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章 报捷

作者:三月流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4500字大章,不好拆,一起发)


    去呗。


    还能怎么办?


    幽州现在一点油水都没有,并州的距离又太远。


    唯一被寄予厚望的刘虞,也托病不见了。


    这寒冬腊月的草原上,连树皮都没得吃。


    众大人商议了半天,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收拾收拾,带了些随从往渔阳去了。


    一行百余人来到渔阳,在太守府外求见。


    张新接到通报,将魁头、扶罗韩和骞曼安排在门口指认,防止鲜卑人偷梁换柱。


    众人见到魁头等人,心中不由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尤其是步度根,他这一辈的堂兄弟四人,一下就被张新抓了仨,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鲜卑啥时候成这样了?


    今年来幽州之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不行了?


    指认完毕,没有问题,众人被带到正堂。


    张新高坐主位,身侧是典韦侍立。


    蔡邕坐在下首,两侧皆是郡府吏员,又有甲士护卫。


    他们都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步度根心中忐忑,率领一众大人走进正堂,单膝下跪。


    “我等遵从明将军召唤而来,拜见明将军。”


    身后的鲜卑大人也跪了。


    他们带来的随从,也跪在门外。


    蔡邕见此场景,不由抚须微笑,吏员们也不自觉的挺起了胸膛。


    一番没有营养的废话过后,步度根进入正题。


    “我等愿意臣服明将军,恳请明将军大发慈悲,赐予粮食、开办互市。”


    “不是臣服我,当臣服大汉才是。”张新纠正道。


    蔡邕还在呢。


    其实在张新原本的计划中,是没有这一环的。


    原本的计划是,在破坏完鲜卑人的生存物资后,把守住几个关键的关隘,坐山观虎斗就是了。


    反正左豹和关羽都有他给的公文,随便找个关隘就能入关,回师肯定没问题。


    等到哪个邑落顶不住了,他就高价卖点粮草过去。


    鲜卑人在关外彼此厮杀,他在关内躺着赚钱,简直就是双赢。


    打着打着,鲜卑就该彻底分裂了。


    估摸着到那时,幽州百姓也该开始春耕了。


    到时候他就把骞曼放回去,再扶植几个反对骞曼的人,就能像之前制衡乌桓那样,将鲜卑给控制住。


    可自从知道蔡邕要来渔阳担任长史后,张新便更改了计划。


    于是在鲜卑人派遣使者来后,他便提出,要这些大人亲自前来渔阳。


    当世大儒在前,岂能不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的刷一波名望?


    “是是是。”步度根连连点头,“是臣服大汉,生生世世,永不复叛!”


    “嗯......”张新点点头,“你们的诚意,我感受到了。”


    步度根大喜,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了张新的“不过”。


    “不过......”


    张新话锋一转,笑眯眯的说道:“既然你们愿意臣服大汉,那是不是该表示一下?”


    “表示?”


    步度根一愣,随后觉得张新这是在要好处,连忙苦着脸道:“我等现在连粮食都没了......实,实在是没有什么能够孝敬明将军的。”


    “要不......”


    步度根想了一会,说道:“小人还有一妹,若蒙将军不齐,愿献与将军。”


    “我要你妹子作甚?”张新翻了个白眼,“我是说,你们臣服大汉,难道不该向朝廷表示一下诚意吗?”


    “如何表示?”


    这次步度根学乖了,没有擅自揣测,而是直接问道。


    “你们去雒阳请罪吧。”张新淡淡道:“说句实话,尔等寇掠幽州数十载,我并不想就这么放过你们。”


    步度根等人面色大变。


    还没说话,张新就站起身来,向雒阳的方向拱了拱手。


    “然而当今天子圣明仁德,不喜杀戮,我不好擅专,只能请你们去雒阳向天子请罪了。”


    “这......”


    众大人面面相觑。


    去雒阳?


    开什么玩笑!


    步度根很想站起来骂人,但看到周围手按腰刀的甲士,又忍了下来。


    他们在进来时都被搜过身,身上是一件铁器都没有。


    堂中一时寂静无声。


    张新见此继续说道:“放心,天子仁德,只要你们诚心请罪,天子不会把你们怎么样的。”


    “只要天子能够赦免你们的罪过,我这边即刻开关运粮。”


    “诸位大人也不想部众没饭吃吧?”


    等了一会,还是没人说话,张新又道:“怎么,你们不愿?”


    众大人眼神交流了一番,最后将目光定在了步度根身上。


    步度根只能硬着头皮道:“非是我等不愿,只是幽州距离雒阳两千里......”


