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初临时分,村东头那棵据说明朝就种下的老槐树突然簌簌作响,惊飞了满树栖息的麻雀。树皮皲裂的枝干上,不知何时悬着半截褪色的红绸,那是二十年前村里最后一个秀才悬梁自尽时留下的遗物。此刻这抹残红正被晚风撕扯,像极了茅山涡村即将崩塌的传统与新生之间脆弱的平衡。
村委会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老王支书面前的搪瓷缸里,浓茶已经续了第三回。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缸体上"先进工作者"的褪色红字,目光扫过围坐在会议桌旁的众人:"今儿个把丑话说前头,智能农业不是请客吃饭。镇上王技术员捎来口信,邻村赵家坳已经跟省城企业签了意向书,人家要搞的是5G全覆盖的无人农场。"
话音未落,刘大爷的旱烟袋在水泥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咱这把老骨头连智能机都玩不转,还搞什么物联网?要我说,把村西头那片荒滩改成鱼塘最实在!"他布满老茧的手掌重重拍在泛黄的《智能温室栽培指南》上,书页间飘落的烟灰在桌面烫出几个焦黑的小点。
小张猛地站起身,椅子在砖地上拖出刺耳的摩擦声。这个刚从农大毕业的年轻人,脖颈上还留着被父母用扁担抽出的血痕——就因为他执意要拆了自家祖传的豆腐坊改建菌菇培养室。"刘叔,您知道现在一亩智能大棚的产值抵得上十亩鱼塘吗?"他抓起手机调出卫星地图,指尖在屏幕上划出焦躁的弧线,"看见没?赵家坳已经把咱村下游的水源截断了,再不搞节水灌溉,明年开春……"
"后生崽!"老李头突然爆喝,惊得窗外偷听的野猫窜上房梁。这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独眼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血光,"当年打仗时候,连长说守住高地就有水喝,结果呢?我们连喝自己的尿撑了七天!现在你跟我说什么数据模型?"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弹痕,"看见没?这是用命换来的地,你说改就改?"
王婶突然捂着嘴冲出门去,竹篮里刚采的马齿苋散落一地。众人追到院里,只见她扶着老槐树干呕,泪眼朦胧中仿佛看见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丈夫就是在这棵树下被倒塌的土墙活埋,临终前还攥着要交公粮的欠条。
"都给我闭嘴!"老王支书将搪瓷缸砸在石碾上,飞溅的茶水在暮色中划出晶亮的轨迹。他颤抖着从公文包底层抽出张泛黄的信纸,那是去年在省城医院病逝的老会计留下的遗书,字迹被泪水洇染得模糊不清:"吾儿当知,村东头第三块田下埋着抗战时期的老地窖,内有……"
话音戛然而止。众人屏息间,忽听得村口传来汽车急刹声。穿西装的中年男人捧着公文包闯进来,金丝眼镜后闪着精光:"我是县农商行的,听说你们要搞智慧农业?这是我们的贷款方案,年息12%,不过需要以集体林地作抵押……"
"放你娘的狗屁!"刘大爷的锄头突然横扫而过,在距离来客鼻尖半寸处停住。老人浑浊的眼球布满血丝,"当年化肥厂要占林地,你们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呢?树砍了,厂子黄了,留下满山沟的废料坑!"
小张突然冷笑出声,他从背包里抽出一沓照片摔在桌上。泛黄的相纸里,赵家坳十年前还是茅草屋连片,此刻却已矗立着玻璃温室组成的银色海洋。"刘叔,您认得这是谁吗?"他指着照片里正在操作无人机的少女,"这是您侄女小芳,人家现在是农科院的博士生!"
老李头突然踉跄着后退,撞翻了供在神龛上的土地公公像。碎瓷迸溅中,他浑浊的独眼突然迸发出异样的神采:"你们这些娃娃,知道当年打仗时我们怎么守阵地吗?没有枪炮,就挖陷阱;没有粮食,就吃草根!现在这点困难算个屁!"他猛地扯下墙上挂着的《村民公约》,用仅存的右眼瞪着小张,"你说要改祖制?行!先问问这棵老槐树答不答应!"
月光突然穿透云层,将老槐树的影子投射在斑驳的粉墙上。那扭曲的枝桠竟似活过来般,在夜风中勾勒出无数狰狞的面孔。王婶突然尖叫着指向树根处——那里不知何时裂开一道缝隙,幽幽冒着白气,仿佛大地张开的巨口。
"是地气!"李婶突然跪地叩拜,手中纳鞋底的顶针当啷坠地,"老辈人说,这树下压着条蛟龙,当年刘伯温斩龙脉时……"
"放你娘的臭狗屁!"老王支书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震得房梁簌簌落灰。他抄起墙角的开山斧,月光在斧刃上折射出凛冽的寒光,"今天老子就劈开这封建迷信的鬼门关!"
