏疏,这还是第一次。


    庶吉士们大多都是年轻人,还没有被权势冲昏头脑,很有要为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的心气,更遑论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做事。


    他们都是进士中的佼佼者,谁还没有一些壮志凌云,能参与关乎边关黎民生计的大事自然是爽快的。


    若是边境百姓能因此得以安宁,就更是功德一件。


    总之聚众把折子递到文阁殿之后,大家走路时都带风。


    “如晦兄说得极是。”探花郎李玉祯大为赞同,“我等虽身居翰林,但实在深居简出,许久不曾这样畅快了。”


    众庶吉士闻言,都无奈笑起来。


    这也算是独属于庶吉士的烦恼了。一般人看来,进士及第的下一步自然就是在官场上大展拳脚,可对于庶吉士来说却并非如此。


    他们甚至会时不时被提溜去上课……


    虽然是翰林学士亲自授课,但对于准备大展拳脚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如坐针毡,如坐针毡。完全没想到十年寒窗苦读以后,还有三年翰林院岗前培训。


    不过嘛,这种话当然只能跟他们这些同为天之骄子的庶吉士说,毕竟庶吉士馆选十分严格,而且坊间历来有箴言,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也就是说进了翰林院,才有将来入阁的机会。朝中的一、二品大员,也都是庶吉士出身。


    所以能入翰林备选的庶吉士们,都是千挑万选的。首先要中进士,而且至少得是二甲的进士;其次,要通过翰林院的馆选。


    因此如今内阁的阁老们,都是庶吉士出身的前辈。


    今日当值的是林阁老,听说庶吉士们联名上奏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决定把人叫进来问一问。


    沈识焕同年的庶吉士一共选了二十人,一同进殿时浩浩荡荡的。沈识焕为首,规规矩矩地同前辈行了见礼。


    内阁虽然不是翰林院的直属上级,但大家都是翰林系的官员。沈识焕更是老熟人了,他从前在宫里读书时,阁老们还当过他的老师。上课的教室就在文阁殿后头。


    林阁老一见着他,就明白这“庶吉士联名疏议”是谁鼓动的了。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年轻人是来劝陛下不要出兵北樑的。


    李阁老简直无语,现在的年轻人胆子也太大了。李阁老毕竟当了沈识焕三年老师,直接把叫沈识焕到跟前问,“三天没见你,怎么憋了个大的?”


    “……”


    沈识焕老老实实听着,但是一点也不心虚。李阁老真是没法说他,这小子打小就皮实得很,让人又爱惜他的天资,又不免担心他这么横冲直撞将来要吃亏。


    李阁老板着脸翻开他们的奏章看,庶吉士们互相对对眼神,都有一种被老师当堂批卷的绝望感。


    不过好在写文章是他们的基本功,不怕看!


    李阁老原本还担心沈识焕在带着人胡闹,没想到这道奏疏写得竟然还挺详尽的。看过两三行以后,李阁老的神情认真起来。


    这道奏疏中不仅有关于如何分化北樑各部,逼退北樑郡王的军事部署,还有同北樑互市通商的条款,甚至连遇到灾年时,商品价值动荡的应对之策都有涉及。


    再看奏疏中附的番邦语译文,李阁老更意外了。


    “这道译本出自赵相夷?”李阁老问完,有些怀念地说:“你们倒是有本事,竟然请动他。赵学士是有大才的人,只是……”


    “只是”后面的话就不便同小辈们说,李阁老把奏疏收好,并没有就年轻人的大胆直谏发表爹味言论,反而十分温和地勉励了一番才把庶吉士们放回去,丝毫不打压官场新人的积极性。


    内阁长辈如此和善,庶吉士们都感到如沐春风。


    回去翰林院的路上,探花郎靳贵心有余悸地说,“我还当今日这折子递不上去了,方才李阁老真的不是要责骂你么?”


    沈识焕坦荡承认,“是的。”


    靳贵:“……”


    他好坦诚。


    沈识焕倒是没什么心理负担,从前在宫里读书时,也没少被阁老和翰林学士们训。不过老师们都是有大才的,即便要训也是谆谆教诲,他只管听着就是,至于要不要改那就视情况而定。


    总体而言,庶吉士们这一道奏疏上得十分顺利。第二日,元德帝就认可了不动兵的建议,并命令内阁尽快处理此事。


    消息传到翰林院,庶吉士们欢欣鼓舞。宫里也有赏赐下来,元德帝听说了奏疏的来历,还好生夸奖了一番。这便是意外之喜了。


    庶吉士们决定等休沐时好生庆祝一番——不过说归当下,还是要好好学习翰林前辈们教授的课程。


    庶吉士们搞出这样大的动静,翰林学士们没道理不知道。翰林学士们私下也议论不少,虽说同年自有官场情谊在,但这是他们见过最团结的一届。


    中午放饭都要大家一起去。


    不过庶吉士们愿意互相交流,总好过闭门造车。既然孺子可教,那必定要上点难度。直到几日后,众庶吉士才发现不对劲。


    姚文望展开一张新纸时,发出疑惑,“前几日才吩咐皂隶取过一刀纸,竟然这么快就要用完了?”


