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6章赵国飞兵,该死李牧

作者:皮卡丘梦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276章赵国飞兵,该死李牧自武王伐商立周,分封八百诸侯开始,中原地盘逐年扩大,不断侵蚀周遭胡人地盘。


    于胡人而言,中原就像是一个不断扩散的病毒。


    被中原病毒污染的土地,永远不属于胡人。


    胡人面对中原一直处于劣势。


    在中原大战中没什么存在感的燕国,打得胡人中最强大的东胡跪下叫爹。


    与胡人接壤的中原三国秦、赵、燕,胡人谁也打不过,后世骁勇善战的胡人在战国好像是个弱鸡。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诸多原因。


    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原会建城。


    中原每占领一片土地,就在这片土地上建城。


    不与弓马娴熟的胡人野战,逼着胡人打攻城战。


    胡人乃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胡人之间攻伐都是野战。


    他们不会建城,也不会攻城。


    这便形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胡人土地一直被中原侵占,但胡人一直瞧不起中原。


    因为胡人野战一直压着中原打,胡人崇尚的是强者。


    而中原呢,更瞧不起胡人。


    文化方面就不提了,谁打不过谁啊?你打得过我你丢土地?你土地都丢了你装什么犊子?


    中原崇尚的是开疆扩土,打仗打赢了是为了占地而不是单纯打赢。


    这里面要把歼灭战祖师爷白起去掉,这位大佬虽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占地,但他通往最终目的的手段很另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由于中原点亮了“建城”技能,且这个技能在对战胡人时绝对好用,导致中原面对胡人战法千年不易。


    推进,建城。


    依托城池,步步推进。


    推进,建城。


    依托城池,步步推进。


    ……


    只此一招,无限循环。


    招不在新,有用就行。


    胡人不服,城外叫骂。


    秦/赵/燕狗有能耐下来干一架啊!躲王八壳子里算什么勇士!


    秦国、燕国,不怎么理会。


    胡狗的无能狂怒罢了。


    赵国受不了。


    狗鸟的骂谁呢?乃公不打你,你这鸟人真以为乃公打不过是吧?你等着!乃公这就下去剁你狗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野战结果,多是赵败胡赢。


    赵国边境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李牧掌军。


    这个男人闭关不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商业,让勇敢的赵边军蒙羞,背上软弱之名。


    这个男人率领着万余赵轻骑深入大漠,在这片中原禁地打上了赵国的印记,颠覆了中原面对胡人千年不变的战法。


    大漠月夜下,李牧双眸比天气更加冰寒彻骨,与周遭万余赵骑的炙热眼神截然相反。


    打仗之前。


    李牧壮志凌云,气魄万千:


    “功名只在马上取,叫天下知我李牧之名!”


    打仗之后。


    李牧像是一台冰冷机器:


    “一营三营四营不动。


    “二营西南,五营东南,六营西,十营东,七营南,八营西北,九营东北。


    “鼓声一响,马不停蹄,人不勒缰。


    “只杀不追,只冲不堵。


    “一刻以内,坠马半功。


    “半个时辰,恋战无功。


    “……”


    命令传入十个李牧精挑细选出来的裨(pi二声)将耳中。


    近半个时辰后,赵兵解开了马脚上的布,吐掉了嘴里的布。


    翻身,上马。


    两条罗圈腿贴在马腹,完美契合,人马合一。


    轻轻一夹。


    感受到他们心意的战马鼻息粗重,喷出两条长长的白气。


    然后。


    轰隆~!


    万马奔腾胜响雷,大地震颤长哀鸣。


    因为赵国近些年来极为软弱,所以匈奴在赵国这一面的驻扎地,并不是在大漠深处。


    而是退一步属于大漠中,近一步属于大漠边缘的区域。


    这个驻扎位置有许多好处。


    既方便南下劫掠中原——不是所有中原人都生活在城池里。


    又可以在大漠深处的王庭召唤,与林胡、东胡开战时,快速抵达现场。


    坏处也有许多,但最大的坏处就是邻近中原,易被突袭。


    但中原人从来不曾进入大漠,他们匈奴面对的又是五年来连个屁都放不出来的赵国边军,这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当赵国马蹄落在这些匈奴人头顶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到来的是赵军,只以为是其他胡人。


    战马在寒风中尽情驰骋,赵卒在马背上收割生命。


    “杀!杀啊!”


