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5章 竟然是火坑

作者:黎粒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陆珮君看向母亲:“我的婚事,您就别操心了。祖母说的那三个人。程昀不用考虑,裘冲也是。樊家那边,给阿姐去信,让姐夫帮我打听打听这樊长锦究竟如何。”


    程昀那个纨绔,嫁给他肯定要被婆母寄以厚望,让她管教他。


    她可不想没生孩子就当娘。


    至于裘冲,年纪对她来说不算是问题,只是她并不想离开京城。


    离开京城就见不到长姐了。


    至于樊家,可以先考虑考虑。


    若只是有些小缺陷,问题不大,倒也可以保留。


    若是问题很大,正好拒了。


    “行。”袁氏没有主见,女儿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大姐夫在朝为官,知道的肯定多。”


    于是当日,陆璧君就收到了妹妹让人送来的信。


    打开一看,知道陆老夫人要用婚事拿捏妹妹,气得她好看的眉毛都拧了起来。


    “欺人太甚!”她愤怒地将这封信拍在了桌上。


    当年妄想用婚事拿捏她,如今又故技重施,用到了妹妹身上。


    她如今已为人妇,出门走动交际比妹妹多得多,祖母提的这几个人,她都是知道的。


    毕竟妹妹快要及笄,准备要嫁人,爹娘靠不住,她这个长姐少不得要替她操心。


    故而京中那些未婚的儿郎,她私底下都让夫君暗暗帮忙打听过。


    那个程昀是出了名的纨绔。


    裘冲年纪太大她没考虑过,但听妹妹这么说,此人被派去西北虽然说是天子有心历练,可想要回京,必须做出政绩来。


    他万一一辈子都做不出来呢,妹妹岂不是要在那苦寒之地呆上一辈子?


    至于樊家……


    听着倒是不错,可樊家还不知如何清苦呢。


    樊家上上下下,主子奴才加起来怕不得有二三十口人。


    都指着樊祭酒那点微薄的俸银过活一大家子,日子必定过得紧巴巴的。


    妹妹若是嫁过去,表面上是风光的长孙媳,可那日子估计享不到福,还得把自己的嫁妆都填进去,倒贴那一大家子的无底洞。


    陆璧君越想越气,当年的事,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是太傅府的嫡长孙女,原以为婚事再差也不过是门当户对的人家。


    可祖母偏偏说服了父亲,说什么“陆家已是极贵,无需再锦上添花”,不如择一寒门才子下嫁,既能博个“重才轻利”的美名,又能让她将来靠着太傅府拿捏夫家。


    祖母最初属意的,是她娘家一个远房侄孙,只是个会试中第的举子,空有“必中二甲”的虚名。


    嫁给那样的人,她怎么肯甘心。


    于是,她私下让心腹丫鬟悄悄出去,搜罗那些赴京赶考、颇有才名的学子文章。


    从上百份墨卷里,她熬了好几夜,才挑选出十几份文采、见识都入眼的。


    后来又让丫鬟装作书肆伙计,不动声色地打听这些人可曾婚配、品性如何。


    最后,她锁定了傅寒松。


    他的策论写得极好,观点犀利,逻辑缜密,字里行间有一股难得的清醒与抱负。


    她心一横,寻了个机会,戴着帷帽偷偷去学子们常去的茶楼看了一眼。


    只见他身上衣裳虽然朴素发白,却难掩眉目疏朗,与人论政时从容不迫,言谈间自有风骨。


    就是那一刻,她下了决心。


    就是他了!


    傅家虽贫寒,门户单薄,但傅寒松此人,才华与心性皆属上乘,绝非池中之物。


    她赌他的前程绝不会差。


    后来祖父问起她婚事时,她便“偶然”提起了这位才学出众的傅寒松,言语间尽是欣赏。


    所幸,祖父也早留意到他,对他的才学也颇为认可。


    这桩婚事,才顺理成章地定了下来。


    想到此处,陆璧君翻涌的怒气才稍稍平复,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庆幸。


    幸好她赌赢了。


    夫君高中状元,如今已是翰林院侍读,天子近臣,清贵无比。每日起草诏书、侍奉经筵,圣眷正浓,前途一片光明。


    祖母给妹妹的这几个选项里,倒是比她当初要好上不少。


    但仔细一看,全是火坑。


    她提笔仔细将樊家的情况写了下来,细细嘱咐妹妹不要着急,她会请夫君留意有没有比较好的青年才俊,也会请交好的夫人帮忙打听一二。


    一定会抢在祖母之前帮她定下合适的婚事。


    陆珮君收到姐姐的回信,将信交给了母亲。


    袁氏一看,大惊失色:“樊家竟然是个火坑。”


    “可不么。”陆珮君冷笑一声,“您以为祖母和二婶真的是为我好么。”


    樊祭酒上了年纪,将“清流名声”看得高于一切,厌恶谈钱,认为经商乃是污浊之事。


    故而樊家大多开销,都全靠他的俸禄维持。


    而樊祭酒的长子只是一名县丞,在外地为官,薪俸极低,自顾不暇,根本无法补贴家用。


    他的妻子卓氏并未跟着外放,而是在京中伺候公婆照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前几年就开始断断续续的生病。


    樊祭酒的次子屡试不第,心高气傲。终日只知与三五好友清谈、吟诗作对。


    压根没往家里拿过进项。


    如今他们全家的希望都在樊长锦身上了。


    嫁到这样的人家,她就是长孙媳,到时候恐怕要被搬出“长嫂如母”这样的话来让她操持饭樊锦一双弟妹的婚事。


    她迟早会被吃干抹净。


    袁氏一阵后怕。


    “那,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呀?”她担忧地看向女儿,习惯性地求她拿主意。


    如今女儿就是她的主心骨,这个家里,她最信任的人就是女儿了。


    “无妨,明日我亲自去找祖父。”陆珮君将蒋氏贪墨的证据,重新誊抄了三遍,将一份送去了傅家,让长姐替她拿着。


    另一份让人送去给令嘉郡主。


    郡主送花嬷嬷过来的用意她已经知晓了,想必这份证据,郡主应该用得着。


    最后一份,自然是明日送去给祖父。


    “你祖父会听你的么?”袁氏还是有些不安。


    “放心吧,祖父只是不管内宅之事,但我若真被推进火坑,他也不会不管。就算他不管,我也会想法子让他管。”陆珮君微微一笑。


    “你心中有数就好。”袁氏见女儿这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下稍安。


    将母亲送走,陆珮君脸上的笑意退去。


    明日是否能成,她也不确定,但她不能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


    如今她是大房的主心骨,她不能乱。


    她要是乱了,父亲母亲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来人,替我沐浴更衣。”


    陆珮君将下人叫来,洗漱一番之后,躺回了床上。


    她在脑海里模拟着明日要和祖父谈话的场面,渐渐睡着了。


    翌日苏醒,她稍作整理,去了陆老太傅的书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