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4章 议援上党

作者:三月流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上党现下如何?”


    张新急忙问道。


    他这个并州刺史,现在能直接调动兵力的地方,也就只有上党一郡。


    其他地方不是丢了,就是因为道路阻隔,联系不上。


    若是上党丢了,那他就成光杆司令了。


    “太守死守长子,壶关二县,暂时无恙。”


    小吏道:“然而褚燕势大,太守可能坚持不了多久,还请州伯速发援兵!”


    “褚燕有多少人?”张新问道。


    “不太清楚。”小吏摇摇头,“反正很多。”


    “我知道了。”


    张新挥挥手,“你下去歇息吧。”


    “诺。”


    小吏躬身退下。


    “公达,你怎么看?”张新看向荀攸。


    荀攸看着地图,眉头深锁。


    本来郭大和南匈奴的叛军就已经够麻烦了,没想到褚燕竟然在这个时候又来插了一刀。


    张新见他沉思,没有出声打扰,自己心中也在思索。


    南匈奴的叛军可以先不考虑,有赵云和马日磾守着龙门渡,他们过不来。


    龙门渡的上游是晋陕大峡谷,那里河流湍急,地势狭窄,大军无法展开,有两千士卒镇守足矣。


    剩下的问题,无非是先收太原,还是先救上党。


    太原方面,郭大的十余万白波黄巾集中在太原盆地南边,声势浩大。


    而上党方面,小吏虽说褚燕人多,但在张新看来,反而可能没那么多。


    他又不是没当过太守。


    渔阳是边郡,郡兵也不过只有千余,上党是内郡,郡兵只会更少。


    就算这几年褚燕占据太行山脉,时时侵扰,上党太守扩编了一些,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两千人。


    原因无他,上党地势大部皆是山地,不利农业种植,全郡人口不过十余万人。


    郡兵若是超过两千,郡府根本养不起。


    两千人守两城,褚燕还拿不下。


    张新估计他并不是想要占据上党,而是趁机劫掠一些好处罢了,所以出兵不多。


    这时荀攸开口说道:“君侯,我军不如先从界山入上党,待击退褚燕后,再调上党之兵北上。”


    “那小吏虽言褚燕兵多,但依攸之见,上党太守能凭郡兵据守两城,怕也不是很多。”


    “张懿虽死,晋阳却未丢失,只要击退了褚燕,我军便可从界休、上党、晋阳三处合击郭大,则太原可复矣。”


    荀攸作出了和张新一样的判断,都认为褚燕这次出兵不多。


    张新也觉得应该先救上党。


    虽然他们都认为褚燕兵不多,但万一上党真的丢了呢?


    上党的南边就是河内,河内的南边就是雒阳。


    若是上党丢了,那就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了,还有可能上升到政治问题。


    张新是黄巾降将,褚燕又是黑山黄巾。


    二者一结合,很难不被有心之人攻讦。


    这个策略很合理。


    张新点点头,对荀攸道:“若要入界山,必先克界休,河东如今暂时无事,便劳烦公达去助高顺一臂之力吧。”


    “诺。”荀攸行礼道。


    界山位于界休县和冷泉关的中间,距离界休不到四十里,如果张新要从界山入上党,则必须要将界休拿下。


    否则郭大随时可以攻击他的粮道。


    荀攸走后,张新派人将河东太守叫了过来。


    少顷,河东太守来到,躬身一礼。


    “不知君侯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张新回了一礼,“我有两事想请府君帮忙。”


    “君侯有事请讲。”河东太守应道。


    “其一,我想向太守借一千郡兵,出郡作战。”


    郡兵无诏不得出郡,张新若想带走郡兵,还得河东太守帮忙办个手续,将郡兵转为他的部曲。


    “没问题。”河东太守点头。


    白波黄巾起事,无论结果如何,战后他这个太守肯定是要被朝廷问罪的。


    张新帮他收复河东,为他减去了很多罪责。


    这点小事,他自然不会不答应。


    “其二呢?”


    “不日我将出郡作战,然白波黄巾尚未安置完毕。”


    张新说道:“我部曲牛丰熟知黄巾,我走之后,可由他来协助府君,安置白波黄巾。”


    “故我想请府君写一道敕令,命牛丰为守平阳令。”


    牛丰救过张新的命,张新自然需要优待于他。


    不过张新也不是任人唯亲的人,想要坐上某个位置,那你必须得有那个能力才行。


    牛丰的武力平平,皇甫嵩的兵法给他学,也没学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继续当个斥候队长也没什么意思。


    倒不如趁此机会,让他在地方上历练一下。


    若是他能在治理地方上有所建树,那可比一个斥候队长有用的多。


    河东太守当场便写了一道敕令,盖上大印交给张新。


    “下官这就去安排郡兵事宜。”


    张新接过敕令。


    “有劳府君了。”


    河东太守走后,张新召来牛丰,说明情况后,将敕令交给了他。


    “主公,我当县令?”


    牛丰瞪大眼睛,指着自己的鼻子,“真的假的?”


    “怎么,你嫌官小?”张新调笑道。


    “不不不。”


    牛丰连连摇头,面露难色,“县令......我哪行啊?主公还是另请高明吧,我跟在主公身边就行。”


    “你不想进步吗?”


    张新恨铁不成钢,“难道就想一辈子当个斥候队长?”


    “那就当斥候队长呗。”牛丰讪笑道:“我这样子,哪像能当县令的啊?”


    “当县令其实也没多难,事情让下面的人去做,你只需要把控好大方向就行了。”


    张新道:“再说了,我也会派人协助于你,你怂什么?”


    “谁啊?”牛丰问道。


    “阿猛。”


    “阿猛?”牛丰一愣,“他才多大啊?”


    “你莫要小觑于他。”


    张新白了他一眼,“昔年我任渔阳太守时,他就跟在我身边,日日耳濡目染。”


    “若不是年纪太小,为一县令都已足够。”


    “那主公让他去当呗。”牛丰嘿嘿笑道:“我跟在主公身边做个斥候队长就行了。”


    “滚滚滚!”


    张新怒道:“你个斥候队长,连方位都闹不清,我要你做什么?”


    牛丰想起去年征凉州时,大军迷路的事,老脸一红。


    “我告诉你。”


    张新指着他说道:“这个守平阳令,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要不然老子给你发一笔钱,你给我滚回渔阳种地去!”


    “老子没有你这种不想进步的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