    “哈哈哈!匈奴狗们!谁勇啊?啊!”


    “你们的大父来了!哈哈哈!”


    “……”


    万余赵骑从各个方向交错穿插,像是一把把尖刀,插件了匈奴这块大蛋糕。


    他们严守军令,从不停留,不与匈奴鏖战,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最大。


    骑兵跑起来是可怕的。


    赵卒发现,他们不需要挥舞手中刀剑,仅靠战马冲击力就能撞死路线上的一切匈奴狗!


    这些平日间骁勇善战的匈奴狗下了马,落了地,就像是他们平常训练时冲撞的草絮。


    草絮一撞就散,匈奴狗一撞就死!


    有赵卒想看匈奴狗在自己战马马蹄下的惨状,看不到。


    战马太快了。


    撞上一个又一个,踩下一狗又一狗。


    他只能听到匈奴狗的哀嚎。


    而那让他浑身舒坦的惨叫声,也要战马跑出去十步才能听到。


    每个赵卒都无法看到自己战马下的情形,只能看到他人战马下的鲜血、肠肚、被连续践踏而看不出人形的一坨坨烂肉!


    李牧压了他们五年!整整五年!


    这一次次冲锋,蕴含五年邪火,匈奴人扛得住吗?


    扛不住。


    当听到耳边传来的是赵语时,勇敢的匈奴人在惊惧之余,满是愤恨。


    什么时候赵狗敢打过来了?


    他们想要反抗,被撞死,被踩死。


    剩下的,就是不勇敢的匈奴人了。


    他们顾不得女人,顾不得孩子,顾不得老人。


    他们光着腚,露着膀子。


    淋着同伴的热血,踩着同伴的心肝脾肺肾。


    找到战马,翻身而上,急速出逃。


    他们慌不择路,在一条条死路上死去。


    起初只有少数幸运儿逃走,逃向了大漠深处,逃向了北方。


    这些成功逃跑的幸运儿在狂奔中发出唯有同族才能听懂的喊叫,于是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冲向北方。这些逃走的匈奴人称袭来的赵军为飞兵——事先没一点征兆,突然降临,就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兵。


    黑暗中,李牧眸子闪亮,静静地看着这些匈奴狗向北逃窜,像是一尊雕像。


    李牧身边立着三员裨将,分别掌管一营、三营、四营。


    眼见仗快要打完了,将军却还没有发布命令,他们很急。


    谁不是憋了五年呢?


    最得李牧看重,距离李牧最近的一营裨将司马尚趋步上前,大手抹去流出来的鼻涕,瓮声瓮气地道:


    “将军围三缺一,专门留出北向,免得这些匈奴狗狗急跳墙,尚懂。


    “可现在战事已定,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匈奴狗都留在这里……”


    李牧睫毛抖动,寒霜簌簌:


    “不够。”


    “将军说甚?”司马尚其实听清了李牧所言,但没听懂。


    “本将压了你们五年,就这些匈奴,不够。”李牧声音淡淡,听不出感情波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但司马尚感情却被剧烈调动,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将军意思是……”


    “给他们北路,不是让他们活,是让他们带人来找死。”李牧鼻子流下清涕,他抬手揩(kai一声)去:“我们赵人不是胡人,干不出打一仗就带着女人、粮草跑的腌臜事。要打,我们就打到底。”


    “打到底”三个字传入三个裨将耳,传入临近李牧的亲兵耳。


    一圈火焰,以李牧这块寒冰为中心点燃,熊熊燃烧。


    打到底?


    打到底!


    战争来的快,结束的也快。


    不到一个时辰,这支拥有万余人,集结了十余个匈奴部落组成的匈奴兵团驻扎营地便被拿下了。


    打扫战利品的事不需要多言语,底下士兵自己就会做得很好。


    还没死的匈奴男人,每一个都是赵卒的玩乐对象。


    一个赵卒一脸狞笑得拿着匕首,大力插进一名匈奴男人的口中,大力搅动,边搅边嚎:


    “叫啊!再叫啊!狗鸟的匈奴狗!”


