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 第四章 妈妈看到的故事

作者:何金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瑶的妈妈,宋巧燕,今年四十岁,以前是在学校门口卖包子,后来不景气,现在做清洁工,凌晨四点半起床,做的是学校后街的保洁工作。


    她早上在学校后街扫地,一边低头收拾塑料瓶,一边把口罩往上拉了拉。


    风大,冷,眼睛涩。


    她总是说自己不上网、不玩手机,就还是用着屏幕不怎么好使的手机,扔在口袋里,多没有时间拿出来。


    可那天一早,她刚扫完一车落叶,就接到了学校的电话。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三次,她一开始没接,直到打第四通。


    “喂?”


    “宋女士,您好,请问您是陈瑶的母亲吗?”


    对方语气很客气,说是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的,有个网络事件牵涉到她女儿,需要了解一点情况,请她去学校教务室一趟。


    宋巧燕一愣,刚想说自己女儿是个老实孩子,不会犯事,但那人继续说:


    “我们不是调查她的错误,只是例行了解情况。您知道她最近写的那篇小说吗?”


    宋巧燕当然知道。


    前几天陈瑶晚饭没吃,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说是在想一个孩子的结局。


    她说:“妈,你说一个十二岁或者十三岁的小孩如果真的杀了人,是不是说明他已经输到没办法了?是不是他有一些很难理解的困难?他找不到方法求助?或者是被长期吓到忘记了求助?”


    宋巧燕没当回事,但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当时回了一句:“你想这些干嘛?写作文写疯了?”


    但其实她看得出,女儿真的把这事放在心上了。


    她走不出来,小时候的事情。


    她或者是感同身受,但她不是坏孩子。


    看到有人在街头卖艺会站很久,有一年冬天还偷偷把自己新棉鞋送给了流浪汉。


    那时候,宋巧燕做了什么?


    因为钱,打了陈瑶一顿,即便宋巧燕明明白白知道她不是个坏孩子,她只是太敏感,太会代入。


    可能是希望她立刻到学校?


    很快,学校的电话也打来了,电话那头,是政教主任的声音,平静得像空气,“宋女士,方便来学校一趟吗?关于你女儿陈瑶,我们需要沟通一些近期的网络舆情问题。”


    她顿了一下。


    “她在学校怎么了?”


    “她本人没有违反校规,但……事情影响比较大,我们希望您能配合一下。”


    宋巧燕挂了电话,心里已经有点发紧。


    她知道陈瑶最近在网上发了个小说。


    但她不知道引起了很多讨论,她也没想到学校会找她。


    电话挂断后,宋巧燕刷了一下手机。


    她连忙打开手机,进了那个热搜词条——


    #十三岁男孩小江失踪前关注“弑亲小说”账号#


    点进去,是剪辑视频、案件简述、网民挖掘、还有无数评论。


    “疑似网络小说引发模仿杀人”“青少年是否该接触暴力内容?”


    她点进去,几秒后看见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


    是那篇小说的第一段,配图,是陈瑶的学校大门口。


    评论里有人在刷:“那个作者就在这个学校。”


    她一眼就看到,有人把陈瑶的学校门口照片放上去了,看见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还有一句话:


    “那个作者就在这个学校,准备高考。”


    宋巧燕只觉得浑身发冷,她手开始抖了。


    她连忙点开微信,给女儿发消息。


    【你在哪?在教室吗?不要乱跑,妈等会来接你。】


    过了十分钟,陈瑶才回了一句。


    【我在学校,没事,别担心。】


    她没有说自己中午没吃饭,也没说今天有个隔壁班的同学在她背后喊了一句“杀人犯”。


    她只是盯着窗外的光,一句话都不想说。


    宋巧燕赶到学校时,政教处的门是虚掩着的。


    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位副校长,一个教务主任,还有一位她不认识的穿便装的年轻男人,说是属地派出所协助调查的辅警。


    宋巧燕刚一进门,校方就开始了“安抚式沟通”:“我们理解陈瑶同学的创作自由,也尊重她作为学生的表达权,但这次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已经有媒体打电话过来问情况了。”


    教务主任翻着文件:“她用的网络ID、写作内容、过往论坛问答记录都被截图广泛传播。虽然不能证明是她本人教唆他人犯罪,但已经有网友把她列入‘潜在引导对象’。”


    年轻辅警补充说:“我们这边接到举报,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陈瑶违法,但按照流程,需要她配合提供一些基本情况。”


    “配合的方式是?”宋巧燕皱起眉。


    “做一个简单笔录,不留案底,只是例行了解。”对方说得温和。


    校方忙接话:“如果家长配合得好,我们学校这边也能最大程度地‘内部处理’——毕竟高考临近了,我们也不想再给孩子压力。”


    宋巧燕听着这番话,心里却不舒服。


    配合?笔录?内部处理?像在说她女儿犯了什么错一样。


    她忍不住问:“她写的那篇小说,是假的啊,又不是她让那个孩子失踪的。”


    “理解、理解,”副校长赶紧说,“可现在外界不理解啊,宋女士,我们也有压力。”


    宋巧燕捏着手机,屏幕闪闪烁烁。


    能看到停在一堆评论,其中一条:“你帮我说话了,但我已经来不及了。”


    宋巧燕知道,这件事已经超出了她能护住的范围。


    ……


    与此同时,陈瑶正在教室上自习。


    窗外阳光透着微尘,语文老师何昭真在讲台上念作文点评。


    陈瑶没有在听,只是低头画着草图。


    那张草图,是她小说里男孩住的老房子:红砖墙、铁皮屋顶、半堵坍塌的后院围墙。


    旁边,同桌小声问她:“你家长被叫来了?”