    “……”


    要写的文章更多,自然笔墨纸砚都用得更快了。


    ……


    沈识焕从编修升任翰林侍讲以后,就正式成为了御前顾问团的一员。不过他原本就常被元德帝叫进宫中讨论政事,因此接受良好。


    除此以外,沈识焕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新职责。他要负责给皇子们讲读经史。


    沈识焕:“……”


    他怎么就逃不脱这该死的命运。


    翰林院主官是郑克,与沈识焕颇有渊源,是沈识焕那位文坛大宗师老师的同门师弟。沈识焕原本该叫他一声师叔,但因为元德帝把沈识焕留在宫中读书,因此与郑克也有了师生情分。


    郑克以为他担心教不好皇子,宽慰道:“你这么点年纪,也不会真叫你授课。你只管跟着我进宫就是,你与几位殿下本就相熟,这事对你不难。”


    沈识焕命好苦地点点头。


    他听明白郑学士的意思了,这是叫他去打辅助的。他原本是皇子们的同窗,现在要成为老师的助手。


    他倒是能接受。


    就是不知道皇子们能不能接受他成为半个老师。


    ……


    沈识焕调整好心情,领了郑学士布置的教案,勤勤恳恳地回去做事。一回到庶吉士们的值房,发现众人都在奋笔疾书。


    沈识焕悄悄问谢寂。大家都怎么了,都像是被霜打的茄子。


    谢寂把这几日的课业整理给他看。


    原来是案牍劳形了。


    沈识焕想起葛仲文提过的那场马球比赛,于是提议大家一起去参加,总闷在屋里写文章多难受,不如大家一起去放风。


    刚好比赛那一日休沐,大家便约定好有时间都去。


    不过庶吉士中也有骑射一般的,不免忧心比赛结果。沈识焕却是不在意的,反而安慰起大家,不管是太学还是国子学的学生,将来免不了要考科考。


    既然都要考,那么将来到了官场,自然都是他们这些庶吉士的晚辈。


    将来狭路相逢,赢了是他们有长辈的风范,输了便是他们作为长辈的气度。输得起,输得起。


    庶吉士们:“……”


    话虽如此,要不还是私下练习一番?


    于是大家都不写文章了,搁下笔去活动筋骨。年轻人们玩闹在一处,再次引起翰林学士的侧目。


    翰林院这种文臣聚集地,自然少不了老古板要告状。


    沈识焕当天就被郑克叫去问话。不过这位是亲老师,所以沈识焕知道这就是走个过场,不过沈识焕回答得却很认真。


    翰林院做得都是清贵的活计,譬如起草公文、编纂史籍,无一不是要坐着抄抄写写的。长此以往,许多翰林官还没被选派出去任职,眼神先不好了。


    还有些腰腿也不便利。


    所以大家都要起来,活动活动!


    郑克对于沈识焕的提议报以微微一笑,但敬谢不敏。他完全无法想象翰林官们一起在院子里动拳脚。


    郑学士当场表示你的心意老师领了,但是出去吧。


    第二日,沈识焕就写了一篇“健身论”请郑学士指点。郑克虽然看得两眼一黑,但是多少看出了一点沈识焕对他这个老师的关心,立刻拿给翰林学士们传阅。


    虽然其中多少有几分是在叫苦,想叫翰林学士们给他们这些庶吉士们少布置些课业,但是强身健体的论断倒是不无道理。


    一时间,翰林院里养生的药膳都煮了起来。


    “……”


    翰林学士们能静绝不动的信念,真的好坚定。


    不过沈识焕这篇文章一出,倒是没什么人阻拦庶吉士们准备马球比试了。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有些人爱说闲话罢了。


    这日沈识焕从马球场回府,才修整好便听人说锦衣卫找上门了。几日不见,陆迟瑀一脸倒霉样,看起来案子查得极不顺利。


    沈识焕一看就乐了,“陆千户怎么了,你的犯人跑了?”


    陆迟瑀蔫巴巴的。


    陆迟瑀点头。


    沈识焕震惊,他只是随口一说,怎么还真有人能从锦衣卫手里跑掉。陆迟瑀一言难尽,一言以蔽之:“近日兵部抽调兵马,准备攻打北樑达科部。昨日,押运粮草出京,疑犯就在押运队伍中。”


    沈识焕,“……”


    这也太寸了。【魔蝎小说 mo xie xs .c om】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