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的想法是,如果不能在外在因素上。尽量的贴近当地民众,是很难访听到那些本就无意世间繁杂事务的高人的。
向厨娘借服装本来是她的首选,但是考虑到厨娘的服饰太俏丽了一些,就否定之否定了。
厨娘不行,她便又想到了使唤丫头。
当去向小萨借衣服的时候,小萨有些不解。
古兰只好借口说老家来了一位朋友,喜欢这当地的服装,借一套给她穿个新鲜的。
第二天小萨就给她送来了一套衣服,却是一套崭新的蓝底白花的扎染的套装,还有一条同样花色的头巾。
古兰问她可是新做的?怎么就做的这么快呢?太费劲了吧。
小萨告诉她,不费劲,也不是自己做的。
她们镇上有个民族服装店,里面就有这样的套装,她是顺便买了的。
古兰心想,早知如此,自己去买一套多好,怎么就没想到呢。
嘴上却要、但也是真心的谢谢她。
并强调说,借一套旧的穿穿新鲜也就是了,何必花这个钱呢。
心里却又想着,在那些古朴甚至有些衰老的街巷里穿梭,还是旧一些的得体一些。
这样崭新崭新的,还是有些扎眼吧。
但是这些话是没法说出来的。真说出来怕不伤了使唤丫头的心?
小萨不知道她竟想了这么多的,只是和古兰说明道,不费劲的。
旧衣服是不缺的,只是我觉得姐的朋友,那也不是一般人物。
旧衣服穿在身上,怕是让人家膈应的。
她原意是说怕人家穿在身上恶心的,又怕说重了让姐觉得小看了人家。
所以,就学着那些外地来的客人,用了这膈应两个字。
古兰说那就谢谢了,并问多少钱,要给她钱的。
小萨就连忙的不要不要的。
说只要姐喜欢就行,等让姐的朋友穿穿看,大小肥瘦合适不合适,花色款式相不相得中。
不行的话,她可以拿去换。
古兰看她一个劲的不要,也不好硬给。
她本来是一片好心,你真要不领情的话,薄了人的面子,伤了感情,那就是花钱不买好了。
就想着,以后吧,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再还她这个人情。
小萨走了以后,古兰就忙着试了试这新装扮。
这套扎染的衣服,古兰当时有意忽略了告诉她尺寸号码,聪明的小萨就照着古兰的身材去买的。
这一穿起来自然就很合适。
那扎染的功夫也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技法,颜色也是很正统的颜色。古兰穿在身上就别有一番风韵了,很是出彩。
再把那头上的格桑花的抹额摘下,把那条头巾往头上一扎。
呵呵,可是风趣俏丽的紧呀,真是我看犹怜了,古兰想。
“就它了。”古兰自己确定了它。
但是这一确定不要紧,古兰又觉得哪里有点不搭。
不对劲呀,看着挺好的,怎么又觉得哪里不大对劲呢?
古兰想要做的天衣无缝,或者是完美无瑕,就一定要找出原因来才是。
“哪里不对劲呢?”古兰自言自语。
是了,这一自言自语,古兰听出来了。
口音,是口音和这服装不搭。
怎么就忽视了这一点呢?
自己这么一个外地人的口音,包装在这么一套当地人的服装里,要对劲才怪呢。
这要是穿出去,不就是个老汉穿着西服挖红薯么?
真正的当地人会怎么看?
来了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不伦不类的不着调的外来人员吧。
那还有谁会和你搭讪、和你攀谈。
老远看见还不就得躲得远远地,避之唯恐不及。
你还访谈,访谈个鬼呀。
白忙活了一场,古兰不由地自嘲着摇了摇头。
还喃喃自语了一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何况我乎!”
呵呵,古兰只有把这身已经让我喜欢又让我忧的衣服脱下来,坐在沙发上重新构思。
本来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没想到竟成了一个难题。
要不就还是用那套登山装备算了,那也是自己非常喜欢,不,是非常喜爱的。
想了想还是从保证访谈顺利和访谈效果上否定了。
怎么办呢?要不再进城一趟,专门去选购一套服装?
想到选购服装,古兰忽然又记起了小萨说到的,她们镇上的民族服装店。
说是民族服装店,不可能仅仅销售当地人穿的服装吧。
为了繁荣发展旅游业,现在各地都在费尽心思的吸引外地游客。
其中开发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是重中之重。
而在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具有异域风情的地方特色的服饰又是首当其冲。
会不会有些适合自己出行的呢?古兰决定去看一看。