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章 年三十肉香飘满村,陆家小院温情胜过火!

作者:理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色大亮,村口早已人声鼎沸。


    八辆爬犁整齐排列,只等一声号令。


    陆青山换上一身厚实的进山行头,站在头一辆爬犁旁,仔细检查着每一根绳索和木杠是否牢固。


    他呼出一口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


    “都听着,这趟上山是运东西,不是打猎。”


    陆青山望向天边那抹淡淡的鱼肚白,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安全最重要,别毛手毛脚的。”


    刘富贵搓着冻得发红的双手,对着旁边的赵铁柱挤了挤眼。


    “青山哥,明儿还去不?我瞅着那沟里血腥味儿还浓着呢,保不齐夜里又勾引来啥好货。”


    赵铁柱憨厚地嘿嘿一笑:“有肉!”


    陆青山摇了摇头:“今天争取把山上的东西都拉回来。”


    “先把眼下的活儿干利索。今天是年三十,拉回来还得赶紧分肉。”


    “都弄妥当了,初一大家好好歇一天。初五,县里就派车来拉货了。”


    他一挥手:“出发!”


    队伍浩浩荡荡,朝着雪山进发。


    前面几个胆大又熟悉路的小伙子,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探路。


    雪深的地方,一脚下去能没过小腿,走起来格外费劲。


    两个时辰后,队伍终于抵达了死沟。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十几头野猪、狍子、鹿横七竖八地倒在雪沟里,暗红的血迹早已凝固在白雪之上。


    昨夜重新布下的几个陷阱,竟然又套住了几只不知死活的野味,其中还有一只格外肥硕的野猪。


    “我的亲娘嘞!这……这得多少斤肉啊!”一个汉子忍不住惊呼,声音都有些发颤。


    “干活!”


    陆青山一声令下。


    赵铁柱、刘富贵,还有赵二壮、赵飞、赵强、赵磊几个平日里手脚就麻利的年轻人,立刻上前,开始对猎物进行初步处理。


    二十多个精壮汉子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拖拽,有的负责捆绑,很快就将猎物一一固定在爬犁上。


    回程的路,比来时艰难数倍。


    八辆爬犁都装得满满当当,沉重的分量让爬犁在雪地上拖出了八道深深的印痕。


    队伍行进缓慢,男人们的喘息声在山谷间回荡。


    远远望去,长长的队伍和爬犁上深色的猎物,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村公社大院里,早已是人山人海。


    当看到那如同小山一般堆积起来的猎物时,整个院子都沸腾了。


    浓郁的血腥味混合着牲畜的膻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


    全村老少都围了过来,一双双眼睛放着光,紧紧盯着那堆积如山的肉,仿佛那不是肉,而是闪闪发光的金山银山。


    “乖乖!这么多肉,咱全村人敞开肚皮吃,吃到开春还不随便吃啊!”


    一个老汉咂咂嘴:“屁老鸭子!能吃到元宵节,就托了大福气了!”


    孩子们则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兴奋地尖叫着,胆大的还想伸手去摸摸那些野猪皮毛。


    “咱青山这本事,真是绝了!”


    “可不是嘛,以前哪敢想这好事!”


    村长赵永年站在高处,挥舞着手臂,嗓门洪亮地指挥着村里的屠户们。


    “都听好了!按户分,每家四十斤,肥瘦搭配好!”


    “昨天跟着上山出力的壮劳力,每人再额外加二十斤!”


    “帮忙分割、搬运的,都按工分记,回头从卖肉的钱里出!”


    院子里,村里几个经验足实的老猎户和屠户,从清早就开始忙活。


    他们手中的刀子上下翻飞,动作麻利而精准,熟练地剥皮、剔骨、分割肉块、清理下水。


    院里煮的大锅清理皮毛下水。


    热腾腾的血水和脏污,顺着院子特意挖出的浅沟流淌,很快将一片雪地染得通红。


    刘富贵搓着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被分割开的肉块,凑到陆青山身边。


    “青山哥,这么多……这得卖多少钱啊?”


    陆青山目光平静,落在院角那张巨大的、完整的黑熊皮上:“等卖了就知道了。”


    他心里,对这张熊皮的用处,已经有了初步的盘算。


    熊掌、熊胆、鹿茸、以及那些品相上好的兽皮,赵大志亲自带着几个人,小心翼翼地给陆青山送到了家里。


    他还仔细地跟陆青山对了剩余大约一千斤肉的账目,确认无误后,才带着满脸的敬佩和喜色,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陆青山家按人头和出力,总共分了七十多斤肉。


    林月娥找出家里那个不算大的小酱缸,仔细清洗干净,便开始忙着腌制这些肉。


    她的动作轻柔而细致,眉眼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轻松与满足,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小雪则蹲在院子角落,小手里抓着一根刚炖好的大骨头,啃得津津有味,小嘴油汪汪的,像只偷吃得逞的小花猫。


    金虎乖巧地卧在她脚边,时不时抬起头,眼巴巴地瞅瞅小雪手里的骨头。


    尾巴轻轻摇晃着,偶尔小雪会把啃不动的肉丝丢给它,引得它一阵欢喜,用脑袋蹭蹭小雪的小腿。


    陆青山走过去,伸出大手,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又用指腹擦去她嘴角的油渍。


    “小馋猫,慢点吃,仔细别噎着了。锅里还有,管够!”


