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底线

作者:大南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视线好像又恍惚了一下,孟卫行重新看到已经五十多岁的老娘,她坐在床上,对自己说:“小卉和宁宁,你选一个吧。”


    孟卫行摇了摇头,竟然忍不住笑了。


    赵老太瞪他:“你笑什么?”


    孟卫行看着老娘,眼中一片平静:“娘,我是你生的,你说我这辈子都欠了你的。


    为了还你的恩情,不管是二十年前你不让我跟着爹学木雕手艺,还是十年前你让我想办法让四弟去镇上的私塾读书,你的这些想法,我都满足你了。


    但是娘啊,欠你的是我,我的孩子们不欠你的,按着你的规矩,他们连我都不欠。


    所以,孩子们的事,你就不要多管了。”


    赵老太没想到自来顺从的老二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气的满面通红,指着孟卫行大骂:“你个不孝子!”


    孟卫行:“娘,我是不是不孝子,二十年前你说了算,十年前你也说了算,但是现在,我是不是不孝,却不是你一句话就能定死的。


    我是孟氏家族的儿郎,出门顶天立地,回家守护父母妻儿,现在要定我的不孝,不止是父母说了就是,最后还是需要族里下这个定论才行。”


    赵老太心里明白,别说让族里定下老二不孝,就连老头子那里,自己要是敢定老二不孝,他就敢休了自己。


    她不得不承认,老二的翅膀是真硬了,以后要管不住了。


    赵老太瞪着次子,一把捂住胸口倒在床上。


    孟卫行身子往前倾了一下,在马上要冲过去的时候,又生生的止住了。


    他看着喘着粗气的老娘,用依然平静的语调,说:“您要是真病了,就不能只让孙女在身边伺候了。


    读书人最重孝道,母亲病了,四弟就得请假在家侍疾,反倒是下面的孙辈不需要。


    如果四弟请假回来侍疾,您还是不见好,我就给大哥去信了,他是长子,您久病不愈,必须得让长子回来才行。”


    孟卫行说完这些,赵老太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儿子自己是拿捏不住了。


    她放下捂着胸口的手,冷冷的说了声:“滚”


    一个‘滚’字,让孟卫行担着的心放下了,也让在窗外偷听的孟玉宁替父亲难受。


    听到这里也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了,孟玉宁悄悄起身回了前院。


    孟卫行心里升起一股悲伤,起身看向母亲,对上她冰冷的眼神,稳着声音,道:“既然您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明日一早我就送宁宁去县里了。”


    说完也没想着老娘会应声,其实应不应的已经没关系了,只要不再阻挠,孟卫行就知足了。


    在离开前,孟卫行最后又说了一句:“我是您儿子,该尽的孝道我会尽,但是孩子是我的底线,不该您操的心,您还是尽量少操心的好。”


    孟卫行的话说完,又换来老娘一声:“滚”


    ……


    第二天一早,孟玉宁跟着父亲去堂屋是跟祖母辞行,原本以为也要换来一声“滚”


    没想到祖母的态度比起自己预想的好太多了,虽然冷淡的很,却并未出恶言。


    孟玉宁坐到骡车上才想明白,对待已经能够顶门立户的儿子,祖母也只敢背后冷漠,在人前,虽然不再装做亲密,却不能恶语相向,她再是当母亲的,但是人老靠子,让人知道她与儿子的关系不会,对她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


    想清楚这一点,孟玉宁就不为父亲担心了。


    回到县里,基础的香料之前差不多都已经认全,又熟悉了两天,高婆婆说开始教她学制香。


    孟玉宁听了很是兴奋了一晚上,第二天开始学的时候才发现,高婆婆教自己学制香,是从制作香包的香料开始的。


    基础制香很简单,只是开始上手学制香,需要背的香方不一样了。


    学会了各种香包的配料,孟玉宁想练手,就给高婆婆的外孙宋继康做了个香包。


    她的刺绣手艺在家里虽然一直是被吊打的,但是毕竟从三四岁就开始拿针,只荷包就做了三五年的专业绣工,给宋继康小朋友做的荷包又是用了心的,成品出来佩戴在身上,衬得他的衣服都高了一个档次。


    宋继康因为掉了门牙,只敢抿着嘴笑,但是他的开心大家还是能感受得到的。


    高婆婆比自己收到荷包都高兴,她原本教孟玉宁就很用心,自从孟玉宁给宋继康做了个荷包,高婆婆对她的教导就不再局限于制香,还会带着她制作胭脂、面脂、还有其他各种护肤用品。


