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芳芳的小脾气。
周一早上,林全生照旧跟他们一起吃了早餐,才动身准备去关外接女朋友。
赶在他出发之前,柳素琴从冰箱里拿了个包好的三明治,“这么早,也不知道小李吃饭了没,你带上给她垫垫肚子,反正三明治不用加热也能吃。”
林全生也没跟她客气,笑呵呵接过来,“有没有袋子或者饭盒什么的?”
“有有。”钱菊香及时拿了个针织小包包出来。
她们最近在跟小区里的大妈们学织毛衣。提起农村妇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裁衣服织毛衣做鞋子样样都会,可惜事实往往大相径庭。
在钱菊香年轻那会儿,裁缝是门吃香的手艺,普通人也没机会去学,大部分妇女也就会缝缝衣服,遇到裁缝的活儿,要么自己看着搞,要么请真正懂的人帮忙;毛衣更是金贵东西,要知道毛线票在当时是比布票都更稀少珍贵的存在。
也就纳鞋底属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农村妇女基本人人都会,毕竟鞋子尤其是鞋底,对庄稼人来说是消耗品,家里的顶梁柱干活越是卖力气,鞋底烂得就越快,女人要是不学会做鞋子,一大家子怕不是都要光着脚了。
所以亲生的几个儿女小时候,压根没机会穿上钱菊香亲手织的毛衣,到了孙辈,买毛线不用票,家里也算是宽裕了,钱菊香有心给孙子们织几件毛衣,可惜用处不大。
柳大嫂柳二嫂当时年轻手巧、眼神又好,怀着孕就开始学着给宝宝织毛衣,很快就织得又快又好了。
而钱菊香那会儿也真不轻松,除了干农活做家务帮忙带下孩子,还剩点时间都在缝缝补补、纳鞋底,也没功夫去学这个,儿媳妇客套说不用,她反而松了口气。
张大妈不会织毛衣的理由,跟钱菊香也差不多,年轻那会儿家里都穷,整天忙着地里刨食,何况深市这边冬天短,毛衣也不属于必需品。
没想到城里的老姐妹们并不在意使用率低的问题,大家伙聚在一块唠唠家常,个个手里的毛线不停翻飞,瞧着热闹极了。
钱菊香和张大妈从一开始的震撼不解,到后来积极加入楼下织毛衣大军,才发现这活儿真香。
毛衣的利用率不高不打紧,织好了总是有人穿的,有人穿那就不会浪费,关键是这个过程又有趣又能打发时间,她们有时候才学会一种全新针法,或者刚讨论完毛线配色,抬头一看天就黑了,自从开始织毛衣,每天都不够用。
柳素琴知道她俩的新爱好,也表示支持,还找本地同事打听了哪里有颜色鲜亮质量又好的毛线卖,放假时不时陪她们挑选毛线。
张大妈目前在给远在东北工作的儿子织毛衣,在柳素琴的建议挑选了几款深色灰色的羊绒线,走低调保暖实用风;
钱菊香的选择面就很广,她表示第一个给闺女和外孙女织,正好母女俩皮肤白、容貌姣好,颜色越鲜亮越能衬托她俩的美貌,于是一件毛衣都还没织成,她卧室的抽屉里,已经攒了一抽屉五颜六色的毛线团。
这倒不是钱菊香懈怠,柳素琴出钱帮老妈买毛!
