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陈光良带着两个大儿子,乘坐怡和洋行的船只,抵达香港;而严人美带着两个小儿子,乘坐飞机,率先抵达香港。
清晨。
陈光良从干德道的洋房主卧里清醒,有种‘落地生根’的感觉,怀里是依旧漂亮、端庄、贵气的严人美,让人幸福。
这座洋房在香港沦陷期间,被小日本鬼子居住,陈光良属下们抵港后,第一时间进行清扫和更换,以免老板膈应;好在这座洋房没有死过人,也不是关押人的地方,不然就得马上重建。
而这种资产很方便物归原主,毕竟陈光良还有相关的房契和地契,手续也是非常方便。
严人美也陈光良动作扰醒后,慵懒的说道:“又这么早醒,我要多睡一会美容觉!”
陈光良笑道:“我一向如此,你是知道的。不过现在安定下来,你就安心睡美容觉吧!”
有些词汇,肯定是来自陈光良的口中,属于夫妻之间的趣味。
此时严人美突然睁大眼睛,表情有些轻松的说道:“良哥,我们真的安定下来了?”
陈光良拨弄一下她脸颊的青丝,温和的说道:“嗯,将来不管是国民政府,亦或者另外一个政权统治华夏,香港必然不会被收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安定下来,家族也将香港视为基地,以后朝着海外发展。”
对于陈光良的判断,严人美深信不疑。
她也知道,这次陈光良对国民政府非常的失望,这才有他们在沪市仅短暂停留,便来到香港。
“太好了,你也终于可以不用那么精神紧绷了!”
严人美由衷的高兴。
陈光良问道:“仁美,沪市我们都待习惯了,你难道就不留恋?”
严人美笑道:“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有你的地方,我才留恋。”
一个法·式·湿·吻,差点点燃早上的火。
上午,陈光良早早的来到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这里没有遭到战乱的波及,所以大厦并没有遭遇什么破坏。
这样一来,陈光良的各家企业很快入驻这里,重新经营。与此同时,这座大厦也对外出租,逐步成为华人企业在中环的重要聚居地。
陈光良和平安银行的高层,开起了会议。
叶熙明、李鸿生他们在9月初旬,就想办法来到了香港,组织平安银行恢复营业。
“平安银行的物业资产,都拿回了嘛?”
听到老板的询问,总经理叶熙明随即回道:“还有部分厂房在走流程,不过我们契约完善,不存在争议的地方,所以很快可以全部拿回。”
陈光良点点头,目前香港平安银行的资产情况大概是:德辅道的十层商业大厦一座、遍布港九的工业地皮和厂房差不多有70万平方尺的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铜锣湾、北角、九龙)。
“像北角的地价,大概多少了?”
协理李鸿生当即说道:“7港币每平方尺,实际上这不是土地在升值,而是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上升。目前,香港的地皮还没有涨起来。”
仅仅是香港平安银行的物业价值,就在七八百万港币之巨(英镑:美金:港币=1:4:16),可谓资金实力雄厚。更何况,平安银行在美国还拥有1020万美金及黄金。
陈光良随即便说道:“尽快成立地产信托部,将平安银行旗下的物业和地产管理起来。”
“好”
平安银行的那些工业地皮,接下来陈光良准备开发两三层楼以上的工业厂房,然后用于出租。等到以后,再卖给长江地产,开发高层住宅。
接下来,陈光良听取了大家的工作汇报。
平安银行接下来的主要业务是:吸纳存款、放出贷款、汇兑业务等。
平安银行这些年在内地建立的银行网络,可以很方便将客户内地的资金,转至香港;在1937年时,便已经赚了一波。
如今虽然香港和内地的平安银行是分开注册的,但毕竟还是一家,整个银行网络依旧还在。
会议过后,大家忙碌起来,但脸上都充满着希望。
“良哥”
许久未见的杨小虎,带着重复喜悦的笑容,走进陈光良的办公室。
陈光良也是高兴站起来,随即来到杨小虎身边,拍着他比较魁梧的身体,说道:“好小子,许久不见,身体有些发福了嘛!”
