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心腹大患10

作者:Lafuuu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沈识焕回到家中,当场受到惊吓:“什么——”


    京城著名败家子起哄架秧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扰民。不过半日的功夫,关于他的传言更多了。


    山贼先前劫道了进京赶考的读书人,而沈识焕一举解决匪患,四舍五入不就是沈识焕为读书人两肋插刀?这怎么能不好好传颂赞扬呢!


    这必须叫天下读书人都知道!


    一时间,华京纸贵。


    书砚叉着腰大喘气:“公子,一上午便收了三十筐拜帖,您根本来不及看啊!”


    沈识焕:“……”


    他才打算要低调做人,怎么反倒愈加光辉伟岸了?


    他一个清流文臣,怎么可以有这样灿烂的,人人传颂的好名声?


    这不是擎等着被忌惮利用,被卸磨杀驴?


    天要亡他!!!


    ·


    华京城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井相错。城中的百姓凑堆闲话,都在讨论同一件事,街头巷尾、瓦肆勾栏热闹非常。


    沈识焕一人单挑衡玉山匪首的故事被流传了八百个版本,在华京城中疯传。


    华京城中的读书人们也是热血沸腾,按说他们将来入朝为官也是做文臣的,和武将勋贵天生不是一个阵营,但是架不住沈识焕在文人圈里也甚有才名。


    只因沈识焕有个文坛大宗师做老师,大宗师的故交好友遍天下,又在读书人中一呼百应,尤其喜欢举办文人聚会活动,随手写一篇好文章,就开始广发朋友圈,而这位大宗师近七八年的文章主题有一半都是


    ——大家看一看,我的好学生可真是个货真价实的神童啊!三岁能写诗,五岁能作曲,八岁就能写科考文章!


    这可不是他大宗师拔苗助长,而是天才就是这样学什么都轻轻松松,他这个老师只是太开心了所以分享给诸君一赏!


    于是当年小神童还在边关吃沙子,京中的读书人们围绕他所开的文社、文会就不知凡几,连唱和文章都写了好几箩筐,一时华京纸贵。


    甚至连沈识焕七岁时随手写的文章都已经传遍太学和国子监,两个最高学府曾为争取这位神童才子从翰林院一路打到内阁。


    最后还是皇帝发话把人接到宫里读书才消停下来。


    如今沈识焕已经入了天下读书人神往的翰林院,又屡次为朝廷立下功劳,怎么不算是一种养成,怎么不能与有荣焉呢?


    不仅是读书人,京中的武将们也是弹冠相庆,裴帅身为三军统帅,其独子的含金量自不必说!人形虎符,了解一下?


    沈识焕在街上逛一圈,灌了满耳朵民间传说。他再次确认,他遭皇子忌恨也不是全无缘由,实在是这种文曲星和武神君珠胎暗结转世投胎成他一个人的惊悚故事,一听就好兴风作浪。


    沈识焕招来周时樟,严肃地提出要求。一定要查出是谁,在散播城中谣言。


    周时樟表情顿了顿,一本正经道,“京中散播谣……传言之人并不曾隐藏踪迹,是常侍郎家的公子与忠义伯家的表少爷赵毅云合力做成的。”


    沈识焕恼怒,“他们怎么恩将仇报?”


    周时樟:“……或许是在感谢公子。”


    沈识焕:“……”


    大可不必。


    沈识焕发愁地在家蹲了一天,池塘里刚冒尖的荷叶都快被他薅秃了。


    知砚在一旁直叹气,也不知公子到底是怎么了。


    整日里不是念叨着“庄周梦蝶”,就是试图和池塘中的鲤鱼辨一辩“子非鱼”,午睡醒来还要恍恍惚惚地问一句,这都是为什么啊?


    沈识焕虽是侯府少爷出身,却没长成个招猫逗狗的纨绔,甚至比一些寒门学子还要刻苦些,否则纵使天资过人,也不能十六岁就状元及第。


    不止如此,善堂施粥,兴建学堂,他也都干了啊!


    ——所以为什么偏偏是他拥有了要被皇子们丧心病狂报复的命运?


    沈识焕一副很想死,但是努力思考怎么活下去的表情,继续蹲在池塘边苦思冥想。要怎么才能让皇子们放过他,觉得他完全不必忌惮?


    装疯卖傻是不能够的,太丢人。


    怎么装疯卖傻才能又不丢人,又立竿见影呢?


    第二日,终于灵光一闪,想出一个对策。


    他吃着点心,忽然石破天惊地对他的书童说:“知砚,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是的,他就是忘记了。先前的种种,前十几年的恩怨统统忘了个干净。那是话本里写的沈识焕,与他本人有什么关系?