    “连请罪都不肯,尔等诚意何在?”张新打断道:“就这样,让我如何相信尔等是真心臣服于大汉?”


    张新摇摇头,大声道:“送客!”


    说完,便要往后院走去。


    “明将军!”


    步度根连忙叫住,叩首道:“非是我等不愿,而是雒阳距离幽州实在遥远,来回四五千里,若是明将军一定要天子赦免才肯放粮,恐怕部众早就饿死了啊!”


    “原来尔等是担心这个。”


    张新返身说道:“这样吧,愿意去雒阳请罪的,我放粮给他的部众,不愿意去的,便请自行回去吧,我也不难为你们。”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哪有这么麻烦。


    只要这些大人敢来,他就敢把人全都抓了直接送去雒阳。


    这次出击,算上左豹和关羽那边的斩获,这一战汉军总共杀了鲜卑大概两万五千人。


    再加上这数十个大人,一股脑的全捆了给皇帝送过去,这名望不得刷的盆满钵满?


    这么大的军功,封个列侯绝对绰绰有余了。


    但蔡邕却给了他一卷竹简。


    张新回去以后打开一看,是汉初名臣贾谊的《过秦论》。


    《过秦论》的核心观点,便是秦以诈力取天下,又用诈力守天下,故二世而亡。


    这与后世苏轼的《诸葛亮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汉也。


    联想到《诸葛亮论》,张新便明白,蔡邕这是在提醒他:你既然已经用诈计擒了魁头等人,逼迫鲜卑来降,这种时候该表现一下你的仁义了。


    只用诈计,不能长久。


    于是便有了今天堂上的这一幕。


    你们来请降,我很欢迎,但我一个臣子,不能擅自接受,这很合理吧?


    既然如此,我要求你们到雒阳给皇帝请罪,这不过分吧?


    如果你们不愿意去,那就不是真心请降,我不放粮,谁也挑不出毛病。


    如果愿意去,那我就放粮。


    你看,皇帝还没赦免你们的罪过,我就先替你们养起了部众,这够仁义了吧?


    结果都是把人弄到雒阳去请功,只是做法稍微那么一变,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区别。


    听到张新的话,诸位大人顿时炸开了锅。


    有愿意去的,有不愿去的。


    张新也不着急,就这么静静看着他们争论。


    见争的差不多了,张新把顾雍叫了过来,高声说道:“劳烦元叹记录一下,愿意去雒阳的大人,登记一下他们邑落的位置,稍后把粮送过去,不愿意去的大人,你们现在可以回去了。”


    顾雍不是郡吏,按理来说不该在这里。


    但张新可不会放过这么个刷好感的机会,所以把他叫了过来,安排在角落旁听。


    “我吗?”


    顾雍听到张新的话,先是一愣,随后兴冲冲的拿起纸笔,走到堂中。


    “等一下!我们还没商议完!”


    那些愿意去的大人顿时就不乐意了。


    我们去雒阳战战兢兢的请罪,放他们回草原?想什么美事呢?


    到时候粮草到了,我们的部众无人统领,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随后又是一阵争论。


    渐渐的,迫于现实的生存压力,愿意去雒阳的越来越多,连带着将那些死不愿去的人,都裹挟了进去。


    你们不想去?


    那我们想去的联合起来,先把你们不想去的灭了,省的到时候你们趁着我们不在来抢、来偷袭。


    这好么?这不好。


    我们劝你们好自为之。


    足足争论了近一个时辰,鲜卑大人们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


    去雒阳!


    反正依过往的经验来看,像他们这种去投降的异族首领,汉朝一般也不会杀。


    既然死不了,那还怕啥?


    “明将军,我们都商议好了,都愿意去雒阳请罪。”


    步度根作为代表,开口说道。


    “好。”张新点点头,“那就请诸位大人报上自家邑落的位置和人口,我好分配粮草。”


    “多谢明将军!”众大人齐齐下拜,感激道。


    张新看着堂中跪倒的一片髡头,心中不由感慨。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是玩政治的老祖宗呢?


    你看,他还得谢谢咱呢。


    顾雍上前登记完毕,张新便让步度根等人下去休息。


    有小吏上前,引着他们往早就准备好的住处去了。


    接着张新又让牛丰带人将他们全都看管起来,防止有人偷偷逃跑。


    鲜卑人退下后,郡吏们纷纷开始恭维。


    张新笑呵呵的应着,等差不多了,便让他们各自回去干活。


    堂中只剩张新、蔡邕以及顾雍三人。


    “元叹,你去计算一下,该给鲜卑多少粮食。”


    张新对顾雍道:“记住,不能让他们饿死,以免他们狗急跳墙,但也不能让他们吃饱。”


    顾雍一愣,说道:“府君,雍一介白身,这似乎不合法度吧?”


