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8章 一切都是暂时的

作者:落日满余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去白不去,收到星海集团邀请的华为方面代表很快来到东京。


    “真好啊,以后我们也要有。”


    刚一来到食堂贵宾接待室,任正非就小声对站在自己身边的郭平轻声说。


    他很羡慕星海通信宛如森林花园一般的贵宾食堂,决定以后也要在自己公司打造出类似的食堂。


    “嗯,我相信我们公司很快也会有的。”


    这么多年的相处,让郭平极为信赖自家会长。


    因为自家会长描述的公司未来场景,已经有许多开始实现。


    再说了,只要答应星海集团的投资要求。别说一间招待外宾的豪华食堂,就是建一座甲级写字楼都完全没问题。


    “是的,我们也很快就有。”


    听到两人悄悄话的郑宝用,也忍不住艳羡的小声插话。


    他决定回去后要更加努力的进行研发,从而助力任总实现昔日描绘的场景。


    说起来,郑宝用应该算是华为早期员工中牺牲最大的一位。


    他当初是清华在读博士,正忙着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然而在任总爱国热情的感召下,毅然放弃学业加入到华为研发团队。


    要知道,华为当初是个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并不是后世的世界五百强。


    郑宝用的这次雪中送碳,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也是真的感受到了任正非那浓浓的家国情怀。


    当然,这其中也有郑宝用自己的爱国心里作祟。


    如果换成一般人,任总讲的再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放弃大好前途加入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


    两个人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1993年华为又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某个后世被称大嘴的家伙也做出类似决定。


    放弃清华机会,跟着任总拼命搞研发。


    只能说,任总的个人魅力实在是高,堪称现代版刘备。


    公司还不怎么样的时候,就能拿下众多高级人才。


    宴会结束后,任正非便迫不及待的问:“我们可以参观一下贵公司的实验室吗?”


    公司还有很多事情要忙,他没时间慢慢参观,想要尽快结束这次访问。


    “当然,这是我们的荣幸。”


    星海通信实验室负责接待一行人的是技术官长泽顺平。至于科研中心负责人田中贤二,他沉迷实验根本没想过接待。


    双方简单打过招呼后,长泽顺平也不墨迹,很快便带着大家进行参观。


    “这是我们实验室的网络光纤项目组,目的是提高网络宽带的上传速度和下载速度……”


    “这是我们实验室的小灵通基站项目组,正不断研究信号更好、信号覆盖面更广的基站……”


    “这是我们公司的固定电话项目组,也在研究新的交换机技术……”


    “这是我们的集团的移动电话项目组,gsm、CdmA等世界主流移动系统我们都在研究……”


    粗浅的说了下公司的大概情况后,长泽顺平开始带着任正非等人前往项目组所在实验室。


    至于第一站,自然是星海集团希望华为研发的小灵通技术研发中心。


    这个项目较为简单易懂,最适合华为这样刚刚起势的中小型科技公司。


    “这就是小灵通基站吗,结构看起来有点简单。”


    “是很简单,基站的价格摆在那里呢。”


    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如此。


    小灵通基站的价格只有同类移动通信基站的几分之一,研发难度自然很低。


    听完田中贤二的解释,一行人忍不住跟着点头。


    不过简单点好,正好适合自家的研究。


    不如付出一定代价早早完成交易。


    吃到嘴里才是真。


    “1%的交易佣金?”


    四家投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那抹兴奋。


    年前完成股票销售任务,就能多获得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对于四家投行来说,这钱基本等于白赚。


    “没问题,我们山一证券可以接下。”


    随后,高盛、大摩、野村证券也先后答应这一要求。


    “对于在座的实力我还是非常认可的,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因为竹下雅人在交易方面的慷慨大方,几方很快敲定合同。


    竹下雅人虽然对需要支付2.5%的佣金肉疼不已,但想到能顺利逃出泡沫危机,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时间拖到年后,价值52亿美元的股份,很容易变26亿,甚至是16亿。


    股市在恐慌的环境下,必然形成踩踏事件。


    港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股市低点的时候,公司市值经常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也就是年利润10亿美元的大公司,市值也只有60多亿。


    李超人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就是靠着港股这种恐慌心理。


    公司市值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的时候,开始缓慢买入股票。


    公司市值提高到20倍市盈率以上的时候,开始缓慢卖出股票。


    一来一回,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


    当然,日股比港股成熟,公司市值一般不会恐慌的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但降低到市盈率10倍左右水准,还是大概率发生的。


    三井商社、三菱商社都有过类似情况,松本制造也很难例外。


    估计公司市值会从现在的260亿美元,直接缩水到100亿美元水平。


    合同顺利签订后,自然要举行宴会庆祝。


    依旧是老地方,依旧是最奢华的配方。


    “竹下会长,可以单独和您聊聊吗?”


