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8章 传檄而定,智取桂阳

作者:猫啃月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零陵兵不血刃而下,消息如同一阵迅猛的春风,迅速传遍了荆南大地,


    也第一时间通过玄镜台的加密渠道,送抵我位于江东的案头。


    捷报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更重要的是它所验证的战略方向和情报价值,以及它为后续行动铺平的道路。


    正如我所预料,孔明绝不会满足于仅仅一个零陵。


    趁热打铁,利用零陵失守对其他三郡造成的心理冲击,快速扩大战果,才是上策。


    果然,几乎就在赵子龙将军巩固零陵防务的同时,新的军令已经发出,目标直指东南方的桂阳郡。


    这一次,领兵主将换成了翼德将军——张飞。


    这是一个意料之中,却又值得玩味的安排。


    若论冲锋陷阵,翼德将军的勇猛当世罕有其匹;


    但若论攻心夺城,似乎子龙将军的稳健或是孔明亲往更为合适。


    然而,细细思索,结合玄镜台关于桂阳太守赵范的情报,我便明白了孔明的深意。


    玄镜台对赵范的评估是:


    “心机颇深,然根基不稳,性情急躁,好虚名,


    与部将陈应、鲍隆等面和心不和,常以小恩小惠笼络,却无真正信义。”


    这与零陵太守刘度的昏聩懦弱截然不同。


    对付刘度,只需雷霆一击,摧毁其心理防线即可。


    但对付赵范这种有些小聪明,却又色厉内荏、内部矛盾重重的人,


    纯粹的军事强压,反而可能激起他狗急跳墙式的抵抗,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时间损耗。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孔明深谙此道。


    派翼德将军领兵,并非是要他立刻猛攻桂阳城,


    而是要用他那“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赫赫威名,形成一种强大的、令人窒息的军事威慑。


    试想,当张飞那标志性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形象,连同数千精兵出现在桂阳城外时,


    对赵范及其部属将造成何等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股压力,足以让赵范那些本就不稳的根基,开始剧烈动摇。


    而在军事威慑的同时,真正的“杀招”,在于政治攻心和情报分化。


    执行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自然不是翼德将军,而是需要一位能言善辩、深谙人情世故的说客。


    玄镜台传回的消息证实了我的判断


    ——孔明选择了简雍。


    简雍,这位自玄德公微末之时便追随左右的元老,性情诙谐放达,看似不拘小节,实则观察敏锐,极善言辞。


    由他携带刘备亲笔书写的檄文,前往桂阳劝降,再合适不过。


    我几乎可以想象简雍此行的准备:


    他不仅会带上义正词严、晓以大义的檄文,


    更会带上我通过玄镜台提供的那份关于赵范及其麾下将领关系的详细情报。


    这份情报,将是他刺破赵范虚张声势外壳的最锋利的匕首。


    接下来的几天,我密切关注着玄镜台传回的关于桂阳方向的动态。


    “翼德将军已率五千步卒,进驻桂阳城南三十里处,军容整肃,旗帜鲜明,每日操练之声可闻于城内。”


    “简雍先生已抵达桂阳城下,请求入城面见赵太守。”


    “赵范犹豫再三,最终同意简雍入城,但布防严密,气氛紧张。”


    好戏,即将开场。


    我仿佛能看到桂阳太守府内的场景:


    赵范端坐堂上,强作镇定,但眼神中难掩焦虑。


    堂下,简雍不卑不亢,从容不迫。


    简雍的开场白,定然是先声夺人。


    他会先宣读刘备的檄文,强调刘备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四海,


    今奉天子衣带诏(虽然可能是个幌子,但名分很重要),讨伐国贼曹操,赤壁大胜便是明证。


    零陵刘度父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已然归顺,百姓安堵,秋毫无犯。


    如今王师兵临城下,张飞将军威名素着,城破只在旦夕。


    是顺天应人,共襄义举,保全富贵,名载史册?


    还是负隅顽抗,身死族灭,为天下笑?


