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些时日,村民们翘首以盼的日子终于来临。这天清晨,村口一阵喧闹,只见远处官道上扬起滚滚尘土,浩浩荡荡的马车朝着清河村缓缓驶来。
最前方,三辆宽敞且装饰古朴典雅的马车,车身以深色木材打造,边角处镶嵌着精致的铜饰,虽无过分奢华雕琢,却尽显庄重。为首一辆马车的车帘由上等锦缎制成,被轻轻掀开,老者身着一袭宝蓝色的绸质长衫,长衫上用丝线绣着简洁而不失高雅的暗纹,领口与袖口处的白色镶边更衬出其整洁与考究。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他面容和蔼,目光中透着洞悉世事的睿智,正是安河世子请来的致仕举人李老爷。
在李老爷的马车之后,两辆马车缓缓驶来。车内,几位手艺师傅正兴致勃勃地交谈着。
一位铁匠师傅捋了捋胡须,开口道:“听闻这清河村的村民都实诚,此番前去,定要将我这打铁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旁边一位竹编师傅笑着应和:“是啊,看这村子如此上心办学堂、请师傅,想必大伙学手艺的劲头也足,咱可不能藏私。”
而那女红师傅轻抚着手中的绣篮,轻声说:“我就盼着能多带出几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让这女红技艺在这村里生根发芽。”
紧随其后的五辆马车满载着行李与物件,被收拾得整整齐齐。
林小满和沈青山早已得到消息,与众人一起候在了村口。见一行人到来,赶忙快步迎上前去。林小满满脸笑意,恭敬地向李老爷行了一个标准的晚辈礼:“李老爷,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我是林小满,这位是沈青山,代表清河村全体村民,欢迎您和各位师傅大驾光临。”
李老爷微微颔首,回了一礼,语气谦逊温和:“林小哥儿、沈小哥客气了,能为村子里的孩子们开启求学之路,实乃老朽分内之事,谈不上辛苦。”说话间,不见丝毫自恃身份的傲慢,言辞亲切。
沈青山也笑着说道:“往后村子里的学问和手艺传承,可全仰仗李老爷和各位师傅了,大伙都盼着能多出些有学问、有手艺的人。”
林小满提高音量,向村民们介绍道:“乡亲们,这位就是李老爷,学识渊博,往后就由李老爷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开蒙启智。还有这些师傅们,个个身怀绝技,有能将木头变成精美器具的木匠师傅,也有擅长飞针走线传授女红的师傅,他们会教大家各种手艺,往后咱村可就有盼头啦!”
村民们听了,纷纷鼓掌欢迎,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一位年轻后生忍不住喊道:“李老爷,师傅们,可得多教我们些本事,让咱们日子越过越好!”
众人听了,哄笑起来,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一些年轻姑娘们更是目光热切地看向那位女红师傅,小声议论着,满是对学习女红技艺的向往。
林小满和沈青山则亲自领着李老爷和手艺师傅们前往为他们准备的住处。一路上,林小满细心地介绍着村子的情况,路过学堂时,他指着崭新的建筑说道:“李老爷,这就是咱们新建的学堂,宽敞明亮,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和想学手艺的乡亲们提供个好地方。”
李老爷看着学堂,眼中满是赞赏:“这学堂建得着实不错,一砖一瓦都透着你们为村子发展的用心,可见下了不少功夫。”
很快,他们来到夫子们居住的小院。林小满笑着说:“李老爷,您就住这儿,院子虽简单质朴,但胜在清静,正适合读书治学。”
小院里,青砖瓦房错落有致,石桌上摆放着几盆村民们精心栽种的绿植,墙角的桂花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李老爷的下人将他的行李搬进屋内,简单收拾后便退到一旁待命。
李老爷走进院子,环顾四周,满意地说道:“甚好,甚好,如此清幽之境,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读书之所,足见你们的贴心。”
接着,沈青山又带着手艺师傅们来到各自的小院。每到一处,师傅们都对院子的布置赞不绝口。那位木工师傅走进自己的小院,看到院中有一块平整的石墩,眼中一亮,笑着说:“这院子好啊,往后在这石墩上干活,可太方便了,住在这里,干活都更有劲头了。”
女红师傅走进小院,看到窗边摆放着一张小巧的绣桌,轻轻抚摸着桌面,满意地说:“这地方采光好,正适合做女红。”
安置好众人后,林小满和沈青山回到家中,稍作休息。林小满想到即将开展的教学和手艺传授,心中满是期待:“青山哥,李老爷和师傅们来了,咱们村子就要大变样了。往后孩子们有书读,大人们也能学手艺,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沈青山点头道:“得好好配合李老爷和师傅们,让教学和手艺传授顺顺利利的。”
两人正说着,王铁柱风风火火地跑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青山哥,满哥儿,晒谷场那边上百桌宴席都摆好啦,就等李老爷和师傅们过去呢,乡亲们都在那儿候着了!”
林小满和沈青山赶忙起身,随着王铁柱一同前往晒谷场。还未走近,便听到阵阵欢声笑语。此时的晒谷场,上百张桌子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家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村民们身着干净整洁的衣裳,围聚在桌旁,眼神中满是热情与期待。
李老爷和手艺师傅们在村民的引导下,也陆续来到晒谷场。李老爷看到这场面,不禁动容,感慨道:“乡亲们如此盛情,老朽真是受宠若惊。”
林小满笑着回应:“李老爷,这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大伙打从心底感激您和各位师傅远道而来,往后村子的发展,全指望你们啦。”
众人纷纷入座,村长站到高处,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今日李老爷和各位师傅大驾光临,是咱清河村的大喜事!咱们摆下这宴席,一来是给贵客接风洗尘,二来也是盼着往后大伙能跟着李老爷学知识,跟着师傅们学手艺,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来,大家一起举杯,敬李老爷和各位师傅!”
