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章【VIP】

作者:拙元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20章 第二十章教子有方


    “汗阿玛,为什么要带妹妹回宫呀?”永琏趁着几个小豆丁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拉拉乾隆衣袖,问道。


    乾隆:“让她回宫陪你皇玛嬷。”


    永琏:“可妹妹不愿意回去,就别带她了吧。”


    乾隆被几个小孩哭得脑袋疼,把俩儿子拎到一边,“你俩就别添乱了,汗阿玛是想将小格格收为养女,养在宫里。”


    这种事康熙朝、先帝朝都有,永璜听说过,小少年听了汗阿玛的解释就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儿子明白了。”


    永琏小眉头却皱的更紧,“为什么要收小堂妹做养女呀?”


    乾隆当然不能和儿子说,自己舍不得钮伦远嫁蒙古,但又需要公主和蒙古联姻,只得哄儿子,“当然是因为阿玛喜欢小格格。”


    永琏歪头,“可阿玛已经有女儿了呀?您难道不喜欢钮伦了吗……呜哇……钮伦好可怜!”


    乾隆:“……”


    小家伙这一嗓子连不远处的弘曕、永壁和小格格都被吓一跳,下意识停住哭声看过来。


    “汗阿玛是坏阿玛!我要回去告诉钮伦!呜哇哇……”永琏扯着嗓子干嚎。


    乾隆提起添乱的儿子,在他小屁股上拍了两下,“听话!别胡说!”


    永琏哭得更大声,“汗阿玛以后会不会也不喜欢小永琏,然后从叔叔家抱个养子呀?呜呜呜……”


    永琏不懂事,乾隆本是有些生气的,但见小家伙这么说,他又有些无奈,把儿子抱起来,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道:“不是你想的那样,别胡说八道。好端端的,朕为什么不喜欢你?”


    永璜也仰着小脸劝弟弟,“是呀二弟,汗阿玛最喜欢你了。”


    “就是……”乾隆附和完才意识到说这话的是大儿子,他忙心虚解释,“汗阿玛也喜欢永璜,你们都是朕的儿女,又没犯错,朕为何不喜欢你们呀?”


    乾隆一时间竟开始反省自己,平时是不是对孩子们不够好,才会让他们有这样的误会。


    “呜呜?真的吗?汗阿玛真的不会不喜欢永琏吗?”永琏用小胖胳膊紧紧搂着汗阿玛的脖子,小脸在汗阿玛颈窝蹭来蹭去,“汗阿玛如果不喜欢永琏,去喜欢别的小朋友,永琏会伤心的死掉的。”


    “不会的不会的,你多大了?还这样撒娇,丢不丢人?”乾隆语气嫌弃,儿子像是怕被抛弃的小奶狗,乖得让人心疼。


    弘曕、永壁俩小孩又跑这边凑热闹,弘曕在脸颊上刮两下,“小侄子六岁了还要阿玛抱,羞羞……”


    永琏蹬蹬腿表示不满。


    “看看,你六叔来笑话你了。”乾隆在儿子背上拍两下,“下来下来,汗阿玛都抱不动你了。”


    永琏不撒手,眼泪汪汪的问:“那汗阿玛还喜欢钮伦吗?”


    “喜欢啊!”


    永琏:“那就别让小堂妹做女儿好不好?钮伦知道会伤心si……”


    乾隆赶紧打断儿子,“别说什么伤心的死掉这种话,不吉利。”他无奈地看向弘昼夫妇,“永琏不懂事净添乱,今儿就先不带小侄女进宫了,回头朕跟孩子们解释清楚,再来接她。”


    永琏在心里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能拖一天是一天,说不定回去汗阿玛就动摇了。


    吴扎库氏生怕皇上反悔,赶紧应是,弘昼慢半拍,但想到女儿又能在家多待几日,还是高兴的。


    乾隆先吩咐人送弘曕回圆明园,才带着俩儿子上了回宫的马车。


    永璜、永琏坐一辆马车,上车后,永璜见弟弟哭的眼睛红红,还撅着小嘴,就道:“弟弟别担心,汗阿玛收养小堂妹,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钮伦,只是咱们宫里要多几个小格格。”


    永琏当然知道,但他要装不明白,“那也不能抢五叔五婶的女儿呀,小堂妹离开阿玛额娘一定也很难过。”