    他心头一片温软,这便是他拼搏的意义。


    转眼,便到了大年三十晚上。


    山湾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出了诱人的肉香。


    就连往年日子最紧巴的那几户人家,今天的炊烟也比往常更浓。


    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让人垂涎的香气,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脸上洋溢着往年罕见的笑容。


    陆青山家里也正要吃年夜饭,炕桌上摆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饺子。


    白菜猪肉馅的饺子,是林月娥上午剁馅和面,一个个精心包出来的。


    皮薄馅大,咬一口,鲜美的汤汁便溢满了口腔。


    小雪吃得小脸鼓鼓的,眼睛睁得溜圆,像只满足的小松鼠,小脸上满是幸福。


    “爹,饺子,香!”


    小雪含糊不清地说着,嘴角还沾着一小块翠绿的白菜末,逗得陆青山和林月娥都笑了。


    陆青山笑着,拿起筷子,夹了一个最饱满的饺子,轻轻放进林月娥的碗里。


    “多吃点。”


    林月娥拿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灯光下,她的脸颊泛起一丝浅浅的红晕,随即轻轻点了点头,夹起那个饺子,小口咬下。


    她慢慢咀嚼着,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起一个小小的弧度,温柔的目光落在丈夫和女儿身上,充满了暖意。


    这些日子以来,她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愁苦与惊惧,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暖意和对未来的期盼。


    “雪儿,也给娘,夹一个!”


    小雪学着父亲的样子,用她那双小小的竹筷,笨拙地从盆里夹起一个饺子,颤巍巍地想往林月娥碗里放。


    可惜力气太小,饺子皮被她戳破了,馅料都露了出来,还差点掉在炕上。


    林月娥眼圈微微泛红,却笑着伸出碗接住,一把将女儿搂进怀里,在她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


    “我们雪儿,真懂事,知道心疼娘了。这是娘吃过最好吃的饺子。”


    她声音有些哽咽,心中却甜丝丝的,比蜜还甜。


    守岁的火盆烧得正旺,发出噼啪的轻响,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金虎舒服地趴在温暖的炕角,眯着眼睛,昏昏欲睡,时不时还发出满足的哼唧声。


    院子外,不时传来几声零星却喜庆的爆竹声,那是孩子们在用最简单的方式庆祝新年。


    陆青山抱着已经在他怀里睡熟的女儿,小雪的小脑袋靠在他的胸膛,呼吸均匀,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意。


    他看着窗户上模糊映出的、随风轻轻晃动的红灯笼影子,以及窗外飘落的细雪,心中充盈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满足。


    “月娥,”待小雪呼吸均匀,睡得沉稳后,陆青山轻声开口。


    “我在想,单靠打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山里的东西,再多也有打光的一天,而且太看老天爷的脸色,风险也大。”


    林月娥正在缝小雪的新棉袄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抬起眼,看向他。


    灯光下,她的眼神温柔而专注,带着全然的信任。


    “等过完年,天气暖和些,我想着,咱们是不是可以去县城看看,做点小买卖。”


    陆青山看着妻子那双因常年劳作和寒冷而显得有些粗糙的手,继续说道。


    “如果能成,也尽量拉扯村里乡亲一把。毕竟,咱们家困难的时候,村里没少帮衬。”


    林月娥眼神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她放下针线,轻声问道。


    “你想做什么买卖?现在……公家能让做买卖吗?”


    “现在不让,将来总会放开的,我估摸着,可能用不了太久。”陆青山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咱们山里的山货不止是肉,还有很多药材、山菌,我寻思着,能不能捣鼓这些。”


    “或者,开春了,咱们把屋后那片荒地开出来,种点药材,比如人参、木耳什么的,也比光种苞米强。”


    “总得找个稳妥长久的营生,让你们娘俩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我想让小雪以后能念书,成为有文化的人。”


    林月娥静静地听着,眼神越来越亮。


    她轻轻放下手中的针线,伸手覆上陆青山抱着女儿的手背,柔声道:“青山,我相信你。你说怎么干,我就跟着你怎么干。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踏踏实实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你能想着为这个家,为我和雪儿打算,我心里就比什么都高兴。”


    陆青山沉默片刻,声音低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还有个事,也不知道我爹娘,还有我那些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如果有机会,还是想托人打听打听他们的消息。”


    林月娥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她知道丈夫心里一直有个疙瘩,那是关于他远在老家的亲人。


    林月娥曾听陆青山说过,因为家里成分问题,他才被困在了这里,没能回城。


    这么多年,他从未提起过主动联系,也从未收到过任何来自家乡的音讯。


    林月娥一直不敢多问,怕揭开他的伤疤。


    “等开春,咱们就先张罗着盖新房子。”陆青山轻轻拍了拍小雪的后背,让她睡得更安稳些。


    “村长已经答应了,在村西头给咱们划了一块地。等咱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林月娥低下头,看着自己膝上的针线,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轻轻点了点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