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2章 思收孙坚

作者:三月流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4000字大章,不太好分,一起发了。)


    孙坚看了赵云一眼,眼睛一亮,快步走进校场内,取了木刀和木盾。


    “来!”


    赵云也步入场中,挑了根木棍充作长枪,随手甩了几下,往那一立。


    孙坚目光一凝。


    这人,不简单。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赵云见孙坚架势,亦不敢大意。


    二人对峙了一会儿,孙坚率先发难,大喝一声,便朝着赵云冲去,一刀劈下。


    那姿态,真就如同猛虎下山一般。


    “好气势!”


    赵云目光一凝,举棍挡住,随后手中长棍一荡,便荡开了孙坚的刀,一棍朝着对方戳去。


    孙坚举盾挡住,正欲反击。


    不料赵云的速度极快,以棍作枪,一刺接着一刺,如同狂风骤雨一般。


    一寸长,一寸强。


    赵云的长棍能够攻击到孙坚,但孙坚的木刀却攻不到赵云。


    他只好将身子藏于盾后,伺机反击。


    赵云戳了一会,见拿孙坚不下,便卖了个破绽,引诱孙坚来攻。


    孙坚大喜,用木盾格开赵云长棍,欺身近前,一刀连着一刀朝他劈去。


    赵云回棍防住,脚下步伐灵活,不断与孙坚拉扯。


    形势陡然逆转。


    先前是赵云攻,孙坚守。


    现在,变成了孙坚攻,赵云守。


    “哈哈哈哈哈!”


    孙坚手中木刀连劈,势大力沉,哈哈大笑。


    “过瘾呐!过瘾!”


    “主公威武!”


    江东f4大声给自家主公打气。


    张辽等人不甘示弱,也纷纷给赵云加油。


    张新一点不慌。


    他可太熟悉赵云的风格了。


    别看现在赵云好似劣势,但他的步伐不乱,神色如常,游刃有余。


    反倒是孙坚面色潮红,呼吸急促,体力的消耗明显很大。


    果然,没过多久,孙坚的劲使大了,劈出去的刀没能及时收回,被赵云抓住破绽,一棍抵在心口。


    孙坚不是输不起的人,很爽快的认输了。


    虽然输了,但劈得很爽,他此时的心情极好。


    “不意君侯麾下竟有如此猛士,坚心服口服!”


    孙坚哈哈大笑,同时也暗暗感激黄盖。


    若不是黄盖力谏,他岂有与这等猛士交手的机会?


    “孙议郎承让了。”赵云抱拳笑道:“议郎刚勇过人,今日只是切磋而已,若是战场之上,孰胜孰负,还未可知。”


    张新点头微笑。


    孙坚过完劈瘾,心中便犯起了难。


    原本他是想通过展示自身勇武,好得到张新看重,可没想到自己竟然败在了赵云手里。


    这让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黄盖观他神色,便知他心中所想,连忙目视韩当、程普等人。


    韩当会意,大声喊道:“辽西韩当在此,不知哪位前来赐教?”


    张新卖了个面子,没让典韦上,而是让魏续等人去陪他们玩了。


    吕布得封骑都尉在前,并没有随赵云等人一同辞官。


    也就是他今日上值去了,否则张新高低也得让他去和孙坚比划比划。


    魏续和韩当在场中打的有来有回。


    黄盖见此,连忙朝着孙坚挤眉弄眼。


    孙坚深吸一口气,对张新道:“君侯以为,坚的这些家将如何?”


    “正题来了。”


    张新心中一动,对孙坚笑道:“皆是壮士。”


    孙坚又道:“不知君侯觉得坚如何?”


    “江东猛虎。”张新评价道。


    孙坚闻言大喜。


    此时的他虽然颇有战功,但却没什么名头。


    江东猛虎这个称号,还是诸侯讨董之时,孙坚作战勇猛,这才逐渐流传开的。


    如今张新如此评价于他,在孙坚看来,这就是在帮他扬名啊!


    别忘了,张新是蔡邕的弟子,也是士人!


    在光禄寺时,孙坚可是亲眼看见,蔡邕带着张新去拜访那些名士大儒。


    那些平日里见到他,就像见到屎一样的名士,在见到张新和蔡邕的时候,活脱脱一舔狗。


    士人品评人物,本就是这个时代的风气。


    只要张新愿意将他这个江东猛虎的名头宣扬出去,他以后还怕没有用武之地么?