    “我与你手书一道便是。”


    张新写了一道命令,盖上大印递给顾雍,笑道:“郡府要职暂无空缺,若是以刀笔小吏征辟,那就委屈元叹了。”


    “还请元叹稍待些时日,待郡府有了空缺,我再辟你入府。”


    “诺。”


    顾雍接过手书,转身离开。


    出门没多久,顾雍突然反应过来。


    “我啥时候说要在渔阳出仕了?”


    正堂内,蔡邕一脸玩味的看着张新。


    “子清你这是看上元叹了?”


    “元叹高才,自当重用。”张新也不否认,“莫非蔡师不同意?”


    这段时间,蔡邕时常给他书看。


    二人虽然不似传统师徒那般教授,但也算有师徒之实。


    张新在琢磨过味儿来后,就厚着脸皮把蔡公改成了蔡师,同时让蔡邕不要再称呼他府君了,没人的时候叫表字就行。


    蔡邕也没反对如此称呼。


    “元叹家在江东,想要他在渔阳出仕,怕是没那么简单。”蔡邕说道。


    张新闻言,便知蔡邕已经同意,于是笑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读的再多,也不如自己上手做一做,我相信元叹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蔡邕眼里闪过一丝惊异,“此言甚好!”


    “蔡师谬赞了。”张新谦虚了一下,随后问道:“今日之事,如此处理可好?”


    “甚好。”


    蔡邕赞许的点点头,又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随后便起身告辞。


    张新见他又给新书了,便知自己又通过一场考试,心下欣喜,起身将蔡邕送回住处。


    蔡邕回到家,提笔写了一封信,用火漆密封后,唤过一个从江东跟随而来的家仆。


    “将这封信送到雒阳给卢植,让他帮忙转呈天子。”


    ......


    张新回到正堂,将蔡邕给的新书放在一边,提笔写起了战报。


    先前虽然擒了魁头,但幽州战局尚不明朗,中部、东部鲜卑仍不知会如何动作,所以他没有向朝廷报捷。


    否则前脚捷报送过去,后脚就突然吃个败仗,那乐子就大了。


    现在大局已定,可以向朝廷报捷了。


    战报写完,张新犯起了难。


    “该派谁来押送这些大人去雒阳呢......”


    张新陷入沉思。


    黄巾诸将肯定不行。


    关羽也不行。


    这一年来,关羽击乌桓、画地图、击鲜卑,已经做的足够多了。


    现在都快过年了,人还在孤竹城那边驻守。


    他和胡氏、关平都好些年没见了,这种时候再派他去雒阳,那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张辽也不行,年纪太小了。


    典韦......算了。


    “高顺?”


    张新回想起那张不苟言笑的脸,猛地摇摇头。


    他能想象到,刘宏在接到消息后,一脸兴奋的问这问那时,高顺板着脸嗯嗯啊啊的场景。


    实在扫兴。


    阎柔也不行,他的武力值不是很高。


    那些鲜卑大人之所以能当大人,就是因为他们的武力值要比普通人高。


    况且人家是‘主动’去雒阳请罪的,两千多里的路,张新总不好一路捆着他们。


    几十个鲜卑大人凑在一起,战斗力还是挺高的。


    若是没点武力值,万一他们半路逃跑,还真不好拦。


    张新思来想去,合适的人选就只有吕布和赵云了。


    最终他决定让吕布去。


    吕布是一路跟随他杀到弹汗山的,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吕布比赵云清楚多了。


    “那就这么办!”


    张新决定完,派人去宁县将吕布召回来,防务方面由阎柔接手。


    弹汗山一战,阎柔立功颇大,再让他当屯将,就有点不太合适了。


    “也是时候给手下升升官了。”


    张新又提笔写了一份奏章,上面写明了谁谁谁立了多少功,向朝廷请封什么职位。


    写完,连同战报一起,派人给还在平谷的田楷送去,令田楷快马加鞭,争取在过年前将捷报送到朝廷。


    田楷是他的主簿,这种事本来就是他的职责。


    在接到张新的命令后,田楷不敢怠慢,马不停蹄的朝着雒阳而去。


    中平二年十二月廿九,新年前的最后一次朝会。


    刘宏高坐帝位,一脸阴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