    永璜想想也是,刚才小堂妹舍不得额娘他也看见了。


    他太清楚小孩离开额娘的痛苦,一时也有些同情小堂妹。


    “那我们回去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钮伦,免得她难过。”永璜道。


    永琏一个劲点头:“……嗯嗯。”大哥真好骗。


    回到宫里,乾隆把俩儿子打发回阿哥所,自己跑长春宫告状。


    “永琏那小子真是能闹腾,怎么就能从我要收养小格格想到我不喜欢钮伦……”这臭小子的脑回路离谱中又透着点儿合理,乾隆都被他哭心虚了。


    但仔细一想,自己正是因为太喜欢钮伦了,才舍不得她远嫁蒙古,想收养一个女儿联姻。


    皇后也没想到,自家永琏会这么大反应,“永琏就是太疼妹妹了,回头臣妾再跟他讲讲。”


    乾隆:“几个臭小子哭得朕脑袋疼。”


    “臣妾帮您按按。”皇后立刻动作轻柔地帮乾隆揉按太阳穴。


    乾隆:“还有弘曕那小子,这事儿跟他有什么关系,小格格舍不得额娘哭,他也哭。”


    皇后道:“小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哭起来,其他的都被影响,这也证明俩孩子关系好。以后弘曕和小格格都住宁寿宫,还能一起玩儿。”


    “嘶……”乾隆皱眉,“弘曕那小子可不像咱们永璜、永琏,知道让着小格格。”


    而且叔叔和小侄女住一个宫里,是不是不太方便?


    乾隆一时有些纠结,“要不让贵妃抚养小格格吧。”


    “贵妃性情温柔,抚养小格格定然尽心。但之前皇上答应和亲王和福晋,让太妃养小格格,就是为了他们进宫请安可以经常见女儿。”皇后道:“若让贵妃抚养,他们进宫请安想见女儿就有些麻烦。”


    按说皇后是该支持乾隆收养小格格的,多一个养女,自家钮伦未来抚蒙的几率就少一成。


    可她和五福晋妯娌关系极好,知道她舍不得女儿。而且同是母亲,自然能体会五福晋的心情。


    让小格格住在宁寿宫,由太后太妃抚养,也是皇后替妯娌争取来的。


    乾隆想了想,“也是,而且贵妃身子不好,朕不想让她费神。”


    “要不就等六弟长大些,去阿哥所住了,再接小格格入宫。这样宁寿宫住的开,皇额娘和太妃们只用带一个孩子,也不会太劳神。”皇后提议道。


    “这样好,过两年孩子们都懂事了,不会再闹出今天的笑话。”乾隆就这样拍板决定。


    皇后颔首,到时候五福晋可能又有了别的儿女,小格格进宫,她便没那么痛苦。


    自己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与此同时,和亲王府,弘昼和五福晋也在讨论此事。


    “永琏这么一闹,倒让咱们宝贝闺女又能多留几天。”弘昼道。


    吴扎库氏道:“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


    弘昼叹息,“咱女儿进宫是去享福的,四哥喜欢咱们小格格你是知道的,四嫂更是温柔和善人,还有皇额娘额娘他们照应着,说不定比在咱们家过得还好呢。”


    吴扎库氏看向自家爷,“您知道,妾身不是担心孩子进宫过不好,是担心她日后……”


    她说着声音就有些哽咽,虽说现在朝廷在草原的威慑力越来越强,蒙古额驸不会怠慢皇家公主。


    但一想到女儿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两三年见不到一次,吴扎库氏还是舍不得。


    弘


    昼闻言,也不由叹气,如果有其他选择,皇兄也不会让自家的女儿去抚蒙。


    “皇上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很多女儿,为什么要急着收养女?”


    圣祖爷抚养纯禧公主,是因为那会儿宫里接连夭折好几个孩子,见恭亲王府上的孩子长得健康,就想抱一个冲冲晦气。先帝收淑慎公主等人,是因为先帝唯一成年的女儿在先帝登基时已经嫁人且英年早逝,真的没女儿去抚蒙,只能抱养兄弟家中的女儿。


    皇上还年轻,虽有过早夭的孩子,但也有健康立住的,真没必要着急。


    弘昼也想不明白,“大概就是未雨绸缪吧,就像汗阿玛一登基就将十三叔家的和惠公主接进宫一样。”


