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章 治郡之道,无外乎三

作者:三月流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说起田丰,最为后世人所知的,就是在官渡之战时,他劝袁绍缓攻,因为言语太过刚正,触怒袁绍被下狱的事。


    随后他又准确的预言了,袁绍若胜,他还能活,袁绍若败,他必死无疑。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田丰自幼便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早在前几年的时候,就被州里举为了茂才。


    茂才,本称秀才,因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为茂才。


    和孝廉一样,茂才也是两汉察举制的产物,唯一不同的是,孝廉由郡中举荐,每年都有两三百个。


    而茂才则是由州里举荐,大汉十三州一州一个,一年也只有十三人而已。


    由此可见田丰的才学。


    张新取过一个小箱子递给张让,里面装满了从丘力居那搞来的宝石等物。


    “小小敬意,还望天使笑纳。”


    “张太守倒是会挑人。”张让瞥了箱内物品一眼,笑道:“这事咱家回去会和陛下说的。”


    说完,合上盖子,让随从放到自己车上。


    张让知道张新与刘宏的关系,再加上这一箱珠宝,自然不介意帮他一帮。


    “那就多谢天使了。”张新拱手道。


    “倒也不忙谢。”张让说道:“若是那田丰不肯应辟,你心中可还有其他人选?”


    东汉做官比较自由,皇帝下诏征辟,若是被征辟者觉得这个职位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是可以拒绝的。


    朝廷不会以此怪罪,并且下次若有合适的空缺,还会再次征辟。


    田丰是茂才,按照惯例起步就是县令,或者是朝廷的郎官。


    渔阳长史秩不过六百石,又是辅官,他未必愿意来。


    既然收了礼,事就要办成,因此张让好心的提醒了一下。


    “既如此。”张新沉吟道:“冀州名士沮授也可。”


    沮授和田丰一样,都是袁绍阵营的顶级谋士,在后世也被认为是袁绍的陈平和张良。


    可惜袁绍不会用。


    “若沮授也不应,你可还有其他人选?”张让又问道。


    沮授也是茂才出身,不一定看的上渔阳长史之位。


    这下张新犯难了。


    现在这个时间点,顶级谋士就那么几个。


    荀彧还年轻,而且现在应该已经出仕了,不会过来。


    郭嘉还没成年,诸葛亮甚至还在喝奶......


    谋士不比武将,若是没有时间沉淀,他就算要来也没那么好用。


    “袁绍、曹操、刘备......刘备就算了,他前期就没几个人才。”


    张新心中一个个诸侯数过去,“吕布、袁术、孙坚......”


    “哦,对了!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张新一拍脑门,对张让道:“凉州名士,贾诩!”


    “你倒是知晓许多名士。”张让有些惊奇的看着他。


    “昔年随地......师尊游历时,听过一些。”张新笑笑。


    “行吧,这事就交给咱家了。”张让点点头,上了马车。


    这时一名随从张新身旁经过,悄悄塞了一封书信给他。


    张新一愣,抬头看去。


    那人微微一笑,很快就消失在了队伍中。


    张新心中好奇,但又不好在此时打开书信,只能先遣人去将百官唤来,一起礼送张让出境。


    他不想行贿的时候让人看到,因此在刚才交谈时并未召集百官。


    众人一齐送走张让,张新从怀中取出书信,正想打开时,郡中吏员来报,田楷到了。


    张新大喜,将书信塞入怀里,一路打马狂奔回了郡府。


    “士范兄!”张新人还没到,声音就已经到了,“我的士范兄呢?”


    田楷正在正堂等候,见张新来到,起身行礼。


    “无终田楷,见过明公。”


    张新扶住,哈哈大笑,“我可算等到士范兄了。”


    “明公抬爱了。”


    田楷见张新一身风尘,便知他是从城外赶回来的,心中感动,“明公风尘仆仆,莫非是有何要事?”


    “我刚送天使出境。”


    张新请田楷坐下,自己也坐到了主位上。


    “士范兄既来郡府,可是应了我的征辟?”


    田楷闻言,起身走到堂中,下拜道:“臣田楷拜见明公。”


    “哈哈哈,士范兄不必多礼。”张新上前扶起,“以后郡中事务,就有劳兄辅佐了。”


    “臣敢不效死命?”田楷也笑道:“只是如今明公已是二千石之大吏,尊卑有别,明公不可再呼楷为兄了。”


    张新原本也只是客套一下,见田楷如此上道,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客套了一下。


    “若无士范举族相助,我又如何能为二千石?”


    “便是无楷族中相助,想来以明公之能,二千石不过早晚之事。”田楷吹捧道:“楷家不过略献绵薄之力而已。”


    张新一笑,拉着田楷坐下,问道:“我年少德薄,治郡之事尚无经验,不知士范何以教我?”


    田楷微微一笑,“古今以来,治郡之道无外乎三:农、吏与学。”


    “农之一事,楷来时已经见过,郡中郁郁葱葱,百姓安居乐业,此皆明公击灭乌桓之功也。”


    “因此,农事不必发愁,只需静待秋收即可。”


    张新点头。


    田楷又道:“吏之一事,旨在明公教化,若是吏治清明,吏员不欺百姓,办事得力,郡中兴盛想必不难。”


    “明公威震幽州,想来郡中无有敢不服者,若明公有心教导监督,清明吏治,不难。”


    “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若是明公能兴农事,明吏治,学之一事,自然水到渠成。”


    看看,这就是有谋士的好处,三言两语间,一郡之地如何治理就给他规划好了。


    张新感动的都快哭了。


    “还有吗?”


    “其余无非就是各地盗匪,游侠。”田楷笑道:“以明公之威,想来不在话下。”


    “士范之言,我铭记于心。”张新笑道:“士范远来辛苦,便先去休息吧,若是什么时候休息好了,再来上值。”


    “多谢明公。”


    田楷起身行礼,告退。


    张新遣人将田楷的官服和官印送去,随后铺开一卷竹简,在上面写下三个大字。


    “农、吏与学?”


    张新在学字上画了一个圈。


    “学、学、学......该造纸了啊。”张新喃喃道:“不过现在倒也不急,该去安抚一下张牛角他们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