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7章 危机渐起

作者:我就是不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雪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句话套用在汉末的朝廷身上也是一样的。


    汉室的衰落,固然有黄巾之乱的原因,也有董卓乱政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当时的诸侯各怀心思。


    拿着朝廷给的高官厚禄,上不思报效朝廷,下不为百姓谋福利,这难道不是对天子的背叛吗?


    还有那些个士人,一个个的享受着朝廷给予的特权,却在朝廷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的给自己的新主子出谋划策,背刺老主人,这难道不是对汉室的背叛吗?


    可以说,除了长安现在的那些效忠朝廷的士人以外,其余所有效力于诸侯的士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乱臣贼子,论罪当诛,没有哪一个是无辜的。


    更可气的是,朝廷在长安建了招贤馆,天子发布求贤令,但真正前来应招的士人不能说寥寥无几,那是一个也没有。


    只有一些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只是读了几本书,认得一些字的读书人前来应聘,想着能靠着投机赚个出身。


    穷人的命不值钱,只要有机会,就敢赌一把。


    可那些世家出身的士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顾虑太多,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家子人,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也不是没有些心向汉室的,比如当初的徐庶,赵云等等。


    但像他们一样,孤身一人,没有家族牵累的,少之又少。


    而且这世上智谋高绝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对于如今朝廷的弱点都看得一清二楚。


    朝廷虽然占据大义之名,底蕴却十分浅薄,带甲虽众,可却是穷兵黩武。


    若是一路顺风,所有的问题当然都不是问题,无数的胜利会把所有的问题都压下去。


    可只要有一次失利,这些问题就很要命。


    上次伐蜀失利,让人看清了朝廷的外强中干。


    一个依靠从外面购买粮草,才能支撑起一场战争的势力,就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一阵大风出来,就会被吹倒。


    袁绍和曹操只是稍微一出手,就让朝廷陷入两难的境地之中。


    好在刘浪最后力挽狂澜,如天马行空般,先破并州高干,后灭三族联军,鲸吞了并州。


    刘浪的强势出击,再次向世人宣告,汉室虽然偶有失利,但兵锋之盛,依然冠绝天下。


    若是有人以为,凭借朝廷如今的弱点,就能轻易的拿捏汉室,朝廷也不介意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天子之怒。


    不服?


    可以下去问问高干。


    如今高干的脑袋,就悬挂在长安城的城头上。


    ……


    日迁月移,转眼已是隆冬,刘浪自打下并州后,就没有回返长安,一直在晋阳城内,苦思谋划应对袁曹潜在联盟之策。


    庭院中积雪尚未清扫,却难掩府内紧张肃杀的氛围。


    在主厅议事堂内,铜炉炭火噼啪作响,将刘浪的身影投映在并州舆图之上。


    他身着素色锦袍,腰间玉佩随着踱步轻晃,目光扫过堂下诸位文武——左侧首位坐着新任并州刺史马超,银甲虽卸,眉宇间仍透着西凉铁骑的英武。


    并州临近阴山,出了雁门关,就是一马平川,多有胡人前来劫掠。


    马超有羌人血脉,对于胡人的习性最是了解,由他出任并州刺史,正好可以针对胡人。


    别驾常林手持竹简,清癯面容下藏着经纶谋略。


    常林既然自己上门了,刘浪怎么可能放他走呢?


    一番大道理压下来,常林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刘浪,出任并州别驾一职。


    别驾是刺史的副职,可并州刺史马超,指挥骑兵打仗还行,指望他治理并州,无异于问道于盲。


    所以常林虽是别驾,实际上并州的一应政务,均出自他手,是有实无名的刺史。


    张飞按剑而立,豹眼圆睁,仿佛随时能冲入敌阵。


    三爷以虎威将军之职,任并州都尉,还是辅佐马超。


    此三人受刘浪委以重任,分领并州七万精锐,构筑起抵御河北的铜墙铁壁。


    “诸位”刘浪声如洪钟,打断了堂内低声议论。


    “袁绍遣使许昌求盟,曹孟德虽未应允,却也未拒。此二人若联手,我军腹背受敌,局势危矣。”


    话音未落,军师徐庶已展开一卷密报:“据细作来报,袁绍在冀州西部增筑营垒,曹操亦将夏侯惇部调往兖州。表面按兵不动,实则暗通款曲。”


    刘备抚须沉吟,玄德公素以仁德闻名,此刻却眉头紧锁:“袁曹二人各怀鬼胎,曹操岂会真心助袁绍夺回并州?


    然一旦形成攻守同盟,我军粮草辎重、兵员调度皆受掣肘。”此言一出,堂内诸将纷纷颔首。


    刘备身为尚书令,本不该轻易出长安,可如今局势危急,并州新附,刘浪麾下实在无人可用。


    那么大的地盘,一时半会用降臣对付着还行,可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有信得过的人才行。


    可刘浪的夹缝中哪有人用?


    并州与幽州交界,刘备乃是幽州人,在幽州一带素有人脉,听说刘浪的窘迫后,自告奋勇,前来并州,亲自帮刘浪招揽一批昔日的小伙伴,来帮助治理并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要说还得是皇叔,交游广阔,虽然招揽来的人,都不是千里之才,可治理一郡一县绰绰有余。


    可算是解了刘浪的燃眉之急。


    如今眼看并州趋于稳定,准备年底和刘浪一起返回长安述职。


    刘浪想要在临走前,定下破袁曹之策,是以召集众人一起商讨计策。


    马超忽地起身,袍角带起一阵劲风:“末将愿请命率并州铁骑,先发制人突袭冀州!”


    张飞闻言虎目圆睁,猛拍案几:“俺老张愿为先锋!打得那袁绍龟缩不出!”


    他俩到底是五虎将,没说的,就一个字:干他!


    刘浪抬手示意稍安勿躁,目光转向徐庶:“元直,依你之见?”


    徐庶踱步至舆图前,以木杖点向河东郡:“袁绍根基在河北,曹操盘踞中原,二人若合,我军当避其锋芒。可先巩固并州防线,命马超严守雁门、张飞扼守壶关;同时派人出使江东孙策,许以重利,让其牵制曹操。”


    “妙哉!”刘浪抚掌大笑。


    “元直之计,正合吾意。此外,我们还可以暗中联络荆州刘表,晓以唇亡齿寒之理。不管成与不成,都要告诉他,若袁曹做大,荆州也危险了。”


    他顿了顿,神色转为凝重:“但我等最紧要者,乃整肃内政,充实军备。传令下去,并州七万守军需加强操练,上党、太原等地开仓赈济流民,招募青壮入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