    “和惠公主是十三爷第四个女儿了,但咱们现在只有小格格一个呀。”五福晋不由落泪,她给王爷生了四个孩子,两个早夭,还要再送走一个,这无疑是在她心上割肉。


    “咱们也还年轻,以后你给爷多生几个不就是了。”弘昼把妻子搂进怀里哄着,心中也是无奈。


    他平日在皇兄面前再放松,有些事儿,他只能听皇兄的。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抱养小格格这种事,更是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满,还得高高兴兴的。皇上信任你,才抱养你家女儿。


    “对了,皇上给三格格取了名字,咱们小格格日后进宫也该有个名字。”弘昼道。


    女儿不能自己养,名字却可以他们这对亲生父母来取。


    吴扎库氏就和弘昼商量起来,吴扎库氏希望女儿在寒冷的大草原上也能健康成长,就给小格格取名“费雅”,是白桦的意思。


    次日,永璜、永琏照常去上学,额尔登额今日却晚来了一刻钟。


    阿桂就问他迟到原因,额尔登额道:“家中幼妹生病,我心中担忧,就去看了看她。”


    阿桂本想批评额尔登额两句,如果是父母生病,迟到哪怕请假都无妨,妹妹生病自有家中长辈仆人照顾,他怎能因此耽误了上学?还让两位小主子等他。


    正要开口,就听二阿哥问:“那你妹妹病情如何?”


    额尔登额都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不料二阿哥竟主动关心起幼妹的病。


    他忙恭敬回道:“回阿哥爷,家妹高烧一整夜,今早仍未退烧,额娘一大早就去请大夫了。”


    屋里另外三个小少年闻言,都担忧地皱起眉。


    阿桂把批评额尔登额的话咽了回去,笑着在他肩上拍了拍,“不必担心,有你额娘照顾,你妹妹不会有事的。”


    永琏道:“是呀,先别担心,等用晚膳的时候,你派人回家问问,如果还不好,就请太医去看看。”


    额尔登额闻言,受宠若惊,这段时间二阿哥对自己虽没有头几日那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还勉励过自己,但很少单独和自己说话。他没想到,二阿哥愿意帮自家妹妹请太医。


    他立刻就要跪下谢恩,永琏赶紧扶他,“希望你妹妹中午就好起来,用不着太医。”


    额尔登额:“……”


    额尔登额快感动哭了,回去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阿玛,让阿玛写个谢恩折子。


    阿桂也有些触动,二阿哥真是个心善的孩子。如果是对明瑞好也就罢了,对大阿哥的伴读也如此体贴。


    怪不得皇上偏爱二阿哥,这样懂事的小孩,谁能不喜欢啊!


    阿桂继续上课,发现额尔登额心不在焉,也没有批评他。


    满文课结束后,遇到陈德华,他就跟陈德华说了额尔登额妹妹生病的事情,“也是个知友悌的好孩子,他走神了陈师父不必太苛责。”


    陈德华颔首,他发现阿桂人还蛮好的,虽然年轻,但是很会察言观色,有什么发现也和他分享,不藏私。


    这样的年轻人,多磨炼几年,必成大器。


    汉文课结束后,陈德华又看着四个学生练了会儿字才离开。


    伴读平日在家有小厮书童伺候,进宫自然不能再带仆人。


    永琏就吩咐自己身边的陈福去一趟董鄂家。


    二阿哥派小太监出宫,当然不会瞒着乾隆,陈福先往养心殿向皇上汇报。


    乾隆正和几名近臣商议下月移奉先帝梓宫的事儿,听说陈福来,以为永琏出什么事儿了,直接让他进来回话。


    陈福刚汇报完,张廷玉、鄂尔泰就已经夸起来,一个说二阿哥仁善,另一个说二阿哥懂事。


    允禄也在,笑道:“听说永琏平日对三格格就很好,学到什么都想回去讲给妹妹,自然也就能体会额尔登额的心情。”


    张廷玉于是又开始夸皇家兄妹友悌,是臣民表率。


    只有讷亲一个人没开口,很是不屑地瞥一眼张廷玉,这人就会写写文书说说漂亮话,哄得先帝许他配享太庙,皇上也对他尊敬有加。


    像自己这样办实事的,才不靠夸孩子博得皇上欢心。


    张廷玉夸完,果亲王也夸了两句皇上教子有方。这算是对众人的夸奖做个总结,二阿哥再好,归根结底是皇上皇后教得好。


    乾隆听够了才摆摆手,让陈福赶紧去,“对了,永常今日还在外面当值呢,传朕旨意,让他也回去照料女儿吧。”