    宴会进行到一半,大家自由交谈的时候,保尔森走到竹下雅人身边。


    “保尔森先生是吧。没问题,稍等片刻。”


    青年先是欣然应下来,然后对自家副社长菊野晋次说:“你也去忙吧,可以多陪陪老朋友嘛。”


    “会长,没必要这样。”


    菊野晋次平静看了眼不远处正和吉野得郎聊些什么的山一证券代表,没有一点想要炫耀的心理。


    他在星海投资已经获得想要的一切,干嘛要活在过去。


    “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先失陪了。”


    “嗯,会长您忙。”


    两人来到一处附近没人的地方后,保尔森主动开口说:“麻烦竹下会长了。”


    “小事。”青年爽朗的笑了笑,然后略微有些疑惑的问:“不知保尔森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如果我能办到,一定会帮忙。”


    保尔森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肯定的语气反问:“竹下会长卖出这么多股票,是准备投资美股吧。”


    青年没想过能隐瞒到高盛,很干脆的点头承认。


    “没错,我很看好美股的未来。尤其是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


    美国虽然在drAm领域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但在微处理器、整机等领域,依旧是世界第一。


    “我都可以,看大家需求。”


    保尔森也觉得可以跟随一把,但很快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投资规模不宜太大,并且投资要分散一点。”


    想到星海投资的种种手段,托马斯也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那我们就最多投资4.99%。”


    无论是美股还是日股,都有着类似的规定。


    那就是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不在市场披露。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隐藏自己,那么购买的股票只能无限接近于5%,但永远也不能达到5%。


    对于赚钱,高盛的合伙人们自然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哪些公司可以买上一些。


    很快,沃尔玛从这几家公司脱颖而出。


    因为沃尔玛已经在零售产业完成布局,基本不存在失败可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至于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公司,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优势,但前面有iBm集团的巨大压力,后面有苹果等公司虎视眈眈。


    公司业务不是那么的稳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陷入衰退期。


    思科的情况好上许多,但内部管理混乱。


    等到高层拨乱反正后,高盛才会进行投资。


    英特尔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微软。


    微处理器方面不仅要面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的竞争。


    更要命的是,还有日本企业在蠢蠢欲动。


    没错,在高盛眼中。


    日本半导体巨头,要远比美国本土公司更加可怕。


    因为美国的drAm产业,就是被日本公司正面击败。


    这一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都只能狼狈砍掉这部分业务,无奈押注微处理器,也就是Cpu产业。


    一旦日本半导体公司决定进入微处理器,英特尔很可能扛不住这波攻势。


    只能说谁也想不到,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竟然在90年代纷纷萎靡。


    内存芯片产业惨败韩国,后来更是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闪存芯片产业靠着发明人身份稍好一些,还留下一点火种。


    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星海投资的囊中之物。


    东芝的闪存芯片产业就算依旧崛起,也很难达到前世高度。


    确定好投资目标后,高盛一行人这才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很快,成立合资基金一事就表决通过。


    不过在投资额度上面,大家再起争执。


    激进的想要额度拉满,保守的则想要看情况增加。


    这可是80年代末的10亿美元,对于高盛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数字。


    “就5亿美元吧。”


    首席执行官约翰是支持10亿美元投资的,但考虑到公司平衡,最终选了个稳妥的数字。


    钱确实少一点,关键是安全。


    高盛公司连续一星期高强度开会,竹下雅人这边也没闲着。


    他需要监督公司几位管理,处理掉湾湾股票。


    里边涉及到他自己,以及公司员工血汗钱,必须最为重视。


    “怎么样,好处理吗?”


    嘉本隆正操控着电脑头也不回的应道:“比较简单。那边的每日成交量有数千亿日元,我们的资金很容易隐蔽。”


    “那就好,早点撤出,然后我给大家你们放长假。”


    另一边同样忙忙碌碌的菊野晋次偏过头插话问:“哦,真的吗?”


    “当然,不过你们两位只能轮休。”


    “每个人半个月假期,谁先谁后自己决定。”


    竹下雅人有很多事要忙,不能一直在星海投资监督。


    所以公司必须留一位,负责股票交易的最高管理。


    “我后面吧,这段时间菊野桑比我辛苦。”


    “嗯,谢啦。”


    菊野晋次了解嘉本隆正,知道他在这些事上很坚持,也就没有拒绝。


    湾湾股市的撤离同样顺利。


    5天时间,二十多亿美元的股票就卖的干干净净。


    “会长,我可以先放一周假,然后菊野桑回来再放一周吗?”


    竹下雅人挑眉道:“拆开干嘛,你不想连续放假吗?”


    “没必要,我不喜欢出国玩。”


    嘉本隆正是一位保守之人,接下来只想多陪陪家人。


    至于旅游什么的,还是等暑期再说吧。


    那个时候孩子不上学,可以一家人出去玩。


    “行,没问题。”


    这样反而对星海投资有利。


    因为处理掉湾湾股票之后,公司暂时没事。


    单独留嘉本隆正一个,也就是搞搞报表,不如也跟着休假。


    星海投资这边可以放假,但竹下雅人短时间内还无法休息。


    他需要查询更多资料,为公司接下来的投资找到合适目标。


    “iBm,这个不可以。接下来这家公司会陷入衰败。”


    “Att也不行,被政府盯的太死。”


    如果要在八九十年代找出两家倒霉蛋,那么非Att和iBm莫属。


    这两家公司都被美国反垄断机构盯上。


    Att惨遭拆分,公司实力不足巅峰时期五分之一。


    但就算如此,这家公司依旧有许多限制。


    后世甚至悲惨到被自己拆分出去的公司反向收购。


    iBm稍微好一些,但也没好太多。


    如果说苹果是个人计算机的初始,那么iBm兼容机就是个人计算机辉煌的开端。


    结果,这两家公司在个人计算机领域都没获得太多好处。


    尤其是iBm,因为政府的种种限制,甚至在90年代初陷入破产边缘。


    这样两家倒霉蛋,自然不能投资。


    “通用电气,这个不错。”


    “韦尔奇是经营天才,通用电气的增长速度很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