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3章 孔老

作者:彧无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霜降已过,天气转凉,但花灯藏尸案的尸体发现时,已经有了异味。


    为防止尸体腐化影响破案,尸体现在存放在验尸所的冰窖中。


    宋大只带了卷宗和花灯过来。


    大理寺有刑房地牢,却没有配备像开封府那样完善的验尸所。


    那尸体要不要挪,全凭大理寺做主。


    刘光瑞想了想,带着池翰直奔开封府验尸所。


    路上,两人看了樊老做的验尸格。


    死者身上没有外伤,也没有反抗的痕迹,更无捆绑留下的勒痕。


    因为脏器丢失,无法确定他有没有中毒或者中迷药。


    根据肚皮的切口卷曲程度来看,凶手是在死者还活着的时候,切开肚皮取走五脏的。


    至于死因,当凶手划开死者的肚子,血液大量流失以及脏器受损就能瞬间要了他的命。


    死者没有反抗,应该是中了迷药。


    看到这里,刘光瑞和池翰不约而同地望向对方,这案子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他们阅案无数,各种惨案意外都听过。


    只是到了大理寺之后,直接面对死尸的情况倒少了。


    卷宗上的文字虽然触目惊心,但总亏是隔着一层。


    验尸所中,樊老给两人见礼后,立在一旁,让衙役带着二人去冰窖。


    冰窖是建在地下三丈深的窖洞,四壁以条石垒砌。


    石门一打开,一股凉意蔓延出来,在这秋雨连绵的季节里,无端让人感觉到阴冷。


    死者的尸体被芦席包裹,放在冰窖正中,四周堆满了方形冰块。


    衙役上前,直接掀开了芦席。


    白里透青的尸身,还有那明晃晃敞开的肚皮,猛地闯入两人的视线。


    竹竿并未取出,死者依旧维持着那个向上仰望的姿势。


    灰白的眼珠看着后面那方石壁,仿佛下个瞬间,就会有什么东西要从石壁里钻出来。


    暗红的肌肉边缘卷曲收缩,上面粘着灰黄色半透明膏体。


    体腔深处血液沉积呈黑红色条索状,紧贴脊柱凹陷处。


    一股甜腥的腐气直冲鼻腔。


    刘光瑞捂着嘴跑出去,池翰还好,只是脸色有些白,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尸体,才走出冰窖。


    他见樊老下巴轻抬,一副看客的标准姿势,就知对方是故意的。


    还真是护短!池翰弹了弹外袍,似要将冰窖里那股异味驱散。


    “大人,您没事吧?”


    听着外面刘光瑞的呕吐声,池翰摇了摇头,看向樊老。


    “那根竹竿为什么不抽出来?”


    说到竹竿,胃里又是一阵翻涌。


    樊老面色不改:“我怕用力过猛,会破坏尸体的完整性,您若要取出来,我现在就去。”


    宋大原以为池翰会拒绝,却不想对方直接点头。


    樊老带着小徒进去,在肖平的协助下,将竹竿抽离出来。


    池翰一脸失望,他还想着,竹竿上会不会留有记号,又或是一句诗词。


    他看着死者被撑开的下体,挑眉看向樊老:“凶手的刀法?”


    “很老道,大人有没有听过劁猪,在公猪还小的时候,切除肾囊绝育,阻止其发情从而促进生长及肉质改善。”


    “樊仵作的意思是凶手是个养猪的。”


    樊老不置可否:“这就需要大人来判断了。”


    刘光瑞不知何时返回,插嘴道:“或许凶手觉得,死者就是头种猪,卷宗上不是说了,死者是名赘婿。”


    他语气中明显带着一丝蔑视。


    樊老微微皱眉,面露不悦。


    开封府的衙役昨日已经确定了死者的身份,死者名叫杜陈枫,是富商杜家的赘婿。


    刘光瑞二人从开封府出来,先去了宜秋坊发现花灯的现场,之后又去了杜府调查。


    昨日有不少好事之人看到了尸体的样子。


    街巷起流言,说有狐妖杀人取心,专挑那长相俊俏的年轻男子下手。


    这边,杜陈枫的死还没有头绪,汴京又发命案,其手法与花灯藏尸案类似。


    这次,开封府巡卫直接报到了大理寺。


    两人带上仵作,赶到保康坊。


    案发现场如屠宰场一般,肠子内脏流了一地,被随意丢弃在地上,屋内到外是血迹,现场还留有一摊呕吐物,与血迹相混合。


    从尸体到门槛边,还发现了一边梅花形状的血脚印。


    池翰被气笑了,这明显就是模仿作案,手法粗糙。


    凶手故意将案子往“狐妖取心”上引,意图制造恐慌。


    狐狸的前爪有五个脚趾,后爪则只有四个。


    而这一排脚印都是四趾,明显就是猫的脚印。


    可凶手的目的达到了,在官府赶到前,现场的情况像这清凉的秋风,瞬间传遍了保康坊。


    街上售卖桃木剑与各种符箓的铺子挤满了人。


    铺子积压了五六年的存货,不到半日便全部售空。


    为了不让案子的影响继续扩大,两人只能增派人手,加快调查。


    八月二十七,永田县的奏报递到了开封府,他们挖出了阳明村村民的尸骸。


    而奏报发出的时间,正是八月二十三,与安王自首是同一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奏报中提及了林知夏对永田县的帮助,以及她对此案的坚持。


    这无疑是推翻了安王的供词。


    要知道,那个时候,林知夏刚被抓进大理寺,远在数百里外的永田县,不可能收到消息。


    周正开始着手调查安王的举证。


    大理寺地牢门口,刘光瑞脸一直板着:“就非得去问他?”


    池翰双手抱胸:“流言四起,我今早出门时,我娘都硬塞了两个平安符给我,这案子要传到宫里,给我们来个限期破案......”


    刘光瑞嘴瘪了瘪:“这才几天,我又没歇着。”


    他就是不想去请教林知行。


    一名直卫跑过来:“刘大人,孔老来了,说想见您。”


    “先生来了!”刘光瑞面露惊喜,立即撂了挑子,“你去问吧,我去见先生。”


    他走了几步,回头见池翰没动,扯了扯嘴角:“快去啊!”


    见池翰满脸无奈地进了地牢,刘光瑞眉眼一展,小跑着去见孔老了。


    半盏茶后,一脸不情愿的刘光瑞出现在地牢,旁边还有一个孔老。


    “地牢潮湿,孔先生怎的来这里了。”


    池翰连忙上前见礼,他虽不是孔老学生,对其也是一样尊崇。


    地牢里,林知夏盘坐在地上,手里正拿着验尸格目。


    她转头,墙洞那抹光亮刚好打在她白皙的脸上,映衬着她干净的眉眼。


    看见孔老,她惊讶过后,还是起身见礼。


    “见过先生。”


    刘光瑞闻言哼了一声,在安静的地牢里尤为刺耳。


    喜欢汴京诡案手札请大家收藏:()汴京诡案手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