    众人又跪下口称皇上仁德。


    乾隆心中得意,因永琏不让自己带小格格回宫而生出的不满彻底散了个干净,他儿子这么懂事,昨天那样也是因为疼爱钮伦,又同情小格格,不忍见她和额娘分开。


    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心软,皇后更是见了生病的小猫都要亲自照料,他俩的孩子,自然是最仁善的。


    永琏对永璜的伴读都这么好,可见他和永璜的兄弟关系也十分亲近。


    等众臣散了,乾隆一个人用膳,又不禁回味张廷玉等人的话。


    虽知这些人是在刻意奉承,有些夸大,但若皇子没有这样的善心,臣子们想夸,还夸不出来呢。


    连一向严肃的鄂尔泰听闻二阿哥如此善举,面上都露出会心的笑容,似乎只有讷亲一个人没吭声。


    到底年轻,恃才傲物……


    乾隆对讷亲生出小小的不满。


    这人还需要历练。


    昨日答应汗阿玛的,要恢复军机处,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前者他今日已经暗示过鄂、张二人,还有允禄、允礼。等下月先帝的事儿忙完,他们就该请辞总理王事务大臣,到时候自己挽留一番,顺便恢复军机处。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儿是难啃的骨头。


    要不让讷亲去吧,他在朝中人缘不行,待在军机处,其他大臣难受,他办差也受限制。到地方上去,他这种说一不二,眼里不容沙子的性格,正好可以对付那些地方官员士绅。


    最坏的结果,事情办砸了,官员们也会把责任推到讷亲身上。


    当然了,谁都不愿看到那样的结果,讷亲若是连这关都过不了,也不配接替鄂尔泰,成为朝中满臣的首领。自己早点换个人培养,还来得及。


    永常今日上值也心不在焉的,就怕小女儿有个万一。小孩子一场高烧很有可能就要了命。


    正发愁,御前的太监来传话,让他回家去照料女儿。还告诉他,二阿哥派身边太监去董鄂府上探病了。


    永常:!!!


    永常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先跪下朝养心殿的方向磕了个头,才往家赶。


    永常膝下现有两个女儿,生病的这个今年才三岁。


    永常之妻觉罗氏在女儿病床前守了一夜,见女儿一直没退烧,今早赶紧请京中擅治小儿病的大夫。


    大夫来又是开药又是施针,快中午的时候,孩子才退烧。


    觉罗氏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家女儿生病,竟惊动了宫里的二阿哥和皇上。


    等送走陈福,她就和永常说:“看来咱们儿子在尚书房表现不错。”


    如果儿子表现不好,二阿哥当然不会关心自家闺女。


    永常欣慰点头,额尔登额去尚书房头


    一天还担心二阿哥不喜欢他,这才一个多月,二阿哥就如此关心他。自家儿子一定是听自己的话,让二阿哥感受到了他的一片忠心。


    永常高兴道:“等二丫头病好了,我一定写折子谢恩。”


    他本来就崇拜皇上,现在对皇上更加感激了。只觉自己才干不够,不能替皇上分忧。


    父母都陪在身边,生病的二妞很高兴,退烧后睡了一觉,到傍晚时,精神好了许多。


    永常和觉罗氏都等着儿子回来,再细问问今天的事儿,谁知额尔登额和策楞一起来了。


    “听说小侄女病了,我来看看。对了,我三弟家的小子上回也是高烧咳嗽,他们寻来一种丸药,吃两次就见效。我已经让人去找三弟妹拿了。”


    永常夫妇闻言,又连连道谢。


    策楞拍着永常的肩,“咱哥俩还客气什么?”


    永琏还不知道自己随口关心了下额尔登额的妹妹,就被这么多人夸奖了。


    他下学后去长春宫给额娘请安,随口说起这件事。


    “你们都是好哥哥。”皇后微笑道。


    这也是永琏为什么会特地派人去董鄂府上探病的原因。这年头有些人家中兄妹之间并不亲近。


    额尔登额如此关心妹妹很难得,值得鼓励。


    而且,永琏也希望额尔登额能多感受一些皇家恩泽,到时候上了战场,念及曾经在尚书房体会过的温暖,明瑞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就不会袖手旁观了。


    钮伦要去院子里看小猫,皇后就让永璜带妹妹去。


    留永琏单独说话,“……昨儿在和亲王府,为何闹那一出?是不忍小格格和她额娘分开吗?”