一时间,全场欢呼,村民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碗筷、酒杯,向李老爷和师傅们表达着敬意。李老爷起身,微微颤抖着双手举起酒杯,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宴席间,村民们与师傅们的交流热络起来。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端着一碗酒,走到铁匠师傅面前,恭敬地说道:“师傅,我早就盼着能学门硬本事了,您这打铁的手艺,我打心眼里稀罕。往后还请您多教教我,让我也能靠手艺过上好日子。”
铁匠师傅豪爽地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拍着小伙的肩膀说:“好小子,只要你肯吃苦,我保准把我这一身本事都传授给你!”
另一边,一群年轻姑娘们簇拥在女红师傅身旁,眼睛紧紧盯着师傅手中精美的帕子,满脸羡慕。其中一个姑娘红着脸问道:“师傅,您这绣活儿太漂亮了,我们啥时候能学成您这样啊?”
女红师傅微笑着,轻轻拉过姑娘的手,说道:“姑娘们,别着急,这女红啊,讲究的就是个耐心和细心。只要你们肯用心学,日子久了,自然能绣出好花样。”
竹编师傅那边,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听师傅讲解着竹编的技巧:“这选竹子可有讲究,得挑粗细均匀、质地坚韧的……”
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师傅都耐心解答。
林小满和沈青山穿梭在人群中,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沈青山轻声对林小满说:“小满,今天这宴席,可真是开了个好头,乡亲们和师傅们都这么热乎,往后的教学和手艺传承,肯定顺顺利利。”
林小满点头赞同:“是啊,有李老爷和师傅们的教导,加上乡亲们这股子热情劲儿,咱们村的未来,那是一片光明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56810|166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酒过三巡,李老爷站起身来,走到场地中央。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今日承蒙大伙如此厚待,老朽感激不尽。往后在这学堂里,我定会倾尽全力,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让他们明理知义。各位师傅也都带着一身好手艺,希望大伙能跟着师傅们用心学,把这些手艺传承下去,让清河村越来越好!”
李老爷坐下后,宴席依旧热闹非凡。村民们与师傅们推杯换盏,话题从生活琐事渐渐转到了即将开始的教学与手艺传授。
待宴席接近尾声,林小满与沈青山商议,决定后日便正式开启学堂的教学和手艺作坊的课程。当晚,村民们带着满满的期待各自回家,而李老爷和师傅们也在静谧的小院中,为即将到来的忙碌日子做着准备。
阳光洒在学堂的屋顶,映出一片金黄。李老爷早早来到学堂,他整理好衣衫,手持书卷,站在一间学舍前等待学生们的到来。不一会儿,一群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进学舍,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李老爷微笑着,用温和的声音说道:“孩子们,从今日起,咱们便一同踏上这求知的道路。”
在学堂的另一头,原先在旧学堂教学的李秀才站在一间学舍门口,他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但依旧整洁的长衫,面容温和,手中拿着一本《三字经》。看到孩子们走进学舍,他微微颔首,轻声说道:“今日在这新学堂,你们要更加用心学习。”
说罢,便带着孩子们开始逐字逐句地诵读《三字经》,讲解其中的含义,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与李秀才沉稳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而在相邻的学舍里,李秀才的友人黄秀才也已准备就绪。黄秀才身形清瘦,显得颇为斯文。他对孩子们说道:“今天,咱们先从书法入门学起,这一横一竖,都蕴含着学问。”接着,他便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握笔、运笔,耐心地纠正孩子们的姿势。
与此同时,手艺作坊那边也是一片忙碌景象。铁匠师傅的作坊里,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他满是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脸庞。昨天那位向他请教的年轻小伙早早便来到作坊,眼神中透着坚定。铁匠师傅拿起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打铁讲究趁热,下锤要稳、准、狠。”
小伙认真地看着,不时点头,随后拿起锤子,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打铁尝试,火星四溅中,他的脸上露出了专注的神情。
女红作坊内,姑娘们围坐在女红师傅身旁,桌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丝线和洁白的绣布。女红师傅手把手地教姑娘们如何穿针引线,如何运用针法。一位姑娘不小心扎到了手指,疼得轻呼出声。女红师傅温柔地帮她处理伤口,轻声安慰道:“别着急,慢慢来,这都是学女红的必经之路。”姑娘们相视一笑,又继续专注于手中的针线。
竹编师傅的作坊外,摆放着一捆捆竹子。竹编师傅正教村民们如何挑选竹子,如何将竹子劈成均匀的竹条。一位村民不小心被竹条划破了手,竹编师傅连忙递上草药,说道:“这竹子虽利,但只要掌握了技巧,就不会受伤。”村民敷好草药,又继续投入到学习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堂里,孩子们的学业渐渐有了起色。李老爷那一班,被挑出来有天赋的孩子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正为考取童生努力着。李老爷不仅教授他们四书五经,还时常给他们讲解科举考试的要点和技巧。而李秀才和黄秀才所教的班级,孩子们从基础的识字、书写学起,慢慢开始诵读简单的诗词。
作坊内,村民们的手艺也日益娴熟。铁匠师傅的徒弟已经能打出简单的农具,女红姑娘们绣出的手帕也有了几分模样,竹编师傅的学生们编织的竹篮开始在村子里使用。
林小满和沈青山每天穿梭在学堂和作坊之间,关注着教学和手艺传授的进展。看到村子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两人心中满是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