    “不意君侯竟如此高看于坚。”


    孙坚疯狂压制嘴角,对张新施了一礼,“不瞒君侯,坚此次登门拜访,实是有事相求。”


    “文台兄有事请讲。”张新笑道:“我辈男儿征战沙场,皆是爽利之人,无需这般拐弯抹角。”


    “那坚就直说了。”


    孙坚心中大呼对味,开口说道:“坚一介武夫,毕生所求便是征战沙场,为国效力。”


    “议郎之位虽好,但坚又不喜钻研朝政,实在是难以胜任。”


    “如今西凉虽因君侯之故,暂时休战,但不知何时,又会烽烟再起。”


    “故,坚想请君侯在大将军面前美言几句,好成全坚为国效力之心。”


    “日后君侯但凡有所差遣,只需一封书信到来,坚万死不辞!”


    说完,孙坚深深一揖。


    “孙坚想出去打仗?”


    张新先是扶起孙坚,随后心中沉思。


    按照原本的历史,再过两个月,长沙贼区星就会叛乱了。


    孙坚便是在那时被外放出去,当的长沙太守。


    也就是说,即便他不来求张新,两个月后也能外出征战。


    既然如此,这个顺水人情,不卖白不卖。


    “文台兄不必如此,我答应你了。”


    张新点点头,“只是我也刚来雒阳不久,需要一些时间,还请文台兄等我两月可好?”


    “坚多谢君侯!”孙坚兴奋道:“君侯是长者,以后还请莫要唤坚为兄了,直呼表字即可。”


    长者,有年长的意思,也有地位高的意思。


    很明显,孙坚口中长者的意思是后者。


    “诶,文台兄此言差矣。”张新摆摆手,“当初周慎若听你言,凉州之乱恐怕早就定了,又岂会拖到今日?”


    “我呼你为兄,是敬你的本事,非是其他。”


    孙坚被张新夸的抓耳挠腮,口中不断发出‘啊呀,啊呀’的声音。


    这时,韩当、程普也和魏续等人打完了。


    张新给他们各自赐了瓜果解渴,随后命奴婢准备酒食,宴请孙坚等人。


    回到正堂,江东f4自觉的在堂外侍立。


    张新见状便将他们都叫了起来,分别赐座。


    孙坚等人一阵感谢。


    张新又见孙坚虽然危襟正坐,但却时不时的轻微扭动一下身体,显然很不舒服,于是说道:“文台兄若是觉得跪坐不适,不妨放开一些,我这边没有这么多的规矩。”


    “如此太过失礼了吧?”孙坚小心翼翼的说道。


    张新眼睛一瞪,“我辈男儿征战沙场,图的就是一个痛快!哪有那么多的失礼?”


    说完,他便将自己的双腿抽了出来,盘腿坐在位子上。


    舒服。


    真不错,不用跪坐的感觉真不错。


    跪坐的时候,虽然屁股下面有个小凳子,不至于将自己的腿压麻,但老是这么蜷着腿,时间久了也不舒服。


    这点鬼子就没学到精髓,屁股直接坐在腿上,坐的久了,整个人都麻了。


    “君侯说的是,是坚矫情了。”


    孙坚本就是个轻侠之辈,生性轻佻洒脱,此言深得他心,又见张新不再跪坐,他也不再坚持,将腿抽了出来。


    哦,爽。


    孙坚脸上顿时露出了舒爽的表情。


    “这就对了嘛。”张新拍拍手,吩咐奴婢上酒菜。


    众人开始推杯换盏。


    张新一边喝着,心中一边琢磨。


    是不是可以把孙坚收入麾下?


    孙坚虽然是吴国政权的奠基者,但他本人却是个实打实的汉室忠臣。


    讨黄巾,他在朱儁麾下,征西凉,他在张温麾下,讨董之时,他在袁术麾下。


    直到他死,都从来没有独立过,而是一直在做别人的部将。


    孙坚死后,孙笨......哦不,孙策。


    孙策也是袁术的部将,直到袁术贸然称帝,这才让他找到了独立机会。


    如果说得到传国玉玺后的孙坚,有没有野心还有待商榷,但得到玉玺前的孙坚,毫无疑问是有收服的可能性的。


    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个没有关系,想要依靠军功晋升的武夫罢了。


    自己是宣威侯,又有蔡邕弟子的身份,如果区星叛乱时,自己上书举荐,又会多一层举主和故吏的关系。


    知遇之恩,那可是很重的。


    思及此处,张新对孙坚的态度不由得热情起来。


    孙坚受宠若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一群大男人,又都是一路征战出来的,话题很自然的就引到了军事上。


    张新击乌桓,破鲜卑,攻金城,西县智退韩遂,听得孙坚钦佩不已,也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一一道来。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中平元年讨黄巾那段,没敢拿出来说。


