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9章 优势在我

作者:模拟空心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德国,马普学会,小会议室中,


    舒尔茨、埃雷梅茨还有马普学会化学研究院负责人罗伯特·胡贝尔,以及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


    舒尔茨带回来的消息的确让他们很是重视,这说不得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重要契机。


    作为老牌科技强国,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引领科技前沿了,这无疑是让他们重新崛起的好时机。


    一旦聚变反应堆运行成功,无限的能源将彻底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


    “我认为可以答应他们!”


    “但我们得先确认他们的模型能够正常工作。”


    胡贝尔率先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他是化学研究院负责人,但毕竟是学者,并没有那么多心机。


    否则他就应该保留自己的意见,等下面的人各抒己见,再做决断。


    否则,领导都发话了,下面的人难道还能跟领导对着干?


    此话一出,德国内负责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负责人们都兴奋不已,他们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点亮不世功勋的画面了。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我倒是觉得。”


    埃雷梅茨忽然开口说道,“这次合作吃亏的该是我们才对。”


    “怎么说?”


    胡贝尔看过去。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证明早已经公开发表,有了这个证明,我们的数学家最后一定也能构建出等离子体运行模型来,只是比那小子慢一些而已。”


    埃雷梅茨骄傲的说道,“但我们在高温超导上的研究,是数十年积累的成果,他们想要一时半会赶上来,可没那么容易,这完全是优势在我啊。”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拒绝这次合作邀请!”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埃雷梅茨在某些方面或许有些夸大,但说的也并非不是实情。


    如今全世界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数学家们都在向这个方面奋斗,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谁也说不准是不是下一刻就能突破。


    如果是那样的话,到时候整个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就全由他们掌控,垄断跟共享的差距,可太大了。


    “舒尔茨教授,你怎么看?”


    胡贝尔看向一旁已经脸色难看的舒尔茨,他虽然是化学研究院的负责人,但他主攻方向是生物化学,对高温超导和数学方面都不算特别了解。


    他相信埃雷梅茨在高温超导方面的理解是权威的,但数学方面,他还是得问问舒尔茨。


    “如果你们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就不会有几百年都没人解决的数学问题了。”


    舒尔茨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这些人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如今无论是国际局势还是科学研究,主旋律都是合作共赢,这些家伙竟然还想着独占?


    他们真以为谁都是陈辉这样的天才数学家?


    有些问题,如果不是碰到了天才数学家,就算是再过几百年,也不一定能解决。


    “舒尔茨教授,我说得难听点,因为你自己是数学教授,所以你自然会高估自己成果的难度,那些数学难题之所以几百年没有人解决,不过是基础条件没达到而已。”


    埃雷梅茨自信笃定的说道,“如果几百年前就有伽罗瓦表示、泰勒-威尔系统、科利瓦金-弗拉赫方法,那么费马大定理早就被证明了,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怀尔斯,最后也会有华尔茨来完成证明……”


    “在下不才,在数学上也是有一定造诣,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控核聚变相关的负责人们神色复杂,他们一会儿看看埃雷梅茨,一会儿看看舒尔茨,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


    他们一方面想要像埃雷梅茨所说的那样,垄断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可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真的如舒尔茨所说的那样,他们或许几百年都没办法解开这个问题。


    会议一时陷入了僵局。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再多给大家一些时间呢?”


    埃雷梅茨见到大家拿不定主意,开口说道,“对方又没说要立马合作,我们先拖一拖也是可以的嘛,再给那些数学家们两年时间,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跟他们合作也是没问题的。”


    “你这样的行为极其不坦诚!”


    舒尔茨只是个纯粹的学者,以他的骄傲,他作不出这种事情来。


    埃雷梅茨摇头,“合作本来就是如此,如果我们自己能搞定,还要他做什么?”


    “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名声,我们得为更大的利益考虑。”


    “没错,舒尔茨教授,埃雷梅茨说得对!”


    这时胡贝尔似乎也终于下定决心,不过他还是看向埃雷梅茨,“两年不行,我最多给你们一年时间。”


    埃雷梅茨则是看向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负责人。


    几个负责人交头接耳一阵,最终发言人点头,“放心,这一年时间我们肯定竭尽全力去突破这个问题。”


    “一年太长了。”


    舒尔茨摇头,“如果你们研究过陈辉的生平,就应该知道他解决一个问题会有多快,一年后,说不定他都已经自己合成新的超导了。”


    “我建议你们最好是在半年内决定。”


    说完他也不再看这些人,起身直接离开了会议室,他最终还是被大义压住,决定接受这个结果,但他对这些人依旧充满了失望。


    让他有些精疲力尽。


    “学者就是这样,太过理想化。”


    埃雷梅茨看着舒尔茨离开的背影,轻声吐槽了一句。


    “埃雷梅茨,半年,你怎么评价?”


    胡贝儿没有做出评价,不管如何,舒尔茨这样的性格还是很让人喜欢的。


    埃雷梅茨轻笑一声,“能怎么评价,如果他真的能半年完成高温超导的合成到工业化,我从此退出科学界。”


    “真当我们之前几十年的研究是在浪费时间吗?”


    胡贝儿点头,他也明白,埃雷梅茨他们在有几十年积累的情况下,也用了一年多才完成实验室合成,又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勉强完成工业化。


    舒尔茨所说的半年时间,的确太过理想化了。


    “9个月时间!”


    最终,胡贝儿看向可控核聚变的几个负责人,“我给你们9个月时间,如果你们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我就派人去华夏跟他们谈合作的事宜。”


    沉默犹豫许久之后,发言人才咬牙答应下来,“我们尽量。”


    ……


    双喜临门!