    匈奴男人满嘴流血,痛的大嚎。


    血呛得他连连咳嗽,在喷对面赵卒满脸满身的血点子的同时,或大或小的舌头碎块也滑入了他的肚子。


    一刻后,这赵卒在匈奴男人尸体上哈哈大笑,笑出眼泪,结了冰碴。


    “石头,乃公给你报了!将军给你报了!”新生的泪水包裹冰碴,赵卒摸一把脸,血泪混在一起:“你这个鸟人……怎就不能多等半年啊……”


    半年前,他的兄弟石头违令出关被匈奴人活捉。


    匈奴人将石头拴在马尾巴上,活生生拖死在赵关之前。


    死,对于营地里的匈奴男人来说,是个痛快。


    营地中除了匈奴男人,还有老人、女人、孩子。


    胡人多是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匈奴也不例外。


    这支匈奴军队日常补给都是自给自足,不少人都带着家眷来此。


    大漠深处的肥美草场早就被分好了,这片近一步就是大漠边缘的土地虽然不如大漠深处,但胜在竞争者少——除了主要面对赵国的匈奴,其他胡人聚集地不会距离中原这么近。


    在这片草场生活,比大多数中等部落的匈奴人都好。


    老人、孩子、女人,李牧在出战前就下过军令,不许杀害。


    赵卒们很听他们将军的话,将全部仇恨都倾泻在匈奴青壮男人身上,将全部精力都释放在匈奴女人身上。


    这是惯例了。


    大战之后,要让士兵宣泄。


    在匈奴男人的哀嚎声结束后,匈奴女人的尖叫随后响起。


    李牧听到了,觉得很悦耳。


    “都下去看着点。”战争暂停,李牧感情回归,笑骂道:“别都弄死了。”


    别都弄死的意思就是,弄死几个十几个几十个无所谓。


    要让这群如狼似虎,憋了五年的士卒在女人身上克制。


    李牧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就是可能,他也不会下令。


    他不想。


    那对赵卒来说太残忍了。


    三个裨将纷纷发出男人都懂得“嘿嘿”笑声,带着三营士卒们,投入了这场盛大的狂欢。


    将军让他们下去看着点,重点不是“看着”,是“下去”!


    夜色下,唯有李牧周遭亲兵卫队没有加入战斗。


    不是这些亲兵不想玩。


    而是将军命令,大于一切。


    李牧允许大军放纵,不允许亲兵放纵。


    战场上,无论何时,他的亲兵卫队都不能失去自我。


    下了战场,李牧会大大犒赏他的亲兵,让这些亲兵能去秦楼楚馆中的美人身上宣泄精力,那些美人不比这些匈奴女人强多了吗?


    大漠的天慢慢亮了,匈奴士兵早就凉了。


    赵军起行。


    他们的马背上,驮着从营地中搜刮来的粮食肉干和各种奶制品。


    他们赶着从匈奴领地中俘获的牛羊马匹,牛羊中夹杂着匈奴女人、匈奴孩童、匈奴老人。


    他们慢慢南行。


    踏上回家的路。


    这条路,赵军来时奔行三日。


    三日后,赵军没有走出大漠。


    因为有拖累,幸福的拖累。


    而在他们身后十里外,匈奴十万大军杀到。


    这十万大军虽然潜形匿迹,注意行踪。


    但李牧每行一里路就会留下一伍斥候,二十里为极限。


    赵军斥候密度如此大,匈奴大军又是追着赵军而来,哪里瞒得过?


    一匹匹探马报讯,将用命换来的匈奴大体情况报给李牧。


    李牧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他的表情渐失。


    他的眸色渐冷。


    赵国,邯郸。


    李牧擅自出战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上下一片震惊。


    赵王偃罕见地训斥了郭开,说就是听信了郭开谗言才没有动李牧,导致今日酿成大祸。


    郭开很委屈。


    新王继位,手段还不正当,哪里能动边塞大将啊?


    再者说,他也知道李牧敢出塞啊。


    凡事都问过郭开的赵王偃首次越过郭开,直接对赵将颜聚下王令,让其去雁门替换李牧。


    贵族出身的颜聚应命。


    雁门。


    颜聚到了。


    没人鸟他。


    面对颜聚出示的王令,李牧留下留守雁门的武将看都不看,生硬地答复:


    “我不识字,不认识王令,只知道将军亲口下的将令。


    “你要敢阻碍我执行将令就是让我违背将令,就是杀我,那我就先杀你。”


    颜聚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辆战车出关,看着黑压压的赵卒出关。


    曾在边境待过的颜聚怒火中烧。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面对来去如风的胡人骑兵。


    步兵有什么用?


    车兵有什么用?


    都是靶子!


    该死李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