    很快堂中气氛便热络起来。


    一个有心收服,一个有意巴结,一场酒宴,宾主尽欢。


    孙坚喝得大醉,当夜便住在了宣威侯府中。


    次日孙坚醒来后,来到张新处辞行。


    张新将他送到门口,把羊还给了他。


    只有君主对臣下才不用还‘挚’,张新虽然算是国君,可以在堂上受礼,但孙坚此时还不是他的臣属,因此这只羊要还给他。


    这是礼法。


    孙坚再拜行礼。


    回去的路上,孙坚满面羞惭,不断唉声叹气。


    黄盖见状不由询问。


    孙坚道:“原本我还以君侯的出身而看他不起,今日一见,方知是我傲慢了。”


    “他为报张宝救命之恩,明知黄巾叛逆,却依旧从之,此乃义也。”


    “他虽从贼,却未忘报效国家,击乌桓,定鲜卑,此乃忠也。”


    “张宝托孤女于他,他宁愿被陛下罢官,也不愿违背诺言,此乃信也。”


    “我先前对他多有冷待,昨日他却待我如此礼敬,此乃仁也。”


    “一介反贼,能以大军功得拜县侯,大智大勇也。”


    “如此忠义仁信,又智勇双全之人,也难怪蔡邕当世大儒,会收他为弟子。”


    “噫......”孙坚感慨完,对黄盖说道:“若非公覆坚持,我无法结识这等英杰。”


    黄盖微笑。


    过了几日,张举张纯等一干叛贼,被押送到了雒阳。


    随之而来的,还有顾雍和刘华等人的信。


    张新在汉中之时,给渔阳去信报了平安。


    只是他那时还要行军,便让顾雍无需回信,等他稳定了再说。


    到了雒阳后,他这才又送信过去,告诉顾雍这里发生的事。


    顾雍接到信后,连忙派快马回信。


    此次张举张纯造反,牵连之人多达数万,即使只将贼酋和与之相关的人押来,那也有乌泱泱的千余人。


    如此臃肿的队伍,又有老弱妇孺,行进速度自然不快。


    因此,押送队伍和送信之人,竟然是差不多的时间到。


    张新十分关注渔阳的发展,先是拆开了顾雍的信。


    顾雍在信中告诉他,渔阳一切安好,无需担忧。


    今年曲辕犁已经在郡中全面推广,又有天公作美,估计丰收不成问题。


    纺织厂、造纸厂有序运转,利润颇丰。


    百姓手中有了钱,很多人都选择让孩子继续读书。


    乌桓人基本已经没有问题了,鲜卑那边有阎柔镇压,问题也不大,唯有公孙瓒被丘力居围在管子城,已经围了一个多月了。


    不过那是辽西的事,该刘虞和阎柔去操心。


    张新看到这里,心中不由感慨。


    “嘶......这就是世界线的收束么?”


    在原本的历史中,公孙瓒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被朝廷拜为降虏校尉,有了起家的资本。


    在公孙瓒被贬去当县丞后,张新还以为他以后就没声音了呢。


    “到时候朝廷给公孙瓒议赏的时候,我要不要干涉一下呢?”


    张新想了想,还是算了。


    若是没了公孙瓒,以后刘虞谁去杀?


    不杀刘虞,他怎么掌控幽州?


    虽说他现在也拿不准,自己将来会在何方,但只要刘虞死了,即使他那时候没有任何地盘,只要跑到幽州振臂一呼,立刻就能有起家的资本。


    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张新继续往下看。


    水军也初具规模了,现在出海剿灭一些小规模的海贼不成问题。


    顾雍在信中表示,虽然他接任了渔阳太守,但张新留下的政策很好,他不会更改,请张新不要挂念。


    最后,顾雍说刘华等人接到他的信后,已经出发,估计会在九月底抵达雒阳。


    张新沉思了一会,给顾雍写了一封回信。


    渔阳太守现在是顾雍,政务已经无需他去操心了。


    纺织厂、造纸厂有胡才、李乐盯着,他也很放心。


    新城有张牛角看着,也不会有问题。


    唯有水军。


    张新先是在信中勉励了顾雍一番,让他好好干,随后指示他,可以让水军往辽东那边跑一跑。


    先把渔阳到辽东沓氏县的航线熟悉一下,再通过沓氏,从水路上连接乐浪郡。


    乐浪郡,地处朝鲜半岛西北部,其郡治朝鲜县,就是后世的平壤。


    只要能够在乐浪建立起一个港口,以目前大汉的领先程度,南边的三韩,以及鬼子那边,就都是囊中之物了。


    张新不由兴奋的搓起手手来。


    那么多牲畜,开荒挖矿绝对好使!


    随后张新整理了一下心情,打开刘华的家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