    永琏一愣,额娘怎么知道的?


    皇后见儿子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就知道自己猜中了。在心里轻叹口气,自家永琏心肠这么软,是好事也是坏事,若是普通皇子,性情温和淳善是好事,但作为储君,必须要适应朝堂的残酷。


    当下,皇后还是微笑着摸了摸儿子头顶,“你很善良,也知道动脑筋想办法。这点额娘要表扬你。”


    永琏眼睛睁圆,然后扑进额娘怀里,“额娘,你真好。”


    以后汗阿玛再动要养小格格的念头,就可以找额娘劝他了。


    皇后揉揉儿子脑袋,又推开他,敛起面上微笑,“但是以后不许再说你汗阿玛不喜欢你,要收养别的儿子这种话,这是在扎他的心。”


    永琏皱皱鼻子,“那只是假设。”


    “假设也不行,你汗阿玛心思敏感,昨晚大半夜睡不着,在那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你们兄弟太严格。”皇后说起这个就有些无奈。


    因为永琏平日表现的太乖巧懂事,偶尔闹一回,皇上不会觉得孩子是装的,只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永琏:“……”


    小家伙心下有些感动,面上却道:“那汗阿玛反思出什么结果了吗?是不是决定给我们减一些功课?”


    皇后:“……”


    皇后在儿子的光脑门上敲了一记,“五十遍《学而篇》写完了吗?”


    永琏:“……”


    永璜、永琏在长春宫玩一会儿,就回阿哥所去了。


    乾隆批完奏折先去宁寿宫,把永琏关心臣子家眷的事儿说了,又去纯嫔那炫耀一番,让永璋长大了要和二哥学习。


    乾隆特许永常在家照料女儿,直到永常女儿病好,才让他回来当值。


    永常和额尔登额父子俩连写两道谢恩折子。


    乾隆都批过了,才轻描淡写地和永琏提起,“折子里还专门说了你派陈福去探病,他们不胜惶恐。”


    他原本以为小家伙会高兴得意,谁知永琏听完就皱起眉头,“这也值得写谢恩折子吗?”


    乾隆:“当然,这都不知道谢恩,董鄂一家岂不成了白眼狼。”


    “汗阿玛让永常回家照顾女儿,确实值得谢恩。可儿子没帮上什么忙,只是让人去问了问。”永琏道:“很寻常的事情罢了。”


    乾隆:“怎么就寻常了?那你大哥怎么不派人去?额尔登额可是他的伴读。”


    永琏:“……因为大哥胆小呀!”


    乾隆当然知道,永璜就是想帮额尔登额,也不敢说什么“病重就请太医”的话,那孩子知道分寸,不会像小永琏一样,就直接做主了。


    这小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却真有点小太子的样儿。


    “汗阿玛,您可不能因为这事儿生大哥的气。”永琏蹭到乾隆身边,拽拽他衣袖。


    乾隆:“没生气没生气,他就该这样。”


    普通皇子,规规矩矩的就够了。


    永琏疑惑地歪歪脑袋,乾隆也不解释,而是道:“下月要将你皇玛法的梓宫奉移至泰陵,到时候你和你大哥也去,你们须得提前学习礼仪流程,路上人多,你哪怕听到你皇玛法说话,也不可回应。以免让人生疑。”


    永琏答应着,“好舍不得皇玛法呀!”他看向乾隆,“我以后想念皇玛法了,还能去泰陵找他说话吗?”