    与舒尔茨谈好合作后,陈辉刚回到等离子体研究所,就得知了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完成了偏滤器改进的消息。


    陈辉大喜过望,接下来就只剩第一壁材料的改进问题了,据说鄂老那边也已经有了些眉目,局势一片大好。


    甚至,他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建造真正的核聚变反应堆,商业化或许还太不成熟,但点燃示范堆应当是没问题了。


    所以当刘勇提出向看看他们模型效果时,陈辉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他并没有参与那场会议,刘勇对他来说就是位陌生人。


    宋韫韬则是有些唏嘘,如果他不是选择了跟陈辉合作,此时恐怕已经被刘勇甩到身后了。


    可事实证明,他选对了。


    经过一番检测后,EAST再次运转,当刘勇见到加入扰动之后,模拟曲线与现实数据紧紧贴合时,早已无法掩饰满心的震撼。


    他忽然有些后悔,如果自己当时答应钱老的提议,那么现在,这一切成果就都是他们核工业西南研究院的了。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开始建堆了。”


    刘勇倒是跟陈辉想到了一块去,“我们的成员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他已经感觉到,笼罩在他们头上的乌云正在逐渐散去,他以前从没想过,可控核聚变的文明火光能够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点亮。


    陈辉点头,看向宋韫韬,“可以,向上面提申请吧。”


    形势一片大好!


    就在这时,陈辉收到了舒尔茨的回复。


    “技术现在还不成熟,不具备合作的条件,希望多给点时间,之后再谈合作?”


    总结一番舒尔茨的回复,陈辉皱起了眉头。


    显然,应该是合作出了什么变故。


    不具备合作的条件什么的鬼话,陈辉当然不会相信。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合作,对方为什么会拒绝?


    但现在难题已经摆到了他的面前,他需要自己去解决高温超导的问题了。


    “那就来吧!”


    陈辉也没什么好畏惧的,之所以一开始想要找舒尔茨合作,不过是为了节省些时间而已。


    简单回复了舒尔茨的邮件,他相信舒尔茨也是身不由己,这种事情他是没法做主的,反观自己在华夏的待遇,的确是能感受到华夏对人才的尊重。


    西方在高温超导上的研究的确占据优势,但华夏对于高温超导也并非毫无建树。


    08年就在铁基超导上进行了关键突破,最近更是研发出了镍基超导,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为45K,上临界磁场更是高达30T,完全足以作为托卡马克装置磁体系统的超导材料。


    当然,最好能将转变温度提升到77K以上,因为液氮温区为77K,想要降到更低温度就需要使用液氦,液氦与液氮的成本差距足有两三百倍,并且维护更方便,想要建一个持续数年的反应堆,光是液氦的维护都会成为大问题。


    如今鄂维南教授正在突破第一壁材料,并且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所以高温超导的问题,还得陈辉自己来。


    “第一步,还是得先联系上国内的高温超导领域的专家。”


    陈辉从网上找到一篇薛祁昆教授的论文,往他邮箱中发了一封邮件,说明了自己的困境,同时表明自己的合作意向。


    陈辉也有些忐忑,同样作为学者,他觉得如果有一个外行给自己发来这么一封请求合作的邮件,自己大概率是不会答应的。


    或许,可以联系钱老,希望上面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支持。


    即便对方不愿意跟自己合作,要是能拿到他们的数据也是好的。


    大不了组建一个验证团队,这总会比挖来一个成熟的研究团队要容易多了。


    想了想,陈辉组织好措辞,跟钱老写了封邮件,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写个正式的申请,这才准备拨通钱老的电话。


    然而,还不等陈辉联系钱老,他就看到了薛教授回复的邮件。


    【电话联系:139……】


    “你好,请问是薛教授吗?”


    陈辉还没说完,对面就有些激动的问道,“你真的是陈教授?”


    “如果你是指陈辉的话,那么的确是我。”


    “你想要跟我们合作研究高温超导?”


    “这太好了!”


    “您什么时候过来?”


    对面激动的话语传来,让陈辉都差点以为是遇到诈骗的了,这么激动热情,这是要骗自己过去嘎腰子?


    当然,陈辉知道,这种事情在国内是不会发生的。


    “没问题,我明天就过去,具体的合作事宜,明天见面详谈。”毕竟是他提出的合作,自然是自己前去一趟比较合适。


    “那我就在南方科技大学恭候陈教授大驾了。”


    电话对面的声音变得更加热情起来,倒是让陈辉一头雾水。


    他哪里知道,等离子体研究所的突破虽然还没发喜报,但不少人已经得到了消息,结合陈辉这些年一桩桩一件件奇迹般的事情,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他的能力了。


    甚至学术圈内部认为,陈辉就是个福将,无论他决定进行哪个领域的研究,那个领域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突破。


    所以,当听到陈辉想要跟自己合作研究高温超导,薛祁昆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


    更让陈辉没想到的是,电话才刚挂断,就又有电话拨了进来,


    “陈教授你好,我是中科院的成金光,听说你想要进行高温超导的研究?”


    “如果需要相关数据可以随时联系我,我们在块状镍基超导材料的研究上还是有些心得的。”


    “好的,感谢成教授。”


    陈辉有些惊讶,没想到钱老能量这么大,竟然这么快就为他处理好了这件事,现在至少有了兜底选项。


    然而,刚挂断电话,双旦大学的赵军教授也打来了电话,他们研究的是高压镍氧化物的超导材料,同样愿意给陈辉提供数据,甚至都不是合作。


    不止如此,接下来陈辉接了十几个电话,全都是国内超导材料研究的顶尖团队负责人打来的。


    这样的感觉,让陈辉有些受宠若惊。


    有此帮手,何愁大事不成。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