斧头扬起的刹那,小张突然扑上去抱住老支书的胳膊。这个平日里文弱的年轻人此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冲着呆立的众人嘶吼:"你们看!裂缝里有东西!"
手电筒的光柱刺破夜色,在树根裂缝深处,竟隐约可见青砖垒砌的痕迹。老李头突然浑身战栗,他颤抖着摸出怀表——这是当年连长牺牲时塞给他的遗物,表盖内侧还刻着"宁为玉碎"四个小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是防空洞!"他突然跪地扒开腐殖土,露出半截生锈的铁门环,"文革时修的,直通后山溶洞!"众人这才想起,去年暴雨引发山洪时,确实有村民看见老槐树周围泛起诡异的荧光。
县农商行的代表早已悄悄溜走,此刻众人围在幽深的洞穴前,手电光交错如幻影。小张打开手机电筒,光束扫过洞壁时突然定格——那上面密密麻麻刻着不同年代的标记,最近的一道赫然是上个月的新痕。
"这是……"王婶突然捂住嘴,她认出其中几道刻痕与丈夫坟前的日期吻合。老李头却踉跄着后退,独眼中泛起恐惧的泪光:"这是暗渠,当年我们连就是靠这个给前线送弹药的!"
洞穴深处突然传来滴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小李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齐民要术》,泛黄的书页无风自动,停在"井渠之利"一章。他喃喃念道:"穿地凿塘,以灌沃野,其利百倍……"
老王支书突然放声大笑,笑声在洞穴中激起层层回响。他挥斧劈开铁门上的铜锁,锈蚀的金属坠地时发出悠长的嗡鸣。"好!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斧头重重剁在供桌上,"从今往后,这地窖就是咱村的智能中枢!刘大爷带人清理暗渠,小张负责测绘,老李头……"他转头看向独眼老兵,"您得把当年打仗的劲头拿出来!"
月光突然大盛,将老槐树的影子投射成顶天立地的巨人。洞穴深处隐约传来机械运转的嗡鸣,仿佛沉睡的地龙正在苏醒。小李突然指着洞壁惊呼:"你们看这些刻痕!这是水脉图!"
众人这才发现,那些看似杂乱的刻痕竟组成精密的等高线图,在某个节点交汇成漩涡状。老李头突然掏出怀表,表盘上的荧光指针正指向漩涡中心。"这是子午线!"他声音发颤,"当年连长说,这里藏着整个战区的地下河网……"
王婶突然瘫坐在地,她摸到裂缝边缘有黏腻的液体,放在鼻尖一闻,竟是浓烈的酒香。"是酒窖!"她突然放声大哭,"当年我家那口子,就是在这挖防空洞时被塌方埋住的……"
小张却两眼放光,他打开手机热点,信号格竟奇迹般满格。"老支书!这地下有信号屏蔽层!"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只要接通光纤,这里就是天然的数据中心!"
老王支书突然抄起铁锹,在月光下跳起古怪的舞步。这是茅山涡村世代相传的"开窖祭",每逢大旱时,村长都要赤脚在田间踏罡步斗祈雨。此刻他布满老茧的脚掌踩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回响,仿佛唤醒沉睡的地脉。
"咔嗒"一声,洞穴深处突然亮起幽蓝的光。众人屏息望去,只见石壁上缓缓浮现出全息投影般的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赫然对应着七口古井。小李突然翻开《齐民要术》,书中插图竟与星图完美重合。
"这是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他激动得声音劈叉,"古人用星象指导农耕,我们……我们可以用卫星数据!"
老李头突然发出夜枭般的笑声,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弹痕:"当年连长说,打仗要靠脑瓜子!现在轮到你们这些娃娃显本事了!"他猛地抓起小张的手按在自己胸口,"这伤疤里还嵌着块弹片,你要是需要,现在就挖出来当传感器!"
刘大爷突然抄起锄头砸向洞壁,火星四溅中竟露出半截铜管。"这是引水渠!"他声音发颤,"当年我们连就是靠这个给前线送水的,现在……现在能浇地了!"
王婶突然扑向裂缝,她摸到一块温热的石碑,拂去尘土后露出"永镇龙脉"四个篆字。老支书却突然跪地叩首,额头重重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先人恕罪!今日茅山涡村第一百零八代孙王德发,要借这龙脉之气……"
话音未落,洞穴深处突然传来隆隆巨响,仿佛地龙翻身。众人惊惶后退时,却见石壁缓缓裂开,露出密如蛛网的青铜管道。小张用手机电筒照去,管壁上竟刻着"洪武八年造"的铭文。
"这是明代的水利工程!"他手指发抖地翻看测绘图,"比都江堰还早百年!只要修复这些暗渠,就能实现智能灌溉!"
老李头突然爆发出癫狂的笑声,他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深嗅:"这是黑垆土!当年连长说,这样的地种出的高粱能酿出琼浆玉液!"他突然转身抓住小张的衣领,"娃娃,你说这地种智能作物,一亩能产多少?"