    乾隆:“当然可以,但没什么大事,不可去打扰你皇玛法。他老人家为朝廷操心那么多年,死后你还要拿朝廷的事儿去烦他。”


    永琏无辜歪头,“我又不和皇玛法说朝堂的事儿。”


    乾隆刚那话当然是在试探儿子,“但你皇玛法就关心朝堂之事。”


    “才不,皇玛法一定关心我有没有好好吃饭睡觉,读了什么书。”永琏想了想:“他要是问朝堂上的事儿,就只能叫汗阿玛去回答了。”


    乾隆笑起来,在儿子脑袋顶上揉揉,“你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永琏抬抬小下巴,“您上回还说,我入尚书房读书后就是大孩子了。”


    乾隆:“……”


    父子俩正说话,皇后带着刚洗完澡,浑身香喷喷的小钮伦进来。


    乾隆把女儿抱腿上,随手就给钮伦绑了两个小揪揪。


    皇后在旁边递头绳。


    小钮伦已经习以为常,显然汗阿玛不是头一回帮她绑头发了。她就晃着小脚丫,跟二哥显摆自己刚学的诗。


    “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


    永琏:……


    这一听就是汗阿玛写的诗。


    很适合给玻璃窗当广告词。


    乾隆听女儿背自己写的诗,乐开了花。


    “钮伦真聪明,会背这么多首阿玛写的诗了。”


    钮伦骄傲脸,“钮伦要把汗阿玛写的诗全都背会!”


    永琏:“……”妹妹你可不敢随便立志啊!你知道汗阿玛这辈子写了多少诗吗就全部背会?


    乾隆哈哈大笑,“好好好,我们钮伦这么聪明,一定能实现!”


    永琏:……


    为了妹妹轻松实现目标,要不您少写几首诗?


    乾隆一高兴,当即又写了首女儿立志要背会他所有诗作的诗,还把永琏也加进去了。


    永琏睁大眼睛,“我可没说要背会阿玛写的所有诗呀!”


    乾隆;“你没说朕还把你写进诗里,你应该谢朕。”


    永琏:“……”


    皇后是知道皇上多能写诗的,听说最近在修订的《乐善堂文集》足有四十多卷,其中收录了皇上当皇子时写得诗文。


    她本以为皇上登基后忙于朝政,诗作数量会减少,然而并没有。


    照这个创作速度,皇上过几年又能出本四十卷的御制诗集了。


    皇后太清楚皇上作诗的水平,这种诗让孩子背一两首,哄哄阿玛也就是了,背多了无益。


    虽然皇上对永琏不热衷于背御制诗有点不满,皇后也没插嘴让永琏改口。


    乾隆其实也没指望孩子真把他写的诗全部背会,钮伦倒还罢了,不用读圣贤书,背背自己的诗,可以彰显天家父女亲情。永琏就算了,把精力留着背四书吧。


    进了十月,朝廷上下都在为奉移先帝梓


    宫之事做准备,永璜、永琏他们特地停课半日,跟随礼部官员学习礼仪流程。


    到时候抬着梓宫的昇舆从昭泰门出,皇上和王公大臣都要步行跟随,一路哭送到安定门,在百官劝说下,皇上才可上车,王公大臣们也才能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


    礼部官员都有些担心永璜、永琏两位小阿哥走不动哭不动,毕竟不止这一段路,到了泰陵,还要走好几里。


    原定两位小阿哥是不用去的,八月皇上突然改了主意,大阿哥、二阿哥都要去送,偏偏先帝的儿子弘曕小阿哥因为年纪小,不必遵礼,届时与太后、太妃们一路做马车。


    太后也不想让两个孙儿跟着皇上走,一路不仅要走路还要哭灵,天气又冷,万一把俩孩子折腾病了可如何是好?


    但乾隆坚持要让俩儿子参加,他其实是一定要让永琏参加。这孩子能和汗阿玛的魂魄交流,就证明他和汗阿玛有特殊的缘分,自当按礼制哭送。


    但只让永琏一个人送灵又显得太特殊,只好也辛苦永璜了。


    奉移的前两日,众人先启程到了雍和宫,太后住在雍和宫东配殿,弘曕跟着太后住。


    乾隆索性让永璜、永琏跟着自己,也省的俩小孩到了陌生环境害怕。


    永璜原本是有点害怕的,毕竟他从未在雍和宫住过,而且不远处就是皇玛法的梓宫。他和皇玛法相处的机会不多,敬畏有余,亲近不足。


    听说能和汗阿玛、二弟住在一起,永璜顿时安心了。还有点兴奋,他可是头一回体会和汗阿玛同住一屋。


    永琏顾不上兴奋,汗阿玛去梓宫前祭酒,把他也带上了,顺便让他听听皇玛法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雍正能说的,前几次都说的差不多了,有些话他想说,却不能说。


    他索性就和永琏讲了讲自己的用人之道、处世之学。


    永琏有选择性的转述给乾隆,乾隆知道这都是汗阿玛毕生经验,有些也和自己讲过。


    现在是想传授给永琏。


    乾隆就对梓宫方向道:“您现在跟永琏讲这些,他恐怕听不懂。等有朝一日他继……他长大些,朕在让他到泰陵听您教诲。”


    乾隆说完瞥一眼儿子,刚才自己差点说漏嘴,这小子不会发现了吧?


