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
李学武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他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头发乱糟糟的像个鸟窝。
打开门一看,只见歪把子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几个扛着工具、满脸憨厚的工人。工人们肩上的扁担压得吱呀作响,箩筐里装满了各种工具,铁锹、锤子、卷尺,一应俱全。“你可真够积极的,这么早?”
李学武打着哈欠,声音里还带着浓浓的睡意,眼睛半睁半闭,一副没睡醒的模样。
他揉了揉眼睛,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
这家伙是不是太积极了,说了今天,也不要这么早就来。
歪把子看着李学武这副样子,不禁哑然失笑。
以往给别家干活,主家都是早早地催他开工。
恨不得他一天干满,完全不歇息。
可李学武倒好,一点都不着急。
他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
“不好意思东家,吵到你了,这不早点来,早点干完不是。”
主要李学武给的工期可不长。
早点开工,要是中间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也有足够的时间调整。
他可不想出岔子,不然老胡那边不好交代。
再说了,李学武出手大方,给钱痛快,他自然要尽心尽力。
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李学武示意他们自己看着办,他端起洗漱用品,慢悠悠地朝着中院走去。
一路上,遇到不少早起的邻居。
大家看到他这副模样,又看到院子里突然多了这么些工人和材料,都忍不住好奇地围上来问话。
李学武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说了几句装修的事。
反正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如此,众人议论纷纷。
好家伙,这是要下血本啊。
办酒去大酒店,屋子还要装修,到时候还得给彩礼。
李学武这是不准备过日子了?
要照着李学武这么搞,有几家小辈能结婚的。
结一个,就得破家。
李学武没在意旁人的议论,等他洗漱完再次回到家时。
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新运来的青砖堆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小山丘。
几个工人正踩着木梯,小心翼翼地修补着屋顶。
木梯在他们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每走一步都让人提心吊胆。
工人们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拿着瓦片,动作娴熟却又谨慎。
歪把子眼尖,看到李学武回来,立刻快步迎了上去。
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手里还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
“东家,您看这隔断改成雕花门窗咋样?”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图纸上的设计图,唾沫星子都快溅到图纸上了。
“还有这窗户,虽然费点料,但敞亮!”
李学武接过图纸,目光仔细地扫过歪把子用炭笔标注的细节。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眼睛一亮:
“对了,我要的老家具,有眉目了吗?”
歪把子神秘兮兮地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凑近李学武的耳边:
“您还真别说。”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昨天去旧货市场有套清末的老物件,就是桌面有点裂痕。”
他顿了顿,卖了个关子,见李学武露出急切的神情,才接着说。
“不过我有个老伙计,专门修古董木器,修补完保管看不出痕迹!”
李学武闻言,眼睛瞬间亮得像星星,伸手重重地拍了下歪把子的肩膀,发出“啪”的一声响:
“好!就它了!修补的事儿你尽快安排,钱不是问题。”
他摩挲着图纸边角,心里已经开始想象着雕花门窗装好后的样子。
亮点也好,反正可以装窗帘,他压根不在乎多花那点钱。
十块八块还不够他一趟货赚的。
“就按照你说的来吧,费也费不了多少。”
正说着,二大爷和易中海迈着慢悠悠的步子踱了过来。
打量着院中的青砖,又探过头看李学武手中的图纸。
易中海两人看了一会儿,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学武啊,这结婚的事,可也别太铺张。”
他指了指远处三大爷家的屋子。
“你看看三大爷家,解成不也挺好的。”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
“日子还得过,你这场婚宴怕是要破了四合院的老规矩。”
歪把子听了这话,一副看傻子的模样看着易中海。
他可听说李学武可没亲戚,这老东西是谁?
他心里直犯嘀咕,什么叫别太铺张,这不是明摆着搅合他生意吗?
他在心里暗骂,老东西管得也太宽了,断人饭碗如杀人父母啊。
李学武却不慌不忙,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将图纸递给一旁的刘海中:
“二大爷,见多识广,要不给掌掌眼?”
刘海中推了推眼镜,接过图纸。
不自觉地用指甲在炭笔勾勒的纹样上摩挲起来,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这东西倒也使得,不过这门窗......”
对于李学武的请教,他心里很是满意。
没看到李学武都不搭理易中海吗。
这证明他在李学武眼中可比易中海有眼光。
此刻也没说教的兴致,准备好好帮着看看。
就在易中海还要说什么的时候,一阵“叮铃哐当”的饭盒响动打断了他的话头。
只见傻柱大摇大摆地提着饭盒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不屑的神情。
他看了李学武一眼,又扫视了一圈忙活的众人,阴阳怪气道:
“哟呵,这是要把四合院改成大观园呐?”
傻柱心里窝着火,虽然之前算计了李学武一把,但看着李学武现在风风光光的样子,他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人家又是娶媳妇,又是装修屋子。
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他却还单着,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有些人拿着大伙的钱,给自己谋福利。”
他故意提高音量。
“就这,还说没钱办酒?”
他这阴阳怪气的腔调立刻吸引了几个工人的注意。
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探头张望,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他们这才发现,这位东家在这个院里似乎有不少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