杨小虎讪笑道:“这几年龟缩在港澳,没有太多的事情做,这不就有些发胖了。”
陈光良将杨小虎请到沙发上坐下,随即说道:“二舅和舅妈的身体怎么样?我也是刚到香港,还没有来得及请大家聚一聚。”
杨小虎回道:“身体都还不错,没什么大病,就是惦记着想回沪市。”
陈光良自然不会让他们回去了,便说道:“回不去了,以后就在这边发展了。”
杨小虎点点头,说道:“我听良哥的对了,良哥。这几年长江地产的那批住宅物业收租,基本上都有收到。我按照你的意思,全部购买了那些废弃的迫签港币,面额都是500、100港币和50港币,差不多有600万港币。”
所谓‘迫签港币’,是日本占领香港后,在汇丰银行的金库里发现一批‘没有签字的港币’,随即强迫汇丰银行大班用手签上姓名,然后日本人用这1亿1900万港币到处去购买物资。
由于港币的纸,是从伦敦运输过来的,本来日本人不可能强迫汇丰银行大班随意发行港币;而汇丰银行的金库这一批‘未签字港币’(小额机签,大额手签),日本人又不需要像汇丰银行向伦敦缴纳‘保证金’,便直接拿出来使用。
纸张和印刷都是‘正版的’,所以在抗战时从澳门、东南亚购入很多的物资。
“怎么这么多?”
“我动用了那20万美金,再加上这些迫签港币后来不能使用,市场上的汇率非常低,我就买了很多。”
陈光良点点头,他当初离开香港时,将长江地产的那几百幢唐楼的收租任务,交给杨小虎和留下的职员。日本人占领香港,也不可能连这种资产也会掠夺的。
同时,他还给杨小虎留下20万美金存在奥门的大西洋银行,以应对突发情况。事实上,他就是在等待‘迫签港币’这回事。
杨小虎不解的说道:“良哥,现在港英政府、汇丰银行都不承认‘迫签港币’,我们手中的这600万的迫签港币,该怎么办?”
陈光良拿起桌子上的‘迫签港币’样品,看了一下后,说道:“纸张是伦敦的,印刷技术也是伦敦的,姓名是汇丰大班签的,汇丰如果不承认,信誉会大跌的。”
港币都是在伦敦印好后,然后运输至香港,而几家发钞银行要想发行,就必须向伦敦缴纳保证金(黄金、外汇)。
现在港英政府和汇丰银行不承认的原因是——这批货币,没有缴纳保证金,且是日本强迫签发的。
但事实上,如果汇丰银行的信誉开始下跌了,是扛不住的,最后应该会承认50港币及以上面额的。至于50港币以下的,汇丰银行不会承认,因为50港币以上的持有者,都是有钱人,汇丰银行更需要。
随后。
陈光良将叶熙明叫到办公室,说道:“那600万港币放进保险柜,另外,由平安银行继续替我收购市面上的50港币及以上的迫签港币,暂时额度为50万美金。资金的话,是我个人支出。”
他从内地最近要源源不断的朝香港转运资金250万美金(黄金、大洋、美元),所以这笔钱存进平安银行(香港),相当于也让平安银行的储蓄资金猛涨起来。
“老板,汇丰和港英政府已经不承认这批迫签港币。”
“我知道,但我相信汇丰银行不得不改口,尽管去收购,我赌得起。”
“好,我马上安排!”
