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三章奇袭之策,以少胜多

作者:墨弎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黄昏时分,诸葛亮独立军帐,灯火通明。案前铺开一幅精细绘制的地形图,涵盖汜水关内外百里地形。他手持羽扇,凝神思索,眉头偶尔紧蹙,又舒展开来。


    李牧推门而入,见诸葛亮神情专注,不敢打扰,只静立一旁。良久,诸葛亮方才察觉,转身微笑。


    “主公来得正好,亮正思考如何应对刘曜下一步攻势。”诸葛亮指向地图,“河对岸的刘曜虽然暂时退却,但他集结的十万大军仍是心腹大患。”


    李牧走近,目光随诸葛亮手指所指,扫过黄河沿岸各处渡口和隘口。


    “先生以为,刘曜会从何处再次来犯?”


    诸葛亮轻摇羽扇,徐徐道来:“刘曜此人性刚而韧,吃了败仗,更会倾力复仇。我料他不会贸然强攻汜水关,而会…”他指向北面一处偏远渡口,“从此处迂回而来,直取我军后路。”


    李牧心头一震:“若他断我后路,我军腹背受敌,危矣!”


    “正是此理。”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所以,我军不能坐等敌袭,当先发制人!”


    “先生有何妙策?”


    诸葛亮凑近李牧耳边,低声道来一番计策。李牧听罢,面露惊色,随即转为振奋。


    “先生此计,真乃神来之笔!只是…这奇袭之策,需精兵善将,否则难以成功。”


    诸葛亮点头:“此番行动,当选悍勇之将,率精兵敢死之士。岳飞智勇双全,可堪大任。”


    帐外传来脚步声,岳飞和陈瑞联袂而来,拱手施礼。李牧将二人唤至近前,低声道明诸葛亮的奇袭计划。


    “此战若胜,可彻底扭转战局;若败,则一切付诸东流。鹏举,你意下如何?”李牧凝视岳飞。


    岳飞昂首挺胸,目光如炬:“末将愿率墨卫精锐出击!区区刘曜,不过土鸡瓦犬,何足挂齿!”


    陈瑞也慨然道:“老朽麾下虽非精锐,但求战意正盛。若能协助岳将军出奇制胜,死而无憾!”


    李牧深感欣慰:“好!就依先生之策,鹏举为前锋,陈将军为后援。务必一举破敌,扬我军威!”


    次日拂晓,雾气弥漫。岳飞率领三百墨卫精锐,身着夜行衣,悄然离开汜水关,向北而去。按照诸葛亮的计划,他们将绕道北面偏远渡口,袭击刘曜设在河对岸的大本营。


    陈瑞则率五百精兵紧随其后,作为支援力量。而张灵韵则留守汜水关,负责后勤和医疗准备。


    河岸边,雾色朦胧。岳飞率部悄然靠近一处废弃的渔村,此处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的渡河点。墨卫将士默契十足,无一人发出声响,如同幽灵般潜行。


    “传令,准备渡河。”岳飞低声命令。


    一艘艘早已备好的渔船从芦苇丛中被拖出,墨卫战士鱼贯上船。船只无声地滑入漆黑的河水,向对岸驶去。


    黎明前的河面,雾气更浓。墨卫战士屏息凝神,连船桨入水的声音都被刻意放轻。岳飞立于船头,眼神锐利如鹰隼,警惕地扫视前方。


    就在此时,一声尖锐的口哨划破寂静!


    “有埋伏!”岳飞大喝一声,手中沥泉枪已然出鞘。


    河对岸的黑暗中,数十支火把骤然亮起!刘曜不知何故,竟已料到他们会从此处渡河,预先设下埋伏!


    “全军准备战斗!”岳飞沉着应对,并未慌乱。墨卫战士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弓箭手已然张弓搭箭。


    对岸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无数火箭如流星般射向河面。墨卫战士举盾抵挡,但船只在河中央,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就在此时,一阵洪亮的号角声从后方响起!陈瑞率领的后援部队及时赶到,从上游放下数十只火船,直冲敌阵!