    问就头痛,实在头痛,更不能提从前,一提起就更加头痛欲裂。


    宫里的太医们轮番来给他把脉,齐齐对这疑难杂症束手无策。怎么会有人突然间记忆全失,却还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沈识焕表情空白又无辜,打定主意要重新做人。他坐在床头给太医洗脑:“依陈太医看,像我这般弱柳扶风的俏书生却偏偏得了怪病,是不是十分悲惨,十分我见犹怜?”


    陈太医顿时哽住:“……”


    他在说谁弱柳扶风?


    陈太医默然片刻,指出:“京中时兴的话本中,沈大人你力拔山河,武功盖世。东街的说书人言之凿凿,说你能盖一百八十二个土匪。”


    沈识焕揣着袖子,是吗,我不记得了。


    往事随风烟消云散,什么土匪,他完全没有印象。他只是不幸得了失忆怪症的,一个柔弱文臣。


    太医走后,沈识焕叫来知砚,“你找东街的说书人给我编个新话本,一定要让满京城尤其是宫里的皇子们都知道我得了失忆怪症,能有多可怜悲惨,就多悲惨可怜,争取把皇子们都给看哭了!”


    知砚掂量一番,“那差不多需要公子您三十年俸禄。”


    沈识焕一咬牙,给他!


    ·


    自从“失忆”以后,沈识焕开始认真地拿捏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设,既然是得了怪病,那性情大变也是很合理的吧?


    至于为什么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设,因为这个最温和无害,而且他还在书房找到了自己被钦点为状元的圣旨,状元就应该是这样的书呆子。


    爱读书,认死理。下一任皇帝是谁他根本不会关心,只是一味地熟读圣贤书。皇子们听到了吗,他只是一味读圣贤书!


    考状元也不是为了卖弄文采,而是为了为民请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品德高尚,怀才又抱德。


    一听就非常安全可靠,是个忠心为国的好官。


    沈识焕再次叫来知砚,提出要求,让东街的说书人把这一段也加进去,要可歌可泣,催人泪下。


    知砚为难地说:“……公子,这恐怕要加钱。”


    沈大人再次慷慨解囊豪掷十年俸禄,得到了更为庄重可靠的形象,显得离奇失忆这事更加天妒英才。


    侯府出门采买的婆子都要在砍价的同时,感叹一句老天不公。


    摊贩们听了这稀奇事,都把分量称得足足的。“这三斤核桃,给沈大人补一补脑子。”摊主说,“吃完了再来买,管够。”


    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沈大人得了怪病的传言。


    沈识焕京中许多故交同僚们都来看望他,但是沈大人主打一个谁都不认识,抱歉,真是太抱歉了。


    沈识焕虽然没在国子学念书,但是京中年纪相仿的世家子弟却仍有多数同他交好。不一起读书,还能一起文会、诗会,若有兴致还能一起去跑马。


    因此来探病的世家子弟实在不少,一连热闹了好几日。


    好友同僚们一看沈识焕这副正经八百的酸儒样子,当场抱头痛哭。


    沈识焕你醒醒,你才不是无趣的书呆子,不要再继续念车轱辘诗了,你脑子里只剩下之乎者也了吗!


    沈识焕对他们的反应表示满意,赞叹:噫吁唏~


    葛尚书府的公子非常诚心地替他出主意,“既然满京城的大夫都瞧不出你什么毛病,不如活马当死马医,我长姐会仵作验尸,找她给你看看?”


    沈识焕冷静拒绝,活人怎么能当死人医?


    一同探望的友人很不给情面地嘲笑道:“葛秉文你是不是又被你爹揍了,所以趁机报私仇?你比沈识焕年长两岁,却还未中举,也怨不得你爹着急!”


    “我才没那么小心眼!本朝有几个人能十五岁中举?”葛秉文少年意气,却不服气:“我计划二十五岁之前中举,我感觉我的节奏还可以。”


    众人笑成一团。


    不过也基本同意葛秉文的说法,十五岁中举、十六岁状元及第实在太过天赋异禀。他们普通人,很不必苛求自己。


    否则慧极必伤。


    沈识焕不就得了失忆的怪症?


    世家子弟们凑起热闹不得了,很快沈识焕得怪病的消息更是人尽皆知。沈识焕的翰林院上峰都传话来,叫他好生在家休息不必急着去上值。


    又过两日。


    皇子们有没有对他的悲惨经历消解几份忌惮尚且不知,定安侯府已经被京中的、和上京赶考的读书人发来的拜帖淹没了!


    知砚好累地说,“公子,拜帖更多了!”


    沈识焕:“。”


    他麻了。【魔蝎小说 mo xie xs .c om】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