这批港币的价格,现在约等于10~15港币兑1美元,相当于实际价值的25~40%。
而仅100元面额的,就发行了17万多张。
待叶熙明离开后,陈光良对杨小虎说道:“接下来,你想自己做,还是跟着我做。自己做的话,我给你1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
虽然是表弟,但从小也跟着他一起长大的,感情还是有的。如今杨小虎也已经27岁,倒是可以独立了。
杨小虎连忙说道:“我想跟良哥做事,最想进环球航运工作。”
他做人比较老实,且又得到姐夫的关照,若是良哥让他独立做事,一定要拒绝。
陈光良随即道:“也行,晚点我打算成立一家贸易行,到时候给你股份,你就去贸易行做事。”
环球贸易一直存在,而且陈光良手底下的贸易人才很多,他正好打算在香港成立一家贸易行。
“好,谢良哥”
陈光良随即让杨小虎今晚带全家来别墅团聚,包括二舅和二舅妈,以及杨小虎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下午,他又召集长江地产的管理层。
原来的管理层,并不是没有流失,例如出国深造建筑的陆元台,回来后,便在沪市成立了一家建筑事务所,期间一直留在沪市。
对此,陈光良一开始就比较支持,毕竟跟着他,陆元台也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学。
还有出国深造后的郭德明,在重庆一直担任他的秘书处负责人,此时也依旧在内地,加入平安银行,主要负责投资的工厂等调度。
还有不少职员,这次也暂时没有选择跟来,毕竟这一来就是常驻香港,且大家看国内战争平息。
所以目前的长江地产,主要是由严宽、吴新河等人负责。
“接下来,长江地产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修缮现有的收租物业(部分损失严重),第二是继续购入地皮。资金方面,我会先注入400万港币。”
随着物价的上涨,北角地皮都6~7元每平方尺,而油尖旺的住宅地皮更是8~9元;但这个价格还是当前的,预计从明年下半年开始,香港的地皮和物业就要飞升。
所以400万港币,也就是100万美金,并不算太多。
严宽随即说道:“长江地产的305栋楼中,差不多有80多幢需要重建和维修(战争轰炸),所需资金预计200万港币左右。实际上,只能拿出200万购入新的地皮和物业。”
陈光良并不在意这些资金的开支,说道:“拿出详细的方案来,同时搜寻市场可出售的物业和地皮,包括中高档住宅和地皮,都是考虑范畴,后续资金不足我再注入。”
“好的”
陈光良家族在美国,拥有差不多四千万美金的财富,不过考虑到很多资金还被冻结着,所以目前香港主要的投资资金,都是从内地带来的财富。
投资航运最费钱,这几年全球的物价涨得很厉害,远不是当年的物价了。
好比当初卖出10万美金一艘的船(5000吨,1920年造),如今大概15万美金以上才能买得回来。
当天下午,陈光良还和环球航运的管理层们,一起开了会议。
目前,环球航运只有大量的人,但却没有一艘船,主要是当初陈光良将船都卖出去了,还有就是被炸沉了两艘。
所以当务之急是购买船只,展开业务。
赵铁毅率先汇报道:“老板,我们已经和怡和银行洽谈了一下,他们有一艘‘A1型客货两用船’可以出售给我们,该船1923年在香港建造,排水量3179.21吨,原航行于香港至新加坡航线。对方开口3.2万英镑。另外,太古洋行也愿意出售一艘船给我们,是我们当初卖给他们的金峰号,开价4万英镑。”
好家伙,当初卖给太古洋行是2.5万英镑,也就是10万美金一艘船(排水量5000吨、1920年造的加拿大船);那四艘船在二战中,从殖民地运输物资,前往英国,可是赚了不少钱;如今,反倒是继续赚了一笔。
不过陈光良也明白,现在华夏的民营航运家们,都面临着缺船也缺钱的处境;那些接收日本的航运资产,全部肥了招商局,不可能赔给民营航运界的。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和招商局还在大力从美国、加拿大购入船只,都是贷款购买。
吴浩这时候说道:“老板,现在香港军政府管理香港,面临着缺粮食的处境,所以有意让民间势力加入运输和采购,然后统一管控出售。我们若是有船,马上就可以在东南亚买到粮食,以此交好港府。”
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太熟悉了,当初环球贸易在华夏沿海、东南亚的贸易很多。现在来港的航运、贸易人才,也很多,所以他们能很快完成任务。
陈光良一想,确实如此,他需要和港府打好关系,甚至从政都没有关系。不管是航运、地产,还是金融、工业,陈氏家族的事业,下一波要在第二代加入时才真正崛起。
在这期间,陈光良主要是为大家打好基础,那么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自然很有必要。
“好,就从太古、怡和手中购入两艘船,同时又和军政府承接卖粮的任务。”
众人高兴起来,环球航运终于再次发展。
接下来,陈光良还说道:“对了,我打算让环球航运、环球贸易分开经营。其中环球贸易接下来主要做内地、香港、东南亚的贸易,这家企业我打算以招股的形式,鼓励所有人加盟。缺资金的,可以向我私人借,多少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即可。”
吴浩问道:“老板准备募集多少资金?”
陈光良笑道:“这个暂且没有数字,我们商量着来做,总之是要每个人都能拥有股份,以后贸易公司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事情。而我持股的部分,有环球航运的名义,所以航运部门的人,也可以入股贸易行。”
“好的,那等忙完港府的粮食事情,我们再详细讨论,到时候给老板你一个方案。”
“行”
众人心情很不错。
这些年,陈光良对大家本来也就是给的薪水和分红,所以很多人都有些积蓄,对于入股很有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