"至少三千斤!"小张喉咙发紧,"配上垂直农场技术,产量还能翻倍!"
刘大爷突然瘫坐在地,他摸到暗渠边缘有细密的齿轮刻痕。"这是水车!"他声音像生锈的齿轮,"我爹说过,老辈人用畜力带动水车,现在……现在能接电动机了!"
王婶突然冲出洞穴,再回来时抱着个陶罐。揭开泥封的刹那,浓烈的酒香让众人微醺。"这是我家那口子埋的状元红,"她颤抖着将酒液洒在青铜管道上,"他说等村里有喜事再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老支书突然抓起酒罐痛饮,酒液顺着花白的胡须滴落,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好酒!"他猛地将陶罐摔碎在石壁上,"从今往后,这地窖就叫''龙睛洞''!咱村要建的是地下数据中心,地上搞垂直农场,空中架5G基站,水里养智能鱼群!"
小李突然指着洞顶惊呼,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无数根须从老槐树垂落,在月光下泛着银光。"这是数据光纤!"他喃喃道,"树根在吸收地脉的电磁波……"
老李头突然抓起锄头刨开树根处的泥土,露出半截晶莹的晶体。"这是石英!"他声音发颤,"天然的光导纤维!当年打仗时,我们就是用这种石头传递密电的!"
小张突然瘫坐在地,他摸到暗渠底部有规律的凹槽,尺寸竟与服务器机柜完全吻合。"这是……这是古人建的冷通道!"他突然狂笑,"我们不用买空调了!地脉的恒温系统能给数据中心散热!"
老王支书突然抽出腰间的旱烟袋,在青铜管道上敲出清脆的响。"听着!"他声音像生锈的铜锣,"明日一早,各家把看家本领都亮出来!会木匠活的修水车,懂机电的接线路,种田能手调试传感器!"他突然将烟袋锅戳向小张,"你小子负责把那棵老槐树改成5G基站!"
众人哄笑中,小李突然指着洞穴深处:"你们看!那是什么?"
手电光束尽头,隐约可见石壁上刻着幅星图,北斗七星的勺柄处,赫然标着茅山涡村的位置。小李突然翻开《齐民要术》,书中某页竟与星图完美重叠,露出用银丝镶嵌的微雕:"这是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母版!"
老李头突然跪地痛哭,他摸到暗渠边缘有细密的弹痕,正是当年连长牺牲的地方。"连长啊!"他捶地嘶吼,"您说的对!这地下真有金脉!"
王婶突然扑向石壁,她摸到某块青砖可以活动,抽出后竟是本泛黄的账簿。借着月光细看,竟是民国时期村办合作社的流水账,末页还粘着半截当票——正是她公婆当年抵押田产的凭证。
小张突然抱住老支书,这个刚强的汉子此刻泪流满面。"我们成功了!"他嘶吼着将测绘仪甩向空中,"这地下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暗渠引水,地窖储能,树根传信号,连空气湿度都能自调节!"
老王支书却突然沉默,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宁为玉碎"在月光下泛着寒光。"还不够。"他声音像从地底传来,"要搞,就搞个惊天动地!"他突然抓起小张的手按在自己胸口,"这里,还嵌着块弹片,你要是需要……"
"不用!"小张猛地抽回手,他摸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卫星信号满格的提示,"我们有北斗!有5G!有千年智慧!"他突然转身面向老槐树跪下,"树神在上!今日茅山涡村第一百零八代孙张大勇,在此立誓……"
洞穴深处突然传来机械运转的嗡鸣,众人惊觉时,只见石壁上的星图开始缓缓旋转,北斗七星正指向老槐树的方向。小李突然翻开《齐民要术》,书中某页无风自动,露出用糯米汁粘合的夹层——里面竟藏着半张发黄的军用地图,标着"茅山涡村地下工事平面图"。
老李头突然爆发出夜枭般的笑声,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弹痕。"连长啊!"他捶打着石壁嘶吼,"您说的对!这地下真有金脉!"他突然转身抓住小张,"娃娃,你说这地种智能作物,一亩能产多少?"
"至少三千斤!"小张声音发颤,"配上垂直农场技术,产量还能翻倍!"
话音未落,洞穴深处突然亮起幽蓝的光,石壁上的星图开始流转,北斗七星投射出的光柱直指天穹。老槐树的枝桠在夜风中舒展,竟与光柱组成巨大的八卦图案。小李突然翻开《齐民要术》,书中某页泛起荧光,显露出用隐形墨水书写的《茅山涡村智能农业白皮书》——那是老会计临终前用鲜血写就的预言。
此刻,茅山涡村的命运正如地脉中奔涌的暗流,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劈开崭新的河道。老槐树下,新时代的农人正用科技解码千年农耕智慧,让沉睡的地脉在数字洪流中重获新生。而那些在历史尘埃中埋藏的伤痕与荣耀,终将在智能农业的曙光中,凝结成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石。
喜欢山外吹来的风请大家收藏:()山外吹来的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