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6章

作者:佚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臣在入狱之前,就在政事堂听人提及过。”


    “朕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任命你为荆州转运使兼刑狱使,你去把荆州的粮食价格稳定住,把民生稳定住。”


    顾冉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不但不杀自己,还给这样的重任。


    “臣何德何能。”


    “记住了,是稳定住,不是让你用手里的权力强行把价格压下来,明白吗?”


    顾冉领了命之后就去了荆州。


    李彦也在向朝臣宣布一件事:过去的错,朕只罚不杀,并且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


    但如果反抗朝廷的惩罚,马氏全族就是最好的案例。


    最皇帝难!


    到底难在哪里呢?


    是政令不能落地的难吗?


    还是大量公文的难?


    都不是!


    做皇帝难在用人。


    当你发现满朝没有几个能用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换人吗?


    人肯定要换,但如何换?


    凡是有错的都换?


    你能保证换上来的人能用吗?


    能保证这个人不犯错吗?


    显然不能,因为只要是一个人,都会犯错。


    那么到底如何用人呢?


    宰相要有担当和才能。


    奸臣要有手段。


    尚书要有魄力,才能执行。


    侍郎呢?


    侍郎未必要有才能,但一定要有担当,因为他们可能要派到一州去主持大局。


    这个时候,敢于去顶住事才是最关键的。


    至于贪污、错误、政见,能怎么办呢?


    不重要吗?


    也重要!


    可一定要上纲上线,你会发现自己无人可用,最后自己吊死的时候,还说一句:朕非亡国之君,大臣皆祸国之臣,都该杀。


    无论是启用曹谦德做保守派的扛旗人,还是启用顾冉去荆州,都是李彦的用人之道。


    进入到八月的时候,由于魏夏停战,三镇粮食需求下降,大量粮商开始转头将粮食往秦州和荆州方向调运。


    据说江宁城的太府寺衙门每天都排满了人。


    这些人都是各地的富商,他们都是来太府寺申报的,他们手中有庞大的运输队伍,行驶在南方的各条河流之中。


    在各地辗转腾挪,储备了无数粮食。


    据说,为了满足荆州和秦州的粮食需求,大夏东南一半的粮食都行动起来。


    那么是大夏的商人们有家国情怀吗?


    当然不是!


    是皇帝之前大手一挥,一千万两被拿出来,稳定荆州、秦州两州民生。


    这一千万两怎么用?


    很简单,从粮食这里采购粮食,要求粮食自己托运过去,由荆州转运使收货。


    荆州转运使负责向民间投放粮食,确保市场粮食充足,粮食价格自然会降下来。


    这可不是免费投放,而是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投放,一两一石的价格。


    当然,这是纯市场逻辑。


    而大夏自有国情在,大夏的国情是官员有极大的主导权。


    这是后话,总之荆州和秦州的粮食已经运作起来。


    秦州和荆州共有人口一千三百万,从理论上来测算,半年内将粮价从四两一石降到一两一石,需要流入市场的粮食量至少在八百万石。


    如果算上路上的损耗,粮食总量要在一千五百万石。


    正常市面粮价是一两一石,朝廷从大的粮食手中采购更多规模的粮食,价格打到七折。


    一千万两,可以采购一千四百多万石。


    与测算是数量相差不大。


    那么接下来,如何投放,如何稳定就是一个很细致,很复杂的问题了。


    这里面还得把荆州、秦州各郡不同情况拿出来分析,包括粮价、交通便利,城市分布等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