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1章 河北已定

作者:三月流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战场之上,黄巾大败奔逃。


    左豹堵住大营,张牛角随后赶到支援。


    张新步卒死死咬在后面。


    万余黄巾,竟被不到四千汉军围在中央。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张新见局势已定,开口招降。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汉军齐声大呼。


    黄巾斗志全无,又找不到主帅,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荀攸见状,连忙带领城中守军出城,协助接收降卒。


    控制住降卒后,张新心情大好,将这边的指挥权交给高顺,带了几个亲卫,策马来到张牛角处。


    “老牛,许久不见啊。”


    近两年未见,张牛角的两鬓已经有了些许白发。


    “末将拜见君侯!”


    张牛角见到张新,十分激动,忙下马行礼。


    “我等拜见君侯!”


    黄巾旧部亦是下马行礼,激动大呼。


    “好好好。”张新哈哈大笑,“起来,都起来。”


    众人起身。


    张新细细看着这帮老部下。


    这些旧部虽然风尘仆仆,但全部面色红润,精神奕奕,身形也都壮硕了不少。


    看来渔阳的日子不错。


    张新又询问了一番他们的日常生活。


    张牛角一一回答。


    忙时种地,闲时操练,风雨不辍。


    张新听完,十分满意。


    张牛角很负责,并没有让士卒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女人身上。


    随后,张新又感觉有些不对。


    “老牛,你这次带了多少人来?”


    “一千五百。”张牛角道。


    “我不是让你带一千八么?”张新看向他,“你给我打什么折扣?”


    “还有三百人在后面护卫小姐呢。”张牛角解释道。


    “小姐?宁儿?”


    张新一楞,随后皱眉。


    “你把她带过来作甚?我没让你带她来吧?”


    “君侯,你忘了么?”


    张牛角亦是一愣,“小姐年初就及笄了,你得和她成婚啊!”


    成婚?


    张新闻言,一时间有些恍惚。


    时间这么快的吗?


    当年在下曲阳时,张宁才那么点大,一转眼都成年了?


    片刻,张新说道:“如今青州兵荒马乱,待我安定了青州,再把她带过来也不迟,你急什么?”


    “不是我急啊。”


    张牛角挠头,“是小姐自己要求的,眼下都快过年了,小姐过完年就要十六了。”


    “小姐说,再不嫁人,她都要成老姑娘了。”


    张新无语。


    十六,放在他上辈子那会,才刚上高中吧?


    这就成老姑娘了?


    不过,时代不同,他也无法反驳。


    早在前汉之时,汉惠帝刘盈就曾有过规定。


    女子年十五以上三十以下不嫁,五算。


    超过十五岁没有嫁人的,每年征收五倍人头税,以此来逼迫百姓早日嫁娶、生育,增加人口。


    到如今四百余年过去,十五而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轻易无法更改。


    张新问道:“她现在到哪了?”


    算了,来都来了。


    渔阳距平原七百里,总不能再把她送回去。


    毕竟古代出一次远门,基本都要折腾掉半条命。


    “现下应当到冀州了。”张牛角笑道:“估计再有个七八日就能到了。”


    张新点点头,走进黄巾旧部当中,看向一个旧部,笑着问道:“怎么样?这几年在渔阳生了几个儿子?”


    被问话的旧部受宠若惊。


    “回君侯,小人这些年生了两个儿子。”


    “不错嘛。”


    张新拍了拍他的肩膀,看向另一人。


    “你呢,生了几个儿子?”


    “回君侯,五个!”


    这人双手叉腰,声音很大。


    “你很能干嘛!”


    张新哈哈大笑,一起问道:“你们呢?都生了几个儿子?”


    众人纷纷叫嚷。


    大部分人都是二到六个,少数只有一个。


    还有些人不知是运气差还是怎地,全是女儿,此时郁闷的不行。


    “君侯!我生了八个!”


    突然一个人的声音盖住了所有人。


    张新顿时愣住。


    “卧槽!牛逼啊!”


    这些黄巾旧部,是中平三年初被放去屯田的。


    现在是中平五年底。


    拉满了算,也就不到三年时间。


    三个女人,就算每个都是三年抱俩,且都是儿子,最多也就六个才对。


    这人能生八个,肯定是有双胎。


    果然,那人十分自豪的说,自家有两对双胎。


    “好屌!”