    “计中有计!”岸上的匈奴士兵大惊失色。火船带着熊熊烈焰冲向河岸,照亮了整片夜空。借着这短暂的混乱,岳飞率领墨卫战士迅速调整方向,向下游一处隐蔽的沙洲划去。


    这正是诸葛亮预先设下的后手——若敌军有备,则改变渡河地点,声东击西。


    火船冲散了岸上敌军的阵脚,趁此良机,岳飞指挥船队急转,向下游那片诸葛亮预先指明的隐蔽沙洲疾速靠拢。墨卫们悄无声息地踏上沙洲,如鬼魅般绕到了敌军防御的侧后方,从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方向猛扑入营!


    “杀!”岳飞一马当先,沥泉枪寒光闪烁,三百墨卫精锐紧随其后,如同出闸的猛虎,瞬间撕裂了匈奴军薄弱的侧翼防线。驻守此地的匈奴兵卒本是防备上游渡口,此刻遭遇奇袭,顿时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几乎同时,陈瑞也率领五百兵马强渡登岸,从正面发起了猛攻。两面夹击之下,这股留守的匈奴偏师立时陷入了绝境。


    “放火,烧他粮草!”岳飞沉声下令。墨卫战士训练有素,迅速分成数股,将火把投向堆积如山的粮草和军械。烈焰腾空,浓烟滚滚,映红了半边天际,敌营中哭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刘曜的副将惊闻营寨被袭,急忙率领残存的铁狼卫前来抵挡。岳飞纵马迎上,沥泉枪犹如蛟龙出海,只三五个回合,便将那匈奴副将挑落马下,血溅当场。


    “敌将已死,降者免死!”岳飞勒马挺枪,声若洪钟,威震四野。


    主将一死,本就混乱的匈奴士兵彻底丧失了斗志,纷纷抛下兵器,四散奔逃。岳飞与陈瑞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将刘曜在此处囤积的大量粮草、军械付之一炬,方才鸣金收兵。


    晨曦微露,岳飞、陈瑞率领得胜之师,押解着俘虏,携带着缴获的部分军械,渡河返回汜水关。


    城楼之上,彻夜未眠的李牧与诸葛亮早已在此等候。见岳飞等人凯旋而归,李牧脸上难掩喜色:“先生妙算,鹏举将军神勇!此战大获全胜!”


    诸葛亮手捻须髯,望着远处河岸边尚未熄灭的余烬,神色却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凝重:“主公,庆功尚早。此番奇袭虽重创敌军后勤,焚其粮草,然刘曜主力尚在。且他能预先于渡口设伏,足见其人并非无能之辈,已对我军有所警惕。只怕接下来,他会有更猛烈的反扑。”


    李牧闻言,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几分,点了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此胜不过是挫其锐气,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我等需更加谨慎,静待刘曜的下一步动作。”


    夜色渐浓,汜水关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岳飞与陈瑞将奇袭之事详细禀告,众人听后神色各异。李牧眉宇间喜忧参半,诸葛亮则神情凝重,手中羽扇轻摇,似在思索什么重要之事。


    “此战虽胜,然敌军有备,足见刘曜非等闲之辈。”诸葛亮眼中锐光闪烁,“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竟能预先知晓我军渡河之处,此中必有蹊跷。”


    岳飞拱手道:“军师所言不虚。末将奇袭时,敌军确实早有防备,若非陈将军火船之计,恐我墨卫已遭重创。”


    “会不会是我军中有内奸?”陈瑞眉头紧锁,语气沉重。


    话音刚落,帐内气氛骤然紧张。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自上次破除王小五、刘三之后,他们原以为内患已除,不想竟又出现军情泄露之事。


    “师先生,如何破解此局?”李牧转向诸葛亮,目光中满是期待。


    诸葛亮轻抚长须,环视众人,徐徐道来:“欲破此局,当先稳军心。若贸然搜寻内奸,必然人人自危,反倒中了刘曜之计。不如借机施以反间之计,以逸待劳。”


    “反间之计?”李牧眼前一亮。


    诸葛亮微微颔首:“放出假消息,称我军将分兵两路,一路攻击西侧渡口,一路由东面迂回。然实则精锐尽在城中,只派斥候做出调兵声势。”


    “引蛇出洞!”岳飞恍然大悟,“若有内奸,必会将此假消息传出。刘曜若信之,必分兵防备,我军便可趁机一击必杀!”