    永琏和汗阿玛无辜对视,他什么都没听到!


    雍正笑骂:“你小子倒是会偷懒,教导永琏是你这个当阿玛的责任,怎么推朕身上来了?”


    永琏一字不落传话,还拍拍汗阿玛手臂,“您不许偷懒,您要亲自教我!”


    乾隆笑道:“儿臣当然会尽心教导永琏,只是儿臣才识不及汗阿玛万一,有些道理还是您讲得更明白些。”


    乾隆此时思路又打开了,永琏的魂魄如果还能和圣祖爷交流那就更好了,三代帝王教永琏。


    永琏就是个榆木脑袋,也能被教成明君了,更何况自家宝贝儿子本就聪慧。


    雍正:“有些道理光听是没有用的,非要经历了,见识了才能明白。等永璜、永琏长大些,你就让他们去办差,就像圣祖爷当年培养我们一样。”


    永琏:“皇玛法说,我们大了,就让我们去办差……”


    乾隆答应着,却忍不住腹诽,您当年怕我和五弟插手新政,重要差事从不让我们去,也不让我们结交尚书房师父以外的官员。到孙辈,怎么就改主意了?


    等永璜、永琏长大后,乾隆当然是要让他们去办差的,该上战场的上战场,喜欢舞文弄墨的去修书,但永琏要留在身边,跟自己学治国理政。


    父子俩在梓宫前站了许久,履亲王允裪来与乾隆商议明日流程,乾隆才带永琏回他今日暂住的东书室。


    永琏跑去找大哥,永璜刚一个人待屋里,鼻间还能闻到香烛纸钱的味道,又有点害怕,弟弟可算回来了。


    他简直佩服弟弟,“你赔汗阿玛在梓宫前待那么久?真的不害怕吗?”上回弟弟还听到奇怪的哭声了呢,虽然后来弟弟解释说是听错了,但他每每想起,背上还是毛毛的。


    “这有什么怕的,梓宫里躺着的是皇玛法呀!皇玛法以前对咱们那么好。”


    永璜:“……我知道,但我就是……”小少年叹口气,“你可别和汗阿玛说。”


    “放心放心,我不说,我胆子大,我保护大哥。”永琏拍着小胸脯道,他简直怀疑原本历史上大哥在皇后葬礼上表现的不够哀痛,是被那种气氛吓住了。


    以后一定不能让大哥接十二叔公、十六叔公的班,也不能去打下手,这差事不适合他。


    俩小孩洗漱后躺到床上,说好一人讲一个故事哄对方睡觉。永琏还没听完大哥的故事就睡着了,永璜盯着帐顶干躺了一会儿,睡不着,索性爬起来看书吧。


    乾隆忙完手头上的事儿,又确保明后两天所有的流程都已安排好,才得空看看据说已经歇下的两个儿子。


    然后就见二儿子大字型躺在床上打小呼噜,大儿子坐在灯下看书。


    乾隆进屋把永璜手里的书抽走,小声训斥,“明儿寅时就要起,你还不早点睡?这时候用功上了?”


    永璜:“儿子睡不着。”


    “你小小年纪怎么就有这毛病?”乾隆皱眉,心说回去还得让他继续吃药,自己睡眠不好也是十五六岁以后才开始的,这小子才八岁啊!


    永琏答应了要保护哥哥,睡得并不踏实,隐约听到说话声,就睁开眼睛,一骨碌爬起来。


    “咦?汗阿玛、大哥,你们在干嘛?”


    “你大哥大半夜不睡,在这用功呢。”乾隆扬了扬手里的书。


    永琏震惊:“什么?大哥你出门还带书了!”


    “要出来好几天呢,路上可以看看。”永璜道,光在雍和宫就要住两天,这两天他们没什么事儿,待在屋里正好可以看书,还有回城的路上,也要走两三天,不看书坐马车上也太无聊了。


    乾隆瞥一眼呆住的二儿子,“你看看你大哥,再看看你……”


    永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