    春天正是各种花卉开始开放的季节,有果园的人家,会剪了多余的花枝来县里卖花。


    遇到卖桃花的,高婆婆会带着孟玉宁做桃花酥,遇到卖梨花的,她就带着孟玉宁做梨花茶和梨花酒。


    无论是做胭脂水粉,还是桃酥花酒,都是孟玉宁前世今生从未接触过的。


    这些都让孟玉宁真正认识到高婆婆口中的雅致。


    孟玉宁还发现高婆婆家里是真不差钱,平日在饮食上面就讲究的很,穿戴也比一般的人家讲究。


    就这样的生活水平,孟玉宁都不止一次的看到高婆婆对着桌上的菜肴,露出不想下口的表情。


    宋继康小朋友对饮食倒是不挑,但是对身上的衣服,总是有一种不满意的感觉。


    他们一家三口,和这里融入最好的就是孙爷爷,老爷子对于吃穿从来不嫌,每日都乐呵呵的,店里的事他只管进货,没事就去和附近的人家联络感情。


    孟玉宁属于别人待她一分好,她恨不得还两分的性子。


    高婆婆对自己好,孟玉宁就用真心回报她。


    因为高婆婆是个雅致人,孟玉宁不觉得自己给她做个什么东西她一定会喜欢,但是对宋继康小朋友,孟玉宁还是知道他喜欢什么的。


    宋继康在搬来仓房县之前,生活水平应该是很高的,他现在每日去学堂读书活动,正是长个有胃口的时候,所以在饮食上不怎么挑剔。


    但是在穿着上面,小孩还是很在意的。


    孟玉宁把手里绣的东西收了尾,就决定给宋继康做一套衣服。


    孟玉宁做的绣品虽然不如姐姐,但是做衣服如果没有大面积的刺绣,出来的效果并不比姐姐做的差。


    春天这个季节,刚入学的小男孩基本上都穿月白或淡绿颜色的衣服。


    宋继康比其他男孩要白嫩一些,性子又沉稳,孟玉宁为他选了正蓝色的衣料。


    宋继康对现在的穿着不满意,主要是因为衣料,既然要给他做衣服,当然要做出他满意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84184|17165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孟玉宁选的是上好的衣料,裁剪只是他平日里穿的款式,也只在袖口衣襟和腰带上绣了波浪纹。


    孟玉宁的绣活再是一般,也是属于专业绣娘里的一般,她最近技术又有所提高,做的时候更是尽了心的,宋继康试穿上,就说明天要穿着去学堂。


    高婆婆看着外孙难得露出欢快的表情,对孟玉宁更尽心了。


    孟玉宁在高婆婆家,深刻感受到父亲说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


    高婆婆不缺金银吃喝不愁,只想着能在这仓房县安度晚年,请父亲牵线认识表叔,为的也是在衙门里有个认识的人。


    孟玉宁是个天生不是善于交际的,为了高婆婆,在一次做了桃花酥给表叔张大元送去尝尝的时候,又特意拿了一个新做的香包。


    孟玉宁把新做的桃花酥递给张大元,又拿出个绣着兰花的香包给他,说:“表叔,我自己学着配的香包,都是日常大众能用的香料,没什么需要忌讳的,你拿给表妹让她戴着玩吧。”


    张大元有两子一女,长子十五岁,在学堂里读书,女儿张苗今年十岁,小儿子才刚四岁。


    张大元对唯一的女儿娇的很,听到是给闺女的,比给他东西都高兴,直夸孟玉宁做的香包好看。


    孟玉宁问他:“表叔,苗苗妹妹在家里做什么呢,她要没事,让她去高婆婆店里找我玩呗。”


    张大元笑道:“她能有什么事,每天就是疯玩,这几天被她娘压在家里做针线呢。”


    孟玉宁:“她要是觉得在家里做的烦闷了,你让她来高婆婆店里找我,我下午不学东西,也是在店里做针线,苗苗要是过来,我教她学刺绣。”


    张大元看着手里的香包,他虽然不懂刺绣,但是好不好看他还是看的出来的,就这手艺,张大元觉得自家婆娘压着闺女在家学十年,也做不出这么好看的。


    对闺女有好处的事,张大元当然不会拒绝:“回去我就跟她说,让她去找你玩。”


    张大元下值回到家,把孟玉宁送给闺女的香包给她,又跟妻子说:“宁宁送香包的时候,说可以让苗苗下午去找她学刺绣。”


    武氏听了哈哈大笑:“她自己刺绣都没学好,才改了学制香,让苗苗跟她学,能学出什么?”


    张大元挠头:“我看着做的香包挺好的。”


    武氏:“你懂什么呀!”


    张大元确实不懂,媳妇说不好,他也不敢多说。


    却没想到闺女把孟玉宁给她的香包拿到母亲面前,说:“娘,您还是先看看东西吧。”


    闺女把香包拿到自己跟前,武氏先闻到了清新淡雅的香味,接过香包,看料子,就是普通的衣料,但是做工是真精致,上面绣的兰花更是精美。


    武氏:“……不是说刺绣学的不好,才改学制香的么,这,这做出来的东西,比绣坊里的东西也不差什么呀!”


    张苗才不管孟玉宁为什么要改学制香,她只在乎自己是不是可以出门,哪怕出去也是做针线,不是还有路上放风的时间么。


    张苗就问母亲:“娘,您说,宁宁姐这样的手艺,我能跟着她学刺绣么?”


    武氏:“能,怎么不能啊!”


    于是,在孟玉宁送出去香包的第二天,张大元就带着闺女来了万香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