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5章 邸报初行,民智渐开

作者:猫啃月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南郑的清晨,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气息。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还带着露水的青石板路上时,


    几队穿着崭新军服、腰佩环首刀的士兵,抬着一卷卷厚重而略显粗糙的黄色纸张,走向城内各处最显眼的告示栏。


    这些纸张,便是徐庶“以正视听”策略的核心,也是我寄予厚望的武器


    ——汉中太守府官方通报,我私下里称之为“邸报”的雏形。


    “元直,这东西,真的能奏效吗?”


    在太守府的后院,我看着最后一队士兵出发,心中仍有些许忐忑。


    这并非不信任徐庶的计策,


    而是深知,想要扭转根深蒂固的观念,对抗无孔不入的谣言,其难度不亚于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役。


    徐庶站在我身旁,神色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主公,堵不如疏。


    士族能散布谣言,我等为何不能公布真相?


    我等所依仗者,乃大义与公理。


    只要将我等所作所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知百姓,纵使一时不解,日久亦能见人心。”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那些士兵远去的背影,继续说道:


    “更何况,主公秘谷所制之纸,虽不及洛阳蔡侯纸精良,却胜在量大、价廉。


    我等印发的这些‘邸报’,数量远超寻常官府文告,足以覆盖城内大部分区域。


    只要识字之人能看到,口口相传之下,其效用便会逐渐显现。”


    我点了点头。


    秘谷工坊那边,在徐庶的亲自督促和石秀的严格保密下,


    利用从张鲁府库及缴获物资中找到的一些零散技术资料,


    结合我提供的一些超越时代的原理性指导,已经初步攻克了成本较低的植物纤维造纸术。


    虽然纸张的质地还比较粗糙,颜色泛黄,墨迹也容易晕染,


    但用来印制简单的文字通报,已经足够了。


    至于印刷,目前还只能依靠人工雕版,效率不高,但比起手抄,已经是天壤之别。


    “希望如此吧。”


    我轻叹一声,


    “士族经营汉中多年,耳目遍地,这‘邸报’一出,恐怕立刻就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和反制。”


    “主公放心,”


    徐庶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我已安排妥当。


    张贴告示的士兵皆是此次授田的受益者,忠诚可靠,


    且有锦帆卫暗中护卫。若有宵小之徒欲行破坏,必使其有来无回!


    此外,‘邸报’的内容,皆是针对近来市面上的流言蜚语,有理有据,直指核心。


    纵使士族想要反驳,仓促之间,也难以编造出更有说服力的说辞。”


    我再次点头,心中稍安。


    徐庶考虑得很周全。这次的“邸报”内容,主要有三条:


    其一,严厉驳斥“新太守欲与民争利,横征暴敛”的谣言,


    详细说明“军功授田”和“唯才是举”的政策,


    强调其旨在打破旧有桎梏,让真正有功、有才之人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土地,是利民而非害民之举。


    其二,公开谴责近期部分粮商恶意囤积、哄抬粮价的行为,


    宣布太守府已开仓平抑粮价,并将严厉打击一切扰乱市场、危害民生的不法之徒,


    同时公布了几处官方售粮点的地点和价格,远低于市面上的黑心价。


    其三,揭露所谓“陆太守强推劣币,搜刮民财”的谎言,


    阐明统一铸造五铢钱是为了规范市场、便利流通,打击私铸和劣币,


    并承诺官府各项税收、俸禄发放均以此新币为准,绝无虚假。


    同时,也隐晦地点出,某些势力阻挠新币流通,实则是为了维护其旧有的、不公平的经济秩序。


    每一条都配上了简单直白的语言,力求让识字不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或者听别人念诵时能够理解。


    纸张的末尾,还盖上了鲜红的汉中太守官印,以示权威。“走,元直,我们也去看看。”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与期待,决定亲自去街面上看看效果。


    我和徐庶换上便装,带着几名化装成普通随从的老吴亲卫,悄然走上街头。


    此时,城内几个主要的告示栏前,已经围拢了不少百姓。


    识字的人正大声地念着“邸报”上的内容,更多不识字的人则伸长了脖子,侧耳倾听,脸上表情各异。


    “……官府开仓卖粮了?真的假的?前几天粮价涨得那么凶,还以为要饿肚子了呢!”


    一个挑着担子的汉子,半信半疑地问旁边的人。


    “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呢,还有太守大印!


    你看,这粮价,确实比那几家黑心粮铺便宜了一半还多!”


    一个穿着短衫的年轻人指着纸上的文字,语气激动。


    “那……这军功授田,也是真的?只要肯上阵杀敌,立了功就能分到地?”


    一个略显瘦弱的男子,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他似乎是个退伍的老兵,或是家中子弟正在军中。


    “嗯,是这么写的。还说不论出身,只看功劳和才能,就能做官……”


    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喃喃自语,眼神复杂。


    当然,也有质疑和不屑的声音。


    “哼,说得好听!当官的嘴,骗人的鬼!谁知道是不是又换了个法子来搜刮我们?”


    一个老者撇了撇嘴,显然对官府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就是,这新来的太守,一来就又是打仗又是改规矩,我看不是什么好兆头。”有人附和道。


    “都小声点!没看到旁边站着官兵吗?”有人低声提醒。


    人群中,我还注意到几个眼神闪烁、鬼鬼祟祟的身影,


    他们并不关心“邸报”的内容,反而更在意周围百姓的反应,甚至试图低声散布一些不利于官府的言论。


    我知道,这些人定是士族派来的探子和走狗。


    “主公,看来效果初步显现了。”


    徐庶在我耳边低语,


    “虽然疑虑尚存,但至少,百姓们开始听到我们的声音,开始思考了。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微微颔首,心中百感交集。


    是的,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但意义重大。


    这不仅仅是为了反击谣言,更是为了争夺人心,


    是为了在这片被蒙昧和旧势力笼罩的土地上,播撒下理性和希望的种子。


    “邸报”,这来自后世的、最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在这个时代,却拥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


    它可以穿透层层信息壁垒,将统治者的意图直接传递给最底层的民众;


    它可以揭露黑暗,鞭挞不公,凝聚共识;


    它可以开启民智,让百姓不再是任人愚弄的羔羊,而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虽然眼前的纸张还很粗糙,印刷也很简陋,覆盖面也有限,


    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改进,这小小的“邸报”,终将成为我手中最锐利的武器之一,


    成为推动汉中乃至整个天下变革的星星之火。


    “传令下去,”


    我低声对徐庶说道,


    “‘邸报’要定期发行,内容要紧跟时事,及时回应百姓关切。


    同时,尽快组织人手,简化文字,甚至尝试配上简单的图画,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大概。


    另外,秘谷那边,纸张和印刷技术的改进,要不惜代价,加快进行!”


    “喏!”徐庶躬身领命,眼中同样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看着告示栏前逐渐增多的人群,听着那嘈杂却充满生机的议论声,


    我仿佛看到了一扇紧闭的大门,正在被缓缓推开。


    门外,是充满挑战的未知,但同样,也充满了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民智渐开,任重道远。


    但这第一步,我们已经坚实地迈了出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