    张新点赞。


    除去女儿,这些黄巾旧部平均一人三到四个儿子。


    也就是说,十余年后,他将有万余忠心耿耿,根正苗红的心腹。


    此刻,张新的心情极好。


    “走!我请你们喝酒去!”


    黄巾旧部顿时发出一阵欢呼。


    张新命他们去收拢一下战马,随后率部向徐和大营行去。


    徐和扎下的大营,正好可以当做黄巾旧部的驻地,以及关押那些俘虏的地方。


    入营清点了一番,此次徐和带了大约两万余石的粮草,以及许多钱财,看来是做好了打两个月的准备。


    这些钱粮,此刻都便宜他了。


    “恭喜牧伯,大胜黄巾。”


    荀攸迎了上来,笑道:“此战牧伯以两千弱旅,杀的徐和万余大军全军覆没,待到消息传开后,日后再行招抚黄巾,想来能够事半功倍。”


    张新笑笑,随后叹了口气,“可惜我兵甲不足,此战还是伤亡了三百余士卒,若是兵甲足备,我军何至于有此伤亡?”


    从整场战斗的过程来看,别的不说,若是张辽那半圈的士卒都能有一面盾牌,伤亡起码能减少一半。


    若是能将弓弩之类的全部配齐,或许连百人的伤亡都不会有。


    “形势如此,非牧伯之过也。”荀攸宽慰道:“君侯此战,无愧名将风采。”


    “是吗?哈哈哈。”张新挠头。


    被荀攸这种人夸,感觉还是蛮好嘞。


    清点完物资,张新下令掩埋死者,救治伤员。


    同时让平原太守买了些牲畜过来,在营内杀猪宰羊,犒赏三军。


    正在众人酒酣耳热之际,营外忽然来报,太史慈来了。


    “子义来了?”


    张新眼睛一亮,“快快快,快请进来。”


    随后又觉得这样似乎不够礼贤下士,张新改口道:“等等,我亲自去迎。”


    来到营门外,张新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太史慈,管见,以及......


    徐和。


    张新十分惊喜。


    “子义何时到的青州?”


    “回君侯,昨夜刚到。”太史慈行了一礼。


    一旁的管见等人亦是行礼。


    “好好好。”


    张新一把抓住太史慈和管见的手臂,笑道:“我等正在庆功,子义、管见,你们来的正好,走,喝酒去。”


    一行人回到帐中。


    至于徐和,张新让人将他先押了下去,好生看管。


    现在不是处理他事情的时候。


    回到帐中,张新让人给太史慈和管见加了位置,随后举杯共饮。


    一杯酒下肚,张新开口问道:“子义如何擒的徐和?来,给我说说。”


    太史慈巴拉巴拉。


    在接到张新的书信后,太史慈用最快的速度整顿好了水军,开赴青州。


    和张新之前计算的速度差不多,水军顺风南下,只用了不到两日,便抵达了黄河入海口附近。


    随后逆流而上,速度就慢下来了。


    直到昨夜,水军行到安德附近。


    太史慈作为青州人,熟知青州地理,深知若要封锁黄河,就必须拿下安德。


    因为在河北七县之中,唯有平原与安德靠近黄河。


    于是太史慈决定,先去安德看看。


    若有机会,便直接拿下安德,若是没有,那就再去平原。


    斥候来到安德,发现城上守军十分懈怠,便去回报太史慈。


    其实也不怪守军懈怠。


    所有人都知道,目前青州只有张新在平原有三千军队,正在与徐和对阵。


    谁也想不到,黄河上会摸过来一支水军。


    太史慈得到回报后大喜过望,当即命士卒做好准备。


    等到寅时人最困的时候,太史慈下令全军出发。


    水军士卒将平时用来上下船的那些梯子拆了下来,临时充作攻城梯,扛着梯子就往十余里外的安德行去。


    来到城下,城头上不见一个守军,全部都在睡觉。


    太史慈就这么无比轻松的拿下了安德。


    彻底控制住城中局势之后,太史慈下令,让麾下士卒头裹黄巾,不改旗号,假装城池还没丢。


    随后派出斥候,去找张新报信,问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结果斥候还没出发,徐和就回来了。


