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8章 雒阳故交

作者:三月流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临甾。


    张新召集州府吏员,准备商议州治迁移一事。


    将青州的州治设在平原,是他一早就决定好的。


    平原西边三十里就是冀州,西南七十里就是兖州。


    若要讨董,从平原出兵和从临甾出兵,能差上好几百里地。


    多了这几百里地,不仅士卒们行军辛苦,后勤运输的压力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目前青州黄巾在他大军的威慑下不敢造次,各县县吏也在他的督促下,加紧安置他们。


    基本已经没什么事了。


    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少顷,众人来到,行礼过后,依次入座。


    张新高坐主位,典韦侍立一旁。


    堂下坐着的,有军师荀攸、别驾华歆、治中孙乾,以及郑玄推荐的国渊、郗虑、任嘏、刘德等人。


    还有一堆杂鱼州吏。


    张新抛出议题后,看着堂下众人,心中喜悦。


    自己麾下也算的上是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了。


    回想起刚穿越时,若不是张宝给他治病,恐怕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不对,有没有人给他挖个坟都难说。


    没想到短短七年之后,自己竟能从一个难民做到一州之牧,镇东将军。


    还封了个县侯。


    众人听闻张新欲将州治迁到平原,神情一愣。


    别驾华歆拱手道:“明公,临甾地处青州之中,控御四方,又乃齐国故都,千年经营,城池坚固。”


    “平原虽为郡治,但其城池比起临甾,差之远矣,又是边郡之城,不利掌控四方。”


    “先前青州混乱,明公将州治设在平原并无不妥,如今青州已定,明公何以舍临甾而就平原耶?”


    华歆话一出口,引来众人纷纷附和。


    “别驾言之有理,平原边郡之城,不利控御青州,还请明公三思。”


    就连荀攸也赞成华歆的话。


    临甾在青州正中,到各个地方的距离都差不多,可以辐射整个青州。


    平原在青州的西北角,若是搬迁过去,对东边的北海、东莱这两个郡国的掌控力会低很多。


    再说了,临甾有现成的州府,若是迁到平原,还得借人家的郡府用。


    如若不然,就得征发民夫重新修建,劳民伤财。


    好端端的迁什么州治啊?


    张新见无人赞成,心中也开始思索。


    确实,若是抛开讨董因素来讲,州府设在临甾再合适不过了。


    “要不州府就先不搬迁?而是把大军、粮仓设在平原?这样一来,到时候只要我带人过去就行......”


    正在张新思考之时,主簿崔琰快步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明公,北海国于禁急报。”


    “何事?”张新抬起头来。


    “陶谦以邻为壑,徐州黄巾入侵。”崔琰拿出一卷竹简呈上。


    张新神色一凛,接过竹简,打开一看。


    于禁在奏表中说,陶谦招抚了泰山贼臧霸、孙观等人,以其为将,不断将徐州黄巾驱赶至隔壁的泰山郡和北海国。


    目前北海国来了大约五万黄巾,他已领兵将其击退。


    但是那些黄巾听闻了青州黄巾的事后,不肯离去,一群老弱妇孺天天跪在州界哭喊,求州牧收留。


    于禁问张新该怎么办。


    “岂有此理!”


    张新大怒,拍案而起,“他陶谦是干什么吃的!这是一州刺史该做的事吗?”


    众人传阅完于禁的奏表后,皆面色难看。


    奶奶的,我们这里好不容易搞定了百万黄巾,现在还没全部安置完呢。


    你陶谦又赶了五万过来?


    你把青州当什么了?黄巾收容所么?


    你自己无力处理,就把人赶过来,只顾自己境内安定,不管邻居家乱不乱是吧?


    “陶恭祖不当人子!”


    华歆性格清正,最见不得这种恶心人的事,当即破口大骂。


    其余众人也纷纷出言声讨。


    陶谦的这种做法,就好比后世之人不想丢垃圾,天天把垃圾丢到邻居家门口一样。


    既恶心,又自私。


    “季珪。”张新开口喊道。


    “臣在。”崔琰躬身。


    “你持我节杖,到郯(tan)县申斥陶谦,不准他再驱赶黄巾,以邻为壑!”


    张新的镇东将军,还有个持节都督青徐二州诸军事的权力。


    名义上,陶谦也是他的下属。


    “诺!”崔琰大声应道。


    “你到了郯县,告诉他......”


    张新巴拉巴拉。


    堂下众人地铁老爷爷脸。


    “明公,你这样骂他......”


    崔琰面露犹豫之色,“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张新愤愤道:“他以邻为壑,不把别人家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骂他?呵......”


    张新越想越气,解下腰间佩剑递给崔琰。


    “你持我佩剑,陶谦但凡敢叭叭一句,你就以军法给我把他宰了!”


    “明公!这......”崔琰瞪大了眼睛。


    一州刺史,你说宰就宰?


    但仔细一想,我家老板好像确实有这个权力哦。


    持节,可斩二千石以下,违抗军令之人。


    刺史不过六百石而已。


    敢不听话,随便杀。


    “你行不行啊?季珪。”


    张新看着他,“不行的话我让别人去。”


    男人能说不行吗?


    崔琰大声应道:“愿为明公效力!”


    张新点点头,“记住,原话传达,不准更改一字!”


    “诺!”


    崔琰行礼,转身离去。


    待崔琰离去后,华歆起身问道:“那北海国的五万黄巾,明公打算如何处置?”


    张新揉了揉太阳穴。


    陶谦这个狗杂种,这不是给他增加工作量么?


    “各郡国还有多少土地?”


    “已经不多了。”


    华歆答道:“各郡加起来,大概也就三十万亩左右。”


    三十万亩,也就够安置三四千户,一万多人。


    “都收进来吧。”


    张新想了想道:“泰山和东莱那些山地的周围,不是还有一些无主荒地么,让那些黄巾去开荒吧,再给他们免税两年。”


    荒地虽然贫瘠,但也能种些吃的出来。


    总比啥也没有来得强。


    “明公,如此怕是不妥。”


    郗虑出言劝谏,“收了这五万黄巾,若是其他地方的黄巾、流民闻讯来投怎么办?青州已经没有土地安置他们了啊!”


    青州原有人口三百八十余万。


    黄巾乱起,折损了一些。


    但张新度田,又释放了不少被隐匿起来,不在户籍的徒附。


    因此青州的人口反而多了不少,突破了四百万这个数字。


    以目前的生产力来看,四百万人口,已经接近青州能够承载的极限了。


    “那就通知边境各县,让他们告知黄巾、流民,就说青州不收人了,就算过来也没饭吃。”


    张新看向华歆,“子鱼,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就这么办吧。”


    华歆应诺。


    这时崔琰又跑了回来。


    “明公,州府外有一人,自称是你的雒阳故交,让你出去见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