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4、揠苗助长?

作者:日照前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知县、知府衙门里的风波,和普通百姓关系不大。


    但今日的崔家,却出了个天大的好消息。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两人,再次去县学尝试入学。


    结果这次,人家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了!


    顺利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二人晕晕乎乎回到家。


    碰巧遇见拎着好几斤猪肉、两壶黄酒登门的叶怀峰。


    叶怀峰笑呵呵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好有酒有肉,替两位兄长庆贺一番。”


    崔仲渊轻咿一声:“大川,你怎知道我们进了县学?”


    叶怀峰打了个哈哈:“这事儿我当然不知。此次登门,主要是为了感谢岘弟,庆祝我夺回酒楼经营权。”


    奥。


    两兄弟不疑有他,三人一起进了院子。


    老崔氏听说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好,好啊!我两个儿子,在县学读书。两个孙子,在裴氏族学读书。”


    “以后啊,都有大出息。”


    叶怀峰闻言,差点没被自己口水呛到。


    崔岘竟在裴氏族学读书?


    他隐约记得,自己本月似乎有个要去裴氏族学‘教化学子’的公务。


    呼,好险好险!


    看来这裴氏族学,暂时不能去了。


    而且提起‘教化学子’,叶县令就有些嘴中发苦。


    按道理来说,治下出了一位崔岘这样的神童,他必定好生教化,以作升迁之履历。


    问题是,他现在左一个‘岘弟’,右一个‘岘弟’的叫着。


    怎么好意思以县尊的身份,跟崔岘摊牌?


    实在好生羞耻啊!


    ……还是继续把马甲捂紧,能瞒一日是一日吧。


    崔家,餐桌上。


    崔岘举起茶杯,笑道:“恭喜大川兄夺回酒楼经营权,弟弟以茶代酒,祝你早日将那不听话的二把手拿下,彻底坐稳东家的位置。”


    叶怀峰喜滋滋回敬了一杯。


    而后期待道:“岘弟,依你之见,为兄真的能拿下那二把手吗?”


    崔岘笃定道:“自然可以,大川兄,你如今就缺一股东风。时机到了,自然能拿下那人。不过嘛……”


    叶怀峰问道:“不过什么?”


    崔岘笑眯眯道:“不过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大川兄你,又不想真拿下那二把手了,也未可知。”


    怎么可能!


    叶怀峰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呢,跟着傻呵呵一起笑。


    次日。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二人去县学入学。


    临行前。


    崔岘交代道:“大伯、父亲,你们入学的时间刚刚好。不出意外的话,赵家很快就会对我们出手了。”


    “届时,你们二人在县学里,见机行事。”


    啊?


    崔仲渊闻言紧张道:“岘哥儿,你说,为父该如何帮上忙。”


    但崔岘却笑道:“莫怕,等事发的时候,父亲和大伯,帮忙带个路就可以了。”


    等父亲、大伯入了县学。


    崔岘照旧去裴氏族学读书,每日获得吴夫子大量夸赞,和赏票、积分。


    恍若没事人一般。


    而崔家人,以及四位小少爷们,则是越来越沉不住气,每日都在焦急等待。


    直到三日后的晌午。


    河西村里长气喘吁吁来到仲景巷,敲开了崔家的门,急切道:“嫂子,你怎地惹上了赵家啊!”


    “那赵家派人来河西村送话,说要用一文钱,买下你家三十亩的田地。”


    “若……若是不同意,就把你家男丁,全送去服徭役!现在这事儿,全村都闹得沸沸扬扬。”


    “你看,要不你跟我回去一趟吧!”


    来了!


    听闻这话,老崔氏先是心头一震。


    随后迅速进入状态,大声哀嚎:“哎呦我的娘!我不活啦,我不活啦!赵家欺人太甚呐!”


    崔家两个儿媳妇也跟着哭,一副天塌了的表情。


    里长见他们哭的凄惨,唏嘘不已。


    本以为崔家发达了,怎地一转头,竟又惹到了赵家。


    世事难料啊!


    当日。


    崔岘告假,同一家子人哭嚎着,跟里长一起急急回了河西村。


    回去之前,崔岘看向裴氏族学方向,心中想着——


    大哥,这场大戏,正式开演。


    搭戏台子一事,我可就交给你了。


    仲景巷。


    崔家哭嚎的声音,惹来各家邻居出来张望。


    崔老头听到动静后,在自家幸灾乐祸的笑。


    林差役见状有些不安,没忍住问道:“岳丈,崔家出事儿,该不会跟你有关吧?”


    崔老头脸色顿时拉下来:“胡说八道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


    林差役这才松了口气。


    稍晚一些的时候。


    崔家人终于返回河西村。


    一大帮村民们过来询问情况。


    老崔氏和两个儿媳妇抹着眼泪,甚至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了田里。


    六月底才播种完。


    如今一个月过去,田地里一片绿油油,庄稼长势喜人。


    多好的田啊!