    “正是此理。”诸葛亮眼中精光闪烁,“此外,还需加强城防,严查出入,密切监视可疑之人。张姑娘,可安排心腹在各营探访,尤其注意新招募的士兵中有无异常。”


    张灵韵郑重点头:“灵韵明白。必会仔细探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夜更深了,众人散去后,唯有李牧与诸葛亮仍在议事厅中低声商讨。烛光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拉得长长的。


    “先生,我总觉得刘曜此人不简单,他能预知我军行动,怕不只是内奸之功。”李牧沉声道。


    诸葛亮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牧一眼:“主公明察。刘曜能占据河北,统领十万大军,自有其过人之处。他身边有"毒手"杜谋士辅佐,亦是一枚不可小觑的棋子。”


    “那依先生之见,刘曜下一步会如何行动?”


    奇袭虽成,但对刘曜主力伤害有限。他失了部分辎重,必会暴怒。依亮之见,他必会倾力反扑,且手段更加狠辣。”诸葛亮凝视着地图,手指轻点几处要隘,“这几处地势险要之地,极可能成为他下一步的突破口。”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李牧神色凝重。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等既已识破刘曜之谋,便该趁他立足未稳之际,再施一计,彻底击溃其势。”


    李牧精神一振:“先生又有良策?”


    诸葛亮凑近李牧耳边,低声道出一番计策。李牧听罢,先是一惊,继而大喜。


    “先生此计,当真绝妙!只是需要有人冒险深入虎穴,此事非同小可。”


    “主公勿忧。”诸葛亮沉稳道,“天下大事,不避风险者方能成就大业。此事我已有所筹谋,且看明日如何部署。”


    与此同时,黄河对岸,刘曜大营中,气氛凝重至极。帐内,刘曜面如寒铁,听完副将的汇报后,一掌拍碎了面前的木案。


    “李牧小儿,竟敢焚我辎重,杀我大将!”刘曜咆哮道,声如雷霆,“传令下去,调集全军精锐,三日后,我要亲自率军强渡黄河,踏平汜水关,将李牧、诸葛亮碎尸万段!”


    杜谋士在旁劝道:“大将军息怒。李牧此番奇袭虽得手,但也露出破绽。我军先前设伏有功,虽未能全歼敌军,却也证明汜水关内必有我方耳目。”


    刘曜目光如电:“你是说,我们的埋伏并非偶然?”


    “正是。”杜谋士面露狡诈之色,“我方安插在关内的那名医者,已经打入了张灵韵的核心圈子。她传来消息,诸葛亮正布置新的军事行动。”


    刘曜眼中寒光闪烁:“说!”


    “据报,李牧将分兵两路,东西夹击我军渡口。”杜谋士低声道,“此消息极为机密,连关内将领都不尽知,想必是诸葛亮的又一奇谋。”


    “哼!诸葛亮算无遗策,今次却要栽在我手上!”刘曜冷笑道,“传令下去,派精锐埋伏东西两处渡口,等李牧的人马一到,就给我一网打尽!”


    “大将军英明!”杜谋士拱手称赞,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刘曜踱步至帐外,望着漆黑的夜空和远处汜水关的灯火,眼中杀意涌动。他不知道的是,此刻他所得到的“机密情报”,正是诸葛亮精心设下的诱饵。两军较量,已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黎明前的汜水关,一片静谧。李牧和诸葛亮立于城头,眺望远方。微风拂面,带来河水的清香和远处隐约的马蹄声。


    “先生,鱼儿已经咬钩。”李牧轻声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大军未动,谍者先行。此局已经布下,就看刘曜如何应对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