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1章 四郡既定,初奠基业

作者:猫啃月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长沙城头的“刘”字大旗迎风飘扬之际,也标志着历时不算太长的荆南征伐战,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零陵、桂阳、武陵、长沙,这片位于荆州南部的广袤土地,


    连同其上的人口、资源,尽数归于刘备集团的掌控之下。


    消息传回江东,自然又引起了一番不大不小的波澜,


    但孙权碍于之前“协防”的约定,加上周瑜主力正与曹仁在南郡一线激烈争夺,


    一时也难以分心他顾,只能默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而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自徐州失陷以来,颠沛流离十数载,寄人篱下,仰人鼻息,


    如今终于拥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稳固的根据地。


    这份苦尽甘来的喜悦,几乎洋溢在每一个追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的脸上。


    新的治所,选在了位于长江北岸、连接荆南与南郡的战略要地——公安。


    这里原本只是一个小县,但地理位置优越,控扼江口,便于策应江陵战事,也利于辐射和管理新得的荆南四郡。


    诸葛亮亲自督造,在短短时间内,便已初具规模。


    一座崭新的府衙拔地而起,虽然算不上奢华,但格局严整,气象一新,


    象征着刘备集团从此告别漂泊,正式扎根立业。


    我虽仍以“江东参军”的身份,名义上驻留于江东协调联盟事务,


    但通过玄镜台的情报网络,以及糜贞以商路为掩护传递的各种信息,公安那边的情况,几乎是了如指掌。


    这一日,新落成的公安府衙正堂之内,想必是高朋满座,济济一堂。


    刘备端坐主位,这位奔波半生的枭雄,此刻脸上难掩激动与感慨。


    他环视着堂下诸人


    ——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忠勇无双的关羽、张飞、赵云,新近归附的黄忠、魏延,


    还有那些自新野、当阳一路追随至今的文臣武将,以及新近提拔的荆南本地才俊…


    多年的夙愿一朝得偿,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


    “诸位!”


    据糜贞密信中描述,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定,


    “自我兵败徐州,辗转流离,客居荆州,备尝艰辛。


    幸赖诸公同心戮力,将士用命,方有今日!


    今赤壁大捷,克定荆南,我等终于有立足之地矣!”


    堂下众人闻言,无不动容。


    不少老臣更是潸然泪下,想起了过往的艰难岁月,更珍惜眼前的来之不易。


    “主公仁德播于四海,此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诸葛亮起身,羽扇轻摇,语气从容而有力,


    “然基业初创,百废待兴。


    当务之急,乃是论功行赏,安抚地方,整顿吏治,恢复民生,


    方能使荆南真正成为我军之根基,北伐曹贼,兴复汉室之起点!”


    孔明的话,迅速将众人从激动的情绪中拉回到了现实。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如何将这新得的四郡之地,真正消化吸收,变成支撑集团发展的坚实后盾,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的议题,便是论功行赏与人事任命。


    赤壁之战的功劳,早已在江东初步议定,各有封赏。


    此次南征四郡,自然也要有所表示。


    关羽、张飞、赵云三位将军,居功至伟,自不必说。


    尤其是关羽,亲临前线,智取长沙,收服黄忠魏延,更是首功。


    黄忠、魏延新附,亦需重用以安其心。


    其余将校,各有功劳,皆按功劳大小,赏赐金帛、提升职位。


    而更重要的,是荆南四郡太守及各县令的人选。


    这直接关系到刘备集团对这片新地盘的掌控力度和治理效果。


    诸葛亮显然早有腹稿。


    他站起身,手持一份早已拟好的名单,开始宣读任命:


    “零陵郡,地处要冲,民风淳朴,当以宽厚长者镇之。


    赵云将军忠勇仁厚,素有威望,可领零陵太守,兼领桂阳郡都尉,总督两郡军务。”


    赵云出列领命,神色平静,一如既往的沉稳可靠。


    这个任命,既是对他功劳的肯定,也是看重他稳重的性格,足以安定一方。


    “桂阳郡,南接交州,山岭险峻,多有蛮夷杂居,当以勇猛果决之将镇之。


    张飞将军威震华夏,恩威并施,可领桂阳太守。”


    张飞豹眼圆睁,慨然领命。


    让他去对付可能不服管束的山越部族,确实是人尽其才。


    “武陵郡,滨临沅水,水路通达,然民情复杂,需智勇兼备者抚之。


    关羽将军威名素着,谋略过人,可领武陵太守。”


    关羽抚须点头,领命。


    “长沙郡,为荆南重镇,人口众多,物产丰饶,且新降猛将在侧,当以德高望重、能服众者守之。


    黄忠将军老成持重,威望素着,可领长沙太守。”


    这个任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细想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


    黄忠本就是长沙宿将,在当地有深厚根基,由他出任太守,最能稳定人心,也能安抚这位新降老将。


    黄忠闻言,激动不已,老泪纵横,叩谢主公知遇之恩。


    至于魏延,则被任命为牙门将军,随关羽驻防,重点培养。


    刘备对其颇为看重,言语间多有勉励。


    太守任命完毕,接下来便是各县令及属官的任命。


    这方面,玄镜台的情报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早在南征之前,玄镜台就已经对荆南四郡的乡绅名士、基层官吏进行了一轮细致的摸排。


    哪些人品行端正、有治理才能、对刘备集团抱有好感;


    哪些人是墙头草、见风使舵;


    哪些人是地方豪强、需要重点安抚或敲打……


    这些信息,都通过秘密渠道,汇总到了诸葛亮手中。


    因此,在任命各县令时,诸葛亮显得胸有成竹。


    他不仅提拔了随军南下的自家官员,也大量起用了荆南本地的可靠人士。


    对于那些有能力但立场不明的,则暂时安置在次要位置,察其言观其行。


    对于那些民愤较大、或与韩玄等人勾结过深的,则果断罢免。


    这一系列精准而高效的人事任命,迅速稳定了荆南的局势。


    既安抚了本地士族,又将权力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玄镜台的情报,如同无形的丝线,将刘备集团这只初来乍到的力量,与荆南这片古老的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事安排妥当,接下来便是治理。


    诸葛亮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治政才能。


    他下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农桑,修缮水利。


    同时严明法纪,整顿吏治,打击为祸乡里的豪强恶霸。


    对于那些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则发放救济粮,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一系列措施推行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荆南四郡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人心思定,百业渐兴。


    刘备集团的仁德之名,开始真正在这片土地上传扬开来。


    看着玄镜台源源不断传来的关于荆南欣欣向荣的报告,我心中也颇为欣慰。


    这不仅意味着刘备集团终于站稳了脚跟,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也意味着我的前期投入和布局,开始收获丰厚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一个稳固的荆南,将成为我未来图谋汉中的重要后方基地和人才储备库。


    石秀的格物工坊,糜氏的商路网络,都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发展壮大。


    公安府衙内的欢庆与忙碌,我虽未亲身参与,但我的影响力,却已通过各种无形的方式,渗透其中。


    四郡既定,基业初奠。


    刘备集团,终于摆脱了困龙游于浅水的窘境,开始展露出蛟龙入海的气象。


    而我,也该为我的下一步,做好更周全的准备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