    可惜了,竟然被那赵家用一文钱买去!


    村民们见老崔氏哭的凄惨,一边怒骂赵家,一边也生出兔死狐悲的惧意。


    赵家,惹不起啊。


    在一片怒骂声、哭声当中。


    便见崔家岘哥儿突然冲进田地里,使劲拔苗。


    里长奇怪道:“岘哥儿,你这是作甚?”


    崔岘抬起头来,一本正经道:“我在书上看到,拔秧苗可以助庄稼生长。赵家欺人太甚,盯上了我家的田地。”


    “我想让庄稼快些成熟,把粮食收了,好降低自家损失。”


    啊?


    听闻此话,村民们神情瞠目,讷讷无言。


    若非现在崔家现状凄惨,他们真的想说一句——


    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吧!


    第二日。


    老崔氏‘屈服’了,让里长帮忙传话,表示同意卖田,求赵老爷开恩,莫要把崔家男儿送去服徭役。


    听闻此事,赵志冷笑一声,算这崔家识趣!


    赵耀祖欢呼道:“好哦好哦,祖父,我们这便去河西村,将我的生辰八字埋进地里去吧。我要变成天才咯!”


    赵志虽不信这事儿,但为哄孙子开心,自然满口答应:“听乖孙的。”


    于是。


    赵家祖孙二人,乘坐马车赶往河西村。


    他们没发现。


    有个年幼的孩子,一直在赵府盯着,瞧见赵志出门后,立刻转身小跑着报信。


    裴氏族学。


    今日岘弟和崔钰没有来上课,裴坚几人心脏一直都跳动的很厉害,直觉是‘事发’了。


    果然,当听到赵志祖父二人去了河西村。


    裴坚四人当即决定,开干!


    他们的任务,是替岘弟‘搭戏台’。


    再好的戏,想要开演,也得需要一个大大的戏台子,吸引大量的观众入场。


    涉及‘士农工商’,老少咸宜,既能让田间老翁捧腹摇头,又能让儒林士子直呼荒谬。


    要俗的彻底。


    又雅的别致。


    得引发各个群体兴趣,好奇。


    然后拉出一条‘舆论火线’,‘轰’的一下在整个南阳县城里熊熊燃烧。


    甚至闹到最后,县尊、府尊都得亲自出面,来扑灭这场舆论之火。


    否则,便要担上一个‘教化失责’的罪名。


    #著写《虹猫》《咏鹅》的八岁神童一夜之间沦为庸才,竟号召无数稚童,去自家田地揠苗助长,帮助庄稼早日成熟,痴心妄想提高粮食产量#


    这个话题,够不够劲爆荒谬?


    族学里。


    裴坚深吸一口气,大声道:“同窗们!且听我说,岘弟遇到了麻烦,有一事,需要咱们帮忙!你们可愿意?”


    什么?


    崔岘遇见了麻烦?


    一帮学子们闻言,纷纷围过来关切询问。


    如今,崔岘在族学里,那可是‘粉丝无数’的。


    便听裴坚道:“岘弟读圣贤书悟道,得知拔秧苗,可以让庄稼早日成熟!今日,我们一起前往河西村帮忙!”


    “不仅是咱们裴氏族学。你们现在,去各个族学调人,凡是能喊来的朋友,全都喊来!”


    “我们从族学出发,一路沿街喊口号,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是去干什么的!”


    啊?


    听到这话,学子们神情一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位学子迟疑道:“这不是……揠苗助长吗?夫子说过,这是错误的。”


    裴坚闻言大怒:“岘弟都说了,此法有用,难道你比岘弟还天才?忘记上次《咏新竹》怎么赢得?小心吴夫子回来,狠狠痛批你只会读死书。”


    “这一次,岘弟仍旧是跟别人比试学问的!你们难道忍心看他输?”


    那学子脖子一缩,不敢吭声了。


    他怎敢跟崔岘比学问?


    既然不对仗的《咏鹅》都能成经典,或许……揠苗助长真能管用呢?


    而且,不能再让崔岘莫名其妙继续输了!


    否则吴夫子又要骂人。


    庄瑾、李鹤聿、高奇三人纷纷响应。


    学子当中,还有一部分裴坚特地安排的‘托儿’来附和。


    但凡换一群成年人,这场子都搭不起来。


    可他们是年幼的孩子,总能做出超乎大人预料、且匪夷所思的事情。


    于是,一帮半大小子们轻易被带偏,出现了有趣的‘皇帝的新衣’现象。


    没人敢再质疑此事的荒谬。


    大量裴氏族学的学子出去‘呼朋唤友’,一群十岁左右的半大小子们汇聚起来,准备去‘干一番大事儿’。


    不出意外。


    这一天,整个南阳县城都被惊动了。


    一只无形的手,挑起星星之火,自年幼的学子群体当中迸发,准备燎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