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平原上大衡三十万甲士浴血奋战,虽处于劣势,死伤惨重,但并没有退后。
心里始终有两个希望。
第一自然是刚才现身的仙人,都在指望仙人出手,力挽狂澜。
第二是张文白所说的十万大军驰援。
这两个希望支撑着他们搏命厮杀不撤退。
仙人不见踪影,驰援的大军更是没有任何动静,他们从心怀希望到逐渐绝望。
三十万大军死伤惨重,逐渐支撑不住。
大地轰隆震动,南方出现一阵马蹄轰鸣,大衡甲士以为是己方大军回援,低靡的士气有所抬头。
可随着马蹄声渐近。
一支人数大约在两万左右的精骑如洪流自南狂奔而来。
领头一骑,满身煞气盈出体外的魁梧将领不是别人,是驻守西境边关的李存孝。
乌兰帖木儿被废掉过半战力,又闻北狄战败,战死超过四五十万。西戎怕了,气势汹汹而来,慌慌张张撤回草原深处。
李存孝立马带着两万最精锐的铁骑赶来驰援,从后方堵住了大衡甲士的退路。
李存孝的两万铁骑突进,恰如铁甲洪流翻滚天地间,从后方的迅猛杀出,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轻易凿穿了大衡甲士后方队形,很快大衡甲士就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
一路掠过,尸横遍野。
一方溃败,自然一方势盛士强,不遗余力的痛打落水狗。
交战两个时辰,大衡三十万甲士只剩下七八万多人。他们已经被逼得彻底陷入疯狂,悍不畏死地冲阵,绝望下的反扑有点力道。
只可惜那幅壮烈场景,结局只如石子砸击江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过是个笑话。
如来悲悯道:“他们已经丧失了战斗意志,没必要再打下去了。只要你出面招降,他们会投降的,也会为你所用。”
李景源面无表情,语气生冷道:“是人都会犯错,站错队也不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裹挟的普通人,他们是死是活其实并不重要。
但我却需要他们的死来震慑天下心怀不轨者,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与我作对,死路一条。”
如来眉头紧锁,叹了一口气,低眉垂首,诵了一句佛号,对着三尊菩萨道:“与我一同为死者超度吧。”
“谨遵法旨。”
李景源目露不屑,大威德菩萨在虎崖关守关之时,出手可没有丝毫慈悲可言。
今日儒道两家仙人推三十万甲士上黄泉死路,更是让李景源明白儒释道三家都是一个路数。
所谓慈悲,不过是施舍,是在没有利益之争时的施舍。
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佛门的慈悲,不过是一件绚烂华丽好看的外衣,真涉及到利益,他们下手也许更狠辣。
在绵延不绝的强势冲击下,七八万人全军覆没,真正意义上一人不剩。
陈芝豹、白起迅速整顿大军,将同袍尸体带走,在天黑之前,撤出了这座血流成河的战场。
河州平原上,碎裂的铁盾,折损的长枪,崩断的战刀,毁弃的硬弓强弩,以及遍地而惨绝人寰的三十万具尸体,四处散乱。
老天似乎也觉察到平原上的人间悲凉,刮起北风,呜咽其鸣,如泣如诉,似乎是为这三十万具尸体奏起悲歌,为其送葬。
风雪渐大,渐渐地平原上多出了三十万个小雪包。
若是被感性的儒家诗人看到此情此景说不得会写出几首感怀老天有情的诗句出来。
……
河州平原一战后,二十万大军直奔京都,先行控制住京都城外已经倒戈的十万大军。
李景源入主皇宫,宣布以太子名义开始监国。
第一个命令将归顺的十万大军打散重建,再由陈芝豹领着这重建的十万大军,外加十万北凉铁骑离开京都,奉命去清洗大衡诸州,拔除世家权贵,土豪劣绅之流的毒瘤。
同时陈芝豹也领了一项绝密任务,秘密处决掉世家权贵一派差不多五万人的私军。
李景源答应饶倒戈的世家权贵一命,已经是仁至义尽,可没答应让他们日后可以继续作威作福,世家权贵的根要给他们掘了,爪子也要给他们断干净。
甘州再出二十五万大军,分成五路,加入了大清洗之列。
两个月时间,李景源用最残忍最血腥的方式,铲除了大衡最大毒瘤。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大清洗持续两个月的一共杀了五十万人。
史称黑冬。
同步推行的轻徭赋,分粮食,分田地等惠民政策,掩盖了李景源的铁血手段,赢得了各州底层百姓的真心拥护。
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李景源陆续完成了九次【一州归心】任务,大衡十三州全部归心。
他将九个【一州归心】任务奖励陆续开启。
【恭喜宿主获得治世小能手大礼包。】
礼包开启后是上百个有着治理一县能力的文臣。
李景源知道名号的就有程昱、满宠、杨修、田丰、麋竺、许攸。
最有名气的莫过于有着海青天之称的海瑞。
李景源的大清洗触动了朝廷大臣的利益,他们多次请见李景源,希望李景源网开一面。
李景源果断拒绝,而后更是闭门不见。
这些大臣联合在一起,以辞官做要挟试图让李景源屈服。
可惜李景源不是衡顺帝,也不是李稚,不吃这一套,更不惯着他们。
你想辞官,便准你辞官。
当天上奏折,当天批允,不过夜。
这些大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来一招釜底抽薪,发动各自关系网,让大衡各地官员辞官,企图让大衡朝廷运转停摆,逼迫李景源屈服。
这下惹怒了李景源,直接举起屠刀,让这群脑子进水分不清大小王的腐儒知道知道这座天下是谁说了算。
只要是辞官者便严查到底,只要有贪污受贿就重罚。
京都的朝臣哪有一个屁股是干净的,真要细究,罪名一大把。
屠刀落下,无人生还。
什么三朝元老,什么名臣良将,什么皇亲国戚,杀了一波又一波,京都朝臣百不存一。
大衡各地同样如此,不留任何情面。
这便是衡末三大案之一的党锢案,因所杀皆官员,上至一品,下至九品,覆盖之广,波及之大,被称为三大案之首。
后来党锢案也成了李景源帝记中的一个黑点。
无官可用,李景源就直接用军队接收地方官衙,暂时实行军政一体,稳住朝廷运转。
同时发布招贤令,广纳贤才。
先前世家权贵和儒家党派把持官场的上升通道,因而寒门难出贵子,民间有才能而不得志者众多。如今李景源先砍世家权贵,再诛儒家党派,大开方便之门。
就算万众挑一,也能选出不少能堪一用之人。
招贤令刚刚下发,民间还处于观望状态,收效甚微。
这上百位有着治理一县经验的文臣来的太及时了,李景源已经想好让他们以民间不得志文人身份揭招贤榜入仕,官拜县令。势必能起个好头,吸引民间那些不得志的人才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