线,并提出要求,她的毛衣够多了,各种款式的羊绒羊毛针织打底,撑过几个冬天都绰绰有余了,相比之下,她更想背上老妈亲手织的手提包,最好是一大一小的母女款,市面上都买不到,那才是妈妈/外婆独一无二的爱呢。
钱菊香被最后那句话哄得晕头转向,满口答应下来,后面就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重新找老姐妹取经。
可惜这会儿织围巾织手套袜子,甚至织电视机帘子的都有,就是没几个人织包包的,大家伙也只能给点建议。
她本来就是新手入门,又被不省心的闺女要求上强度,研究了好久才成功织出第一次只包,嗯,有点惨不忍睹,被她挂在卫生间当收纳袋了。
钱菊香这会儿给林全生翻出来的小包,也是她早期的练手作之一,针脚相对平整很多,毛线颜色还是柳素琴帮忙搭配的,粉紫橙黄,多巴胺风格满满,乍一看还有几分小巧精致。
林全生拎在手里甩了甩,都有点忍俊不禁了,“这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包用来装三明治,还真是刚好合适呢,带子也不长不短,绕两圈刚好挂在车把上,不过我记得这是芳芳的小包包吧?”
“包包!”趴在爸爸肩上认真揪头发的小朋友突然大声回答,仿佛在说:没错,这包包就是她小芳芳的!
林南江套了掏耳朵,无奈道,“小声点,闺女,长得这么可可爱爱,嗓门咋这么大呢。”
小丫头刚出生那会儿要么不哭,一哭起来简直地动山摇,他一直安慰自己孩子还小,等长大一些,就会变成可爱乖巧的小公主了,毕竟她五官更像妈妈的精致,肯定也跟妈妈一样温温柔柔的。
林南江以前是这么坚信着,但现在他是越来越不自信了。
柳素琴一眼看出他的小心思,却不以为意,甚至还挺乐见其成。
其实她上辈子也很不适应闺女迟来的叛逆,经常抱怨数落,小时候那么乖巧懂事贴心的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让人省心?尤其是闺女二十七八那阵子,堪称大龄熊孩子,她越是劝什么,这丫头就越喜欢反着来,像是要故意气她似的,把她搞得心力交瘁,母女关系一度濒临破碎。
后来看似是她先妥协,实则是没了办法,闺女已经年过三十,在小县城也找不到适合的对象了。毕竟她自己就是颜控,年轻时找对象完全只看脸,自己养得亭亭玉立、三十岁走出去还会被男大搭讪的闺女,在工作的城市靠自己买了车子房子,标准的要财有财、要貌有貌,怎么能配个普通油腻男呢?
比起被猪头糟蹋,那她倒还情愿闺女单身一辈子了。
所以当扒拉了一圈,发现周围高大帅气、家境也不错的小伙子基本名草有主以后,柳素琴立刻停止了催婚行为,催了又变不出个高富帅来让闺女相看,那还是少说点吧,这丫头年级越大性子越倔,自己越说她越爱作对,什么都不说,搞不好她遇上合适的,还能顺其自然处下去。
当然那都是以前的老思想了,都说刀子不落在自己身上,永远都不知道疼,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上辈子的柳素琴质疑闺女、痛斥闺女,可当她重新回到二十多岁,内心反而开始羡慕闺女,甚至有点想成为闺女!
了。
试想一下,若是她没有前世记忆,重生回来也不曾结婚生子,而是有一份如同芳芳一样稳定的工作,有车有房、衣食无忧,那她大概率也不会踏入婚姻。
专心享受生活不好吗,为什么想不开要去给别人当牛做马?
可是没有如果。
上辈子的经历成全了柳素琴,同时也框住了她,她预想中的幸福完美,就是他们一家四口不离不弃,同时每个人都能所愿皆所得。
她想要的改变都是带着全家人一起,而不是抛下其中一个。
但她也不会再要求孩子们按照她的期望生活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追求,闺女不想结婚就不结,生不生孩子也随她。
自己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别的不说,等他们走后,现在这几套房变现让姐弟两平分,都够闺女在中高档的养老院住上二三十年的了。
说不定她和林南江会在闺女之前住上养老院呢,柳素琴重生以前,不止一次在网上刷到那种高端疗养院,设在北上广深以及各大旅游城市中,场地开阔环境优美,各种设施都是五星级酒店的配置,同时还有专业的医疗团队,满足老年人的一切需求。
同样的费用也不低,每月五位数起步,若是还需要专业的陪护人员和医疗器械,每年花费上百万也是可能的,柳素琴当时对此不屑一顾,主要是兜里没钱,这辈子她觉得有点香了。
若是真有财富自由的那一天,他们完全可以退休躺平,住进高端疗养院享受生活,住腻了就换一个城市,每天睁开眼又新的一天。
这样等孩子们有需要的时候,自己还能分享丰富的住养老院经验,多酷啊。
所以说她连孩子们不婚不育都不在乎了,难道还会计较闺女性情不够温柔懂事吗?