    陈瑶点点头。


    “政教处都炸了,好像派出所也来人了。昨天新闻里,那热搜里说的孩子的账号,真的是你粉丝?”


    “我不知道。”她声音淡。


    “你没想过删掉那个小说?”


    “我为什么要删?”她抬起头,陈瑶这样回答着,但其实她早就删掉了那条话题。


    “因为——大家都在怪你。”


    陈瑶笑了笑:“我从小就知道,很多时候,就算不是你干的事,也会有人怪你。”


    同桌低下头,不敢再说。


    ……


    中午,宋巧燕去找女儿。


    陈瑶看见母亲一身清洁制服,站在教学楼门口,拎着饭盒,神情疲惫。


    “妈,你怎么来了?”


    “送饭。”


    “不是说过了吗?我不饿。”


    “你吃一点。”她声音低,“我跟你班主任说了,他们……还没定性,但希望你这段时间低调一点。”


    “定什么性?”


    宋巧燕不敢看她:“他们说,你可能写得太像了,像是写了谁的影子。”


    陈瑶沉默了半天,只说:“我写的是‘那种人’,不是‘那个人’。”


    宋巧燕鼻子一酸:“瑶瑶,你是不是怪我小时候没保护好你?”


    宋巧燕忘不了自己的孩子经历过什么,那些充斥在小说里的事情,很多人都对陈瑶说过。


    宋巧燕那时候无心应对这些,她也要处理家庭里的很多事情,她只会教孩子忍着,接受,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她信奉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家庭里就能承受着一切的压力,不至于未来走向社会后看不清社会。


    那时候,宋巧燕不知道,社会暴力,家庭暴力,校园暴力,都是暴力。


    她只觉得忍忍就好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95974|1701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宋巧燕现在的哭,陈瑶只是听着,她没有特别多的感动的情绪,但还是稍微安心一些。就算这样,陈瑶还是没回答,只是接过饭盒,说:“我不怪你。”


    她知道,学校和警方还没动手,但已经把她按在了放大镜底下。


    她只是写了一个小说。


    可现在,每一个人都像在等她出错,好让“小说成真”,好结束这个事情,有源头有结尾。


    ……


    晚上回家时,宋巧燕正在厨房切菜,电视机开着,新闻频道正在报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话题。


    “——青少年如何正确看待文学作品与暴力描写?某地‘小说模仿案’引发热议。”


    屏幕上,念出了她女儿那篇小说的名字。


    她手里的刀顿了一下。


    陈瑶坐在客厅,低头用筷子夹饭,装作没听见。


    “瑶瑶,你最近在网上写的那个小说,是不是你自己经历的?”宋巧燕小心问,她还有想问的,但是宋巧燕连下一个问题都不敢完全去说出来。


    “不是。”陈瑶回答很快,“那是一个新闻改编的。”


    “你别骗我。”


    “我没有。”她盯着碗里的饭,“我没杀人,我也不想杀人。”


    “我不是说你杀人,我是怕……别人会说你。”


    宋巧燕说到这,语气有些哽咽。


    “你知道现在大家都在网上说什么吗?说你影响了别人,说你是共犯,说你小时候被虐待所以‘心理扭曲’。”


    陈瑶没说话。


    她知道,那不是她第一次被这样说。


    小时候寄宿在亲戚家时,她表姐就在后门跟别的孩子说:“我弟弟房间里的笔就是被她偷的。”


    她当时七岁,从来没见过什么奇怪的笔。


    但没人听她解释。


    “你真的非要写这种故事吗?”宋巧燕擦了擦手,“你成绩这么好,现在好好学习,准备高考,别管这些事了。”


    “我不是管,我只是想……有人能认真看。”


    “他们不会看。”


    别说他们,宋巧燕自己都害怕去看。


    她怕自己的女儿是疯了,也怕女儿说的是实话。


    宋巧燕说完,叹了一口气,回头看到陈瑶嘴角发白,像是咬了自己一口。


    她不知道,陈瑶今晚也收到了新的私信。


    陌生号码,头像是个孩子的剪影,消息只有一行:“你帮我说话了,但我已经来不及了。”


    陈瑶点进去看那人主页,只看见三条动态,全是锁屏状态。


    最后一条时间,是昨天深夜—— “如果我真的消失了,应该没人会找我。”


    她突然想起小说里小男孩最后说的,想要尊重,只是想赢一次。


    她闭上眼,胸口剧烈起伏。


    这一晚,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一间教室,空荡荡,讲台上站着她小时候的班主任,正笑着点名。


    “下一个——陈瑶。”


    她站起来,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周围全是别人的眼睛,每一双都在说:“你是不是那个想杀人的小孩?”


    很快,宋巧燕接到电话。


    是那名失踪男孩的奶奶打来的。


    对方声音颤抖:“我看到网上有人说,是你女儿写的小说,影响了我孙子。”


    “我不是要怪你女儿……可你知道一个老人失去孙子,是什么感觉吗?”


    “他没爸爸没妈妈,我就他一个亲人了。”


    宋巧燕听着电话那头的哭声,喉咙发紧。


    她想说“我们也很难过”,但最终什么都说不出口。


    她只是看着墙上陈瑶小时候的照片——那时她七岁,刚转学,穿着太大的校服,站在操场边,眼神警惕得像一只冻僵的小猫。


    冻僵的小猫到处都有,只是猫长大了,可这个世界,好像不打算给予完全的温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