    在得知徐和就是贼酋,河北大局已定之后,太史慈干脆亲自来了。


    “好,很好,非常好。”


    张新夸赞道:“子义智勇双全,有大将之风。”


    太史慈连忙表示谦虚。


    正事说完,那便是开怀畅饮了。


    是夜,大营之内笑声不断。


    将领们吹牛讲趴,士卒们大快朵颐,大口吃肉。


    当然,那些黄巾俘虏张新也没忘了,自家麾下士卒吃肉,也分了一碗汤给他们喝。


    暖暖的肉汤下肚,原本惶恐的黄巾俘虏,心中顿时安定不少。


    他们作为反贼,失败被俘,不死已是恩典。


    没想到竟然还有肉汤能喝!


    州牧仁慈啊......


    次日,张新醒来,命人将张牛角和左豹叫了过来。


    待二人来到后,张新说明了一下徐和的事,随后让人把徐和带了上来。


    徐和披头散发,面色憔悴,昨夜显然是没有睡好。


    来到帐中,徐和冷哼一声,抬头上看,长立不跪。


    张新也不介意,笑道:“徐和,你看看他们是谁?”


    徐和闻言瞥去,陡然瞪大了眼睛。


    左豹昨天他见过,但张牛角怎么也在这里?


    这人可是张宝的死忠啊!比左豹还要浓眉大眼的人,也投敌了?


    张新观他面色,趁机说道:“徐和,我昨日之言,你可信了?”


    “少将军没有骗你。”左豹也道:“他确实是在尽力为我等黄巾谋一条活路。”


    “徐和!你小子长能耐了啊......”


    张牛角脾气火爆,方才听闻张新讲述昨日之事,早就窝了一肚子的火,此时见到徐和,直接开骂。


    一顿输出下来,含妈量极高。


    徐和被骂的一脸懵逼。


    不是?张宝真的允许张新投敌啊?


    虽然张宝的原话是:立黄天也好,投降也罢,都随张新,只要能保黄巾活下去便好。


    但确实是允许了啊!


    张新有可能骗他,左豹也有可能骗他,可张牛角却是绝对不会的。


    张宝在张牛角心中是什么分量,徐和一清二楚。


    说一句再生父母一点也不为过。


    若是没有张宝允许,张新想投降汉朝,张牛角绝对是第一个要造反的。


    他都说是,那就一定是了。


    张牛角骂完,吐出一口气。


    “徐和,我日你先人,给句痛快话,投降不投降?”


    左豹也劝道:“徐和,少将军乃黄巾正统,你既承大贤良师厚恩,何以不为少将军效力耶?”


    “徐和。”


    张新也开口道:“你若还是不信,帐外还有不少下曲阳的黄巾旧部,你可询问他们。”


    “宁儿也在来青州的路上,过几日你便能看到。”


    说到这里,张新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徐和。


    “现在帐中没有外人,我也就实话与你说了。”


    “我承地公将军遗志,要为黄巾寻一条生路,没有贤才辅佐是不行的。”


    “卿通晓战阵,是个难得的人才,又是我黄巾之人,我实不愿杀你。”


    “你若愿降,我重用你,若是不愿,我也不为难你,你自己回乡种地去吧,只是日后莫要再与我为敌了。”


    徐和闻言长叹一声,双膝下跪。


    “和一介败军之将,手握万余兵马,却不敌少将军两千之众,何以能得少将军如此看重?”


    “少将军既为大贤良师之婿,又几次三番好言相劝,如此仁慈,徐和又岂是不识抬举之辈?”


    “既蒙少将军看重,徐和愿降。”


    说完,徐和一脑袋砸在地板上,重重叩首。


    “老牛,快给他松绑!”


    张新大喜。


    能得徐和真心投降,河北已定!


    张牛角上前,解开徐和身上的绳索。


    “我得卿助,如虎添翼。”


    张新哈哈大笑,上前扶起徐和。


    徐和见张新对自己如此不设防备,心中更是感动。


    “和愿为少将军效犬马之劳!”


    张新微微摇头。


    “现下帐内都是自己人,你叫我少将军,我不挑你的理儿。”


    “出了这个门儿,你说你叫我什么?”


    徐和反应过来。


    “君侯!”


    “哎!”


    张新哈哈大笑。


    “传令诸将,帐中议事!”


    (来了来了,久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