当然不。
作为一个温柔贤惠、什么苦什么累都往肚子里咽,自己默默忍耐、默默消化,导致负能量爆棚,到最后怨气横声,活生生把自己熬成怨妇的母亲,柳素琴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闺女走她老路。
只要芳芳三观正常、人品正直,脾气大点又有什么关系?这个社会处处都在规训女生,有点脾气棱角不是什么坏事,能少吃很多亏。
与其成全别人,柳素琴更想闺女成全她自己。
愿她肆意生长,自在如风。
所以她对林南江的苦恼全不放在心里,只回了一句“闺女性格难道不是像你”的调侃,便对小家伙柔声道,“对,是你的。芳芳,把包包借给叔叔用好不好?今天背外婆给你织的新包包。”
小芳芳歪了歪头,还在努力理解妈妈的意思,林全生已经凑过来捏了捏小包子脸,“那叔叔谢谢乖宝了。”
这话她听懂了,大声应道,“不用谢。”
爸爸妈妈经常教她的词汇,谢谢,不客气,小芳芳记得可清楚了,三个字说得字正腔圆,把几个大人逗得哈哈笑。
钱菊香也笑着提醒林全生,“还不去接你对象?早点出发,这样时间充裕,你也不用着急,慢点骑车,注意安全。”
“好,我走了。”林全生应的干脆,然而却完全不!
是这么做的,
八点才出发,
不到十点就带着对象上门了,堪称神速。
听到动静来门口迎接的柳素琴他们也惊呆了,小李第一次上门做客不好空手是可以理解的,即便他们提前嘱咐过,他二人拎着几样水果和小朋友的玩具上门也不意外,可那一兜子咸鸭蛋又是怎么回事?
互相介绍寒暄之后,李小青坐在了客厅沙发,抿了一口手中的热水,才主动解释道,“那个,嫂子,全生哥有没有跟你们说过我老家?我家在隔壁省的一个小渔村,除了种地打渔,我们老家还有一个进项就是养鸭子,退潮时把鸭子们赶去海滩让它们自己觅食,这样不用什么成本,鸭子自己就能吃得膘肥体壮,它们下的鸭蛋,也比吃鸭食稻糠的普通鸭子个头大,做成咸鸭蛋很香的,蛋黄个个流油,另外鸭子老了正常宰了吃肉,我们那边很会做鸭子的,柠檬鸭,田螺鸭脚煲,都很好吃的哦!”
“前阵子厂里有人回了趟老家,我家里托他带了些咸鸭蛋过来,正好今天带过来给你们也尝尝鲜。”李小青果然是个爽朗热情的姑娘,柳素琴他们才互相介绍了一圈,她已经成功打开话题了,滔滔不绝,解释完送咸鸭蛋的前因后果,末了还笑道,“要是喜欢嫂子和婶子大伯喜欢我妈腌的咸鸭蛋,我明年可以多带点过来。”
原来这是大老远从老家送过来的、李母亲自做的咸鸭蛋,这个诚意也太足了,柳素琴看了只会傻笑的林全生一眼,赶紧出声捧场道,“好呀,刚好家里有鸡翅,中午就用你带的咸鸭蛋做个蛋黄鸡翅,肯定特别好吃。对了小青,你们老家那边是不是有个海岛还挺有名气,偶尔有游客自发去旅游的?”
第七十八章年前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