    这一番话,大义凛然,软硬兼施,足以动摇赵范本就不坚定的心志。


    但赵范毕竟“心机颇深”,不会轻易就范。


    他可能会虚与委蛇,提出种种条件,或试图拖延时间。


    这时,简雍便会祭出真正的杀手锏——情报。


    他或许会看似不经意地提起:


    “闻赵太守与麾下陈将军、鲍将军素来亲厚,同心同德,实乃桂阳之福。


    不像零陵刘贤,众叛亲离,方有此败。”


    这话看似恭维,实则是在暗示:


    我知道你和你手下的关系并非表面那般和睦。


    陈应、鲍隆,这两个名字被点出,足以让赵范心头一凛。


    玄镜台的情报显示,此二人勇则勇矣,却对赵范平日的作威作福多有不满,只是慑于太守之位,隐忍未发。


    简雍甚至可能更进一步,根据我提供的情报细节,


    若无其事地提及某次赵范因小事苛责陈应,或是某次许诺鲍隆的好处并未兑现等等具体事例。


    这些看似闲谈的细节,听在赵范耳中,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会惊疑不定:刘备的使者如何对我内部之事了如指掌?


    难道陈、鲍二人早已暗通款曲?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生。


    赵范本就根基不稳,此刻内外交困,大军压境在外,内部疑虑丛生在内,他的心理防线必然开始崩溃。


    “城外张将军的先锋营,昨日操练的正是破城之法,声势骇人啊。”


    简雍或许会轻叹一声,目光扫过赵范愈发苍白的脸。


    “太守若降,玄德公必不吝封赏,共享富贵。


    若顽抗到底……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最后的通牒已经发出。


    玄镜台的消息很快证实了这一系列攻心战术的效果。


    “赵范与简雍密谈半日,面色数变。”


    “当晚,赵范召集陈应、鲍隆议事,气氛凝重,似有争执。”


    “次日清晨,桂阳城头易帜,赵范率众出城投降!”


    又下一城!而且几乎又是兵不血刃!


    桂阳的快速归降,再次印证了情报在现代(或者说,在这个时代)战争中的巨大价值。


    精准的情报,配合高明的政治手腕和适当的军事压力,足以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孔明的指挥固然高明,但若没有玄镜台提供的情报作为支撑,攻心之策也难以如此精准有效。


    这其中,自然也有我陆昭的一份功劳,虽然这份功劳,注定只能隐藏在幕后。


    关于桂阳,后续还传来了一段小插曲。


    据说赵范投降后,为了巴结新主,得知赵云尚未婚配,便想将自己守寡多年的嫂嫂樊氏许配给赵云。


    樊氏颇有姿色,赵范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


    然而,子龙将军却以“汝嫂即吾嫂”为由,严词拒绝,保持了自身的清白与高洁。


    此事传开,更增添了刘备军将领的仁德形象。


    我得知此事时,也不禁莞尔。


    玄镜台的情报库里,确实记录了樊氏的存在,甚至标注了“赵范或可利用其进行拉拢或施展美人计”的风险提示。


    虽然这次子龙将军凭自身品行便化解了,但也再次证明了情报细节的重要性


    ——任何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都可能在特定时刻,成为影响局势的关键因素。


    桂阳既定,荆南四郡已得其二。


    剩下的武陵和长沙,也已是囊中之物。


    我收起关于桂阳的卷宗,心中再次盘算起来。


    刘备集团的扩张速度,比我记忆中的历史碎片似乎还要快上一些。


    这其中,固然有赤壁大胜的余威,有孔明的运筹帷幄,但玄镜台提供的情报支持,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这对我来说,是好事。


    刘备越快站稳脚跟,荆州局势就越复杂,孙权就越需要倚重我这个“江东参军”进行协调和情报支持,


    同时也更能吸引曹操的注意力,为我将来在汉中方向的行动,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南方战事正酣,但我的目光,已经开始投向更遥远的北方和西方。


    那里的棋局,同样暗流涌动。


    但眼下,还是先关注荆南的最后一战吧。


    武陵金旋不足为虑,真正的考验,在于长沙。


    那里,可是有老将黄忠坐镇。


    虽然历史碎片中,他最终归顺了刘备,但过程恐怕不会像零陵、桂阳这般轻松。


    孔明,又会用何种妙计呢?我拭目以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